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学生经验呈现的方法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ilj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经验呈现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A-0015-01
  数学教学必须始于儿童的经验。教学只有与儿童的经验相碰撞,才能激起儿童内在的兴趣,才能建构出他们自己的数学认知。而要沟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活动。活动是儿童经验的生长点,是构建丰富儿童经验的通道。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基于儿童经验,精心设计活动,促进儿童的发展。
  下面我以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节课为例,谈谈自己执教后的几点体会。
  一年级下册教材已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且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也有所感悟。本节课学生将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利用工具(长方形纸、正方形纸、直尺、三角尺)自主探究这两种图形的特征。
  在第一次试教引入新课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长方形后思考:长方形的边和角到底具有怎样的特征?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呢?在交流研究方法的时候,学生很轻松地就想到了用直尺分别量一量长方形的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看看测量的长度是否相等。之后,我追问:还有别的方法吗?结果,学生个个面露难色,思维全部局限在“量”这一方法上,没有一个学生能发散思维想到“折”的方法。预设中,学生应该能轻松想出“量”和“折”的方法。因为在上幼儿园时学生就不仅能把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对折,而且会把一张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中,测量这种方法是平常经常使用的,在学生头脑中首先反应出来的方法当然是量一量。而对于折一折的方法学生之所以想不出来,是因为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激活这个经验的活动。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在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活动,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一定能让数学课堂变得精彩纷呈。
  带着这样的思考,在第二次执教时,我没有让学生先凭空思考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时可以使用什么方法,而是坚持以活动引路,直接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亲手试一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研究,留给学生充分探索、研究的机会。学生借助手中的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主动探索、积极参与,脑袋瓜里冒出了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对于研究长方形的边,学生在动手操作后,不仅想出了直接测量的方法,而且想出了对折、比较的方法;对于研究长方形的角,学生也都能借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跟长方形的4个角分别比划,而且能在动手尝试后发现可以先折再量,对折一次后只要比划2个角,对折两次后,长方形的4个角重合在一起。这样只要比划一次,显得更简便了。优化的思想也由此自然生成。
  从这个案例中,我发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多给学生创设有效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使教学素材更具活动化、时代性的特征,数学课堂便会精彩纷呈。
  首先,教师要学会挖掘教材中的“活动”素材。数学教材中蕴涵着许多极好的“动态探索活动”的素材,关键是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师对教材的显性活动较为明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只要有可能,都要设计操作实践活动。而对于一些概念、计算、应用题类型隐性活动明显的学习内容,要注意挖掘教材中观察、猜测、联想、质疑、交流、概括等活动,把静态的知识加工成学生活动的素材。
  其次,充实内容,设置活动空间。教材中有的课时由于篇幅的限制,没有提供详尽的教学材料,科学合理地拓宽信息渠道,更有利于拓宽学生活动空间,提供创新机会,并能诱导学生勇于钻研,积极思考。如《千克和克》的设计,不能局限于书本提供的活动,而应让学生多称一称、掂一掂、抱一抱、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导学生从形状、大小、个数等不同角度丰富对千克与克的认识,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活动中学会学习。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才会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动的气息,成为展现学生生命灵性的舞台。
  (责编 罗永模)
其他文献
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诸多方面,受着多种因素影响和许多条件制约,所以,说填报高考志愿是一项“系统工程”一点也不过分。现在离高考愈来愈近,填报志愿也迫在
期刊
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目前语文教学中迫在眉睫的问题。本人总结出几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请大家多给予点评。  一、区分清口语和书面语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对口语和书面语分辨不清,因此在书面语言表达中出现了口语的影子,这些口语大都令人哭笑不得。针对这种现象,语文教师应及时指出并给予书面纠正,从而让学生认清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在这一点上,作为语文教师,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也好,或是在写作批改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在质疑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质疑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但传统教学却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想象的空间。往往是教师设计出种种问题,给出标准答案,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自1971年10月22日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国家科技发展和科技情报工作方针,围绕全省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模式的先进教学理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高效课堂这个特定模式下,从课堂导入、追问点拨、语言熏陶、编排预设这四方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一、背景及作者介绍  知道创作者是谁,我们可以大致猜到诗歌的创作风格如何;知道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了解全诗的情感表达的大致方向。所以,背景及作者介绍是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诗词的内涵的。可能有人觉得,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古诗词,其作者都是那几位,没介绍的必要,但笔者认为需要介绍。初中教学不同于高中,学生自主性还不够强,就需要老师反复强调。在教学时反复介绍同一位作者,让学生记住其创作特点、惯常的情感表达,
期刊
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写作不感兴趣,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而写作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因此,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激发者。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下面谈谈提高写作兴趣的方法。  一、实践感悟激发法  实践感悟激发法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认识事物、感悟道理的方法。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不吃梨子就不知道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