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碧波深处”吧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我又一次读了肖培东老师的《斑羚飞渡》课堂实录,再次领略了肖老师教学的“浅”,是“真浅”。下面我就从三方面来谈谈我读《斑羚飞渡》课堂实录的感想:
  一、多读读,品文章的情感。
  肖老师的语文课上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认真读,抓字眼、品情感。这样的引导、讲授,如小雨、如细流,悄无声息却又“滋润”得实实在在。他的《斑羚飞渡》中有这样的一段:
  生:我认为这是一次令人感动的飞渡。
  师:你觉得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地方?
  生:第十一自然段,作者很感动,“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位置”。(充满感动)
  师:大家看到没有?读出这些,读出这种令人感动的震惊。全体同学一起来读,读好这个句子。
  生:(齐声)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位置。(深情朗读)
  师:“没有一只”,要把这句话中的“一只”读好。同学们再来一遍,预备起。
  生:(齐声)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位置。(深情、充满敬意地朗读)
  师:注意了,同学们,这里的“我”,是不是作者本人呢?不是,因为这是一篇小说。所以,是说“我”感动,而不是说作者感动,但是作者一定也像你们一样为这个场景感动,读得好才是真感动。
  肖老师贴着文本和学生聊,贴着文本教学生读。仅仅一句话,就让学生读了三遍,而且一遍比一遍领悟的感情更深。肖老师还善于抓字眼“一只”让学生在读中品,在读中悟。朗朗的读书声一直伴随着学生们的课堂学习。由于读得及时,品得到位,悟得明白,再加上肖老师适时的点拨。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之间进行了语句感情色彩的训练,顺理成章地明白了语句的内涵,短短的一句话就读出了文章的味道,更读出了执教者的巧思和匠心。
  二、多问问,获意外的惊喜。
  肖老师课堂的“清澈玲珑”,在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上也可略见端倪。我们再来看他的《斑羚飞渡》教学片段:
  生:老师,我觉得这样的飞渡也很自私。
  师(惊讶):为什么?
  生:为什么都是老斑羚去给小斑羚做出牺牲,却没有一只年轻的斑羚去为老斑羚付出呢?(掌声)
  师:很有道理,那你若是沈石溪,会怎么写?
  生:所有的斑羚纷纷争着去牺牲,不分老的小的,我会这样写。(掌声)
  这是一个典型的学生在课堂生成的问题。学生为什么会提出如此奇怪而又让全场认可的问题呢?这一意外完全超出了老师的预设。对于这一问题,肖老师顺势引导极为精彩,赞扬学生已经把书读到心里去了。教学中的这一意外的“惊喜”也使学生和老师都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多想想,做最好的选择。
  读了《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一书,我理解了原来肖老师的课堂智慧还体现在他的等待上,他静静地引导学生,哪怕学生误入了藕花深处也不急不慌;他静静地等待学生,直到学生自己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看见晴空……
  师:镰刀头羊走向了这片灿烂,留给我们一个远去的背影。那么,凝望这片“灿烂”,拨开这片“灿烂”,从那片“灿烂”里我们能看到了什么呢?想一想,在这片灿烂里你们能看到什么?别急着举手,好好想想。
  生:应该是镰刀头羊的一种精神,一种伟大的精神,它的智慧。
  师:是什么精神呢?什么智慧呢?
  生:为了集体而敢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生:生死关头能想出飞渡的办法。
  师:敢于牺牲的精神,伟大的智慧。还有没有?在那片灿烂里我们还能看到什么?你来说。
  生:团结的精神。
  师:嗯,团结的精神。
  生:对种族不舍的那种精神。
  肖老师对关键句的朗读指导,使学生立足文本提升了情感,自然又实在。课堂在朗读中结束,让人感到余音袅袅,思绪绵绵。所以当你用学生的心去思考语文的时候,当你用语文的心去思考语文的时候,语文就会真的进驻到你的心里。学生们就会在你的百花园里自在畅游,学生的“话儿”就会慢慢绽放。
  语文犹如一座大山,高耸入云,让人仰视;语文犹如一片大海,碧波荡漾,让人神往。语文教學要有创意,但不要忽略了语文教学最本真的东西,绚烂过后终归平淡。肖老师的《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一书就告诉我们如何简简单单教语文,如何教会学生读书。在平时的工作中只要我们简简单单教语文,老老实实品语文,你一定会在语文的“碧波深”处,收获更多“珍奇”。
其他文献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一些写作差一些的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绝大多数写作一般性的同学,也只会人云变云,落入俗套。长此以往,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无疑是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写作训练。  发散型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
期刊
语文的共生教学,立足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是依据本色语文开展教学的基本主张。所谓本色语文就是按照语文的规律教语文,按照语文的规律学语文,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共生教学就是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的体现和改善,着眼于教和学的融合,着眼于阅读和写作等素养提高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的诸多问题和大多数教师实施的“结论教学”的特点是死的,而共生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活,活的知识内容,活的教与学的过程,活
期刊
有的学校地理位置偏僻,条件艰苦,生源质量不盡如人意。这样的状况,让很多教师选择了放弃或离开。有的教师虽然抱怨过,失望过,但还是会留下来。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要适应环境;如果改变不了别人,就要改变自己。  抱着这样的心态,就会俯下身子,努力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教师改变自己的态度时,就会发现学生其实是那么纯朴,那么可爱!  有这样一个男生,学习成绩很糟糕,学习习惯也不好。当教师要求他写作业时,他把作
期刊
案例背景:  在我的印象中一般女孩子都是比较乖巧懂事的,不会像男孩子那样风风火火,调皮捣蛋的。可是在我接手的这届孩子中有一个小女孩特别调皮,特别好动,她就是我们班的瞳瞳小朋友。第一眼看到觉得她长得很可爱,大大的眼睛,笑起来很惹人喜爱,但随着慢慢熟悉后,我发现瞳瞳小朋友和其他女孩子很不一样,她极其好动,不管什么时候她都不能消停,让我们做老师的备感无奈。  案例描述:  案例一:  在上课的时候,孩子
期刊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很难组织教学,维持课堂秩序成了许多老师最伤脑筋的事情。如何使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积极参与学习之中呢?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教育家魏书生说:“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一年级小学生刚入学时连上课最基本的要求都不知道,上课时想说就说,想玩就玩,有的干脆钻到桌子底下玩。鉴于这种情
期刊
星期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参观动物园。  走进动物园,我们迫不及待地向猴山跑去。我们来到猴山,哇,那么多的猴子啊!它们有的站在山顶,两只眼睛好奇地看着快乐的小朋友。有的把尾巴倒挂在树上荡秋千,还有的在说悄悄话。  看着一只只可爱的猴子,我從书包里拿出一只香蕉扔给了一只猴子,那只猴子轻松地接住了,它把香蕉顶在鼻子上,好像在说:“谢谢你小朋友,我给你表演一个节目!”接着,那只猴
期刊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知识的趣味性与学生接受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新知识点的趣味性越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接受和理解的程度也会越好。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利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单一,因此,学生非常容易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这不利于教师有效地开展后续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常常是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学生常常在阅读时难以把握作者的思想,在阅读中吸收不到语言知识,以至于在写作时哑口无言,不知如何下笔。读写结合教学出现给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它是新课改后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其强调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倡导学生在赏析名家名作中学习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以读促写,以写导读,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完美融合,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在教
期刊
新课程理念倡导思品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让《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因生活而生动。  一、教学内容充满生活气息  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品德的内化不是凭空实现的,要以一定的内容作为载体。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道德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接受。教育家赞科夫说:“
期刊
一、借话题设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样事物,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得出的结论是千差万别的。为此,教学时我总是注意抓住学生思想的每一个兴奋点,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用新眼光分析问题,设置论辩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侃侃而谈。  比如讲授《哨子》一课,当讲到最后一段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总之,我认为,他们所遭受的人类很大一部分悲苦都是由于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