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文明之光》是湘版第八册第1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观摩和欣赏,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实用性和审美性,了解中国传统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传统艺术的兴趣,增强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和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的意识精神。本单元分为彩陶、青铜器、瓷器三部分教学内容,本课设计的是第一学时“中国彩陶”部分,以“彩陶”概念和文化作为导入,并介绍了纹饰颜色、形式美以及纹饰的演变。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对相关美术作品初步的审美、评述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历史文化知识有了某些方面的了解,但相对比较粗浅,也缺乏深度。对远古美术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这方面可以用知识面十分贫乏来形容也不为过。我们根据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结构特点分析,可以说他们对枯燥的、晦涩难懂的纯美术欣赏的理论知识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缺乏学习的兴趣。如何梳理出深入浅出、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并让学生高度参与互动教学方式,改变原有乏味的讲解方式,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美术欣赏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原始社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中认识彩陶艺术。
2.能够运用相关美术、历史知识,从作品的时代、造型、纹饰、工艺等方面分析和评述彩陶的艺术特点。
3.通过对彩陶艺术的欣赏,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学生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彩陶的造型、纹饰和用途。
难点:彩陶纹样演变。
教学准备:彩陶仿制品、学案、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
(一)猜一猜
教师展示陶片: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神秘地宝贝,让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生:陶片
教师出示更多碎陶片
这是一些破损的陶片,如果我们将它们复原成一件完整的物品,它将会是一个什么物体呢?
生:陶器。
师:它是一个远古时期的彩陶,距今有几千年的历史,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玩一次时空穿越,回到那远古人类的世界,用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去触摸古彩陶它所绽放出来的那缕文明之光!
揭示课题:文明之光——中国彩陶(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游戏,对古陶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彩陶艺术的浓厚兴趣。
二、了解感受
(一)简洁流畅的纹饰
1、看一看
(出示图片:彩陶、素陶)看看它们的表面有什么明显的不同之处?
生:一个陶器上画有纹饰,一个没有。
师:我们把其中一个绘有纹饰的陶器叫做彩陶,没有纹饰的称为素陶。最早的彩陶诞生于新石器时代,大概距今有8000年的历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河南渑池仰韶村和甘肃省的马家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彩陶。我们把这两个地方发现的彩陶分别称为仰韶文化彩陶和马家窑文化彩陶,仰韶文化距今6、7千年的历史,马家窑文化距今约4、5千年的历史。
2、找一找
(出示图片:不同颜色纹饰彩陶)
彩陶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就是它的纹饰,仔细观察彩陶纹饰,你发现是用什么颜色画成的?
生:红色、黑色、白色
师小结:彩陶的纹饰主要由红、黑、白等颜色组成。(板书:纹饰 色彩:红黑白)
3、比一比
出示图片《变体鱼纹盆》
问:彩陶纹饰除了颜色之外,还有什么地方吸引你吗?这个纹饰看起来象什么?
生:还有纹饰的造型,这个纹饰看起来象鱼的造型。
师:你是怎么观察出来的呢?我们将它和《鱼纹彩陶盆》或者真实的鱼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鱼的特征一个抽象,另一个画的真实、具象
师小结:《鱼纹彩陶盆》里的鱼跟现实中的鱼比较接近,注重鱼的形态特征描绘;《变体鱼纹盆》的鱼纹比较简洁、概括,他们将鱼的头部和身体部位都做了三角形的几何化处理,再在三角形内画以圆圈点,形成了两个相对鱼头的简化、象征形式,鱼的身体部位也处理成了黑白对应的三角形图案,整个纹样黑白互衬,成一带状;先人用几何图形的形式重新诠释了鱼的造型,具有非常强烈的装饰感,使我们不再聚焦于鱼的形象,将我们的目光吸引到了几何图形的形式美感上,随器型而流动,具有非常强的整体装饰感。(板书:表现形式: 具象 抽象)
4、赏一赏
(出示不同纹饰类型彩陶图片)
哪位同学讲一讲彩陶的纹饰看上去象什么?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生:鸟、花、人、……
师小结:鸟纹、鱼纹、蛙纹、花瓣纹、漩涡纹、人形纹等是彩陶纹饰常见的装饰纹样,彩陶名称一般也是按纹饰称呼命名陶器,如《鱼纹彩陶盆》、《鸟纹彩陶盆》等。
我们将彩陶众多纹样归纳为四类型:人形纹样、自然纹样、动物纹样、几何纹样(板书:类型 人形纹样、自然纹样、动物纹样、几何纹样)
5、连一连
小练习:下列图片中的彩陶相对应的是哪一项答案。
A人形纹样 B 自然纹样 C 动物纹样 D几何纹样
《鸟纹彩陶盆》 《圈纹彩陶壶》 《八角星彩陶钵》 《扩胸状人形罐》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看一看”等几个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找出彩陶的纹饰色彩和纹饰造型特点和纹样的演变过程,能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欣赏分析,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率。并通过“练一练”巩固学习内容。 (二)实用多样的造型
1、说一说
出示彩陶罐、钵、盆、瓶、瓮等图片
这些彩陶除了纹饰、颜色外,形状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吗?
谁能发现它们造型有那些不同?
生:还有它的形状吸引我,它们有点有的象脸盆,有的象葫芦,有的口子大,有的小……
师:据说,彩陶的造型是受到一只葫芦的天然形状的启示,截取葫芦器形的一部分,变化出彩陶的不同造型。
师:不同的造型有不同的叫法,比如有的叫“罐”、有的叫“盆”、还有叫“勺、瓮、壶、瓶、钵” 等,哪位同学能叫出下面图片中彩陶的器形。
学生根据自己经验说器型。
师:告诉你一个简单辨别器形名称的小窍门
取一半为勺 球形一半为盆 大半为钵 大口短颈为罐、小口长颈为壶
2、认一认
你能帮原始人类认出下面彩陶器形名称和用途吗?
罐 瓶 瓮 钵
饮食器 水器 储存器 炊煮器
【设计意图】能根据彩陶的造型特点能说出相关的器型名称,掌握有用的知识内容,达到“学以致用”学习效果;并大概了解相关器型的一般用途。初步认识艺术与自然、生活的关系。
三、深入探究
1、想一想
出示图片
观察图中彩陶形状,属于何种器型,它们为什么被做成这种样子?有什么特殊用途吗?
生说
师:是一汲水器,空瓶时重心在中上部,注满水后,重心在中下部,瓶口就朝上直立起来,再用绳子将瓶吊出。
2、试一试
问: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生有的说真的,有的说不是。
师:为了证实事情的真伪,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尖底瓶的复制品,我们来做个小实验,看是不是真的。
A:请学生帮忙完成实验尖底瓶注水实验:空瓶时是倾斜的,当水注到瓶子约一半时,瓶子则正立,但当灌满水瓶子又倾斜了,水从瓶中倒出,不多不少时又竖立起来。
B:老师将漩纹尖底瓶注水,空瓶时用绳子提拉时为正斜,水满后竖立不会覆出。
问:实验证明,一个好像是这样,另一个则不是,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
生说:耳朵位置不一样
师小结:两耳的位置决定了尖底瓶的重心,所以就会有实验中的两种现象发生,因此尖底瓶都是汲水器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可能还有其它的用途,所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一种礼器,供祭祀时用。
小口尖底瓶的实验不禁使我想起了不禁使我想起孔子到鲁庙参观的故事来。
一次,孔子到鲁桓公庙参观,见一欹器(倾斜放置着的陶器),不知其名,便问守庙人。答是宥坐之器。宥坐之器,即放在座侧以示劝诫的器物。孔子说:“听说这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真的是这样吗?”便让弟子们取水来试验,果然如是。孔子感慨地说:“正如古语说的,‘满招损,谦受益’呀”。对一个人来说,不学无术,腹中空空,就不能自立,只有不断学习、掌握知识,才能立得稳、站得直;学无止境,不能自满,自满就会跌倒,前功尽弃。水满则溢,月圆则缺,这是大自然中常见的现象,先哲们在远古就从这些自然现象中悟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小实验”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勇于探索、勇于质疑的学习态度,告诉学生“实验出真知“的道理;以此了解我们古人类的智慧,远古艺术的发展高度和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学习活动
用2--3分钟时间填写完成以下内容
附:学案内容
1 2
我讲的彩陶名称叫 ,是一件 时期彩陶作品,它的造型 ,它的纹是 ;我感觉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检验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况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会对艺术作品简单评述的方法。
五、情感提升
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造型上多以生活中器皿为主,实用、多样;纹饰以表现原始生活和常见事物的抽象纹样为主,简洁、流畅;彩陶艺术它向我们展现了一简单的、朴素的美。通过这次课的学习,希望我们能更加珍惜祖国的传统文化遗产。最后,我们用一首云南白族“打歌”里的一段歌词,向祖国的远古文明表达敬畏之情!并让我们用朗朗书声结束今天的课程…
古时候的天地现在还有,
古时候的日月现在还明,
古时候的山河现在还在,
古时候的人现在不见了……
【教学反思】
在初始教学设想时,我试图打破原有的欣赏评述传统上课方式,改变教师一贯的说教模式,整个教学思路以学生为主,从开始到结束,始终围绕学生展开,并让学生大面积参与到整个课堂活动中来,从活动中学到东西,以此积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我想,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能过于简单,但又不能难度太大,太简单失去教学的意义,过甚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在美术教学中,这两者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如何梳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度”的关系,是我设计教学内容时的重点;所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是我给整堂课的定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比较好的完成了我的设想,在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涨,参与度非常高,学习的兴趣浓厚,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比较理想。但在实际过程中,有些环节的串联稍显得不够顺畅,影响了连贯性,这主要体现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上不够到位有关。在今后的教学措施中我将逐步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提高课堂的连贯性。
(宁波市江北中学 浙江宁波)
何福军点评:
一、基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教学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以活泼多样的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在初步认识环节中,教师出示陶片,用猜一猜的形式,激情学生的兴趣;在了解彩陶纹饰中,教师重点采用对比欣赏法,引着学生去发现,去总结;在彩陶造型欣赏中,通过观察能辨别器形名称的小窍门;在深入探究中,通过实验来告诉学生设计的原理……每一个环节都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赏析着、感悟着。
二、立足教材,提升审美能力
本课设计既充分运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彩陶的知识内容较多,陈老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能掌握相关的知识,课前他翻阅了大量的中国彩陶的资料,提炼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中国彩陶的造型的缘由来自葫芦的启示、彩陶纹饰的变化等这些内容都来自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
三、深入浅出,发挥教学魅力
本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对美术欣赏的接受程度,根植于现实,把握住教学内容,贯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教学理念,采用分步法、点式的教学方法,由点到线、由线及面,有效设置问题加强师生间对话,及时掌握相关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提高课堂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 浙江宁波)
《文明之光》是湘版第八册第1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观摩和欣赏,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实用性和审美性,了解中国传统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传统艺术的兴趣,增强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和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的意识精神。本单元分为彩陶、青铜器、瓷器三部分教学内容,本课设计的是第一学时“中国彩陶”部分,以“彩陶”概念和文化作为导入,并介绍了纹饰颜色、形式美以及纹饰的演变。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对相关美术作品初步的审美、评述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历史文化知识有了某些方面的了解,但相对比较粗浅,也缺乏深度。对远古美术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这方面可以用知识面十分贫乏来形容也不为过。我们根据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结构特点分析,可以说他们对枯燥的、晦涩难懂的纯美术欣赏的理论知识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缺乏学习的兴趣。如何梳理出深入浅出、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并让学生高度参与互动教学方式,改变原有乏味的讲解方式,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美术欣赏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原始社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中认识彩陶艺术。
2.能够运用相关美术、历史知识,从作品的时代、造型、纹饰、工艺等方面分析和评述彩陶的艺术特点。
3.通过对彩陶艺术的欣赏,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学生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彩陶的造型、纹饰和用途。
难点:彩陶纹样演变。
教学准备:彩陶仿制品、学案、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
(一)猜一猜
教师展示陶片: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神秘地宝贝,让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生:陶片
教师出示更多碎陶片
这是一些破损的陶片,如果我们将它们复原成一件完整的物品,它将会是一个什么物体呢?
生:陶器。
师:它是一个远古时期的彩陶,距今有几千年的历史,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玩一次时空穿越,回到那远古人类的世界,用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去触摸古彩陶它所绽放出来的那缕文明之光!
揭示课题:文明之光——中国彩陶(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游戏,对古陶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彩陶艺术的浓厚兴趣。
二、了解感受
(一)简洁流畅的纹饰
1、看一看
(出示图片:彩陶、素陶)看看它们的表面有什么明显的不同之处?
生:一个陶器上画有纹饰,一个没有。
师:我们把其中一个绘有纹饰的陶器叫做彩陶,没有纹饰的称为素陶。最早的彩陶诞生于新石器时代,大概距今有8000年的历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河南渑池仰韶村和甘肃省的马家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彩陶。我们把这两个地方发现的彩陶分别称为仰韶文化彩陶和马家窑文化彩陶,仰韶文化距今6、7千年的历史,马家窑文化距今约4、5千年的历史。
2、找一找
(出示图片:不同颜色纹饰彩陶)
彩陶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就是它的纹饰,仔细观察彩陶纹饰,你发现是用什么颜色画成的?
生:红色、黑色、白色
师小结:彩陶的纹饰主要由红、黑、白等颜色组成。(板书:纹饰 色彩:红黑白)
3、比一比
出示图片《变体鱼纹盆》
问:彩陶纹饰除了颜色之外,还有什么地方吸引你吗?这个纹饰看起来象什么?
生:还有纹饰的造型,这个纹饰看起来象鱼的造型。
师:你是怎么观察出来的呢?我们将它和《鱼纹彩陶盆》或者真实的鱼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鱼的特征一个抽象,另一个画的真实、具象
师小结:《鱼纹彩陶盆》里的鱼跟现实中的鱼比较接近,注重鱼的形态特征描绘;《变体鱼纹盆》的鱼纹比较简洁、概括,他们将鱼的头部和身体部位都做了三角形的几何化处理,再在三角形内画以圆圈点,形成了两个相对鱼头的简化、象征形式,鱼的身体部位也处理成了黑白对应的三角形图案,整个纹样黑白互衬,成一带状;先人用几何图形的形式重新诠释了鱼的造型,具有非常强烈的装饰感,使我们不再聚焦于鱼的形象,将我们的目光吸引到了几何图形的形式美感上,随器型而流动,具有非常强的整体装饰感。(板书:表现形式: 具象 抽象)
4、赏一赏
(出示不同纹饰类型彩陶图片)
哪位同学讲一讲彩陶的纹饰看上去象什么?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生:鸟、花、人、……
师小结:鸟纹、鱼纹、蛙纹、花瓣纹、漩涡纹、人形纹等是彩陶纹饰常见的装饰纹样,彩陶名称一般也是按纹饰称呼命名陶器,如《鱼纹彩陶盆》、《鸟纹彩陶盆》等。
我们将彩陶众多纹样归纳为四类型:人形纹样、自然纹样、动物纹样、几何纹样(板书:类型 人形纹样、自然纹样、动物纹样、几何纹样)
5、连一连
小练习:下列图片中的彩陶相对应的是哪一项答案。
A人形纹样 B 自然纹样 C 动物纹样 D几何纹样
《鸟纹彩陶盆》 《圈纹彩陶壶》 《八角星彩陶钵》 《扩胸状人形罐》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看一看”等几个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找出彩陶的纹饰色彩和纹饰造型特点和纹样的演变过程,能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欣赏分析,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率。并通过“练一练”巩固学习内容。 (二)实用多样的造型
1、说一说
出示彩陶罐、钵、盆、瓶、瓮等图片
这些彩陶除了纹饰、颜色外,形状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吗?
谁能发现它们造型有那些不同?
生:还有它的形状吸引我,它们有点有的象脸盆,有的象葫芦,有的口子大,有的小……
师:据说,彩陶的造型是受到一只葫芦的天然形状的启示,截取葫芦器形的一部分,变化出彩陶的不同造型。
师:不同的造型有不同的叫法,比如有的叫“罐”、有的叫“盆”、还有叫“勺、瓮、壶、瓶、钵” 等,哪位同学能叫出下面图片中彩陶的器形。
学生根据自己经验说器型。
师:告诉你一个简单辨别器形名称的小窍门
取一半为勺 球形一半为盆 大半为钵 大口短颈为罐、小口长颈为壶
2、认一认
你能帮原始人类认出下面彩陶器形名称和用途吗?
罐 瓶 瓮 钵
饮食器 水器 储存器 炊煮器
【设计意图】能根据彩陶的造型特点能说出相关的器型名称,掌握有用的知识内容,达到“学以致用”学习效果;并大概了解相关器型的一般用途。初步认识艺术与自然、生活的关系。
三、深入探究
1、想一想
出示图片
观察图中彩陶形状,属于何种器型,它们为什么被做成这种样子?有什么特殊用途吗?
生说
师:是一汲水器,空瓶时重心在中上部,注满水后,重心在中下部,瓶口就朝上直立起来,再用绳子将瓶吊出。
2、试一试
问: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生有的说真的,有的说不是。
师:为了证实事情的真伪,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尖底瓶的复制品,我们来做个小实验,看是不是真的。
A:请学生帮忙完成实验尖底瓶注水实验:空瓶时是倾斜的,当水注到瓶子约一半时,瓶子则正立,但当灌满水瓶子又倾斜了,水从瓶中倒出,不多不少时又竖立起来。
B:老师将漩纹尖底瓶注水,空瓶时用绳子提拉时为正斜,水满后竖立不会覆出。
问:实验证明,一个好像是这样,另一个则不是,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
生说:耳朵位置不一样
师小结:两耳的位置决定了尖底瓶的重心,所以就会有实验中的两种现象发生,因此尖底瓶都是汲水器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可能还有其它的用途,所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一种礼器,供祭祀时用。
小口尖底瓶的实验不禁使我想起了不禁使我想起孔子到鲁庙参观的故事来。
一次,孔子到鲁桓公庙参观,见一欹器(倾斜放置着的陶器),不知其名,便问守庙人。答是宥坐之器。宥坐之器,即放在座侧以示劝诫的器物。孔子说:“听说这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真的是这样吗?”便让弟子们取水来试验,果然如是。孔子感慨地说:“正如古语说的,‘满招损,谦受益’呀”。对一个人来说,不学无术,腹中空空,就不能自立,只有不断学习、掌握知识,才能立得稳、站得直;学无止境,不能自满,自满就会跌倒,前功尽弃。水满则溢,月圆则缺,这是大自然中常见的现象,先哲们在远古就从这些自然现象中悟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小实验”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勇于探索、勇于质疑的学习态度,告诉学生“实验出真知“的道理;以此了解我们古人类的智慧,远古艺术的发展高度和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学习活动
用2--3分钟时间填写完成以下内容
附:学案内容
1 2
我讲的彩陶名称叫 ,是一件 时期彩陶作品,它的造型 ,它的纹是 ;我感觉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检验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况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会对艺术作品简单评述的方法。
五、情感提升
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造型上多以生活中器皿为主,实用、多样;纹饰以表现原始生活和常见事物的抽象纹样为主,简洁、流畅;彩陶艺术它向我们展现了一简单的、朴素的美。通过这次课的学习,希望我们能更加珍惜祖国的传统文化遗产。最后,我们用一首云南白族“打歌”里的一段歌词,向祖国的远古文明表达敬畏之情!并让我们用朗朗书声结束今天的课程…
古时候的天地现在还有,
古时候的日月现在还明,
古时候的山河现在还在,
古时候的人现在不见了……
【教学反思】
在初始教学设想时,我试图打破原有的欣赏评述传统上课方式,改变教师一贯的说教模式,整个教学思路以学生为主,从开始到结束,始终围绕学生展开,并让学生大面积参与到整个课堂活动中来,从活动中学到东西,以此积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我想,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能过于简单,但又不能难度太大,太简单失去教学的意义,过甚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在美术教学中,这两者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如何梳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度”的关系,是我设计教学内容时的重点;所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是我给整堂课的定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比较好的完成了我的设想,在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涨,参与度非常高,学习的兴趣浓厚,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比较理想。但在实际过程中,有些环节的串联稍显得不够顺畅,影响了连贯性,这主要体现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上不够到位有关。在今后的教学措施中我将逐步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提高课堂的连贯性。
(宁波市江北中学 浙江宁波)
何福军点评:
一、基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教学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以活泼多样的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在初步认识环节中,教师出示陶片,用猜一猜的形式,激情学生的兴趣;在了解彩陶纹饰中,教师重点采用对比欣赏法,引着学生去发现,去总结;在彩陶造型欣赏中,通过观察能辨别器形名称的小窍门;在深入探究中,通过实验来告诉学生设计的原理……每一个环节都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赏析着、感悟着。
二、立足教材,提升审美能力
本课设计既充分运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彩陶的知识内容较多,陈老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能掌握相关的知识,课前他翻阅了大量的中国彩陶的资料,提炼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中国彩陶的造型的缘由来自葫芦的启示、彩陶纹饰的变化等这些内容都来自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
三、深入浅出,发挥教学魅力
本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对美术欣赏的接受程度,根植于现实,把握住教学内容,贯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教学理念,采用分步法、点式的教学方法,由点到线、由线及面,有效设置问题加强师生间对话,及时掌握相关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提高课堂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 浙江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