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住宅大型地下车库跳仓法施工技术

来源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feng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某地下车库工程施工为例,首先介绍了跳仓法施工技术原理、原材料选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最后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施工的技术措施,为类似工程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 地下车库;跳仓法;“抗”与“放”;温度收缩应力;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座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东至华夏二路、南至川周公路、西至三新河、北至锦川路与华川路范围。工程的总建筑面积为221952.6m2,用地面积113017m2。主要由25幢14—15层住宅、2幢2层商铺、1幢2层居委物业、1座地下车库及门卫、开关站等配套设施组成,其住宅建筑设有1层地下室,场地内设有1层地下车库,地下车库基坑周长分别约为1400m,面积约为26800m2。
  2 跳仓法施工技术原理
  “跳仓法”是“施工缝法”的进一步发展,它以施工缝取代后浇带与永久性变形缝,“跳仓”施工法裂缝控制就是“抗放兼施”,“先放后抗”,最后以“抗”为主的综合办法,解决混凝土初期收缩而引发的裂缝。
  根据进度要求、基本建设程序及我司施工类似工程的经验,确定本工程“分区实施,齐头并进;每个施工分区根据建筑施工缝的设置间距划分为若干个施工段,每一施工区域内的各个施工段组织流水作业”为施工总程序。
  具体做法就是:先把超长混凝土结构按30m~40m分为独立体,早期隔块跳仓浇筑,后期分块封仓,从而起到早期混凝土主要靠分块释放温度应力,后期主要靠混凝土的抗拉能力承担温度应力,达到控制裂缝的目的。跳仓的间隔时间一般为7~10d,同时结合相应的“抗”的措施。“跳仓法”简化了施工,加快了进度,并取消膨胀剂与不添加各种纤维材料,节约了工程投资。
  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法比选
  3.1后浇带施工存在的问题
  3.1.1本工程筏板基础原设计的后浇带贯穿2m厚高层建筑基础,因基础面、底、中均设较密集的双向配筋,其两侧混凝土面后期很难凿毛及清理干净,使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很难保证,极易产生裂缝;且由于特殊外加剂的作用,后浇带混凝土后期收缩偏大,形成“一缝变二缝”的现象。
  3.1.2本工程后浇带划分后,各块的混凝土量仍较大,致使块体水化热较高,温差大而易导致内部裂缝,影响工程质量。
  3.2后浇带+微膨胀剂补偿收缩法存在的问题
  如在后浇带、底板、侧墙掺微膨胀剂来补偿收缩,微膨胀剂必须具备大量供水条件,否则会产生较大的膨胀落差,引起开裂等质量问题且直接增加工程造价。
  3.3跳仓法优点
  3.3.1因仓间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短,施工缝处混凝土强度较低且垃圾杂物较少,易于清理及有利于仓体间混凝土的结合;后浇仓的钢筋尚未绑扎完成,便于清理施工缝。
  3.3.2可将原设计后浇带分割成的“大块”再细分为较小的跳仓法“小块”,而“小块”可释放本身的大部分收缩变形、减少约束,避免了施工阶段所发生的收缩应力远大于混凝土材料抗拉应力而产生裂缝;经过7~10d后,再合龙连成整体,剩余的降温及收缩作用将由混凝土抗拉应变来抵抗,这样能较好地控制裂缝。
  3.3.3跳仓法施工的关键是跳仓间隔浇筑,底板及侧墙钢筋、模板、混凝土均可“小块”分仓流水施工,流水节拍缩短从而可缩短工期。
  综合考虑后浇带法存在的问题及跳仓法的优点,决定本工程底板采用跳仓法施工。
  4 混凝土原材料与配合比
  4.1原材料选择
  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非匀质材料,影响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因素很多,因此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相当重要。从材料方面而言,引起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胶凝材料的水化热与收缩,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水化热与收缩,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与胶凝材料总量。
  采取有效温控措施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结构内的温度峰值。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重量,特别是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对于水泥及矿物掺合料的成分须进行严格检验,尽可能减少单方用水量,适当选择大体积混凝土的水胶比,保证混凝土不仅有良好的抗压强度,还应当有良好的抗折强度(弯拉强度)。通过比较与试验,原材料选择如下所述。
  4.1.1水泥
  采用水化热低的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7d水化热293kJ/kg。为使水泥进场入罐后有一定的降温时间,循环使用水泥罐,使得连续生产过程中水泥的入机温度接近环境温度。
  4.1.2矿物掺合料
  在混凝土中掺加部分I级粉煤灰与S95矿渣粉可显著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4.1.3骨料
  细骨料采用洁净的淡水河砂,细度模数为2.6~3.0,严格控制含泥量,含泥量小于0.1%,泥块含量为零,砂在堆放过程中通过不断推高混合来提高砂的均匀性,降低氯离子含量,稳定含水率。
  粗骨料采用经球磨破碎的5~31.5mm连续级配碎石,其颗粒形状好且级配良好,针片状含量小于4.0%,含泥量小于0.4%,泥块含量小于0.1%,为避免太阳光直射,在骨料堆场设置遮盖棚,有效降低了骨料的表面温度。
  4.1.4外加剂
  采用减水率大于25%且具有较低干燥收缩特性的聚羧酸类SP-8CR型高效减水剂。
  4.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利用混凝土60d龄期强度的设计理念,合理掺用粉煤灰、矿粉,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提高混凝土抗渗、抗氯离子渗透等性能。在施工前对混凝土配合比方案进行试验研究,据试验结果,特别是劈裂抗拉、抗折试验数据,选出了最佳配合比(表1)。
  表1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的水胶比为0.50,砂率为44%。由于浇筑时气温较高,在搅拌时用冰代替一定量的拌合水,即在每平方米混凝土中掺加50kg碎冰以确保混凝土入模温度在30℃以内。混凝土力学性能检测结果与电通量见表2。   表2 混凝土力学性能与电通量
  从强度结果看,虽然混凝土采用60d龄期强度设计,但实际上28d强度已满足设计要求。从抗渗与电通量看,说明采用粉煤灰与矿渣粉复合的双掺技术,可充分利用超细矿物掺合料优点,使混凝土结构内部更加密实。
  5 混凝土施工技术
  5.1施工分仓
  底板由施工缝分段按跳仓法施工,分仓为7个区域。跳仓间隔时间为7~10d,每区域约30~40m之间,设施工缝,每块跳仓浇筑时,方量为1270~2693m3。地下室顶板及以上楼面板分仓参照底板同样分为7个区域,部分楼板设后浇带,每块楼板之间或后浇带填充混凝土浇筑的衔接时间大于5d,也相当于跳仓施工,外墙跳仓交叉浇筑时间间隔14d。
  底板区域浇筑次序:7区→1区→3区→5区→4区→2区→6区。混凝土分仓浇筑后,施工缝处是薄弱环节,为提高施工缝抗裂性能,在施工缝处增加底板配筋量15%的附加钢筋。用快易收口网加钢筋支架相结合,进行每个区段之间分隔(封模)。底板施工缝处加设3mm止水钢板,外墙施工缝处设止水钢板,变截面承台一侧加聚苯泡沫板(厚25mm)、设滑动层,用于释放超长板水平收缩滑动,从而减少裂缝数量。
  5.3早期收缩裂缝处理
  混凝土在浇筑初期,由于内部大量水分散发,混凝土会产生初期的收缩裂缝。因此在基础底板及楼板混凝土接近终凝时,采用抹浆机抹压,即二次抹压,若发现早期裂缝,随裂随压,封闭混凝土早期裂缝。
  5.4混凝土的养护
  5.4.1养护流程
  混凝土浇注→一次抹平→泌水处理→二次抹压(初凝前)→喷雾湿养18h→表面覆盖养护14d。
  5.4.2二次抹压
  在第一次抹平至初凝前采用抹光机进行二次抹压,消除混凝土表面的缺陷及早期塑性裂缝,并提高表面密实度。
  5.4.3喷雾湿养
  在混凝土初凝后,使用喷雾器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不少于18h的连续喷雾湿养,按梅花状布置,喷雾应呈雾状,以免冲刷混凝土表面。
  5.4.4覆盖蓄水养护
  在喷雾湿养后,用麻布或土工布覆盖于混凝土表面并随时浇水保持湿润,有条件的采用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6 测温
  6.1测温点布置
  在平面方向布置8个测温点,根据底板厚度布置竖向测温点的情况如下(从混凝土表面开始计算):0.6m厚底板的测温点,测量0.1,0.3,0.5m深处温度。2m厚底板的测温点,测量0.2,1,1.8m深处温度。3.8m厚承台底板的测温点,测量0.2,1.9,3.6m深处温度。
  6.2测温结果
  安排专人进行温度检测,测温历时36d,升温阶段每隔2h记录一次,降温阶段每隔4h记录一次。14d后每24h记录一次。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大气温度为28~35℃,环境湿度为40%~70%,混凝土入模温度25~30℃。其中根据七区3号(3.8m承台)测温点的测温记录,绘出混凝土温度趋势图如图1所示。
  图1 混凝土温度趋势图
  从分析结果看,混凝土温升在26h处达到峰值,中心最高温度58℃,表层温度41℃,内外最大温差17℃。随后温度降低缓与,小于2℃/d,在第15d后基本稳定。
  56d后检查基础底板、外墙、楼板的混凝土结构,均未发现任何有害裂缝。
  主体结构完工至今已达二年,经建设方组织各相关专业单位多次联合检查未发现任何有害裂缝,达到预期效果。从以上裂缝控制效果让我们体会到,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控制降温速率、控制自约束应力与外约束应力。
  7 结语
  实践证明,该项技术简单实用,为超长、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其裂缝控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是取代永久性变形缝与后浇带施工的有效技术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2002
  [2]桑桂芳.大面积、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施工[J].福建建筑.2011(05)
其他文献
【摘 要】 水泥土搅拌桩具有经济有效,快速,没有噪声和振动等特点,因此在软土地基处理时,水泥土搅拌是一种较好的地基处理方法,水泥土搅拌主要利用石灰或水泥等材料作为固化剂,并通过搅拌机与软土进行搅拌,进而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在实际应用中,地基处理工程中水泥土搅拌桩仍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地基处理工程中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工作,加强施工管理和质量检测。  【关键词】 水泥土搅拌;
期刊
【摘 要】 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在接受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人们在技术上有了进一步的突破,也使得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获取了更多的途径。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必要性;建议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建筑工程发展迅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的困惑,面对各类建筑工程事故,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管
期刊
【摘 要】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成孔和成桩同等重要。成孔是成桩的前提,成桩是成孔的目的;成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灌注桩质量的优劣。由于成孔与成桩都是在地下完成的,无法直接观测与控制,因此其施工有一定的难度及要求,一定要格外注意。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成孔;成桩;质量控制  一、成孔质量的控制  成孔是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质量如控制得不好,则可能会发生塌孔、缩径、桩孔偏斜及
期刊
【摘 要】 工程的造价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多种因素之中,我们应该选择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方法。本文主要阐述了工程造价的作用以及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并分析了工程造价控制常见的问题,同时重点论述了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 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影响因素;控制方法  引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当中,工程造价控制非常重要,它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它可以更好的对施工进行控制,同时也能更好的保
期刊
【摘 要】 探讨建筑装饰施工中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节能环保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本文主要以节能环保绿色建筑装饰材料在建筑装饰施工中的应用为中心,分析了应用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于建筑装饰施工中的重要意义,然后探讨了建筑装饰施工中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的应用。  【关键词】 建筑装饰施工;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应用  引言:  作为现代建筑装饰施工企业,必须紧
期刊
【摘 要】 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水泥的缓凝时间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影响较大,尤其对压实度和平整度影响较为明显,同时其强度的形成与材料的级配、配合比、养护密切相关,因此在施工中要控制好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拌和、摊铺、碾压和养护。本文探讨了市政道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  【关键词】 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  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半刚性材料,其作为路面基层
期刊
【摘 要】 本文重点对桥梁施工的质量问题以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并对钢绞线的张拉问题和处理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桥梁;施工;质量控制;钢绞线;张拉  一、前言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技术在桥梁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针对桥梁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要在施工中加以控制,特别是钢绞线的张拉问题,更要引起重视。  二、桥梁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所涉及
期刊
【摘 要】 土钉墙边坡支护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支护施工方法,它结合了土层锚杆技术和土层表面喷射混凝土技术,适合各种因开挖无放坡条件,边坡相邻已有建筑物导致场地狭小的工程。鉴于此,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其做了专门的论述,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探讨了土钉墙支护特点及适用范围、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工序等,以便促进土钉墙边坡支护施工技术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 深基坑;土钉墙;边坡支护;施工工艺  随着经济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扩大,其质量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建筑工程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为有效控制工程质量与工程造价,就必须要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各阶段实施全过程监理。  【关键词】 建筑工程;全过程监理;控制要点  前言:  在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在建设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为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超长轻薄巨型桁架合理分段,将牛腿和提前在地面上拼装好,用50吨履带吊将其吊装到设计位置,上、下锚点分别设置在牛腿和拼装完成的桁架上,通过在桁架两侧设置导向架,既解决了拼装过程中桁架的稳定问题,又达到了提升导向、抗倾覆的目的。通过在桁架和牛腿之间设置活接头,达到了桁架提升就位后快速合拢的目的。  【关键词】 管桁架;钢结构;超长;大跨度  1、引言  目前,国内铁路建设处于黄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