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站在真正的大海前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shar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出生在远离海岸的内陆城市,我的童年没有波浪浮动在侧的沿海公路,没有午后流光溢彩的海平面,没有悠扬的船笛声,只有一条穿城而过的窄窄的河。偶尔与朋友闹别扭或成绩不理想时,我会沿着河疾走,走累了就索性坐下来。夕阳投映在河面,我不断地掷石子将它的影子打碎,再等待浮动的水纹一次次将影子拼凑圆满。
  在尚未见过海的青春期,小城的河被我夸大成“海”,只是河水的潺潺声终归不比海浪,总会被淹没在城市的喧嚣里。
  是枝裕和的电影《海街日记》,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海的执念。镜头里,葬礼结束后,天色还没有完全昏暗,四姐妹漫步在海边,海浪温柔地拂过沙滩上深浅不一的脚印。夏夜的烟火,后院的梅子树,海边的路牌,穿过树丛的列车,镰仓的海拥着这座城,沉静且温和。
  带着这样的执念,后来我读了一个沿海城市的大学,数不清有多少次在周末和室友坐上那班终点站是海边的绕城公交,往后的海边经历慢慢填充了我曾经缺失海的童年,朝着大海喊过的只言片语被阵阵浪潮卷起,又没入了海里。
  记得入学后的第一次社团活动也是在海边,社员们围坐一圈接歌,有人偷瞄着身边人唱《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有人搞怪地大声唱起《阳光彩虹小白马》,篝火明亮,海浪浮动的节奏混在一片嬉笑声里。
  第一次正视海的另一面是台风登陆那年。天气预报提前几日就发出预警,台风正式登陆那天,顷刻间乌云压城,暴雨肆虐。我和室友躲在宿舍楼里,远处海浪呼啸,倾盆大雨将海天连在一起,海浪不再温柔,狂风令人震颤,视线里一片灰蒙蒙。自此,海在我心中多了一分神秘又令人畏惧的色彩。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聽到了很喜欢的组合新专辑里一首名为《大海》的隐藏曲,前奏是几秒使人沉静的海浪声,接着是循环的音调,歌中唱道:“我现在正感受着浪涛吗?还是依旧被风暴驱驰?是大海还是沙漠,是希望还是绝望?”希望与绝望相依,历经绝望的试炼才会看到希望,穿过荒无人烟的沙漠,也许尽头就是一片海。这首歌成了我最喜欢的歌,原来世上有人会这样思考迷茫与苦难,会这样解读大海。
  后来,我没有留在这座城市。毕业前最后一次看海的那天天气很好,我走在长长的沿海公路上,阳光落在大海中每一朵波浪的褶皱里,一眼望过去,简直闪亮得刺目。我总算明白,我是怎样经历种种长大成熟,家乡的小河便是怎样曲折婉转地汇入大海。
  海风吹在脸上,我想起了曾经对着家乡小河哭诉的小小的自己,河面映出的身影一点点被拉长。当我终于站在真正的大海前,那些细碎的、一度揪着不肯放下的心情,也早已被河流带走,奔腾入海。
  编辑/胡雅琳
其他文献
周末放假,妈妈带我回外婆家。  我已经五年没有回去过,循着记忆走进那窄小的门,看到廊上的灯光朦胧照在她的脸上。外婆踮脚踱步张望着,那眼睛,仿佛要透过那条黑漆漆的小路看穿些什么……直到看到了我。她站在原地,没有说话,没有走近,局促不安地招着手,好像余生积攒的力气全部要用尽。  我慌神了,想起年幼时外婆送我去远方读书,我的手就是这样不舍地挥舞着,而她在路口还没学会放开我的手,我就已经出走多年了。但是,
期刊
我的童年是浸在江南烟雨里的,偶尔也会放晴。长长的瓦檐遮蔽着老石板街,微风袭来,石板表面的小水凼随之泛起涟漪,模糊了老树斑驳的影,老树的叶子哗啦啦地响,筛下了一石板街的旧时光。  小巷的拐角处有一个小摊,没有招牌,没有炉灶,没有水池。瓦檐下只有四条跛腿的长板凳、两张大小不一且有些掉漆的红木桌子,阶梯下还有四个矮凳围着一张褐色的矮方桌,像是专门留给孩童坐的。绿藓轻轻地覆盖在大理石水池上,诉说着光阴的故
期刊
一张崭新的牛皮  和少年的手掌多次亲吻、磨合  到最后  牛皮泛黄,鼓声清脆  少年說  沿着云杉木的纹理  就能找到诗和远方  把悲喜融入节奏里  生活就会有回响  古道中  烟波和梦潜入西风  鼓手和手鼓,在黄昏下  站成一片晚霞
期刊
阳光稀疏地飘在空中,干燥的冷均匀地充斥着,赶跑了零星的暖意。前几天还未被掳走全部绿的草坪,此刻像罹病之人的脸,没有一丝血色。蹲下细看,一根根低矮的枯草上附着一层绒毛似的霜,像乘虚而入的病毒围攻的一座座城池。每走一步,似乎都能听到脚下干黄的草在呻吟,仿佛踩断了它们的骨头。这使我如履薄冰,令我内疚,令我压抑,令我难受。  我不由得怀念起夏天。  印象里,每个夏天都是酣畅淋漓的。  当人们还沉醉于阳春三
期刊
一夜间  浮萍挤挤挨挨  因为石桥的高鼻梁  这池塘,才透过气来  父亲肩上搭条白毛巾  像升起帆的渡船  我是他牵着的小船  海,在哪里呢?  菜园养育我,却又将我阻挡  父亲潑出一片清亮  白毛巾如初长白鹅  翻腾,退缩,飞展  少年的每个毛孔  似乎都激灵,张开
期刊
除了道歉,还有一种方式叫沟通  何老师,我和闺蜜吵架了,原因是她问我要不要出去玩,我說家长不在家,没法征得他们的同意,等下次吧。然后她就生气了,说再也不理我了。何老师,这是我的错吗?有一句话说“怕失去的人总是先道歉”,我要不要先去道歉?我怕她如果真的不理我了怎么办?  —— 26  何炅回复:其实除了道歉,还有一种方式叫沟通。你如果觉得自己没有错,可以不用道歉,因为若是你心里并不觉得自己错了的话,
期刊
是冬  湿漉漉的雨夜,寂静的街道仿佛罩上了玻璃罩子,玻璃外的寒气结成冰,丝丝侵袭入内里来,又如柳絮般无风自动,源源不断扬起,飘散。水汽里挤入丝丝缕缕的冷,栖附在每片暴露在空气中的树叶、每盏枝叶掩映的路灯、每束微微的灯光上,光成了水波。积水在鞋底迅速成冰,抬脚的瞬间,脚印迅速消融,水纹摇晃一下,很快被抹平,再没有痕迹。  一天的故事宣告终结。落幕后,一天的花絮不断循环,演职人员的名字倍速滚动,前传和
期刊
网络上曾流传过一张关于孤独的等级表,从一个人去超市、吃快餐、看电影,到一个人做手术,统共分为十级。彼时我大致扫了一眼,就关掉了那张图。  因为那不是孤独,而是我的日常。  最极致的孤独是从大一开始,那时候我独自吃饭上课自习,周末一个人逛街探店做美甲,身边多个人反而会令我不自在。记得有一年元旦,我独自看了一场跨年电影,看完后决定去吃海底捞。  店员小姐姐得知我一个人时,有片刻的错愕。但她很快恢复了热
期刊
Part1.书籍《北京折叠》  郝景芳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提出了一个多维城市的幻想:城市可以像变形金刚一样折叠翻转,不同阶层的人被分配至不同维度,时间连同空间都被精心分配,500万人享用24小时,7500万人享用另外24小时。三大空间的生存环境截然不同,从宽敞的豪宅到逼仄的棚户区;三大空间的人也彼此隔绝,从事不同层次的工作。  《北京折叠》是对城市空间紧缺、人心隔膜扩大的极致幻想。然而行走在错综
期刊
晓雾初歇,天边透出一抹浅淡的光晕。伴随着一声尖锐的鸣笛,长途大巴摇摇晃晃地驶向了终点站。我从卧铺上爬起来,怀里抱着行李,一手攥紧包带,一手抓住栏杆,看着窗外出神,脑袋里混混沌沌的,迷蒙看不清情状。  这里是老家,我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刚满12岁的我,离开了父母,来到老家念初中。  这是一个靠海的小县城。下了车,扑面而来的便是海的气息。街道两旁荒草肆意生长,三分野意七分韧性。路越走越窄,延伸至村庄,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