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5岁的“硬汉”——海明威以一部28000多字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力压其他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获得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在世界文坛上的名望和地位达到了巅峰。
海明威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理由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在当代风格中发挥的影响。”对于这赞誉,海明威当之无愧。他一生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想,《老人与海》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它的语言简短有力,正如评论家所言:“其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是多余的。”更在于它体现了人在充满未知与困难的世界里表现出来了的勇气与决心,即“硬汉”精神。
只要谈到“硬汉精神”,很多人在第一时刻都会利用主人公桑迪亚哥的人物形象和他的语言来进行阐释。但我只想浅淡一下我所认识到的另一位“硬汉”——小男孩曼诺林。
一、曼诺林——“硬汉”性格的补充
因为孩子从5岁起就跟着老人一起出海打鱼,所以孩子的个性特征从另一方面就反映了老人的性格。正如孩子所说的: “从我们笫一次一块儿捕鱼那会儿起,我什么都记得。”曼诺林在年幼的时候就接受着老人“硬汉”性格的熏陶。对老人的“硬汉”性格早就耳濡目染了。何以证明这一观点呢?我们接下来看一个例子。
小男孩在前40天是一直跟着老人的,可是一连四十天没有捕到鱼后,他的父母就认为老人真是晦气,“倒霉透顶。”于是孩子在父母的强令下离开了老人。但男孩在离开后,却没有对老人不闻不问,而是每天都等着老人回来,下岸去帮老人的忙,把成卷的钓线,或是手钩、鱼叉和缠绕在桅杆上的帆卸下船来。更重要的是,小男孩知道老人己经84天没有捕到鱼了,却还三番五次地要求老人允许他下回一起去捕鱼。可以看出,小小年纪的曼诺林已是一个懂事、会关心照顾别人的孩子,在失败面前他毫不畏惧。他与老人一样有着“硬汉”精神,他对未知的世界与老人一样充满着信心,有着人所有价值和品质中较重要的勇气与骨气。
孩子虽然很小,但并不显得孩子气,他从老人身上学到的不仅是捕鱼的技巧与本领,更是老人身上独特的气质,即“硬汉精神。”我们接着再看下一个例子。
“我去搞些沙丁鱼来,让你明天用,好不好?”
“不用了,玩你的棒球去吧! 我还划得动。”
“我想去。既然不能跟你去捕鱼,那总该帮点忙吧!”
“你给我买了啤酒,已经是个男子汉了。”
在上述对话中,我们看到的就像是一个成年男子与老人的对话。小男孩的话语毫不显示出孩童的稚气,反而我们可以看到一份责任。他总是尽心尽力地料理好老人的生活,无微不至地给予老人关心。后文还有讲到男孩帮老人准备晚饭、弄水……甚至连微乎其微的小事男孩都希望帮老人料理好,如一件过冬的外套,一双不成样的鞋子和另一条毯子。
我们来仔细看小男孩的“硬汉”精神。他不仅与老人一样自信,乐观和执著,而且还同样具有老人那种视死如归、遇到困难决不退缩,从容不迫的精神。小男孩5岁时,有一次跟老人一起打鱼,差点送了命,但他对此并不害怕,而且还坦然自若的向老人谈论当时的情形。男孩并不是因为年少无知才毫不畏惧,更不是因为轻视生命才如此坦然。他的坦然是因为他骨子里的“硬汉”精神。还有一次,小男孩被老人叫醒一起出海时,男孩很困,边走边打瞌睡。老人搂住他的肩膀说:“对不起!”男孩却毅然的说:“哪儿的话,男人就该这样做。”听到这样的话,我们不得不承认男孩身上“硬汉”精神在无时无刻不展现着人性的光辉,小男孩早就深刻地受着老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人在半睡眠状态的时候往往是神智不清,迷迷糊糊的。但就算在这种情况下小男孩仍然可以说出“男人”这类的话来,我想,他身上的“硬汉”精神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二、曼诺林回归了老人的“硬汉”品质
老人自出海捕鱼至归来想念男孩共有7次之多。他总是在嘴边叨念着“真希望那孩子在我身边。”或“要是那孩子在就好了”。老人为什么总是有意无意的牵挂起男孩呢?我认为,并不仅仅是因为老人为了排遣一个人在变幻莫测、浩瀚无边的大海里的孤单寂寞感,更是因为老人和小孩其实早就合为一体了,是不可分割的。这就类似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的更深一层的奥秘。其实老人由始至终都是希望带小男孩出海的,只是因为老人不希望小男孩违背父母之令,固执己见,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了小男孩的请求。何以证明呢?我们看看以下对话或许就明白了。
“你要是我的孩子,我准会带你去冒冒险”,他说:“可是你是你爸妈的孩子,而且又在一条幸运的船上。”
事实上,老人是把小男孩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的,而小男孩也早就把老人看作了自己的亲人,他们的心早就捆绑在了一起。若说老人是那坚不可屈的“硬汉”的话,那么小男孩无疑就是那百折不挠的“小硬汉。”说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对“硬汉”精神作出一个阐释。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是有“硬汉”精神的人呢?我想就是像桑迪亚哥、海明威,甚至小男孩这样的在困难面前展现无比勇气,毫不畏惧的坚毅态度的人了。若用一句话概括,我暂且找不出比原文这句“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更要适合的话来。是的,这就是“硬汉”!
老人最后拖着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和一身的伤回家了。老人躺在那能令他轻松的床上睡了一觉,睡醒后看到曼诺林,悲伤地说:“它们打垮了我,曼诺林。”他说:“它们确实打垮了我。”此时此刻,可想而知,老人的心情是跌落了谷底,他不再认为自己是“硬汉”了,因为老人曾经说过:“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然而现在他却认为自己不仅被打败了,还被打垮了。我想,老人那时一定认为自己一无所能了,以前自己至少还有打不垮的信念,现在什么也没有了。在我看来,老人那时应该是恨自己的。假如没有小男孩的出现,我想,读者只是会认为这是一场悲剧。然而,曼诺林出现了,是他帮老人回归了“硬汉”品质,在老人悲痛欲绝的时候,是小男孩抚慰了他的心灵,男孩铿锵有力地对老人说:“它没有打垮你,那条鱼没有打垮你。”老人拖回来的不是一条象征老人被鲨鱼打败的光秃秃的鱼骨架,那是一条凸显老人生命的硬度、展示老人的“硬汉”精神的脊梁!老人没有被打败,正如曼诺林说的:“它没有!”在此,“硬汉”精神又一次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三、曼诺林——“硬汉”形象的延续
“你得尽快修养好,我有那么多东西要学,而你什么都能教。你受了多少苦啊?”
老人已经年过六旬了,生命日薄西山。小男孩是生命力与青春的象征。从这一个角度讲,小男孩是老人理想的投射,是老人青春的投影,是“硬汉”精神的延续。正如小男孩所说:“我有那么多东西要学,而你什么都能教。”那么,小男孩具体指的是让老人教什么呢?在我看来,不完完全全是捕鱼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那“硬汉”的精神与品质。在曼诺林眼里,老人不怕失败,蔑视失败,勇敢地面对失败,对人生抱以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态度。老人是一个“神钓”、“与众不同”。然而,这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就源于老人打不垮的“硬汉”精神。孩子决不仅仅是帮助老人回归“硬汉”精神和帮助老人展现在重压下的优雅风度的点缀品,也不只是老人“硬汉”形象的附属品,更是人类未来生命延续的维系物,也是硬汉子不向命运低头的力量源泉。老人能在单枪匹马的情况下三番五次地与比他的船还要长两英尺多的大马林鱼和海里游得最快的灰鲭鲨、嘴巴大得像猪一样的六鳃鲨,还有凶狠残暴的加拉诺鲨英勇搏斗,其实曼诺林也是可以的,因为他同样有着与老人相同的“硬汉”精神。孩子在《老人与海》的结尾时又再次要求与老人一同出海去学习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代代相传与一脉延续。
《老人与海》讲述了老渔夫捕鱼过程中的坎坷经历,是一部英雄主义的赞歌。“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就是打不败他。”已经成为至理名言,老人成为海明威式“硬汉子”的最典型、最完美的代表。当海明威谈到小说成功的因素时,曾颇为自得地将小男孩与老人相提并论。我们有理由说小男孩曼诺林是“硬汉”的延续。
《老人与海》所刻画的“硬汉”形象也不仅仅是被一个小男孩所延续,《老人与海》之后,海明威继续创作出一个又一个“硬汉”形象,让人叹为观止。
[作者通联: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海明威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理由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在当代风格中发挥的影响。”对于这赞誉,海明威当之无愧。他一生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想,《老人与海》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它的语言简短有力,正如评论家所言:“其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是多余的。”更在于它体现了人在充满未知与困难的世界里表现出来了的勇气与决心,即“硬汉”精神。
只要谈到“硬汉精神”,很多人在第一时刻都会利用主人公桑迪亚哥的人物形象和他的语言来进行阐释。但我只想浅淡一下我所认识到的另一位“硬汉”——小男孩曼诺林。
一、曼诺林——“硬汉”性格的补充
因为孩子从5岁起就跟着老人一起出海打鱼,所以孩子的个性特征从另一方面就反映了老人的性格。正如孩子所说的: “从我们笫一次一块儿捕鱼那会儿起,我什么都记得。”曼诺林在年幼的时候就接受着老人“硬汉”性格的熏陶。对老人的“硬汉”性格早就耳濡目染了。何以证明这一观点呢?我们接下来看一个例子。
小男孩在前40天是一直跟着老人的,可是一连四十天没有捕到鱼后,他的父母就认为老人真是晦气,“倒霉透顶。”于是孩子在父母的强令下离开了老人。但男孩在离开后,却没有对老人不闻不问,而是每天都等着老人回来,下岸去帮老人的忙,把成卷的钓线,或是手钩、鱼叉和缠绕在桅杆上的帆卸下船来。更重要的是,小男孩知道老人己经84天没有捕到鱼了,却还三番五次地要求老人允许他下回一起去捕鱼。可以看出,小小年纪的曼诺林已是一个懂事、会关心照顾别人的孩子,在失败面前他毫不畏惧。他与老人一样有着“硬汉”精神,他对未知的世界与老人一样充满着信心,有着人所有价值和品质中较重要的勇气与骨气。
孩子虽然很小,但并不显得孩子气,他从老人身上学到的不仅是捕鱼的技巧与本领,更是老人身上独特的气质,即“硬汉精神。”我们接着再看下一个例子。
“我去搞些沙丁鱼来,让你明天用,好不好?”
“不用了,玩你的棒球去吧! 我还划得动。”
“我想去。既然不能跟你去捕鱼,那总该帮点忙吧!”
“你给我买了啤酒,已经是个男子汉了。”
在上述对话中,我们看到的就像是一个成年男子与老人的对话。小男孩的话语毫不显示出孩童的稚气,反而我们可以看到一份责任。他总是尽心尽力地料理好老人的生活,无微不至地给予老人关心。后文还有讲到男孩帮老人准备晚饭、弄水……甚至连微乎其微的小事男孩都希望帮老人料理好,如一件过冬的外套,一双不成样的鞋子和另一条毯子。
我们来仔细看小男孩的“硬汉”精神。他不仅与老人一样自信,乐观和执著,而且还同样具有老人那种视死如归、遇到困难决不退缩,从容不迫的精神。小男孩5岁时,有一次跟老人一起打鱼,差点送了命,但他对此并不害怕,而且还坦然自若的向老人谈论当时的情形。男孩并不是因为年少无知才毫不畏惧,更不是因为轻视生命才如此坦然。他的坦然是因为他骨子里的“硬汉”精神。还有一次,小男孩被老人叫醒一起出海时,男孩很困,边走边打瞌睡。老人搂住他的肩膀说:“对不起!”男孩却毅然的说:“哪儿的话,男人就该这样做。”听到这样的话,我们不得不承认男孩身上“硬汉”精神在无时无刻不展现着人性的光辉,小男孩早就深刻地受着老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人在半睡眠状态的时候往往是神智不清,迷迷糊糊的。但就算在这种情况下小男孩仍然可以说出“男人”这类的话来,我想,他身上的“硬汉”精神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二、曼诺林回归了老人的“硬汉”品质
老人自出海捕鱼至归来想念男孩共有7次之多。他总是在嘴边叨念着“真希望那孩子在我身边。”或“要是那孩子在就好了”。老人为什么总是有意无意的牵挂起男孩呢?我认为,并不仅仅是因为老人为了排遣一个人在变幻莫测、浩瀚无边的大海里的孤单寂寞感,更是因为老人和小孩其实早就合为一体了,是不可分割的。这就类似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的更深一层的奥秘。其实老人由始至终都是希望带小男孩出海的,只是因为老人不希望小男孩违背父母之令,固执己见,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了小男孩的请求。何以证明呢?我们看看以下对话或许就明白了。
“你要是我的孩子,我准会带你去冒冒险”,他说:“可是你是你爸妈的孩子,而且又在一条幸运的船上。”
事实上,老人是把小男孩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的,而小男孩也早就把老人看作了自己的亲人,他们的心早就捆绑在了一起。若说老人是那坚不可屈的“硬汉”的话,那么小男孩无疑就是那百折不挠的“小硬汉。”说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对“硬汉”精神作出一个阐释。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是有“硬汉”精神的人呢?我想就是像桑迪亚哥、海明威,甚至小男孩这样的在困难面前展现无比勇气,毫不畏惧的坚毅态度的人了。若用一句话概括,我暂且找不出比原文这句“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更要适合的话来。是的,这就是“硬汉”!
老人最后拖着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和一身的伤回家了。老人躺在那能令他轻松的床上睡了一觉,睡醒后看到曼诺林,悲伤地说:“它们打垮了我,曼诺林。”他说:“它们确实打垮了我。”此时此刻,可想而知,老人的心情是跌落了谷底,他不再认为自己是“硬汉”了,因为老人曾经说过:“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然而现在他却认为自己不仅被打败了,还被打垮了。我想,老人那时一定认为自己一无所能了,以前自己至少还有打不垮的信念,现在什么也没有了。在我看来,老人那时应该是恨自己的。假如没有小男孩的出现,我想,读者只是会认为这是一场悲剧。然而,曼诺林出现了,是他帮老人回归了“硬汉”品质,在老人悲痛欲绝的时候,是小男孩抚慰了他的心灵,男孩铿锵有力地对老人说:“它没有打垮你,那条鱼没有打垮你。”老人拖回来的不是一条象征老人被鲨鱼打败的光秃秃的鱼骨架,那是一条凸显老人生命的硬度、展示老人的“硬汉”精神的脊梁!老人没有被打败,正如曼诺林说的:“它没有!”在此,“硬汉”精神又一次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三、曼诺林——“硬汉”形象的延续
“你得尽快修养好,我有那么多东西要学,而你什么都能教。你受了多少苦啊?”
老人已经年过六旬了,生命日薄西山。小男孩是生命力与青春的象征。从这一个角度讲,小男孩是老人理想的投射,是老人青春的投影,是“硬汉”精神的延续。正如小男孩所说:“我有那么多东西要学,而你什么都能教。”那么,小男孩具体指的是让老人教什么呢?在我看来,不完完全全是捕鱼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那“硬汉”的精神与品质。在曼诺林眼里,老人不怕失败,蔑视失败,勇敢地面对失败,对人生抱以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态度。老人是一个“神钓”、“与众不同”。然而,这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就源于老人打不垮的“硬汉”精神。孩子决不仅仅是帮助老人回归“硬汉”精神和帮助老人展现在重压下的优雅风度的点缀品,也不只是老人“硬汉”形象的附属品,更是人类未来生命延续的维系物,也是硬汉子不向命运低头的力量源泉。老人能在单枪匹马的情况下三番五次地与比他的船还要长两英尺多的大马林鱼和海里游得最快的灰鲭鲨、嘴巴大得像猪一样的六鳃鲨,还有凶狠残暴的加拉诺鲨英勇搏斗,其实曼诺林也是可以的,因为他同样有着与老人相同的“硬汉”精神。孩子在《老人与海》的结尾时又再次要求与老人一同出海去学习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代代相传与一脉延续。
《老人与海》讲述了老渔夫捕鱼过程中的坎坷经历,是一部英雄主义的赞歌。“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就是打不败他。”已经成为至理名言,老人成为海明威式“硬汉子”的最典型、最完美的代表。当海明威谈到小说成功的因素时,曾颇为自得地将小男孩与老人相提并论。我们有理由说小男孩曼诺林是“硬汉”的延续。
《老人与海》所刻画的“硬汉”形象也不仅仅是被一个小男孩所延续,《老人与海》之后,海明威继续创作出一个又一个“硬汉”形象,让人叹为观止。
[作者通联: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