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特性及创新初探

来源 :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在校园内开展各项活动形成的一种群体文化,包括物质、制度、行动和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文化则更应具备启蒙思想、建设人格和培养能力的功能。美术院校所培养的不仅是“具有完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观、做人方式和社会工作能力的好的公民”,更应该是“培养具有专业美术修养和技能的好的公民”。他们不仅能欣赏美,更应该能够创造美、推广美。
  一、美术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殊性
  上世纪二十年代蔡元培提出“推广美育”提高全民素养,美术院校以其在教育文化方面的独特性和代表性成为了社会教育和文化思潮的推动者和标杆。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学生在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前对初、中级的学习内容取向目的化、实用化严重,导致整体人文教育存在严重缺失。学生在初、中级教育中早已应该完善的人格、审美等素质教育被变相转移到了高等教育中。
  如今的美术院校所承担的文化建设重任早已不仅仅局限于蔡元培所提出的“美育”这一功能。“美术院校的教育功能由服务社会、融入社会到引导社会,不断拓展的作用日显重要。”由于美术院校独特的校园环境、专业和师生特点,决定了美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殊性和专业性。
  二、美术院校需要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通过一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无形中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对现在的文化价值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国外学术界将校园文化解析为有形文化(artifacts)、行为方式(perspeetives)、价值观(values)、哲学意念(assumptions)四个层次。这实际上将大学传统的校训、校徽、校旗、校歌、校风、校史、办学思想、育人理念、学校使命、办学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做了理论上的概括。
  轰轰烈烈跨世纪的大学合并浪潮使不少高校都朝着“综合性、国际性”的一流大学发展,各学校专业设置、学术规划几乎都“大而全”,不免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衍生出的校园文化也难以摆脱趋同性和缺乏独立个性的困境。美术院校虽在专业领域的文化核心地位具有一定优势,但目前大部分的美术高校也在教學规模扩张的背景下增设不少新兴学科,以避免过去学科设置的狭窄、相对封闭的局面,因此也同样面对如何摆脱专业方向、校园文化趋同的局面。
  虽然校园文化的基石是相同的,但是如何实现地区和专业优势与本校文化核心联动,其途径、形式和侧重点却可以并且应该结合本校条件而各显其能,尽现其“特”,各展其“优”。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实现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
  三、 建设美术院校开放创新的和谐校园文化
  1. 构建自由学术风气,同时注重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教育
  校园文化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力量。“解放思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当代社会、党和国家对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要突破已有的不符合社会和谐文化发展需要的固有条框,自由的学术风气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打造校园文化名片的一个重要标识,并且学术自由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教育,有助于教育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和善于批判的创新精神。
  美术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独特性,因此在对美术院校校风建设上,也就有一致性和侧重点之分。我国的学校美术教育以1904年为开端,经历了动荡曲折的战争年代和压抑的“十年浩劫”,美术教育在各种艰难的社会环境中仍然顽强发展,不曾缺乏独立、自由的艺术观点。如今艺术的主观性和其相对的自由性已成为美术院校有别于其他高校最明显的特色。相较其它高校有相对更自由的学术氛围传统,更加“兼收并蓄”。各种具有社会性的、实验性和批判性的思潮或者事件往往发端于美术院校。如今在教育方式和观点上已经提倡多元化,各类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美术教育发展规律的学术论点和艺术表现形式都更应该受到鼓励和尊重。但自由也是一柄双刃剑,与其他院校不同,对于艺术的独立性和个性特征得到体现的同时也常会出现将艺术当作绝对“自由的事业”,或者看作是纯粹个人的,脱离社会、脱离时代的“自我表现”,在强调个人艺术个性的时候忽略了艺术发展赖以生存的社会责任感。
  美术院校专业教学活动多以小型、分散方式进行。专业教育重视对学生个体意识的探索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忽略集体观念或集体荣誉。长此以往,“散漫”、无组织的作风将会影响和谐校园环境的健康发展。所以,在校园内需要通过组织各项活动,使师生们养成用集体主义的立场审视世界的思维方法,从而使集体主义精神与艺术的构思、创作结合起来,激发学习热情,也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2. 明确新校园文化发展定位,做好校园文化传承
  随着社会发展,各美术院校伴随招生和学校规模的扩大,纷纷进行校区扩建或建设新校区。新校园文化大多缺乏深厚底蕴,缺乏原有校园的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而将校园文化建设简单的直接复制,显得模式化、单一化,缺乏发展特色。新校区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如何将原校区的传统文化积累传承,凝炼成具有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新”校园文化,是现阶段很多美术高校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文化建设,无论是国家的、民族的,还是高等院校的,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面对这样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全面、系统、长期的规划。急于一蹴而就,容易出现揠苗助长的情况。
  准确定位特色是大学文化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以创新求特色,以优势求特色。只有明确了校园文化发展的定位,结合坚持比较优势原则,才可以将现有的特色和潜在优势,在有限资源和有限时间内最大化地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影响力。
  3. 鼓励创新、开放,建设更具现代性和社会性的校园文化
  “兼收并蓄”是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立足之本,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教育观点或者学术理论上。要建设和时代相应发展的现代校园文化,应当把校园文化融入社会发展。
  努力开展丰富的学术性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学术研讨会等,不仅注重学术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性,也应当将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兼容,使校园文化的传播也具有开放性,让社会人更多的参加进来。校内的各种文化活动、讲座、艺术普及活动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之形成独特的社会性公益文化活动。努力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将学术化的文化氛围发散到社会中,拉动社会文化的积极发展,创造应有的社会影响力。
  文化活动的影响和交流是双向的、流动的,因此,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实践性的建设也必不可少。在相对纯粹的象牙塔中,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上层的精神文化活动,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活动存在曲高和寡现象。然而,学生终将要从校园中走出迈入社会,因此给学生创造在校内就能进行的实践性文化活动也不可或缺。除了将社会文化引入高校外,还可将产业实践一线的专家请到学校讲学,在筹备校园团体活动的时候,有意识地开展产学结合,引导学生从社会实践中学习经验,获得成长。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需要系统的规划和明确的目的——在开展活动引导学生融入社会的同时明确服务社会的价值导向,从而创建更具现代性和社会性的和谐校园文化。
  责任编辑:达名流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高校管理体制和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育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为大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总体来看,大学生的学风状况是好的,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理想、有追求、有作为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形象。但也有部分大学生不珍惜大学美好时光,未有效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校在学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学风建设现状与问
目的:   通过观察比较参蛤散、法舒地尔对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干预作用,研究两者对RhoA、ROCK1和NADPH氧化酶2、4的影响,探讨参蛤散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和可能的作用
目的:评价腕踝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中重度疼痛的镇痛作用,观察腕踝针能否降低TACE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方法:试验对象为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
目的:本文通过对风伤肠络兼湿热下注型急性内痔出血患者应用复黄饮的临床疗效观察,进一步研究复黄饮对于治疗内痔出血、脱垂、坠痛、痔肿大等症状及促进痔黏膜修复的作用及优
市场化环境下我国大学的内部运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不平等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大学拥有绝对的权威,也承担着全部的责任,而学生则是教育活动的
评价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有规律可循的。语言课程标准提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
目的:以博白、三江、那坡三所县中医院为例分析2009年到2015年新医改实施后这三所县中医院的发展情况,包括医院的财务收支、医务人员的数量及结构、医疗服务量等,探讨新医改实施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一、何谓自能读书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按照叶老的观点,自能读书当属学生“不待老师讲”、“达到不需要教”的读书活动。这“你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