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些学生常常因缺乏一定的运动卫生知识、违反运动生理规律或教师的安全保护措施不当等原因,造成了学生的运动损伤。运动损伤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严重的,它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运动成绩,还给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研究运动损伤的发生和预防十分必要。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掌握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采用有效的安全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损伤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损伤;预防
一、萌芽——运动损伤源于细节
在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通常发生在不经意间,是不可预知的。而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往往是没注意细节所导致的。体育教学很多时候都要利用各种场地器材,教学过程中有对抗性训练和比赛,这些过程中学生容易发生运动损伤。例如:在快速跑前,必须要进行全身韧带的拉伸,为防止髌骨劳损,可采用“站桩”方法以增强股四头肌和髌骨功能,等等。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运动损伤发生的特点,积极找出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细节,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使学校的体育工作顺利地、健康地进行。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原因——运动损伤综合分析
1.心理原因
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大多数男同学都好胜性强,好奇心大,表演欲强,经常盲目地从事力不能及的运动动作,导致损伤的几率占总损伤率的大提高;而相反的是少数女同学在体育运动中,胆小、害羞、畏难,做动作时恐惧、犹豫、紧张,也会造成动作失败而受伤。平时要注意加强运动损伤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指导思想。加强对学生组织性、纪律性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有些体育教师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上无防止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观念,存在一些错误片面的认知、如“运动损伤难免”、“运动损伤不过是些小伤小病”。在体育教学中不能采取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发生运动损伤后也不进行分析研究、反思总结经验。造成损伤积累,给下一代在思想上留下后遗症,产生心理障碍。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我们体育教师应从科學锻炼的角度出发,认真备课,科学上课,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将可能造成意外运动损伤的安全隐患抹杀在萌芽状态。
2.生理原因
有些学生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加上动作要领和动作做法掌握不正确,短时间不能适应体育运动的需要,也有些学生做一些力不能及的动作时,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学生身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他们进行体育运动时的力量、速度及耐力。肌肉力量弱和弹性差,反应迟钝、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不够,这些都是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此外,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否很好的把握动作要领,也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学生在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态低下。学生身体机能状态直接影响其运动时的运动水平。身体机能低下时,直观反映出肌肉力量弱和弹性差,目光呆滞,反应迟钝,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不够,动作的准确性差等,这都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3.其他外界因素:如学生服装、学校场地、天气等。
首先,场地器材及学生服装因素:场地不平并有碎石、杂物;跑道太硬、过滑,沙坑沙量过少、过硬并含有石杂物等;运动器械磨损老化,安装固定不牢等都是引起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前应对所用到的场地器材进行检查、修理,将安全隐患抹杀在萌芽状态。此外,缺乏必要的护具,服装不合适、鞋不合脚也都会引起运动损伤。因此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练习前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练习,提高其机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
三、措施——运动损伤积极预防
1.多引导、多思考----启发师生正确的认识
在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多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因为运动损伤的发生往往与体育教师、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或麻痹大意有关,大多存在某些片面认识;还有在体育教学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保护帮助预防措施。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克服麻痹思想,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努力减少各种导致运动损伤的因素,达到避免因运动而受伤事故的目的。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强调课堂安全纪律,引起学生在思想上的重视,使学生把运动损伤的预防当成自己分内的事,积极参与教学管理。
2.勤指导----督促学生合理的热身
准备活动必须要充分做好,人们在剧烈运动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内容要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内容而定,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性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课的内容相似。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练习。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天气条件和教学训练或比赛情况而定,一般而言,兴奋性较低、锻炼基础或训练水平较高、运动持续时间较短或天气寒冷时,准备活动的强度可稍大些;相反,对于年龄小、基础差的运动员在运动持续时间长或天气炎热时,强度宜小些,时间短些。已伤部位的准备活动要谨慎小心,全套准备活动要循序渐进,准备活动的量,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出汗为宜。
3.重保障----加强学校设施的完善
加强体育场地及器材的管理,严格要求学生按规定着装。要认真做好场地、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具的管理和安全卫生检查。对已经损坏的场地设备及时维修,禁止穿不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参加运动,例如,牛仔裤,拖鞋等。体育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检查场地、器材,建立健全场地、器材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对已经损坏的场地、器材应及时维修,维修前禁止学生使用,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学生上体育课按照要求着装,是十分必要。在课堂上常见的一些小的损伤,往往是由于学生忽视着装造成的。
总之,由于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在体育课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运动损伤的预防,有利于改进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方法,提高运动训练成绩,使体育锻炼更好地起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哲.体育课中运动操作的预防和急救[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6(8).
[2]周晶.体育课教学如何预防运动损伤[J].南通职业大学报,2003.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损伤;预防
一、萌芽——运动损伤源于细节
在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通常发生在不经意间,是不可预知的。而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往往是没注意细节所导致的。体育教学很多时候都要利用各种场地器材,教学过程中有对抗性训练和比赛,这些过程中学生容易发生运动损伤。例如:在快速跑前,必须要进行全身韧带的拉伸,为防止髌骨劳损,可采用“站桩”方法以增强股四头肌和髌骨功能,等等。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运动损伤发生的特点,积极找出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细节,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使学校的体育工作顺利地、健康地进行。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原因——运动损伤综合分析
1.心理原因
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大多数男同学都好胜性强,好奇心大,表演欲强,经常盲目地从事力不能及的运动动作,导致损伤的几率占总损伤率的大提高;而相反的是少数女同学在体育运动中,胆小、害羞、畏难,做动作时恐惧、犹豫、紧张,也会造成动作失败而受伤。平时要注意加强运动损伤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指导思想。加强对学生组织性、纪律性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有些体育教师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上无防止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观念,存在一些错误片面的认知、如“运动损伤难免”、“运动损伤不过是些小伤小病”。在体育教学中不能采取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发生运动损伤后也不进行分析研究、反思总结经验。造成损伤积累,给下一代在思想上留下后遗症,产生心理障碍。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我们体育教师应从科學锻炼的角度出发,认真备课,科学上课,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将可能造成意外运动损伤的安全隐患抹杀在萌芽状态。
2.生理原因
有些学生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加上动作要领和动作做法掌握不正确,短时间不能适应体育运动的需要,也有些学生做一些力不能及的动作时,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学生身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他们进行体育运动时的力量、速度及耐力。肌肉力量弱和弹性差,反应迟钝、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不够,这些都是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此外,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否很好的把握动作要领,也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学生在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态低下。学生身体机能状态直接影响其运动时的运动水平。身体机能低下时,直观反映出肌肉力量弱和弹性差,目光呆滞,反应迟钝,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不够,动作的准确性差等,这都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3.其他外界因素:如学生服装、学校场地、天气等。
首先,场地器材及学生服装因素:场地不平并有碎石、杂物;跑道太硬、过滑,沙坑沙量过少、过硬并含有石杂物等;运动器械磨损老化,安装固定不牢等都是引起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前应对所用到的场地器材进行检查、修理,将安全隐患抹杀在萌芽状态。此外,缺乏必要的护具,服装不合适、鞋不合脚也都会引起运动损伤。因此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练习前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练习,提高其机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
三、措施——运动损伤积极预防
1.多引导、多思考----启发师生正确的认识
在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多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因为运动损伤的发生往往与体育教师、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或麻痹大意有关,大多存在某些片面认识;还有在体育教学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保护帮助预防措施。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克服麻痹思想,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努力减少各种导致运动损伤的因素,达到避免因运动而受伤事故的目的。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强调课堂安全纪律,引起学生在思想上的重视,使学生把运动损伤的预防当成自己分内的事,积极参与教学管理。
2.勤指导----督促学生合理的热身
准备活动必须要充分做好,人们在剧烈运动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内容要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内容而定,既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性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课的内容相似。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练习。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天气条件和教学训练或比赛情况而定,一般而言,兴奋性较低、锻炼基础或训练水平较高、运动持续时间较短或天气寒冷时,准备活动的强度可稍大些;相反,对于年龄小、基础差的运动员在运动持续时间长或天气炎热时,强度宜小些,时间短些。已伤部位的准备活动要谨慎小心,全套准备活动要循序渐进,准备活动的量,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出汗为宜。
3.重保障----加强学校设施的完善
加强体育场地及器材的管理,严格要求学生按规定着装。要认真做好场地、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具的管理和安全卫生检查。对已经损坏的场地设备及时维修,禁止穿不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参加运动,例如,牛仔裤,拖鞋等。体育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检查场地、器材,建立健全场地、器材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对已经损坏的场地、器材应及时维修,维修前禁止学生使用,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学生上体育课按照要求着装,是十分必要。在课堂上常见的一些小的损伤,往往是由于学生忽视着装造成的。
总之,由于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在体育课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运动损伤的预防,有利于改进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方法,提高运动训练成绩,使体育锻炼更好地起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哲.体育课中运动操作的预防和急救[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6(8).
[2]周晶.体育课教学如何预防运动损伤[J].南通职业大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