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基本条件研究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x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在“十五”期间完成了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究》的研究,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越来越为大家所关注,如何提高其有效性的问题成为了教师的热点话题。研究有效整合,先要从教师整合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开始。只有明确困难和障碍,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从调查结果分析,教师们在整合过程中会遇到观念性、技能性、保障条件等方面的障碍和困难。面对这些障碍,课题组针对性地提出研究策略:障碍分析——对策研究——实验论证。树立正确认识、实施整合的系统化培训、整体构建支持性环境,期待对促进教师的有效整合行为提供启示与借鉴。
  
  进入21世纪,在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领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层次逐渐加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如何有效整合的问题进一步凸显,不论是政府高层、理论界,还是学校和教师的实践层面,对整合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特别在已完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初期研究的学校,带着种种困惑和期望,进入有效整合的研究,渴望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校承接中央电教馆“十一五”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组针对性地提出研究策略:障碍分析——对策研究——实验论证。树立正确认识、实施整合的系统化培训、整体构建支持性环境,期待对促进教师的有效整合行为提供启示与借鉴。
  
  整合过程中,教师遇到的障碍和困难
  
  (一)思想观念上的障碍:教师对信息技术既追求高深,又缺乏足够信心
  1.缺乏应用和用好的信心。决定教师投入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的重要因素是教师在应用技术过程中的信心水平。那些对于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少有和缺乏信心或只会运用常规软件的教师总是试图避免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许多教师认为自己缺乏应用信息共享技术的技能,一方面,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的态度和预期可能会导致教师的害怕,在课堂上,对自己使用信息技术的本领信心不足,对自己使用的软件害怕学生耻笑是小儿科,面对比自己更擅长操作计算机技术的学生会感到紧张和恐惧。另一方面,教师们还担心在学生面前表现出自己不会使用信息设备,“出现故障了,找不到人处理该怎么办”和“不理解信息技术术语和其提供的信息”,更有教师害怕由于自己使用信息技术不当延误教学进度,从而不愿意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
  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加强会削弱他们传统的教学技能,用自己理解来认识运用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的性价比(即教师备课的付出与学生课堂学习的获得的比值)。大多数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缺乏信心已经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一大主要障碍。例如,在教师接受培训的数量与教师将培训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程度之间存在矛盾,仅仅是因为教师缺乏足够的信心将他们学习的东西应用到实践。
  2.抵制变革的消极态度。对于变革的抵制是阻碍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充分整合的一大因素。这种抵制意味着教师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学实践,而要求改变则显得比较困难或不可能。
  3.缺乏对信息技术应用效益的认识。教师往往认为信息技术并不能改善和加强学习,不能充分意识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科教学带来的益处,由此导致不大愿意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二)能力上的障碍:缺乏合适的培训,不足以应对有效整合
  与教师信心水平直接相关的是教师的技能和能力。为了获得基础的和更高层次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教师们需要合适的培训。有效的培训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至关重要。教师能力的缺乏与教师的高质量的培训相关联,一并成为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障碍。
  1.缺乏对职前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在职连续性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对师范生进行职前培训的过程中,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就职后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另外,教师培训机构缺乏信息技术教学法的培训,缺乏对职前和在职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鼓励,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技能迁移到课堂教学应用中。
  2.缺乏培训时间和培训面。从教育主管和行政部门来说,他们期望教师能够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自己的时间参与培训;期望对教师的培训 “以点带面”,通过自学或相互学习来完成培训。但对于教师而言,他们有良好的参加培训的愿望,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实践和接受有意义的关于有效整合的培训”,更没有时间去带动兴趣弱者的学习培训。
  3.缺乏教学法的培训。培训形式不合适往往导致教师低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当教师在信息技术技能上获得一定的培训经验后,面对的则是不知道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有效管理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不足,仅仅关注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并不能为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最可能成为严重障碍的是培训者往往缺乏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经验,自身在课程中就几乎没有应用到信息技术。这些造成了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并不能必然地让受训教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去扩展和改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4.缺乏技能培训。除了教学法培训的需求外,对于教师特定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仍十分重要。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是教师能够在教学和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在技能这一块,大部分教师都感到他们缺乏足够的培训,尤其是在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和理解技术的运行原理方面。
  (三)保障与支持上的障碍:设备条件不足,缺乏技术和行政支持
  1.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接触信息技术的程度决定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一方面,学校缺乏足够的设备而让教师接触不到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数量足够但由于学校组织管理不充分而让教师接触不到。研究表明,那些拥有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资源的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实践才开展得不错。
  (1)缺乏硬件的支持。一方面,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不足会减少教师接触设备的机会,限制了教师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另一方面,硬件的质量太差会给教师带来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减少教师应用技术的信心。
  (2)缺乏可用的有效资源。一是学校对课程教学资源的组织不利,缺乏对资源的最优化使用的规划和组织,这一点甚过硬件和资源本身的缺乏,重要的应该是安置能够为师生有效使用的适当类型和数量的资源。二是资源的可用性差。即便学校购置了大量的资源,但能够为教师所用的软件和素材却很少;同时缺乏教师个体化的资源,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很好地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
  2.缺乏技术支持。要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必然会在应用过程中遇到信息技术本身的问题。无法有效整合的教师们常常会抱怨硬件和资源的过时和老化,教师们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会碰到技术本身的很多困难,导致设计良好的教学无法顺利实践。学校无法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使得技术缺乏持久维护和更新,硬件和软件等不能如预期运行,这些也已成为教师们应用信息技术的最直接的障碍。
  3.缺乏行政的支持。除了硬件设备、软件资源和技术支持上的外部保障条件外,另外重要的保障条件就是学校领导的重视及其行政上的支持。行政领导对于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正确理念将影响学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导的重视与否,是能否投入硬件和资源、能否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的关键;在教学评价和考核上,行政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正确态度将成为教师们有效整合的导向力量。在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教师问卷调查中,有76%的教师认为缺乏足够的行政支持是他们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中的一大障碍。例如有的地方在职称评聘时把整合论文认为不是专业论文,三年研究得到一个科研先进教师不如一个先进班主任等等问题的出现,均严重伤害了教师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热情。
  以上所列的造成教师有效整合的障碍与困难的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教师有效整合的障碍因素。
  
  针对障碍与困难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一)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及整合的内涵,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信心
  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是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涵义的前提。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仅是演示课和示范课上的简单应用,不止是表面的作秀。信息技术既是教学中很重要的应用工具,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文化,在信息技术面前教师和学生完全平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就完成了。这只是整合的具体表现之一。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等多方面的根本变革,各学科的教师都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和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有着其应用的诸多效益,对于学科教学而言,首先应该明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整合实施主体和对象,信息技术应用的时机、地点,整合过程中应该采用哪些信息技术工具,教师自身对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不能强调那种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的整合课,而应追求以优化学科教学,有效达成学科教学目标为基点的整合课,让教师们能够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宜地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而恰切的应用。
  (二)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题,设计系统化培训
  自从200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后,各种形式、各个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接踵而来。从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到整合教学,所有培训的设计不是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持续发展系统化考虑出发,而只是针对缺什么补什么,有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感觉。
  为了切实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学科教学,改进学习,提升学科学习效果,就需要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题,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持续发展出发,设计系统化的完整培训。在设计培训之前,要对教师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全面考查和分析,同时要与学校、教师们一起研讨确定培训的计划和设计,根据教师的不同水平,分层次设计培训内容和课程。不同层级的培训对应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师,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整个系列的培训内容要为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提供有力的支撑。
  1.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信息技术技能是增强教师有效整合的自信心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就信息技术技能本身而言,按照技能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可以分成基础、中级和高级培训。另一个维度则是依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安排不同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大致可以分为领导层、骨干层和普及层三企层次。领导层的培训重点在于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规划的培训;骨干层的培训要基于他们已经掌握的较高信息技术水平,让他们进一步深入掌握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能力;普及层的教师在于让他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教学法培训。单纯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并不能为教师有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做好充分准备。教学法培训主要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教学模式的讲授与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与教学设计方法等,这部分培训指向信息技术实际教学应用的策略和方法。教师们通过培训,要明确备课和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对学生学习过程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明确如何应用用信息技术有效管理学生学习过程。作为教学法的培训者,不仅仅要具备信息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将教学方法应用的相关因素与信息技术的管理联系起来。
  3.整合培训。这一层次的培训内容在于从具体学科出发,提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具体应用的案例和经验。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的有效整合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整合培训内容不能过于笼统,需要体现出不同发展地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有效整合的差异性。如对中学教师而言,由于中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信息技术应该怎样引人才能刺激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发学生的认知结构改组。对于体育和音乐学科而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如何体现等问题,在这一层次的培训中都要根据学科的特征进行,不能泛泛行之。同时,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处理好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方面,教学的预先设计是为了教学过程中更好的生成;另一方面,生成的过程也是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以及教学反思的过程。
  4.持续的自我提升。除了以上层次的外在培训之外,教师信息技术技能与有效整合教学素养的不断自我提升是系统培训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内在的学习动机是其能够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源泉,外在培训最终还是要通过教师(内因)起作用。在学校层面,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层面,如何构建教师不断自我提升的学习共同体是系统培训要研究的一大问题,即当不再提供外在培训的时候,教师们依然能够不断寻找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支持性环境的整体构建
  能够让教师们真正愿意去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活动,需要环境和氛围的支持。而这样一种环境和氛围的创设,需要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不懈努力。
  1.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硬件设备作为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教师们能够主动进行占总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重要的支持性物理环境;软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则是教师们进行有效整合的重要条件。所谓最优化配置,重要的一个指标是教师和学生使用的可获得性,便于教师和学生的随时随地因需而用。对于学校资源的配置,要在前期进行学校和师生的实际需求调查,做出学校信息资源配置的方案。这个配置方案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一是硬件设备搭配合理,功能齐全,软件资源要坚持适用性;二是硬件的兼容性较好,可供随时升级更新;软件资源要注重开放性;三是注重从学校整体出发,全方位考虑设备和资源的可用、易用性,功能发挥的广泛性;四是精简节约,同时注重考虑产品售后的长期维护和其他相关服务;最后要注重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设备和资源的有效共享,充分提高设备和资源的使用效率。
  2.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技术问题是教师们进行有效整合的一大障碍,如果区县甚至学校能够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教师们才会对应用信息技术产生安全感,而不再是恐惧感。一方面,打好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基础,足以面对应用技术过程中的一些小状况并能迅速反应。另一方面,要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这需要专门的技术人才,而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来说,学校领导必须认识到技术支持人员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界定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职责并科学合理地考核与评价,使他们能够安心和敬业地为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服务,是学校领导应该明确的问题。技术支持人员应该对于所有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状况有一个实时的监控体系,及时掌握教室内技术的使用情况。同时,可以借助县、市的力量,建议县、市成立信息技术支持中心,能够建立起一套针对学校各种技术问题的迅速反应体系。这点,在三远地区,尤为重要。
  3.提供行政支持,要营造教师探索有效整合的环境和氛围,从教育厅长到市、县教育局长及校长的理念及行政上的支持是重要因素。在大多数成功学校群体内,学校领导对于改革都比较合作和支持,愿意承担责任,同时采用民主参与式决策。在他们眼中,鼓励教师中的先行者比较重要。让一部分先行探索,之后带动其他教师逐渐适应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向有效整合发展。在这样的学校内,教职工的士气都比较高涨,教师、学生、家长对于学校的教学都比较兴奋,愿意与别人分享经验。其次是要建立鼓励性的教学评价制度,一方面,要从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适用性、有效性方面制定评价指标,引导有效整合;另一方面,要建立集体研时评课制度,通过教师之间的研讨,提出有效整合中的问题;针对困惑与问题,学校要为教师们寻求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当教师在研究中取得成果,应得到一级级教育行政的认可,保证有效整合研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4.虚拟学习协作体的建立。教师们在探索有效整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电子网络的应用以及论坛的形式,得到本学区内外学校同行的支持。不仅能为教师们提供经验共享的平台,同时能够从同行的鼓励中增强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信心和动力,并由此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有更多的机会一起探讨研究,逐渐提高整合的有效性。
  (四)注重技术和文化发展对有效整合的影响
  任何事物总是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信息技术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文化也随之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有效整合是否一定要应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是单主体还是双主体等等问题,都是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教师们所遇到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过程中的障碍和困难也将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是我们要继续追踪研究的问题。只有坚持在研究中发现、在发现中逐步解决问题的原则,相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路会越走越宽广。
其他文献
荆山深处狗口脱险“抱玉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空山落日猿声叫,疑是荆人哭未休。”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荆山》中的句子,另一诗人韦庄也有“举头云际见荆山”的
陶行知通过“教学做合一”,促进生活和教育的统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主体性(自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这一职业教育思想贯古今、通中外,是在远承孔孟等儒家人本思想,近宗杜威等西方进步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通过生活教育实践,并以最终建立一个富强、民主的新中国为宗旨而建构起来的。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的教育学说。它对于我国当代五年制高职校的人才培养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当
研究目的:了解青岛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情况,为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并指导青岛地区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工作的开展。同时为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提
2 0 0 2年广西桂中、桂北稻作区中熟组区试结果 :华优 10 7、金优 T- 80、中优 315、优 I315、中优 317、岳优 36 0、绮优桂 99和特优 2 2 7等 8个组合的产量、主要经济性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当前,高校应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创新性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领域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在这次会议报告中阐述的“21世纪的教育哲学”中提
创新教师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要想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就必须需要具有创新观念的教师.本文阐释了教师的创新观念要从确立创新的教育观、构建和谐
为进一步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自尊水平以及二者的关系,本研究采用SCL-90和SES量表对682名一年级民办二级学院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偏执因子显著低于常模,恐怖因子显著高于常模,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民办高校大学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常模,男生显著高于女生;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与SCL90得分呈显著负相关。    问题的提出    近
目的:掌握调查地区老年人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该地进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通过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实施以村医为基础的
家访后反思,是家访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前一次家访的终点,也是后一次家访的起点。家访,收获的无论是喜还是忧,都是教师成长的一个节点。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思考分析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是非得失,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正视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改进措施。    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    1、德育内容陈旧。长期以来,我国德育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感。各教育阶段德育教学分工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没有形成循序渐进的科学序列,从中小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