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国际贸易出现了重大转折,当年累计实现贸易顺差7.47亿美元。我国机械产品进出口贸易长期以来一直是逆差,2004年以前逆差逐年扩大,2004年达366亿美元,2005年减少到139亿美元,2006年终于转为顺差。
一是这种转折是在进口高速增长的条件下实现的。2006年机械产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839.71亿美元,同比增长27.42%;其中出口1423.59亿美元,同比增长36.28%;进口1416.12亿美元,同比增长19.6%。进口增长19.6%,仍然是一个高的速度。之所以由逆差转为顺差,是由于出口增长36.28%的缘故。出口增长结构也趋于合理,东、中、西部增长分别为35.44%、46.47%、47.03%;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9.40%,加工贸易出口增长31.37%;民营企业出口增长41.13%,三资企业出口增长36.78%,国有企业出口增长22.97%。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行业以国内市场的波动为契机,走向国际市场,展示了自己的潜力。例如工程机械行业,2004年因为宏观调控,国内市场收缩,走向国际市场,外贸出口当年增长74.62%,2005年增长54.69%,2006年增长65.28%。
二是重大技术装备出口取得突破。哈尔滨锅炉厂、东方汽轮机厂、东方电机厂分别与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签订了向印度贾苏古拉火电厂提供6台60万千瓦亚临界发电设备及其辅助设备的供货合同。在印度尼西亚的电站设备招标中,我国发电设备企业也顺利胜出。新疆特变电工中标了塔吉克斯坦一条500千伏和220千伏的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合同金额3.4亿美元。杭州制氧机集团为伊朗提供了两套63000立方米/时的空分设备。我国企业已成为国际市场水泥厂建设工程总承包的主力,其大型设备基本上由国内提供。7000—9000米的石油钻机也有多台出口。
三是基础机械产品竞争力不强。虽然机械产品进出口整体为顺差,但机械12个行业中,仪器仪表、机床工具、内燃机、机械基础件、重型矿山仍为逆差,其中仪器仪表逆差为97.89亿美元,机床工具逆差为76.14亿美元。这反映了我国机械基础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弱,不能满足主机发展的需要。
目前机械装备的外贸顺差还很少,但从我国机械行业强劲发展的势头看,这一事实具有里程碑意义。如果宏观形势没有突发性的变化,则这7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可能标志着我国机械装备进出口逆差历史的结束,顺差时代的开始。同时必须看到,我们创汇的主体仍然是中低档产品,高档产品还缺乏核心竞争力,实现贸易顺差只是振兴装备制造业迈出的第一步。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一是这种转折是在进口高速增长的条件下实现的。2006年机械产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839.71亿美元,同比增长27.42%;其中出口1423.59亿美元,同比增长36.28%;进口1416.12亿美元,同比增长19.6%。进口增长19.6%,仍然是一个高的速度。之所以由逆差转为顺差,是由于出口增长36.28%的缘故。出口增长结构也趋于合理,东、中、西部增长分别为35.44%、46.47%、47.03%;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9.40%,加工贸易出口增长31.37%;民营企业出口增长41.13%,三资企业出口增长36.78%,国有企业出口增长22.97%。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行业以国内市场的波动为契机,走向国际市场,展示了自己的潜力。例如工程机械行业,2004年因为宏观调控,国内市场收缩,走向国际市场,外贸出口当年增长74.62%,2005年增长54.69%,2006年增长65.28%。
二是重大技术装备出口取得突破。哈尔滨锅炉厂、东方汽轮机厂、东方电机厂分别与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签订了向印度贾苏古拉火电厂提供6台60万千瓦亚临界发电设备及其辅助设备的供货合同。在印度尼西亚的电站设备招标中,我国发电设备企业也顺利胜出。新疆特变电工中标了塔吉克斯坦一条500千伏和220千伏的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合同金额3.4亿美元。杭州制氧机集团为伊朗提供了两套63000立方米/时的空分设备。我国企业已成为国际市场水泥厂建设工程总承包的主力,其大型设备基本上由国内提供。7000—9000米的石油钻机也有多台出口。
三是基础机械产品竞争力不强。虽然机械产品进出口整体为顺差,但机械12个行业中,仪器仪表、机床工具、内燃机、机械基础件、重型矿山仍为逆差,其中仪器仪表逆差为97.89亿美元,机床工具逆差为76.14亿美元。这反映了我国机械基础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弱,不能满足主机发展的需要。
目前机械装备的外贸顺差还很少,但从我国机械行业强劲发展的势头看,这一事实具有里程碑意义。如果宏观形势没有突发性的变化,则这7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可能标志着我国机械装备进出口逆差历史的结束,顺差时代的开始。同时必须看到,我们创汇的主体仍然是中低档产品,高档产品还缺乏核心竞争力,实现贸易顺差只是振兴装备制造业迈出的第一步。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