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治理取得极大成效,有效保障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促使中国经济社会回归正常。本文从中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治理入手,梳理总结中国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所展现出的优势,分析利用中国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治理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利用中国治理所取得的成就及展现出的优势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对策建议与路径。
关键词: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政治
自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迅速制定防控策略,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遏制蔓延态势。目前中国形势持续向好,中国的防控经验也得到世界的重视和支持。中国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治理彰显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显著优势,展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撑,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与丰富案例。本文试图从中国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中所展现出来的优势发掘其对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从而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路径与对策。
一、中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治理过程中所展现的优势
(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疫情发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各地服从安排、统一行动,绝大多数省区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与此同时,中国成立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派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在全国范围内采取封城等措施阻断病毒传播途径,通过一系列严格的防控和救治措施,推动全国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中国共产党紧密关注经济运行态势、宣传舆论等全方位工作,鼓励复工复产,出台减税降费、发放国债等一系列措施助力疫情防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作为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由此,又一次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始终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显著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是对中国“民为邦本”的传统政治文明精神与价值的传承与创新。在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防控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全力以赴救治感染者”,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彰显中国人权大国形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政党使命及价值追求的彰显,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护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初心使命及人民利益的至上性。中国共产党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防控工作,将群众路线贯彻到防控工作中。在党的领导下,各层级党员干部坚守岗位、不辞辛劳,为保护人民利益奋战在防控第一线。
(三)集体主义至上、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中国历来崇尚集体主义精神。在疫情防控中,全国人民服从指挥,居家隔离,阻断病毒传播渠道,为防控做出巨大的牺牲与贡献。全国各地为湖北等重灾区捐献蔬菜、粮食、医护用品等物资,显示出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全国一盘棋的巨大势能。这其中所体现出的当今中国社会的成熟度确实值得进一步研究。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以及方舱医院的建设、全国物资的统一调运、基层社区的联防联控都充分地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四)推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显著优势
重大病毒传染病是全人类的敌人。在中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爆发时,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国际组织为中国开展防控救治工作提供物质支持,有力援助中国抗击病毒。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扩散,中国也充分发挥制造大国的优势,向世界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医疗防护物资,并向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奋战。笔者认为,这次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传递出明确的信号: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唯有相互团结协作才能有效应对全球各种风险挑战。
二、通过中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治理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一)筑牢意识形态,厚植民族精神
本次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初期我国在国际舆论上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对当代大学生筑牢意识形态与厚植民族精神提出新的要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容任何松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作为教书育人、授业解惑的文化高地,筑牢意识形态,厚植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才能滋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才能增强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二)涵养国民心态,培养理性精神
通过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我们感知到中国当下舆论以及国民心态的成熟度有待提升,这尤其体现在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平台上,网络谣言层出不穷、不实报道众多。这些言论报道一方面加剧了人民群众在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期间的恐慌情绪,另一方面又与主流舆论对撞,制造不利于国家开展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舆论氛围,产生一定的负面势能。网络民粹主义的滋生、不实言论的传播会不断稀释社会凝聚力,造成社会极化与撕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2]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流群体,如何增强大学生群体的理性精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大学生需要培养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在理性表达爱国情感的同时,反对极端言论与民粹主义、自由主义、虚无主义、反智主义倾向,避免社会共识的撕裂,增强社会凝聚力。 (三)培养时代新人,塑造大学生国际视野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只有在爱国主义滋养教育下,才能培育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病毒全球扩散后,中国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向全球140多个国家提供了医疗物资,向意大利、塞尔维亚、菲律宾等多个国家派出了医疗卫生专家组,与各国一道共克时艰。赵汀阳提出“天下体系”的观点对当今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赵汀阳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3],要构建世界公民概念。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通过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治理加强大学生对国际事务的关注,培养世界公民意识与国际视野,树立人类关怀理念,将当代大学生塑造成为眼界开阔、胸怀宽广、进步自信的时代新人。
三、通过中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治理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论
(一)注重舆论引领,适应新媒体时代
当今世界是社会信息化蓬勃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战场,舆论宣传工作及大学生心态出现一系列新的特点。当今,互联网成为群众表达诉求的重要窗口,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对尚未完全掌握信息的人们具有很大迷惑性、误导性。由此,如何充分利用舆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青睐的新媒体平台,将是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热点课题。笔者认为要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学校及有关部门需主动开展对大学生群体网上言论的引导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言论观念,并秉持理性平和负责任的原则参与网络互动。其次,要按照中央的指导意见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主流媒体及时客观报道、澄清事实,充分汇集主流媒体的强大舆论引导力量,形成对社会以及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引领力、感召力;同时,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明确“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不良违法信息及时做出处理,及时制止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青年大学生对以B站、抖音、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情有独钟。如何利用大学生青睐的新媒体平台释放爱国主义教育的势能?在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期间,不少高校通过如B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关于心理健康、思政教育、全球治理等众多领域的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讲解。这种采用新媒体平台举办讲座的方式拓展了各类讲座进入大学生生活的渠道,通过对讲座议题的设置,使得讲座得以弘扬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人们为阻断病毒传播渠道需要隔离,但同时也是人们意识到互联网产业的巨大优势。这次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推动中国线上产业尤其是线上教育产业的大变革、大发展,善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才能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二)提高学生思维辨识水平与逻辑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提升是辨别是非、培养理性精神的关键途径。以微博为例,其平台上充斥着大量情绪化、宣泄化等具有民粹主义倾向的话语,甚至是虚假的谣言。大学生如何面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专业教育提升其思维逻辑能力不仅仅是学业科研的需要,更是大学生群体在面对庞大言论冲击时保持独立理性思考,做出正确判断的利器。通过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与逻辑能力来培养大学生理性精神,自觉抵制虚假错误消息,来使学生真正想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为什么要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抵制错误思想的腐蚀。
(三)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具有优秀师德师风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教师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承担重要的责任,肩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大学教师首先充分认识到自身表率作用,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理论高度深刻理解当代中国优势所在。其次,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推动实施师风师德建设工程,打造具有优秀师风师德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四)拓展大学生参与实践渠道,在实践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宋代诗人陆游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名句,提醒人们要想深入领悟事物的道理,必须投身实践。同理,大学生在实践中更能砥砺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许多大学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投入到社区防控中,协助社区排查居民健康状况、为居民递送日常生活用品。在一线的经历使得他们能够切身感受奋战在前线的基层工作人员的艰辛与政府政策效能,感知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由此,大学生广泛参与实践对于培养爱国主义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应继续鼓励大学生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学雷锋志愿服务、“三下乡”等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大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烈士纪念设施,以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强化责任担当”[2],在实践中培养强化大学生所应有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结语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2]。中国对于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治理所展现出的独特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良好的契机。通过中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治理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大学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又是坚定“四个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梳理总结中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治理所展现出来的优势,进而提出通过中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治理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性,并结合自身体会与学校实践提出若干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和路径作为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
[3]赵汀阳.《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4]吴付来.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N].光明日报,2020, 3(23):6
[5]张晓萌.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争做堪当大任的时代青年[N].人民日报,2020,4(5):6
[6]刘建军.中国语境下爱国主义的信仰意蕴[J].思想理论教育,2020(4):11-16
[7]陶文昭.在防控疫情大考中淬炼中国制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3):4-10
[8]王冠丞.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重要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4(14):8
[9]蒋莉.在抗“疫”背景下開展爱国主义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3(23):4
[10]揭晓.掌握疫情防控舆论话语权[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0,4(2):1
[11]冷兆松,周力航.党的三大优势是制胜疫情的法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4(21):4
关键词: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政治
自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迅速制定防控策略,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遏制蔓延态势。目前中国形势持续向好,中国的防控经验也得到世界的重视和支持。中国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治理彰显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显著优势,展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撑,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与丰富案例。本文试图从中国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中所展现出来的优势发掘其对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从而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路径与对策。
一、中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治理过程中所展现的优势
(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疫情发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各地服从安排、统一行动,绝大多数省区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与此同时,中国成立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派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在全国范围内采取封城等措施阻断病毒传播途径,通过一系列严格的防控和救治措施,推动全国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中国共产党紧密关注经济运行态势、宣传舆论等全方位工作,鼓励复工复产,出台减税降费、发放国债等一系列措施助力疫情防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作为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由此,又一次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始终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显著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是对中国“民为邦本”的传统政治文明精神与价值的传承与创新。在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防控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全力以赴救治感染者”,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彰显中国人权大国形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政党使命及价值追求的彰显,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护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初心使命及人民利益的至上性。中国共产党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防控工作,将群众路线贯彻到防控工作中。在党的领导下,各层级党员干部坚守岗位、不辞辛劳,为保护人民利益奋战在防控第一线。
(三)集体主义至上、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中国历来崇尚集体主义精神。在疫情防控中,全国人民服从指挥,居家隔离,阻断病毒传播渠道,为防控做出巨大的牺牲与贡献。全国各地为湖北等重灾区捐献蔬菜、粮食、医护用品等物资,显示出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全国一盘棋的巨大势能。这其中所体现出的当今中国社会的成熟度确实值得进一步研究。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以及方舱医院的建设、全国物资的统一调运、基层社区的联防联控都充分地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四)推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显著优势
重大病毒传染病是全人类的敌人。在中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爆发时,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国际组织为中国开展防控救治工作提供物质支持,有力援助中国抗击病毒。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扩散,中国也充分发挥制造大国的优势,向世界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医疗防护物资,并向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奋战。笔者认为,这次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传递出明确的信号: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唯有相互团结协作才能有效应对全球各种风险挑战。
二、通过中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治理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一)筑牢意识形态,厚植民族精神
本次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初期我国在国际舆论上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对当代大学生筑牢意识形态与厚植民族精神提出新的要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容任何松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作为教书育人、授业解惑的文化高地,筑牢意识形态,厚植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才能滋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才能增强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二)涵养国民心态,培养理性精神
通过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我们感知到中国当下舆论以及国民心态的成熟度有待提升,这尤其体现在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平台上,网络谣言层出不穷、不实报道众多。这些言论报道一方面加剧了人民群众在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期间的恐慌情绪,另一方面又与主流舆论对撞,制造不利于国家开展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舆论氛围,产生一定的负面势能。网络民粹主义的滋生、不实言论的传播会不断稀释社会凝聚力,造成社会极化与撕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2]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流群体,如何增强大学生群体的理性精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大学生需要培养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在理性表达爱国情感的同时,反对极端言论与民粹主义、自由主义、虚无主义、反智主义倾向,避免社会共识的撕裂,增强社会凝聚力。 (三)培养时代新人,塑造大学生国际视野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只有在爱国主义滋养教育下,才能培育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病毒全球扩散后,中国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向全球140多个国家提供了医疗物资,向意大利、塞尔维亚、菲律宾等多个国家派出了医疗卫生专家组,与各国一道共克时艰。赵汀阳提出“天下体系”的观点对当今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赵汀阳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3],要构建世界公民概念。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通过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治理加强大学生对国际事务的关注,培养世界公民意识与国际视野,树立人类关怀理念,将当代大学生塑造成为眼界开阔、胸怀宽广、进步自信的时代新人。
三、通过中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治理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论
(一)注重舆论引领,适应新媒体时代
当今世界是社会信息化蓬勃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战场,舆论宣传工作及大学生心态出现一系列新的特点。当今,互联网成为群众表达诉求的重要窗口,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对尚未完全掌握信息的人们具有很大迷惑性、误导性。由此,如何充分利用舆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青睐的新媒体平台,将是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热点课题。笔者认为要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学校及有关部门需主动开展对大学生群体网上言论的引导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言论观念,并秉持理性平和负责任的原则参与网络互动。其次,要按照中央的指导意见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主流媒体及时客观报道、澄清事实,充分汇集主流媒体的强大舆论引导力量,形成对社会以及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引领力、感召力;同时,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明确“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不良违法信息及时做出处理,及时制止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青年大学生对以B站、抖音、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情有独钟。如何利用大学生青睐的新媒体平台释放爱国主义教育的势能?在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期间,不少高校通过如B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关于心理健康、思政教育、全球治理等众多领域的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讲解。这种采用新媒体平台举办讲座的方式拓展了各类讲座进入大学生生活的渠道,通过对讲座议题的设置,使得讲座得以弘扬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人们为阻断病毒传播渠道需要隔离,但同时也是人们意识到互联网产业的巨大优势。这次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推动中国线上产业尤其是线上教育产业的大变革、大发展,善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才能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二)提高学生思维辨识水平与逻辑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提升是辨别是非、培养理性精神的关键途径。以微博为例,其平台上充斥着大量情绪化、宣泄化等具有民粹主义倾向的话语,甚至是虚假的谣言。大学生如何面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专业教育提升其思维逻辑能力不仅仅是学业科研的需要,更是大学生群体在面对庞大言论冲击时保持独立理性思考,做出正确判断的利器。通过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与逻辑能力来培养大学生理性精神,自觉抵制虚假错误消息,来使学生真正想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为什么要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抵制错误思想的腐蚀。
(三)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具有优秀师德师风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教师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承担重要的责任,肩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大学教师首先充分认识到自身表率作用,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理论高度深刻理解当代中国优势所在。其次,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推动实施师风师德建设工程,打造具有优秀师风师德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四)拓展大学生参与实践渠道,在实践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宋代诗人陆游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名句,提醒人们要想深入领悟事物的道理,必须投身实践。同理,大学生在实践中更能砥砺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许多大学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投入到社区防控中,协助社区排查居民健康状况、为居民递送日常生活用品。在一线的经历使得他们能够切身感受奋战在前线的基层工作人员的艰辛与政府政策效能,感知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由此,大学生广泛参与实践对于培养爱国主义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应继续鼓励大学生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学雷锋志愿服务、“三下乡”等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大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烈士纪念设施,以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强化责任担当”[2],在实践中培养强化大学生所应有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结语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2]。中国对于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治理所展现出的独特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良好的契机。通过中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治理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大学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又是坚定“四个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梳理总结中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治理所展现出来的优势,进而提出通过中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治理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性,并结合自身体会与学校实践提出若干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和路径作为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
[3]赵汀阳.《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4]吴付来.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N].光明日报,2020, 3(23):6
[5]张晓萌.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争做堪当大任的时代青年[N].人民日报,2020,4(5):6
[6]刘建军.中国语境下爱国主义的信仰意蕴[J].思想理论教育,2020(4):11-16
[7]陶文昭.在防控疫情大考中淬炼中国制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3):4-10
[8]王冠丞.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重要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4(14):8
[9]蒋莉.在抗“疫”背景下開展爱国主义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3(23):4
[10]揭晓.掌握疫情防控舆论话语权[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0,4(2):1
[11]冷兆松,周力航.党的三大优势是制胜疫情的法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