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王超 屐履天涯为圆梦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h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话联系上李王超的时候,他人在新疆喀什。听得出来他很忙碌,但充满快乐。果然,照片发过来一看,是个一脸阳光的小伙子。
  作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李王超是上海财经大学的名人了,他已有三次作为志愿者的经历:四川北川、上海世博、新疆喀什。
  忙碌的学业,为何多次选择从事志愿者工作?李王超说,很多事情没有这样那样的理由,就因为喜欢,所以坚持。他希望在自己年轻的岁月里磨练意志,学会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上海世博难忘的五个月
  
  2010年初,园区志愿者招募工作开始。
  李王超在网上报了名,等待结果的那几天里,激动的心情围绕着他。很快,他接到通知前往参加面试,之后便是培训、考察、素质训练考核等,层层关卡,意味着做一名世博志愿者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当然,也让每个人感知这份工作的光荣与责任。2010年3月12日,李王超终于成为一名世博园区的志愿者,那一刻,他有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至今,离开世博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在世博服务期间的点点滴滴仍然深深刻印在李王超的脑海中:在园区志愿者部,他主要负责志愿者的就餐、防暑降温用品发放,同时兼管服装和保险的部分工作,也曾负责过志愿者证件和志愿者用房等,几乎涉及志愿者后勤保障的所有方面。这些工作看似普通,却是世博园区内庞大繁杂工作中的一部分,任何一点小的疏忽都可能影响整体的工作。李王超进入世博工作后,就开始细心地将工作分门别类,按照程序开展。
  那段日子辛苦而快乐。李王超还记得4月30日那天,为了保障第二天志愿者上岗顺利就餐,他和同事们通宵加班录入数据,深夜时,大家已经感到疲劳,但没有人抱怨,彼此鼓励、相互扶持,偶尔讲两句笑话让大家提提神,稍微休息一下后马上开始工作。因为相对通宵加班的次数多一点,大家后来送他“工作狂人”、“通宵王”的绰号。李王超说,在服务世博期间,他和所有的志愿者在一起如一个快乐的大家庭,大家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的难题都会有人热情地帮你谋划与解决。
  2010年7月,在世博园服务了近5个月后,李王超结束了这段难忘的志愿者工作经历。依依不舍告别大家时,李王超就已经决定继续自己的志愿者工作,去西部!为此,他将自己直接升入硕士的学业延迟一年。
  
  去西部做志愿者一直是梦想
  
  2010年7月25日,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参加2010年“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全市170名大学生举行隆重的出征仪式,欢送他们奔赴云南、四川、重庆、新疆等地,开展为期1至3年的支教、支医、支农志愿服务。
  170名西部志愿者中,有5名同学是刚刚交接完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工作的“小白菜”,其中就有李王超。出征仪式上,他代表志愿者登台发言,表达了追逐理想的声音:“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选择艰苦的西部,但是我们做到了,我们一路跋山涉水只是为了完成青春的梦想与希望!”
  对西部,李王超一直深怀感情。
  1998年,李王超只有十多岁。有一件事情深深地影响了他,就是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电影中表现的年轻人在大山中支教的故事让那段时间的李王超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大山中支教的一员,用自己的知识去帮助贫瘠山村里的孩子们。2004年,李王超已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知道了徐本禹的经历,很受感动,甚至有过放弃学业也到大山里去支教的冲动,但最终未能实现。
  到西部去支教,一直是他想要实现的梦想,伴随着这个梦想的还有一颗小小的种子——志愿服务。
  5·12大地震发生后,李王超就一直在寻找机会去那里当志愿者。2009年春节,李王超第一次没有回家乡去看父母,他在网上联络到四川当地的志愿者,只身一人去了四川。“在那里遇到的很多人很多事,彻底改变了一直在校园中的我的人生态度。我去了北川,腊月二十八那天,我在北川的安置点感受到了人们的乐观,他们的生活正在无数人的帮助下走上正轨;我去了广元,最远的一次走了40多公里山路,拜访一户人家。看到他们的艰难时我很难过,但他们说,没关系,你们能来,我们已经很高兴了……在这样的感动中,我不断在收获,并带给我改变自己的力量。”
  那年除夕,李王超在安置点和志愿者与老乡一起吃年夜饭,一桌8个人来自8个不同家庭,“我们一起喝酒,轮流讲自己的故事和经历,在某个瞬间,我突然感到了温暖。那是一种亲人般的亲密,并让我明白,在那样的环境中,无论我做什么,都能感到背后有人在支持着我。那种感觉,不是在校园,或在物质的社会中能感受得到。这让我真正体会到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从北川回到上海后,李王超还经常和认识的老乡联系,其中有一个十多岁的小孩,因为在地震中腿部受伤,行走不太方便,很想去治疗但又没有钱,李王超在网上给他募捐,效果并不理想,后来几个同学凑了一点钱,但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诸如此类的事情,让李王超感到当志愿最大的痛苦和困惑就是:当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自己却是力不从心。
  虽然前往北川是李王超的个人行为,但毕竟第一次实现了做志愿者的梦想。
  离开世博之后,李王超到新疆喀什,开始了他的志愿者工作。在“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里,他负责办公室的工作,同样的繁杂和事无巨细。在这里,共有12个志愿者。日子虽然很孤寂清苦,周末也经常加班,但那一小块方寸之地却常常有着笑声和歌声。他说:“对志愿者的要求在于奉献,但当你全身心地认真投入到工作中,将其视作兴趣和爱好时,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忘了什么是奉献,而且收获无数精神上的鼓励,令你受益终身。”
  “去西部,吃苦是一定的。”几乎每一位即将启程的志愿者,都做好了这样的打算。但李王超却没有把“苦”放在眼里,他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他说自己的适应能力很强。
  
  父母朴实的为人影响他的性格
  
  李王超说,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很大程度来自于身边人的影响。而影响他的人当属他的父母。
  李王超1988年出生在天津蓟县一个普通人家。父亲在一个事业单位工作,母亲则在家务农。虽然父母没有很高的学历,也没有精明的头脑,但淳朴写在他们的脸上,他们遵循的人生信条是:吃亏是福。母亲经常给他说,别太和别人斤斤计较,遇到事情大方一点,心胸要开阔,多为别人想。
  农村里长大的孩子很能吃苦耐劳,所以他去任何一个地方当志愿者都能很快适应环境。
  家境并不富有的李王超很懂得努力。进入上海财经大学读书后,每年都以优异成绩获得奖学金。而家人对他的帮助和理解总是让他非常难忘。因为多年求学在外或是因为志愿服务不能回家,他的姐姐都会对他说:没关系,家里有我照顾,你一切放心。而父母对他的任何选择也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到新疆之前的那天晚上,世博局志愿者部的同事为他饯行,母亲打来电话,用很坚定的口气告诉他:不管你去哪里我都支持你,这么多年来培养你就是希望你能为国家做点贡献。第一次听到母亲说这样文章化的语言,虽然旁人会觉得很假,但李王超却知道母亲是发自内心的。
  按照上海市西部志愿者计划,李王超一年之后将会回到上海财经大学继续两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业。对于未来从事什么样工作,李王超说自己还没有想那么远,目前,他就是全身心投入做好在喀什的志愿者工作。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铁路隧道无砟轨道道床板离缝现象,结合实例,具体分析离缝原因和危害,提出采用锚固注胶法整治离缝的措施,并通过整治方案的实施,验证了整治方案的有效性.
  物理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方法,针对传统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改革的初步探索。旨在培养高科学素质及创新能力的人才。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在扩展信息量、节省课时、启发学生思维和活跃课堂气氛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与传统的、成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缺乏灵动
  本文对ppt类大学物理课件的升级与二次开发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制作上的一些误区,提出了制作上的一些原则和技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首先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然后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设计,体现出其基础性,编写复合大众教育的《新世纪物理学》教材,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
  针对当前物理教学现状,提出物理类课程整合改革的思想,梳理和定位,构建了4个层次多个系列的物理类课程教学新体系对传统大学物理教学进行重新;改革了传统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
  通过大量的调研、座谈和研讨,了解了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并作了较深入的思考,在《物理学》(第五版)电子教案的研制及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 要:支架现浇法作为桥梁上部结构应用最多的施工方法,其具有技术成熟、质量可控、便于操作等优点,且无需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可减少工期和成本。基于此,本文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对桥梁上部结构支架现浇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明确施工中的控制要点。  关键词:上部结构;支架现浇;桥梁工程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0)10-0000-00  
本文以中川机场T3航站楼连接线D1匝道桥的变高度连续组合梁为例,阐述大跨度连续组合梁的制造及拼装工艺,制造过程控制及精度控制,以期为相关施工提供参考.
摘 要:现阶段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对于智能建筑工程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对于现有BIM智能设备进行介绍,结合现阶段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对于BIM智能设备在工程建筑施工阶段的应用作出细致分析,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借鉴分析。  关键词:BIM智能设备;建筑工程质量;设计阶段;改造阶段  中图分类号:TU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