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小学生思品课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uz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最缺乏的就是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因此,要提高思品课的教育效果,强化德育工作的主战场,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兴趣的培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我们有的教师在思品课的教学中,往往一节课的目标把握不住,随意性较大,上课时东拉西扯,漫无边际,放得开,却收不扰,到最后,学生不清楚学的什么东西,不明白什么道理。学生不“明理”,谈何“激情”,又怎能“导行”呢?所以教师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应该清楚、生动、有力地提出并阐明这堂课要学习的任务和目的要求,明白这堂课要弄懂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求知欲望。
  二、教学手段要先进
  先进的教学手段包括运用图画、实物、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及影视等。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尚不健全,课文中的数据、资料、观点、道理,对于他们来说,比较抽象、空洞、乏味,如果我们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充实丰富我们的思品课堂,借助电化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原来学起来比较单调、抽象的理论与事实材料学起来不感到枯燥,那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
  小学思品课要想上得好,必须把握一个“活”字,即教师教得活,学生学得活,课堂氛围活。在“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遵循教学的规律性、目的性进行的富有独创性的、系统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艺术地表现“活”,更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在喜闻乐见、善思愿学的氛围中明理内化。如教 《我们的合作》一课时,笔者设计了“搬课桌的情景”。一上课,老师就请一位同学把讲课桌移动一下位置,那位同学站起来,摇摇头说:“老师,对不起,我搬不动。”老师说:“那就请你们学习小组的四个同学一起上讲台搬吧。”四位同学齐心协力,一下就将讲课桌变换了一个位置。“个人力量小,集体力量大”的教学重点初步得到了体现,揭题顺理成章。
  四、考查形式要活泼
  长期以来,思品课的考试和其它学科一样,都采用命题答卷的形式。这样的考试既让学生觉得是一种负担,更重要的是收不到思品课所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改革传统的做法,在思品课中推行“乐考”,让学生在“乐考”中自觉地把知、情、意、行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思想品德素质。我们常采用三种形式进行考试,即“智力竟赛”、“就地取材,辨析说理”、“两分钟演讲”等,结束后把三项成绩结合起来打综合等第。
  智力竟赛。根据课本中的几篇课文,出一组“抢答”、“连线”、“速写默记”等智力竞赛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评出等级。就地取材,辨析说理。学生生活在班集体中,这中间发生的事有很多便是很好的活教材。从中选取几件事和课文中的某个观点结合起来加以延伸深化,让学生辨析说理,从中悟出道理,这对学生来说或许更为真实、自然、有趣,而且道德认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两分钟演讲思品课的每篇课文中几乎都有激励话,我们采用的两分钟演讲内容,就是以课文为依据,让学生在课前从课文中挑选一句对自己教育最深的激励话,事先做好发言准备,考查时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或认识。时间规定为两分钟,然后根据演讲的质量定出等级。
  五、实践活动要落实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道理,有待于落实到自身的行为中去,这就需要联系实际,导之以行。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的最好措施
  1.結合社会调查,感知道德认识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开阔眼界,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有关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认识。如教学有关“改革开放政策好”一类课文时,可先让学生向周围到过深圳、珠海的人做访问,了解经济特区的建设速度、访问的感受,使学生从亲身的社会调查实践中具体地感知改革开放政策给我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结合少先队活动,落实道德行为
  思想品德诸多的教学内容是可以和少先队活动相结合的。如教学“发奋好学”一类课文时,可结合学校少先队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及时引导学生读好书,认真做读书笔记和写读后感,并在班队活动中交流。又如学校少先队组织春游、秋游活动,可联系“保护文物”一类课文中所学过的“随意在文物上涂写刻画是违法行为”这一道德认识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巩固思品课上所学的知识,把道德行为落到实处。
  3.结合实践活动,促进知行统一
  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如教学“热爱劳动”一类课文时,在学生明确了“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这一道理后,可引导学生为学校、班级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接着再把实践活动延伸至家庭,建立“家庭联系卡”,要求家长登记学生每周所做的家务事,向学校汇报,并评选“勤劳奖”。这些符合学生实际的实践活动,配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做到一课一得,知行统一,收效良好。
其他文献
摘 要: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由教师立“疑”设“障”,创设一种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场景,以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以问题为载体创设学习契机,点燃学生思维的激情。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通过问题的设计,将学生置于似会非会、似懂非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趣味盎然地进行学習。  关键词:针对性 实效性 创新性  在问题化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要把功课教好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教文育人,要利用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挖掘从文内涵和美学情趣,以美怡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成为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  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低
期刊
摘 要:《中学德育纲要》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这一规定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和要求。在学校里,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德育教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作者主要从立足教材抓住“德育”点、以
期刊
我们所从事的教育是要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得到提高。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自然要经常与后进生交往。但在交往的过程中后进生很容易产生一些抵触情绪,这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  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剖析从宏观上看,通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与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进与习惯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与经常受到挫折的矛盾等等。从微观上看,由于每个人的气质特点不同,其心理状态
期刊
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因而没有德育的教育或不重视德育的教育只能称得上是畸形教育或不完整的教育。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定向和奠基作用,因此,德育教育要实抓细做。目前,农村中学生德育工作已初步取得进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受自身条件的影响,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具体表现在:1.学校德育内容脱离实际,只是空洞说教,缺乏
期刊
在我国英语作为中学必修课之一和高考的必考科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而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英语词汇是组成英语语言的三要素之一,没有一定的词汇量
期刊
摘 要:英语新课程的实施,强烈地冲击着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同时也对英语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育部中小学课改专家刘坚曾讲:“新课程改革,成在教师,败在教师。”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教育对象的成长发展,其作用不可估量。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运用
期刊
摘 要:初中新生在刚进入初中后,会有很长一段适应期,我们要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课,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来缩短这个适应期,使学生早日把精力全部放在学习中。  关键词:初一新生 适应 心理辅导 作用 分析  适者生存,达尔文很早就已提出了这一观点。作为人类,其适应问题关乎生死存亡,人如果能学会适应环境,得到良好地发展,就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否则会因竞争激烈等因素而被淘汰。在个体生命中充满变化的人生阶段是青春
期刊
摘 要:伴随着高中英语改革的推进,高中英语语法试题也在发生变化,如果仍旧采取以往刻板的语法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对语法的运用,只在乎成绩和分数很难达到理想的语法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常见高中语法教学的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法 教学难点 对策  在高中课程中,英语课程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也能够为
期刊
摘 要: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种要求就必须提高课堂效率,那就是高效课堂。因此,如何针对历史学科特点,打造高效课堂成为广大历史一线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高效課堂的基本理念为基础,结合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