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好朋友兼高中、大学师姐ff,最近回国休假。她去年5月去的西雅图,老公在那边念博士。已经读了两年,至少还要三年。文科博士很难拿到奖学金,但他拿到了奖学金。他还更换了导师,换到了更好的学校,秋天开始就要换到宾夕法尼亚州了。
所以,这段话的重点就是有的人有事情可做,刻苦读书,没有停歇。但有的人,就只能做做家务。所以这个人,最初是有点忐忑不安的。
大家都劝她在那边生个孩子。担负着“人丁兴旺”的责任,她辞了职。原来的工作坦白讲,如果做一个类似淘宝年度账单之类的东西,我觉得她得到的评语会是这样的:你击败了全国90%的上班族。剩下10%是那些确有种乎的王侯将相,无法超越。
倒不是赚得格外多,是格外安逸。这年头,能够上几个月班就来个20多天旅行计划的人应该不多了。但她当时可以轻松做到,而且平时一周就去上两三天班。听起来,当老师好像也可以做到,但老师收入低啊。(得罪了,各位老师。这一定是“社病体错”。)
尽管过得比较滋,但师姐还是大局为重,跑到了异乡。可是靠奖学金和老本,还是不够的。所以从7月开始,她琢磨起了如何做代购。可做这一行的人已经成千上万。没有任何星星和钻的小卖家,站在淘宝就像站在银河系里。怎么破?
作为一个平时做事慢腾腾,在烈日下过天桥也是打着伞小步伐前行的人,一个看看电影听听音乐做做饭菜,对着晚霞拍照的人,一个不管车多人多每次来京都要去一趟国子监只因为某一年那条路安安静静所以留下好印象的人,要扔掉风花雪月,变成赚钱为要的生意人,需要多久的时间呢?
答案很令人振奋。三个月。所以,不要小看每一个现在过得平淡无奇或是不谙世事的人,他们也许会在忽然之间,发财的。
当然,前提是,还是要有这个心思。如果不是凭着多年对服装、鞋子的投入和热爱,诀窍可能不会这么快到来。这诀窍是找对消费者。总有一群人,活得讲究。他们买支圆珠笔都要认个牌子,别说买大件了。
那么iPad要不要有个特别的袋子装着呢,Kindle要不要有个文艺的皮盖着呢?必须的呀,不买会死。
20多块钱的书,无人问津,200多块的空白本子,买起来得心应手。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商业就是这样。
所以,她的店很快就起来了。各种小众文具品牌帮她建立了第一层人气,随后,一些国内尚未开有专柜,但是已经拥有小规模粉丝的服装和鞋履品牌,接着打开了新的局面。经营策略上,她选择避开那些Made in China的品牌,更多选择产地为法国或者意大利的东西,这样就避开了原单的交锋。国外的百货网站只要有合适的折扣,合适的式样,她就会立即下单……聚沙成塔,于是代购生意就完全脱离了帮人带一样东西,加个一两百块辛苦费的模式。而变成了一个小型买手店。来自旺旺的叮咚声即便做不到络绎不绝,每天响几下,收入也很是可观了。
“有些小地方的消费力太惊人了。”她跟我感慨,某个忠实顾客,每次都是几千几千地买,而且“有一次,我发错了鞋码,她自己不仅承担了运费,还把退回来的顺丰运费也一起付了,特别好说话。”
一个冉冉升起的商业新星就这样渐入佳境,这种时候,做记者出身的我,感觉必须安排一个正面报道,才能融合气氛。于是我扮演起汪峰式的角色,用“你是怎么走到这个舞台的”一类的口气,问起她成为商人之后最明显的变化。她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告诉了我:“一开始,我只是想卖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搭着赚一点,这样就等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花什么钱,现在我的眼里只有货。基本不会想着自留。都是货,全部快点卖掉,最好一个不剩!”
所以,这段话的重点就是有的人有事情可做,刻苦读书,没有停歇。但有的人,就只能做做家务。所以这个人,最初是有点忐忑不安的。
大家都劝她在那边生个孩子。担负着“人丁兴旺”的责任,她辞了职。原来的工作坦白讲,如果做一个类似淘宝年度账单之类的东西,我觉得她得到的评语会是这样的:你击败了全国90%的上班族。剩下10%是那些确有种乎的王侯将相,无法超越。
倒不是赚得格外多,是格外安逸。这年头,能够上几个月班就来个20多天旅行计划的人应该不多了。但她当时可以轻松做到,而且平时一周就去上两三天班。听起来,当老师好像也可以做到,但老师收入低啊。(得罪了,各位老师。这一定是“社病体错”。)
尽管过得比较滋,但师姐还是大局为重,跑到了异乡。可是靠奖学金和老本,还是不够的。所以从7月开始,她琢磨起了如何做代购。可做这一行的人已经成千上万。没有任何星星和钻的小卖家,站在淘宝就像站在银河系里。怎么破?
作为一个平时做事慢腾腾,在烈日下过天桥也是打着伞小步伐前行的人,一个看看电影听听音乐做做饭菜,对着晚霞拍照的人,一个不管车多人多每次来京都要去一趟国子监只因为某一年那条路安安静静所以留下好印象的人,要扔掉风花雪月,变成赚钱为要的生意人,需要多久的时间呢?
答案很令人振奋。三个月。所以,不要小看每一个现在过得平淡无奇或是不谙世事的人,他们也许会在忽然之间,发财的。
当然,前提是,还是要有这个心思。如果不是凭着多年对服装、鞋子的投入和热爱,诀窍可能不会这么快到来。这诀窍是找对消费者。总有一群人,活得讲究。他们买支圆珠笔都要认个牌子,别说买大件了。
那么iPad要不要有个特别的袋子装着呢,Kindle要不要有个文艺的皮盖着呢?必须的呀,不买会死。
20多块钱的书,无人问津,200多块的空白本子,买起来得心应手。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商业就是这样。
所以,她的店很快就起来了。各种小众文具品牌帮她建立了第一层人气,随后,一些国内尚未开有专柜,但是已经拥有小规模粉丝的服装和鞋履品牌,接着打开了新的局面。经营策略上,她选择避开那些Made in China的品牌,更多选择产地为法国或者意大利的东西,这样就避开了原单的交锋。国外的百货网站只要有合适的折扣,合适的式样,她就会立即下单……聚沙成塔,于是代购生意就完全脱离了帮人带一样东西,加个一两百块辛苦费的模式。而变成了一个小型买手店。来自旺旺的叮咚声即便做不到络绎不绝,每天响几下,收入也很是可观了。
“有些小地方的消费力太惊人了。”她跟我感慨,某个忠实顾客,每次都是几千几千地买,而且“有一次,我发错了鞋码,她自己不仅承担了运费,还把退回来的顺丰运费也一起付了,特别好说话。”
一个冉冉升起的商业新星就这样渐入佳境,这种时候,做记者出身的我,感觉必须安排一个正面报道,才能融合气氛。于是我扮演起汪峰式的角色,用“你是怎么走到这个舞台的”一类的口气,问起她成为商人之后最明显的变化。她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告诉了我:“一开始,我只是想卖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搭着赚一点,这样就等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花什么钱,现在我的眼里只有货。基本不会想着自留。都是货,全部快点卖掉,最好一个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