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曹禺创作的戏剧作品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但很难找出真正完美的男性形象。他们几乎都是懦弱无能、内心忧郁、不能自救、充满矛盾和痛苦的悲剧人物,《雷雨》中的周萍就是这样一个“懦弱型”的男子形象。
关键词: 周萍 懦弱男性 生命空壳
周萍生长生活在一个封建意识浓厚的家庭里,家长专制气息异常浓烈,长期以来形成了他懦弱、屈从、不敢反抗的性格。虽然他也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但由于个性软弱,而不敢与封建礼教作斗争,习惯于委曲求全、安于苟活,最终成了“习惯”的奴隶。当面对强大的封建家长专制和封建思想意识时,他除了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满足家庭的要求外,别无选择。
一、封建家庭培养出来的畸形儿
周公馆就是一个充满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周朴园就是这个家庭里的一个典型的封建家长。作为周家长子的周萍,自幼失去母爱,从小因为父亲要另外娶亲,就一直被寄养在乡下。在母爱和父爱双重缺失的影响下,周萍的人格没有得到健全发展,他的精神世界是空虚的、贫乏的。因此,当他回到周公馆时,面对一个新的环境,尽管衣食无忧,可是其内心世界仍然是茫然、焦虑、无所适从、无所事事的。由于父亲经常在外工作,他长年与继母蘩漪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周冲生活在一起。他所生活的这个家庭,被周朴园认为是最有次序的、最圆满的家庭。父亲对这个家施行绝对权威,不允许任何人违背他的意志,因而在这个家里没有一点民主空气,正如周萍所说的:“父亲就是这个样子,他的话,向来不能改的。他的意见就是法律。”周萍空虚、忧郁的灵魂始终被笼罩在周朴园精神统治威压的阴影中。他无处不在,无时不受父亲的“模范”影响。在这个家里唯有他才把父亲的话当“法律”唯命是从。在“喝药”这场戏中,周朴园强制蘩漪喝药其目的,并不真正是或并不完全是为蘩漪的健康着想,而是要她替孩子们做个服从的榜样。在这种专制淫威面前,周萍甘当帮办,周朴园最后喝令他用下跪对蘩漪施加压力,这对他和蘩漪都是十分难堪的,但他还是屈膝了,这屈膝标志着在思想上他已经被压服和驯化。当鲁大海揭穿周朴园故意淹死两千多名小工,发“昧心财”时,他竟冲向鲁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骂他“混账东西”,这些表明,此时的周萍在思想上已经被周朴园驯服,已经在无形之中自觉地维护着这个封建资产阶级的家庭秩序。因此,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周萍表现出怯懦胆小、遇事不知所措,成了任由别人摆布、安排的“一棵弱不禁风的草”。
二、封建文化孕育出来的生命空壳
周萍就是这样一个“经过了雕琢的美丽的空形”,他的待人处事,所作所为,无不受封建礼教与资产阶级意识的支配。他所接受的时代思潮的影响,也许本来就很微弱,没有足够的力量与封建家庭抗衡,再加上这时的周萍已脱离了比较容易呼吸到新鲜空气的学校生活,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上层的圈子,过着资产阶级的寄生生活。作为中国封建资产阶级的第二代,养尊处优的大少爷,他羡慕父亲那样能干一番事业的上层“模范公民”,但缺乏持久的毅力和足够的冷酷。因此在事业上他已没有父亲的勃勃“雄心”,寄生生活必然带来他对父亲的依赖性,再加上自身的软弱性,使他更不可能产生和这个家庭决裂的勇气,也就没有反抗周朴园的胆量和决心。在这个上层统治阶级的圈子里混得越久,接受封建思想文化越深,越是想做这个“体面家庭”的“健全子弟”。在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周萍最终还是臣服于封建礼教的脚下,成了一个归顺者,在空虚、惶惑、怀疑、怯惧当中痛苦地生活着。
三、封建礼教造就出来的情感奴隶
封建家族制度常常是以爱的名义摧残着、吞噬着一个个无辜者的青春与生命,传统的家族伦理道德不尊重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人为地破坏他们恋爱与婚姻的自由,最终造成一个又一个情感悲剧。周萍一个无力计划生活的人,靠父亲生活在舒适的家庭中,头脑一片空白、无所作为。他觉得自己是个有肉体的人,渴望爱情生活。在父亲严格控制下,在父亲说的话就等于法律,这种沉闷的令人窒息的家庭中,他爱上了一个“决不应该爱的女人”——蘩漪,“看上了家里的女下人”——四凤,在这种畸形的关系中,他折磨着自己,也折磨着爱他的人。在爱情中他没有负起责任,然而即使他负起对蘩漪的责任,同样会毁灭。即使没有蘩漪,他对四凤负了责,他的本性也最终会使他成为另一个背信弃义的周朴园。不管怎样,他都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他怯懦胆小,对自己的行为不敢负责任,他也有过大胆的叛逆行为,又有怯懦的妥协屈服,他追求过爱情、自由、个性解放,但又希望成为一个封建家庭的“健全子弟”。
四、结局,悔恨与绝望
造成他人悲剧的周萍,自己本身就是个悲剧,他渴望从窒息他并让他产生罪恶感的地方逃走,可四周黑暗如漆,最终他没能走出这个让他产生罪恶感的家,没能逃避残酷的现实,挣脱命运的安排。他的怯弱使他想极力摆脱具有“雷雨性格”的蘩漪,结果使他再度陷入兄妹乱伦的禁忌中。他终于明白,自己来到世上,自己的存在,就是一个罪恶。这个空虚、脆弱的灵魂,最后对周朴园喊出了这样一句话:“你不该生我。”这是一个多余人在生命走到最后一刻,向资产阶级发出的无力控诉。周家的罪孽压着他透不过气来,让他感到绝望,最终在“我够了,我是活厌的人”的哀鸣中饮弹而亡。他在糊涂中结束了生命。周萍到死,或许被认为是消极的,实质上他是用生命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控诉抗争,把“最有次序,最圆满”的封建家庭翻了个底朝天。
总之,他无论是对亲人,还是对社会都表现得相当软弱,对生活缺乏信心。懦弱无能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征。尽管他身上有许多可憎之处,但总的来说是值得同情的。在“怒其不争”之余,又不得不“哀其不幸”。
参考文献:
[1]曹禺.曹禺戏剧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唐明明:情感的郁积心灵的宣泄——论曹禺父子生活经历对《雷雨》中周氏父子形象塑造的影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1).
[3]金生翠.《雷雨》中周萍形象的美学内涵再探[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关键词: 周萍 懦弱男性 生命空壳
周萍生长生活在一个封建意识浓厚的家庭里,家长专制气息异常浓烈,长期以来形成了他懦弱、屈从、不敢反抗的性格。虽然他也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但由于个性软弱,而不敢与封建礼教作斗争,习惯于委曲求全、安于苟活,最终成了“习惯”的奴隶。当面对强大的封建家长专制和封建思想意识时,他除了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满足家庭的要求外,别无选择。
一、封建家庭培养出来的畸形儿
周公馆就是一个充满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周朴园就是这个家庭里的一个典型的封建家长。作为周家长子的周萍,自幼失去母爱,从小因为父亲要另外娶亲,就一直被寄养在乡下。在母爱和父爱双重缺失的影响下,周萍的人格没有得到健全发展,他的精神世界是空虚的、贫乏的。因此,当他回到周公馆时,面对一个新的环境,尽管衣食无忧,可是其内心世界仍然是茫然、焦虑、无所适从、无所事事的。由于父亲经常在外工作,他长年与继母蘩漪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周冲生活在一起。他所生活的这个家庭,被周朴园认为是最有次序的、最圆满的家庭。父亲对这个家施行绝对权威,不允许任何人违背他的意志,因而在这个家里没有一点民主空气,正如周萍所说的:“父亲就是这个样子,他的话,向来不能改的。他的意见就是法律。”周萍空虚、忧郁的灵魂始终被笼罩在周朴园精神统治威压的阴影中。他无处不在,无时不受父亲的“模范”影响。在这个家里唯有他才把父亲的话当“法律”唯命是从。在“喝药”这场戏中,周朴园强制蘩漪喝药其目的,并不真正是或并不完全是为蘩漪的健康着想,而是要她替孩子们做个服从的榜样。在这种专制淫威面前,周萍甘当帮办,周朴园最后喝令他用下跪对蘩漪施加压力,这对他和蘩漪都是十分难堪的,但他还是屈膝了,这屈膝标志着在思想上他已经被压服和驯化。当鲁大海揭穿周朴园故意淹死两千多名小工,发“昧心财”时,他竟冲向鲁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骂他“混账东西”,这些表明,此时的周萍在思想上已经被周朴园驯服,已经在无形之中自觉地维护着这个封建资产阶级的家庭秩序。因此,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周萍表现出怯懦胆小、遇事不知所措,成了任由别人摆布、安排的“一棵弱不禁风的草”。
二、封建文化孕育出来的生命空壳
周萍就是这样一个“经过了雕琢的美丽的空形”,他的待人处事,所作所为,无不受封建礼教与资产阶级意识的支配。他所接受的时代思潮的影响,也许本来就很微弱,没有足够的力量与封建家庭抗衡,再加上这时的周萍已脱离了比较容易呼吸到新鲜空气的学校生活,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上层的圈子,过着资产阶级的寄生生活。作为中国封建资产阶级的第二代,养尊处优的大少爷,他羡慕父亲那样能干一番事业的上层“模范公民”,但缺乏持久的毅力和足够的冷酷。因此在事业上他已没有父亲的勃勃“雄心”,寄生生活必然带来他对父亲的依赖性,再加上自身的软弱性,使他更不可能产生和这个家庭决裂的勇气,也就没有反抗周朴园的胆量和决心。在这个上层统治阶级的圈子里混得越久,接受封建思想文化越深,越是想做这个“体面家庭”的“健全子弟”。在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周萍最终还是臣服于封建礼教的脚下,成了一个归顺者,在空虚、惶惑、怀疑、怯惧当中痛苦地生活着。
三、封建礼教造就出来的情感奴隶
封建家族制度常常是以爱的名义摧残着、吞噬着一个个无辜者的青春与生命,传统的家族伦理道德不尊重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人为地破坏他们恋爱与婚姻的自由,最终造成一个又一个情感悲剧。周萍一个无力计划生活的人,靠父亲生活在舒适的家庭中,头脑一片空白、无所作为。他觉得自己是个有肉体的人,渴望爱情生活。在父亲严格控制下,在父亲说的话就等于法律,这种沉闷的令人窒息的家庭中,他爱上了一个“决不应该爱的女人”——蘩漪,“看上了家里的女下人”——四凤,在这种畸形的关系中,他折磨着自己,也折磨着爱他的人。在爱情中他没有负起责任,然而即使他负起对蘩漪的责任,同样会毁灭。即使没有蘩漪,他对四凤负了责,他的本性也最终会使他成为另一个背信弃义的周朴园。不管怎样,他都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他怯懦胆小,对自己的行为不敢负责任,他也有过大胆的叛逆行为,又有怯懦的妥协屈服,他追求过爱情、自由、个性解放,但又希望成为一个封建家庭的“健全子弟”。
四、结局,悔恨与绝望
造成他人悲剧的周萍,自己本身就是个悲剧,他渴望从窒息他并让他产生罪恶感的地方逃走,可四周黑暗如漆,最终他没能走出这个让他产生罪恶感的家,没能逃避残酷的现实,挣脱命运的安排。他的怯弱使他想极力摆脱具有“雷雨性格”的蘩漪,结果使他再度陷入兄妹乱伦的禁忌中。他终于明白,自己来到世上,自己的存在,就是一个罪恶。这个空虚、脆弱的灵魂,最后对周朴园喊出了这样一句话:“你不该生我。”这是一个多余人在生命走到最后一刻,向资产阶级发出的无力控诉。周家的罪孽压着他透不过气来,让他感到绝望,最终在“我够了,我是活厌的人”的哀鸣中饮弹而亡。他在糊涂中结束了生命。周萍到死,或许被认为是消极的,实质上他是用生命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控诉抗争,把“最有次序,最圆满”的封建家庭翻了个底朝天。
总之,他无论是对亲人,还是对社会都表现得相当软弱,对生活缺乏信心。懦弱无能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征。尽管他身上有许多可憎之处,但总的来说是值得同情的。在“怒其不争”之余,又不得不“哀其不幸”。
参考文献:
[1]曹禺.曹禺戏剧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唐明明:情感的郁积心灵的宣泄——论曹禺父子生活经历对《雷雨》中周氏父子形象塑造的影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1).
[3]金生翠.《雷雨》中周萍形象的美学内涵再探[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