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公选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课程设置缺少规划、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缺乏激励机制、考核监管机制不完善和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等等原因制约着公选课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公选课地位、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增强激励机制和加强教学质量监管等措施综合提高高等教育公选课质量。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选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282-02
公共选修课(简称“公选课”)与必修课,是指各高校统一组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不限专业、不限年级供学生自由选择的学习课程。公选课的开设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学生择业竞争力、促进发展学生个性的和提高综合素质,是高等教育必修課教育的有益补充[1]。公共选修课建设的程度是衡量高校文化建设的标准之一,因此加强公共选修课管理制度的建设对于提高高等教育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校自开设公选课以来,公选课管理日渐规范完善,深受学生的欢迎,目前公选课门类较为丰富,教育面较广,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完善和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公选课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与必修课教育相辅相成,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件。部分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者自始至终往往把公选课看做整个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中的“副业”[2],仅把选修课看做专业必修课的一个陪衬。学生的学习目的、态度和努力的程度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对待学科的重视程度也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比如河南理工大学选修课授课时间也一般安排在下午7、8节或者是晚上9、10节非学习“黄金”时间,选修课学习的时间也比较短,一般也仅有16个课时,学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真正学到有用东西,而且教学设备配备比较低下,即使是动手能力比较强的选修课也没有试验课时安排,这种教学安排本身就间接传递出公选课无关紧要的信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公选课的地位和分量,甚至一些学生在学习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因此选修课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往往比较差。
2.课程设置缺少规划。公选课开课教师原则上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但公选课的开设是由授课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自由申请,课程设置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存在因人设课和人走课停的现象,因而选修课课程设置缺乏稳定性和连贯性,失去了大学课程的严肃性。同时公选课门类繁多,涉及人文、自然、科技、体育、艺术、社会、历史等不同门类的课程[3],而学校公选课课程设置是有任课教师自由申请,课程安排整体上缺乏统筹系统的规划和安排而很难避免学校选修课的知识范围很难覆盖完全,这样也会影响到我校学生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质量。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第一学期开设公选课近120多门,与国家级重点院校开设的公选课相比较少,有的课程专业性过强,适应面较窄,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不能真正发挥公选课的特色,与学生的需要结合不紧,甚至部分教师的课程仅仅将其专业课内容稍加调整,致使开设的课程对选修者来说过于专业化,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3.缺乏激励机制。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固然有活力有干劲活力,但是青年教师毕竟教学经验有限,在很多方面无法和老教师相比,但是我校教授开设公选课的寥寥无几,其重要原因就是高级教师开设公选课的经济收入远不及其科研收益。河南理工大学校内津贴分配改革方案在整体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的基础上,通过加大投入实现分配方式向侧重激励教学科研成果倾斜,利用经济手段调动教师提高科研水平的积极性。目前我校在教师业绩点计算中约5个教学工作量才相当1个业绩点,而每个业绩点也仅仅85元,虽然不同职称的岗位会随着职称的不同稍微调整,但是相比而言,教师上课的酬劳低下严重挫伤教师开设公选课的积极性。近年来,我校的公选课程数量有减少的趋势,去年公选课课程也由原来的284门次减少到183门次。由于公选课的地位比较薄弱,很多学生选公选的目的只是为了修够学分,学生的缺勤率比较高,甚至是有的学生压根就没有去上过课,只是结业的时候参加考试或者交个结业论文。由于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质量缺乏了解,即使教师工作再努力,学生也会对公选课教师的教评成绩较差,而教评成绩又是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环节,因此校方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的方式也是教师开设公选课积极性低下的重要原因。
4.考核监管机制不完善。高校公选课考核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相对必修课考核机制而言,选修课考核方式和管理制度简单无序,公选课的课程考核方式是由授课教师自己确定,但是大部分教师都将公选课的考核方式设为考查或开卷考试,学生只需要交一篇论文或考试中抄抄课本即轻松过关[4]。部分教师批改成绩也不十分严肃,随意打分,公选课成绩一般都比较高,不会出现不及格的现象,甚至出现公选课不交作业不参加考试却及格的现象,对学生要求过于宽松,严重影响到公选课的教学质量。(2)从教学质量上看,目前部分教师对公选课也不够重视,备课不充分,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手段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其授课质量难以保证,但是我校公选课程一般安排在傍晚第四大节或者晚上第五大节,对公选课的上课质量的监督机制弱于必修课程。(3)从公选课程的教学管理上来看,学校对教师开公选课的管理力度也不够,公选课教师的层次、授课水平和教学设计等环节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目前我校公选课的开设没有形成一支比较优秀的公选课教师队伍。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信息量的激增、经济的飞速发展都在呼唤掌握丰富信息和最新知识以及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高校的公选课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及时地反映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就授课内容而言,公选课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迁,但是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数年不变,课程内容陈旧。
二、对策
1.提升公选课地位。加大思想教育,促使全校师生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公选课在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地位。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公选课正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技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而设置的,是必修课的学习的有益补充,是实施素质教育和个性化培育的重要环节[5]。高等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相当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的专业与大学学习专业相差甚远,而选修课教育可促使学生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文化知识,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是大有裨益的,因此虽然在很多师生的观念中选修课的地位远不及必修课,但是实际上必修课和选修课没有任何主副之分,两则都是大学生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必要因素。 2.优化课程体系设置。选修课开设以增强学生人文素养和科研实践能力为宗旨,选修课课程性质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可当今社会充满竞争与挑战,上岗与就业是学生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急功近利思想比较严重。一般来说“实用”型公选课比较受学生的青睐,常常出现供不应及的现象。因此,选修课程在开设的时候应在保证一定人文性课程的开设数量的同时,还应根据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适当满足部分学生“偏食”的偏好,又要适度增加“实用”型公选课的开设数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目前全国各高校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目前开设的公选课太少[5],种类不是十分齐全,因此我校应紧跟社会时代步伐的加快,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求知欲的增强,丰富公选课种类,扩大选课范围,不断调优化公选课,增设更多新型的公选课程,并鼓励“多人一课”联合开课以确保公选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激励优秀教师。教师是选修课知识的传授者优质的公选课必然首先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因此提高高校公选课的质量,须从公选课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入手。在教学工作量计算上应给予一定的倾斜,在公选课的范围内开展各项奖励和扶持活动给予公选课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等[6],加大对公选课教师的激励以提高教师开设选修课的热情,吸引鼓励名师名家和社会知名人士通过专题、讲座等多种样式来开设公选课。
4.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需要课任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督导和相关专家共同配合。就课任教师而言,课任教师应认真备课,严抓课堂纪律和考勤,要求不迟到不早退,严肃成绩评审。就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而言,教学的质量监督机构一定要进行随机听课,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授课情况,建立动态的淘汰机制,对不能保证效果、选课人数过少、学生意见较大、知识陈旧、创新性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的课程,结合综合学生评价反馈和专家意见一定要坚决淘汰。加强课程的更新和淘汰,不断推陈出新,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前沿动向,优化公选课课程体系,提高高等教育授课效率,也有利于教师队伍授课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结束语
公选课程教学覆盖范围的宽广性,所涉及教学对象认知的复杂性,教学内容跟随时代发展的多变性等等无不要求学校对公选课教育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应加强学校公选课投入和规划,根据学校教学实际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科学教学管理方式,切实提高学校公选课教学的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晓兰.对高校公选课“选而不修”现象之原因及对策的思考[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37-39.
[2] 刘筱.加强高校公选课质量管理的对策研究[J].新学术,2008,(5):42-45.
[3] 范云晶.论高校文科类公选课的设置——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104-107.
[4] 马莉.河南理工大学公选课现状及应对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78-179.
[5] 侯业智,党子奇,叶倩.关于地方普通高校公选课课程建设与管理问题的探讨——以延安大学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
(3):54-56.
[6] 张香萍.完善高校公选课管理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79-81.
[責任编辑 陈 鹤]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选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282-02
公共选修课(简称“公选课”)与必修课,是指各高校统一组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不限专业、不限年级供学生自由选择的学习课程。公选课的开设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学生择业竞争力、促进发展学生个性的和提高综合素质,是高等教育必修課教育的有益补充[1]。公共选修课建设的程度是衡量高校文化建设的标准之一,因此加强公共选修课管理制度的建设对于提高高等教育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校自开设公选课以来,公选课管理日渐规范完善,深受学生的欢迎,目前公选课门类较为丰富,教育面较广,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完善和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公选课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与必修课教育相辅相成,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件。部分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者自始至终往往把公选课看做整个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中的“副业”[2],仅把选修课看做专业必修课的一个陪衬。学生的学习目的、态度和努力的程度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对待学科的重视程度也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比如河南理工大学选修课授课时间也一般安排在下午7、8节或者是晚上9、10节非学习“黄金”时间,选修课学习的时间也比较短,一般也仅有16个课时,学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真正学到有用东西,而且教学设备配备比较低下,即使是动手能力比较强的选修课也没有试验课时安排,这种教学安排本身就间接传递出公选课无关紧要的信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公选课的地位和分量,甚至一些学生在学习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因此选修课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往往比较差。
2.课程设置缺少规划。公选课开课教师原则上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但公选课的开设是由授课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自由申请,课程设置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存在因人设课和人走课停的现象,因而选修课课程设置缺乏稳定性和连贯性,失去了大学课程的严肃性。同时公选课门类繁多,涉及人文、自然、科技、体育、艺术、社会、历史等不同门类的课程[3],而学校公选课课程设置是有任课教师自由申请,课程安排整体上缺乏统筹系统的规划和安排而很难避免学校选修课的知识范围很难覆盖完全,这样也会影响到我校学生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质量。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第一学期开设公选课近120多门,与国家级重点院校开设的公选课相比较少,有的课程专业性过强,适应面较窄,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不能真正发挥公选课的特色,与学生的需要结合不紧,甚至部分教师的课程仅仅将其专业课内容稍加调整,致使开设的课程对选修者来说过于专业化,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3.缺乏激励机制。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固然有活力有干劲活力,但是青年教师毕竟教学经验有限,在很多方面无法和老教师相比,但是我校教授开设公选课的寥寥无几,其重要原因就是高级教师开设公选课的经济收入远不及其科研收益。河南理工大学校内津贴分配改革方案在整体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的基础上,通过加大投入实现分配方式向侧重激励教学科研成果倾斜,利用经济手段调动教师提高科研水平的积极性。目前我校在教师业绩点计算中约5个教学工作量才相当1个业绩点,而每个业绩点也仅仅85元,虽然不同职称的岗位会随着职称的不同稍微调整,但是相比而言,教师上课的酬劳低下严重挫伤教师开设公选课的积极性。近年来,我校的公选课程数量有减少的趋势,去年公选课课程也由原来的284门次减少到183门次。由于公选课的地位比较薄弱,很多学生选公选的目的只是为了修够学分,学生的缺勤率比较高,甚至是有的学生压根就没有去上过课,只是结业的时候参加考试或者交个结业论文。由于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质量缺乏了解,即使教师工作再努力,学生也会对公选课教师的教评成绩较差,而教评成绩又是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环节,因此校方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的方式也是教师开设公选课积极性低下的重要原因。
4.考核监管机制不完善。高校公选课考核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相对必修课考核机制而言,选修课考核方式和管理制度简单无序,公选课的课程考核方式是由授课教师自己确定,但是大部分教师都将公选课的考核方式设为考查或开卷考试,学生只需要交一篇论文或考试中抄抄课本即轻松过关[4]。部分教师批改成绩也不十分严肃,随意打分,公选课成绩一般都比较高,不会出现不及格的现象,甚至出现公选课不交作业不参加考试却及格的现象,对学生要求过于宽松,严重影响到公选课的教学质量。(2)从教学质量上看,目前部分教师对公选课也不够重视,备课不充分,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手段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其授课质量难以保证,但是我校公选课程一般安排在傍晚第四大节或者晚上第五大节,对公选课的上课质量的监督机制弱于必修课程。(3)从公选课程的教学管理上来看,学校对教师开公选课的管理力度也不够,公选课教师的层次、授课水平和教学设计等环节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目前我校公选课的开设没有形成一支比较优秀的公选课教师队伍。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信息量的激增、经济的飞速发展都在呼唤掌握丰富信息和最新知识以及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高校的公选课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及时地反映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就授课内容而言,公选课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迁,但是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数年不变,课程内容陈旧。
二、对策
1.提升公选课地位。加大思想教育,促使全校师生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公选课在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地位。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公选课正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技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而设置的,是必修课的学习的有益补充,是实施素质教育和个性化培育的重要环节[5]。高等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相当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的专业与大学学习专业相差甚远,而选修课教育可促使学生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文化知识,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是大有裨益的,因此虽然在很多师生的观念中选修课的地位远不及必修课,但是实际上必修课和选修课没有任何主副之分,两则都是大学生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必要因素。 2.优化课程体系设置。选修课开设以增强学生人文素养和科研实践能力为宗旨,选修课课程性质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可当今社会充满竞争与挑战,上岗与就业是学生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急功近利思想比较严重。一般来说“实用”型公选课比较受学生的青睐,常常出现供不应及的现象。因此,选修课程在开设的时候应在保证一定人文性课程的开设数量的同时,还应根据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适当满足部分学生“偏食”的偏好,又要适度增加“实用”型公选课的开设数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目前全国各高校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目前开设的公选课太少[5],种类不是十分齐全,因此我校应紧跟社会时代步伐的加快,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求知欲的增强,丰富公选课种类,扩大选课范围,不断调优化公选课,增设更多新型的公选课程,并鼓励“多人一课”联合开课以确保公选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激励优秀教师。教师是选修课知识的传授者优质的公选课必然首先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因此提高高校公选课的质量,须从公选课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入手。在教学工作量计算上应给予一定的倾斜,在公选课的范围内开展各项奖励和扶持活动给予公选课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等[6],加大对公选课教师的激励以提高教师开设选修课的热情,吸引鼓励名师名家和社会知名人士通过专题、讲座等多种样式来开设公选课。
4.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需要课任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督导和相关专家共同配合。就课任教师而言,课任教师应认真备课,严抓课堂纪律和考勤,要求不迟到不早退,严肃成绩评审。就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而言,教学的质量监督机构一定要进行随机听课,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授课情况,建立动态的淘汰机制,对不能保证效果、选课人数过少、学生意见较大、知识陈旧、创新性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的课程,结合综合学生评价反馈和专家意见一定要坚决淘汰。加强课程的更新和淘汰,不断推陈出新,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前沿动向,优化公选课课程体系,提高高等教育授课效率,也有利于教师队伍授课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结束语
公选课程教学覆盖范围的宽广性,所涉及教学对象认知的复杂性,教学内容跟随时代发展的多变性等等无不要求学校对公选课教育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应加强学校公选课投入和规划,根据学校教学实际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科学教学管理方式,切实提高学校公选课教学的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晓兰.对高校公选课“选而不修”现象之原因及对策的思考[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37-39.
[2] 刘筱.加强高校公选课质量管理的对策研究[J].新学术,2008,(5):42-45.
[3] 范云晶.论高校文科类公选课的设置——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104-107.
[4] 马莉.河南理工大学公选课现状及应对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78-179.
[5] 侯业智,党子奇,叶倩.关于地方普通高校公选课课程建设与管理问题的探讨——以延安大学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
(3):54-56.
[6] 张香萍.完善高校公选课管理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79-81.
[責任编辑 陈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