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成为当今一个合格公民的必备。数学学习不但给予学生科学知识,亦是推进其素质教育的阵地。其重要途径即是数学课堂中的人文教育渗透。
【关键词】初中数学 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197-01
一、数学的定义阐释
普遍认为,数学是关于现代世界的空间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为,这种说法只是阐述了数学的科学精神,没有全面概括其含义和本质。因为数学首先是文化的一部分,其思想、语言、方法等是文化集装箱不可缺少的元素。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揭示了数学对追求真理的必要性,点出了数学的人文性,所以数学也是人文学科的一部分。而人文学科(Humanities)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其含义包括了数学、语文、哲学等。在我国古代,数学也包容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中。可以得出,数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密不可分,数学课堂需要人文教育的渗透。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人文教育基点
从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目标来说,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推进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因为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为目的的教育。它对于提升人的精神,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来看,他们处于智力高速发展的初期,智力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不只是知识量的累积,更是认知、理解等心理方面的飞速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主体需要凸显。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内机能的增强,社会实践的增加,在小学的基础上,中学生包括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在内的言语必然得到很大的发展。言语(特别是内部言语)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促进了智力的开发。有关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是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青少年的思维开始从经验型走向理论型。他们逐步摆脱对感性材料的依赖,应用理论来指导抽象思维活动,发展了思维的深刻性,出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表现为喜欢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思维日趋成熟。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力的发展,促进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和想象力的同步发展,使整个智力水平都得到飞跃式的提高。
数学作为初中生的一门重头课,它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均以学生身心发展为前提,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该如何实施人文教育?笔者就此进行一些梳理和探析。
三、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人文教育途径
教学环节中有很多的元素,如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以及教材等,教材是教学顺畅进行的必备载体。
首先,教师和学生可以对于教材可以进行二次开发,数学教材中的定理、定律和公式等均是前人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推理出来的,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公式定理背后融合着数代人的勤勤恳恳,教师可以让学生就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定理、定律或者公式进行追溯式的研究,探索其渊源,学生从中可以看到其问题的源头、发展與解决整个过程中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起到了道德教育的效果,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并把他们迁移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他们看到了前人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他们的数学学习不是单纯地获得了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数学精神和思想方法,内化成智慧,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这对于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在师生进行教材开发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大量的讨论和交流,师生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为教师的施教营造了一个积极的氛围,同时为了教学的顺畅进行搭建了一个积极的平台,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兴趣倍增。数学教育从获取知识转化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目标就要求充分体现数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并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堂上的良好互动提供了实现义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施的基本保证。
四、结 论
数学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数学中的大量的内容:正与负,有限与无限,常量与变量,函数与反函数,数与形等都体现了世界上的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偶然与必然等,通过有针对性的渗透将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数学的理性精神方面,如严谨求实、理智自律、执著求真、开拓创新等,使得学生通过解题实践,即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同时也使他们发展了坚持公正,忠于科学,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优良品质,这些都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当今世纪,数学的应用领域广阔,数学已经成为每一公民的必备品质。对于义务阶段的教育来说,初中的数学课堂上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意识,还需关注生命、学生内心体验和感受、情感、意志、个性和人格,从人文教育入手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推进素质教育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 吴国建、沈自飞.数学教育与人文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3(1)
2 王卫勤.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
3 齐民友.数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关键词】初中数学 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197-01
一、数学的定义阐释
普遍认为,数学是关于现代世界的空间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为,这种说法只是阐述了数学的科学精神,没有全面概括其含义和本质。因为数学首先是文化的一部分,其思想、语言、方法等是文化集装箱不可缺少的元素。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揭示了数学对追求真理的必要性,点出了数学的人文性,所以数学也是人文学科的一部分。而人文学科(Humanities)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其含义包括了数学、语文、哲学等。在我国古代,数学也包容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中。可以得出,数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密不可分,数学课堂需要人文教育的渗透。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人文教育基点
从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目标来说,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推进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因为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为目的的教育。它对于提升人的精神,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来看,他们处于智力高速发展的初期,智力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不只是知识量的累积,更是认知、理解等心理方面的飞速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主体需要凸显。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内机能的增强,社会实践的增加,在小学的基础上,中学生包括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在内的言语必然得到很大的发展。言语(特别是内部言语)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促进了智力的开发。有关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是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青少年的思维开始从经验型走向理论型。他们逐步摆脱对感性材料的依赖,应用理论来指导抽象思维活动,发展了思维的深刻性,出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表现为喜欢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思维日趋成熟。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力的发展,促进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和想象力的同步发展,使整个智力水平都得到飞跃式的提高。
数学作为初中生的一门重头课,它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均以学生身心发展为前提,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该如何实施人文教育?笔者就此进行一些梳理和探析。
三、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人文教育途径
教学环节中有很多的元素,如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以及教材等,教材是教学顺畅进行的必备载体。
首先,教师和学生可以对于教材可以进行二次开发,数学教材中的定理、定律和公式等均是前人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推理出来的,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公式定理背后融合着数代人的勤勤恳恳,教师可以让学生就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定理、定律或者公式进行追溯式的研究,探索其渊源,学生从中可以看到其问题的源头、发展與解决整个过程中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起到了道德教育的效果,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并把他们迁移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他们看到了前人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他们的数学学习不是单纯地获得了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数学精神和思想方法,内化成智慧,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这对于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在师生进行教材开发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大量的讨论和交流,师生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为教师的施教营造了一个积极的氛围,同时为了教学的顺畅进行搭建了一个积极的平台,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兴趣倍增。数学教育从获取知识转化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目标就要求充分体现数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并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堂上的良好互动提供了实现义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施的基本保证。
四、结 论
数学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数学中的大量的内容:正与负,有限与无限,常量与变量,函数与反函数,数与形等都体现了世界上的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偶然与必然等,通过有针对性的渗透将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数学的理性精神方面,如严谨求实、理智自律、执著求真、开拓创新等,使得学生通过解题实践,即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同时也使他们发展了坚持公正,忠于科学,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优良品质,这些都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当今世纪,数学的应用领域广阔,数学已经成为每一公民的必备品质。对于义务阶段的教育来说,初中的数学课堂上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意识,还需关注生命、学生内心体验和感受、情感、意志、个性和人格,从人文教育入手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推进素质教育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 吴国建、沈自飞.数学教育与人文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3(1)
2 王卫勤.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
3 齐民友.数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