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着他编辑的资料,慢慢长大;考着他拟制的试卷,跃出“龙门”;沐浴着他如春风般的教导,成为语文老师。我想,一定有很多老师和我有着同样的经历。读书的时候,看着资料正中的“余映潮”三个铅字,我着实把他狠狠地恨了一阵子:这个“老学究”,好好的一篇文章,这里挖一段,那里掘几句,提一些让人头疼的问题,害得人好苦!等到走上讲台,亲见其人,亲闻其事,才知道当初的埋怨是怎样的可笑!
《天上的街市》、《我愿意是急流》、《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说屏》、《沁园春·长沙》、《登高》,相对于余老师20年的教研生涯来说,我听到的课也许太少;江陵,荆州,武汉,相对于余老师大江南北的奔忙,我的际遇似乎太单薄。可仅仅是这些,就让我的教学生涯氤氲着无限的诗意。
从此,提到“余映潮”,总不由自主地闪出“余光中”、“余秋雨”的名字,同样浸润着文学的韵味,同样渗透着学者的恬淡。也许你会觉得莫名其妙,可有时感觉就是这样不可名状。余老师之于我,犹如鲁迅之于阿累,一面也许短暂,而绵延的记忆却给人悠长的回味和无穷的教益。
一、从容优雅,如诗如乐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礼堂里回荡着纯正浑厚的男中音,一群孩子沉醉在余老师舒缓悠扬的诗歌朗诵中。这是湖北省江陵县教委的七楼会议室,一首短短的小诗,如泉水般叮咚流泻,使简陋的空间荡漾着融融的诗意。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首年轻的诗,是一首浪漫的诗,是一首爱情诗。作者是匈牙利著名的爱国诗人。这首诗已经很古老了,是19世纪写的,它曾经激动过多少人的心灵!我们今天上课的程序是四步: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这是武汉市首义饭店的礼堂,短短的45分钟,被余老师演绎得舒缓从容,紧凑丰满,优美怡人。
永远是那样不紧不慢,不瘟不火,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山重水复中,让人领略一路秀峰,一弯清溪。语文课,无非是听说读写,可这在无数老师看来单调乏味的活动,却在余老师这里变得摇曳多姿。读,或沸沸扬扬,或浅吟低唱;说,或浅白晓畅,或优美醇厚;写,或细腻动人,或芬芳警人……
听过很多老师讲课,可我还是最喜欢听余老师的课。因为余老师的课把时间驾驭得不着痕迹。很多老师总怕冷待了时间,给学生的活动不时地套上枷锁:快速阅读三分钟,相互讨论五分钟,自由写作十分钟……于是,学生的学习无形中有了“深圳”速度,快读,快想,快写,语文课堂不知怎么成了快餐文化充斥的空间。听着听着,让我有呼吸急促的感觉,有神经紧张的不适。可是,听余老师的课,却大可放松心情,婉转悠扬间,让人领略无限风光。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时,就是余老师慢慢地说结束语的时候。
有时候,我也满是疑惑:为什么45分钟,在我总觉得不够用,可一到余老师课堂上却能从容自如并且还能让学生收获丰盈呢?静静思考,我方才领悟,余老师的从容优雅,是一种气度,是一种境界,本质上来源于对学生的尊重。记得余老师在《课程的创新设计》中说,作为语文老师,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应该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要充分体现“诵读、品析、积累、运用”等教学要素,要力求做到“课型新颖、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积累丰富”,教学方案要达到“简化、优化、美化”的美学境界。余老师的每节课都来源于他的理性思考和诗意策划,于是他的课堂自然就层次分明而又科学严谨,生动自然而又圆润雅致。而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或流连徜徉,或拾级而上,不知不觉中,领略了诗意,获得了美感,培养了情趣。
听余老师的课,如阅读一首清新可人的小诗,流畅而蕴藉深厚;如品味一杯醇美宜人的老酒,馨香而回味无穷;如欣赏一曲悠扬动人的音乐,悦耳而余音袅袅。
二、细腻清新,如菊如梅
俗套的课堂,是粗糙的,作者简介,课文朗诵,分析品味,收束总结,简单中透着日复一日的陈腐气息。每次写教案,就像在写一个老掉牙的故事,还没有开头,结尾就早早站在句号前面等待。有时,拿起课文,走上讲台,连自己都厌倦了自己的老套。我感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严重缺氧了。冥冥中,总希望有一股力量,不时地给我的课堂注入活力。
而每次听余老师的课,总能让我的心灵为之震撼,让我的视野为之开拓。2005年10月,在武汉军事通信指挥学院的礼堂里,余老师将讲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静静地等待着,心里也在不断地猜测:这么短的一首小诗,通俗易懂,能用45分钟来读它吗?余老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出其不意的收获呢?
“这一次呢,有点吟诵的味了。我想这首诗还有另外一种读法。这一首诗是诗人给邻居的一个小女孩的题词,是诗人在流放期间最艰苦的环境下给邻居小孩子的几句话。那么读这首诗可以用说话的方式,因为它是说理的,它就是在说话。当你要劝慰人家的时候,你就得用说话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大家试一下,用说话的方式,互相讲给对方听一下。开始吧。”一时间,学生们面对面,情辞恳切地向对方读起了诗歌,语气、表情都与第一遍吟诵诗歌截然不同,满带着劝慰之情。一首小诗竟然有了这样独特的味道,真是独辟蹊径!
正在我欣然感叹的时候,余老师又饱含深情地说:“真好。你看,‘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下面我们再来尝试另外一种读法。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当我们觉得自己的双肩已经扛不了生活重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握紧拳头鼓励自己,这个时候有一种内心的独白,悄悄的,鼓励自己。那么这种内心独白的方法,用于诗歌朗诵,适合自己听,鼓励自己,勉励自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试一下,这种‘沙沙’的读书声一定会激动我们的心情。试一下。”呵,我不禁在心里暗暗叫好!同学们个个握紧了小拳头,自言自语,诗歌就这样悄悄走入了学生的心灵深处。
我从没有想到,文章是可以这样读的。读得这样切实,又这样别致。形式活泼却不花哨,宛如漫步秋高气爽之中,蓦然抬头,忽见一抹清菊,显得清新雅致;又如伫立明月清辉之下,清倚小窗,悄闻一缕暗香,显得细腻悠长。
教读冰心的《纸船》,他说:“请同学们用‘温婉的调子’朗读这首诗;请同学们带着‘水一样的柔情’进行朗读;请大家带着金子般的童心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教读《鹤群翔空》,他说:“今天我们学习一种自读的方法——三句话自读法:速读课文,扩写一个句子;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细读课文,创造一个句子。”教读《论求知》,他引导学生“识雅词——背名言——析精段——学表达”;教读《口技》,他让学生用“善”字领起,针对课文内容来说话;教读《小石潭记》,他请同学们从“小石潭记”这四个字中任选一个字,说说课文哪些内容分别能够表现这四个字;教读《紫藤萝瀑布》,他让学生开展课文集美活动……
有人曾不屑于余老师的“板块式思路”,写下文章大加挞伐。学术本就是在争论中提升,我们看到的不应仅仅是争论的唾沫星子。余老师的课堂,并没有刻意地去展示什么,可那种精巧、别致、新颖、细腻,却无形中打上了自身的烙印,任是别人怎样模仿也无可企及。因为这种细腻别致,不是因缘于浮躁和炫耀,而是来自于他朴实深厚的钻研、思考和提炼。
余老师的课总能平中见奇,凡中求新,乏中出趣,就像饱含露水的花瓣,永远散发着悠远的清香;即便你硬要说是茶叶,也饱蕴着生活的鲜活和芬芳。
三、平易随和,如亲如友
成就丰硕的学者,往往会让人觉得高处不胜寒,可余老师是我们大家的,他从没有小瞧我们这些站在教学一线的“虾兵蟹将”。大凡相聚一堂,你总能看到一群同仁中,余老师就那样不经意地出现在人群中,侃侃而谈,儒雅的风度,亲切的笑容,幽默的谈吐,没有一丝骄矜与冷漠。
有人说,余老师特别厉害,只要他见过你一面,以后就能准确地叫出你的名字。记得第二次见面与第一次隔了近十年,那是在武汉,余老师上完课,正好从我身边经过,我起身鞠躬,向余老师问好。轻轻一个握手,我赶忙说:“余老师,我是……”谁知,没等我介绍,余老师就说出了我的名字。亲切的语气,仿佛我们是交往了很多年的老朋友,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也许,在余老师看来,这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可在我们看来,点点细节,和他的课堂一样,体现的是一种尊重,彰显的是他的人格魅力。
2005年11月,荆州市高中语文第一届说课比赛在荆州中学举行,中午安排了集体工作餐。有老师跑到余老师面前,说:“余老师,今天中午请您吃饭?”余老师谦和地笑了笑:“改天吧,我还有那么多老师需要我照顾呢!”果然,余老师来到集体餐厅,嘱咐每一桌的老师吃好,鼓励每一位说课的选手好好发挥,平和之中自有一份让人难以忘怀的感动。
记得我交给余老师两份说课稿,其中一份是《项脊轩志》的,题目是“点点滴滴都是爱,琐琐碎碎皆关情”。以为经过自己反复修改的稿件,应该可以通过了,所以发了邮件,就不再理它。过了几天,打开邮箱,才发现,余老师竟然给我回了一封信:“我觉得好像《项》文要更好一些。但琐琐碎碎是可以改为‘琐琐细细’的。”一字之易,让文章标题顿然有了不同的意味!惭愧之中,更多的是对余老师的感激和敬佩。
我不知道,在余老师眼里,怎么看待我们这些成长中的老师;可我知道,在我们这些沐浴着余老师关怀的阳光成长的老师眼里,一定都会觉得余老师是一位和蔼的老师,是一位年长的亲人,更是一位随和的朋友。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与很多有教学个性的名师相比,我所主持的教学研究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教师群体进行的。即名师基本上是个人风采,而我却有一个教师的群体来表现这种风采”,他很朴实地将自己放到了我们中间,仅仅把自己当作一个引路人,引导我们茁壮成长。
每每想到余老师,我都是带着敬慕和感恩的心。记得听余老师上《沁园春·长沙》,他的课件背景很简单,却很清丽,是梅花横斜的疏影,映衬着诗词的雅致,蓦然让我想到了杜耒的《寒夜》:“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我喜欢梅花,也喜欢写梅的诗词,更喜欢如梅的人生。人生本没有什么不同,你也好,我也好,无非是朝看月落,夕等月出;今天也好,明天也好,无非是静看月圆月缺。似乎,你的和我的,今天和明天,没有什么不同。可是,只因为一树梅花的点染,这寻常之“窗”便有了无限诗意。我们的教书生涯,又何尝没有同样的况味?寻常来过,月月本没什么不同;细心打点,生活便在淡淡梅香的弥漫中有了无法言传的曼妙。是让时光悄然而逝,还是与生活欣然而拥?我想,从余老师严谨认真、求实创新的一生中我们或许会收获很多。40年也许漫长,可它们没有给余老师的心灵染上任何岁月的沧桑,相反它们带给余老师的是丰厚,是活力。时光馈赠勤于思索的人的,是永远年轻的心灵!我庆幸我曾经遇到了余老师!感谢余老师!
[作者通联:湖北沙市中学]
《天上的街市》、《我愿意是急流》、《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说屏》、《沁园春·长沙》、《登高》,相对于余老师20年的教研生涯来说,我听到的课也许太少;江陵,荆州,武汉,相对于余老师大江南北的奔忙,我的际遇似乎太单薄。可仅仅是这些,就让我的教学生涯氤氲着无限的诗意。
从此,提到“余映潮”,总不由自主地闪出“余光中”、“余秋雨”的名字,同样浸润着文学的韵味,同样渗透着学者的恬淡。也许你会觉得莫名其妙,可有时感觉就是这样不可名状。余老师之于我,犹如鲁迅之于阿累,一面也许短暂,而绵延的记忆却给人悠长的回味和无穷的教益。
一、从容优雅,如诗如乐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礼堂里回荡着纯正浑厚的男中音,一群孩子沉醉在余老师舒缓悠扬的诗歌朗诵中。这是湖北省江陵县教委的七楼会议室,一首短短的小诗,如泉水般叮咚流泻,使简陋的空间荡漾着融融的诗意。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首年轻的诗,是一首浪漫的诗,是一首爱情诗。作者是匈牙利著名的爱国诗人。这首诗已经很古老了,是19世纪写的,它曾经激动过多少人的心灵!我们今天上课的程序是四步: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这是武汉市首义饭店的礼堂,短短的45分钟,被余老师演绎得舒缓从容,紧凑丰满,优美怡人。
永远是那样不紧不慢,不瘟不火,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山重水复中,让人领略一路秀峰,一弯清溪。语文课,无非是听说读写,可这在无数老师看来单调乏味的活动,却在余老师这里变得摇曳多姿。读,或沸沸扬扬,或浅吟低唱;说,或浅白晓畅,或优美醇厚;写,或细腻动人,或芬芳警人……
听过很多老师讲课,可我还是最喜欢听余老师的课。因为余老师的课把时间驾驭得不着痕迹。很多老师总怕冷待了时间,给学生的活动不时地套上枷锁:快速阅读三分钟,相互讨论五分钟,自由写作十分钟……于是,学生的学习无形中有了“深圳”速度,快读,快想,快写,语文课堂不知怎么成了快餐文化充斥的空间。听着听着,让我有呼吸急促的感觉,有神经紧张的不适。可是,听余老师的课,却大可放松心情,婉转悠扬间,让人领略无限风光。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时,就是余老师慢慢地说结束语的时候。
有时候,我也满是疑惑:为什么45分钟,在我总觉得不够用,可一到余老师课堂上却能从容自如并且还能让学生收获丰盈呢?静静思考,我方才领悟,余老师的从容优雅,是一种气度,是一种境界,本质上来源于对学生的尊重。记得余老师在《课程的创新设计》中说,作为语文老师,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应该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要充分体现“诵读、品析、积累、运用”等教学要素,要力求做到“课型新颖、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积累丰富”,教学方案要达到“简化、优化、美化”的美学境界。余老师的每节课都来源于他的理性思考和诗意策划,于是他的课堂自然就层次分明而又科学严谨,生动自然而又圆润雅致。而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或流连徜徉,或拾级而上,不知不觉中,领略了诗意,获得了美感,培养了情趣。
听余老师的课,如阅读一首清新可人的小诗,流畅而蕴藉深厚;如品味一杯醇美宜人的老酒,馨香而回味无穷;如欣赏一曲悠扬动人的音乐,悦耳而余音袅袅。
二、细腻清新,如菊如梅
俗套的课堂,是粗糙的,作者简介,课文朗诵,分析品味,收束总结,简单中透着日复一日的陈腐气息。每次写教案,就像在写一个老掉牙的故事,还没有开头,结尾就早早站在句号前面等待。有时,拿起课文,走上讲台,连自己都厌倦了自己的老套。我感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严重缺氧了。冥冥中,总希望有一股力量,不时地给我的课堂注入活力。
而每次听余老师的课,总能让我的心灵为之震撼,让我的视野为之开拓。2005年10月,在武汉军事通信指挥学院的礼堂里,余老师将讲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静静地等待着,心里也在不断地猜测:这么短的一首小诗,通俗易懂,能用45分钟来读它吗?余老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出其不意的收获呢?
“这一次呢,有点吟诵的味了。我想这首诗还有另外一种读法。这一首诗是诗人给邻居的一个小女孩的题词,是诗人在流放期间最艰苦的环境下给邻居小孩子的几句话。那么读这首诗可以用说话的方式,因为它是说理的,它就是在说话。当你要劝慰人家的时候,你就得用说话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大家试一下,用说话的方式,互相讲给对方听一下。开始吧。”一时间,学生们面对面,情辞恳切地向对方读起了诗歌,语气、表情都与第一遍吟诵诗歌截然不同,满带着劝慰之情。一首小诗竟然有了这样独特的味道,真是独辟蹊径!
正在我欣然感叹的时候,余老师又饱含深情地说:“真好。你看,‘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下面我们再来尝试另外一种读法。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当我们觉得自己的双肩已经扛不了生活重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握紧拳头鼓励自己,这个时候有一种内心的独白,悄悄的,鼓励自己。那么这种内心独白的方法,用于诗歌朗诵,适合自己听,鼓励自己,勉励自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试一下,这种‘沙沙’的读书声一定会激动我们的心情。试一下。”呵,我不禁在心里暗暗叫好!同学们个个握紧了小拳头,自言自语,诗歌就这样悄悄走入了学生的心灵深处。
我从没有想到,文章是可以这样读的。读得这样切实,又这样别致。形式活泼却不花哨,宛如漫步秋高气爽之中,蓦然抬头,忽见一抹清菊,显得清新雅致;又如伫立明月清辉之下,清倚小窗,悄闻一缕暗香,显得细腻悠长。
教读冰心的《纸船》,他说:“请同学们用‘温婉的调子’朗读这首诗;请同学们带着‘水一样的柔情’进行朗读;请大家带着金子般的童心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教读《鹤群翔空》,他说:“今天我们学习一种自读的方法——三句话自读法:速读课文,扩写一个句子;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细读课文,创造一个句子。”教读《论求知》,他引导学生“识雅词——背名言——析精段——学表达”;教读《口技》,他让学生用“善”字领起,针对课文内容来说话;教读《小石潭记》,他请同学们从“小石潭记”这四个字中任选一个字,说说课文哪些内容分别能够表现这四个字;教读《紫藤萝瀑布》,他让学生开展课文集美活动……
有人曾不屑于余老师的“板块式思路”,写下文章大加挞伐。学术本就是在争论中提升,我们看到的不应仅仅是争论的唾沫星子。余老师的课堂,并没有刻意地去展示什么,可那种精巧、别致、新颖、细腻,却无形中打上了自身的烙印,任是别人怎样模仿也无可企及。因为这种细腻别致,不是因缘于浮躁和炫耀,而是来自于他朴实深厚的钻研、思考和提炼。
余老师的课总能平中见奇,凡中求新,乏中出趣,就像饱含露水的花瓣,永远散发着悠远的清香;即便你硬要说是茶叶,也饱蕴着生活的鲜活和芬芳。
三、平易随和,如亲如友
成就丰硕的学者,往往会让人觉得高处不胜寒,可余老师是我们大家的,他从没有小瞧我们这些站在教学一线的“虾兵蟹将”。大凡相聚一堂,你总能看到一群同仁中,余老师就那样不经意地出现在人群中,侃侃而谈,儒雅的风度,亲切的笑容,幽默的谈吐,没有一丝骄矜与冷漠。
有人说,余老师特别厉害,只要他见过你一面,以后就能准确地叫出你的名字。记得第二次见面与第一次隔了近十年,那是在武汉,余老师上完课,正好从我身边经过,我起身鞠躬,向余老师问好。轻轻一个握手,我赶忙说:“余老师,我是……”谁知,没等我介绍,余老师就说出了我的名字。亲切的语气,仿佛我们是交往了很多年的老朋友,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也许,在余老师看来,这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可在我们看来,点点细节,和他的课堂一样,体现的是一种尊重,彰显的是他的人格魅力。
2005年11月,荆州市高中语文第一届说课比赛在荆州中学举行,中午安排了集体工作餐。有老师跑到余老师面前,说:“余老师,今天中午请您吃饭?”余老师谦和地笑了笑:“改天吧,我还有那么多老师需要我照顾呢!”果然,余老师来到集体餐厅,嘱咐每一桌的老师吃好,鼓励每一位说课的选手好好发挥,平和之中自有一份让人难以忘怀的感动。
记得我交给余老师两份说课稿,其中一份是《项脊轩志》的,题目是“点点滴滴都是爱,琐琐碎碎皆关情”。以为经过自己反复修改的稿件,应该可以通过了,所以发了邮件,就不再理它。过了几天,打开邮箱,才发现,余老师竟然给我回了一封信:“我觉得好像《项》文要更好一些。但琐琐碎碎是可以改为‘琐琐细细’的。”一字之易,让文章标题顿然有了不同的意味!惭愧之中,更多的是对余老师的感激和敬佩。
我不知道,在余老师眼里,怎么看待我们这些成长中的老师;可我知道,在我们这些沐浴着余老师关怀的阳光成长的老师眼里,一定都会觉得余老师是一位和蔼的老师,是一位年长的亲人,更是一位随和的朋友。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与很多有教学个性的名师相比,我所主持的教学研究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教师群体进行的。即名师基本上是个人风采,而我却有一个教师的群体来表现这种风采”,他很朴实地将自己放到了我们中间,仅仅把自己当作一个引路人,引导我们茁壮成长。
每每想到余老师,我都是带着敬慕和感恩的心。记得听余老师上《沁园春·长沙》,他的课件背景很简单,却很清丽,是梅花横斜的疏影,映衬着诗词的雅致,蓦然让我想到了杜耒的《寒夜》:“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我喜欢梅花,也喜欢写梅的诗词,更喜欢如梅的人生。人生本没有什么不同,你也好,我也好,无非是朝看月落,夕等月出;今天也好,明天也好,无非是静看月圆月缺。似乎,你的和我的,今天和明天,没有什么不同。可是,只因为一树梅花的点染,这寻常之“窗”便有了无限诗意。我们的教书生涯,又何尝没有同样的况味?寻常来过,月月本没什么不同;细心打点,生活便在淡淡梅香的弥漫中有了无法言传的曼妙。是让时光悄然而逝,还是与生活欣然而拥?我想,从余老师严谨认真、求实创新的一生中我们或许会收获很多。40年也许漫长,可它们没有给余老师的心灵染上任何岁月的沧桑,相反它们带给余老师的是丰厚,是活力。时光馈赠勤于思索的人的,是永远年轻的心灵!我庆幸我曾经遇到了余老师!感谢余老师!
[作者通联:湖北沙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