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式领导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asdfg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往往认为领导必须沉着果断,具有号召力,高瞻远瞩,甚至能在别人提出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想出了解决方案,而媒体也热衷于报道某某领导洞若观火的判断力和高深莫测的预见力。迈克尔·马奎特(Michael Marquardt)认为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他在《问对问题,做对事》(Leading with Questions)一书中指出,领导应有自己的解决之道,而不必提什么问题是一个司空见惯的认识错误。领导者经常提问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激发人们的创意,引寻人们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途径,还可以增进组织的沟通效率,为团队的持续成长营造一个不断学习的氛围。
  泰坦尼克号这艘史无前例的巨轮在首航北大西洋途中就因碰撞冰山而葬身海底。为什么当初的设计师们没有预见到这样的碰撞事件?事后调查发现,当时参与设计和建造的很多人的确想到过这个问题,但没有人当众提出来,因为害怕丢了面子。若提问式领导致力于打造具有提问型文化的组织则可以避免此类代价极大的低级错误的发生。
  戴尔电脑公司的创始人戴尔(Michael Dell)和杜邦公司董事长兼CEO贺利得(Chad Holliday)都十分推崇提问式的领导方式。前者说:“多问问题可以激发你的灵感,最终增强组织的竞争优势。”后者则声称:“现在的工作职责与从前大不相同,我一整天都在问问题,很少下什么结论……如果不去问问题,我就无法了解相关情况和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很可能漏掉关键细节。”尽管如此,但更多的领导者不愿意虚心提问或者不善于提问。由于迷信领导应比下属高明,习惯于拍板拿主意,故而很多领导羞于提问,或者干脆提出诸如“这个项目为什么进展这么慢?”这类带着指责意味的问题。带有指责意味的问题往往会挫伤员工的自尊和积极性。
  如果领导者敢于承认“我不知道”,乐于向下属询问“一下步该怎么办?”,则组织从上到下,会勇于为自己的决定和谈话结果负责,授权才会真正发挥作用。鼓励求知和提问的组织文化能够激发人们的潜力,如果看到对方欣赏自己提出的问题,并对自己表示敬意的话,提出问题的人会更加自信,组织成员彼此也会更加信任。大多数组织的成员习惯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习惯于让领导拿主意,这样的组织往往会逐步丧失活力,患上“官僚病”。无论是个人和组织,经常自我反思都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更深切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事,而不做那些事。
  领导者需要善于提出有效的问题,这可以视为领导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那种要求对方给出类似“是”或“不是”的封闭式问题,往往是无效的,诸如,销售目标实现了吗?有效的开放式问题需要以“为什么”、“怎么”开头,或采用类似于“你觉得……怎么样”的问句形式,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启发人们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高效的领导者知道,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必须马上回答,如果适当地给对方一些时间,对方就能够认真思考你要求的信息,甚至还能想出更好的主意。
  人们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父母、朋友等。扮演不同角色时,其行为是不同的。善于提问是领导者一项重要且时常被忽视的能力。之所以被忽视,是因为很多领导者对“领导”这一角色产生了误解。德鲁克曾指出:过去的领导者或许只需擅长发布各种指示或命令即可,但是未来的领导者还必须善于提出问题。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企业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根本性标志是,以有限责任为本质特征的现代公司成为我国企业制度的基本形态,其中包括:上市公司1700余家(2009年),市值数万亿元,与此同时数以千万计的有限责任公司遍布全国各行各业。  西方国家建立、健全现代公司制度花费了数百年的时间,而我国将这一过程浓缩为了三十多年。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在建设现代公司制度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肯定大大超过西方
期刊
以小象为标志的丽婴房常让人误以为是商品品牌,但事实并非如此。1971年,从德州仪器毅然辞职的林泰生和张明峰等人成立了丽婴房、丽婴国际和丽婴工业三家公司,分别锁定渠道、贸易和生产。与合作伙伴分手后,林泰生主导丽婴房。在他的带领下,丽婴房成为台湾地区惟一的童装上市公司,销售网覆盖中国、泰国、新加坡等国。丽婴房拥有6个自创品牌,涉及童装、童鞋、儿童用品等多个领域。丽婴房还代理了迪斯尼、claire.dk
期刊
在企业内部,精神领袖是企业的核心,统一企业的价值观、影响员工的思维和行为、引领企业的发展、推动企业的变革;对外,他们是企业的代表,以个人魅力强化企业的品牌,并通过自身向社会大众展现企业文化和企业的价值观。  但是,在可口可乐、通用、大众、IBM等这些企业中,很难看到精神领袖的痕迹。而纵观那些被打上精神领袖烙印的企业,不难发现,这种企业通常仅有十几二十年的历史,大多都是在1990年代前后出现,此时正
期刊
他是创新理论的先知,是这个世纪最老练的保守派。  ——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斯  武侠小说中的各位大侠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如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欧阳锋的蛤蟆功、一灯大师的一阳指等。学术圈中的名人也都有自己的成名绝技,如泰罗的科学管理、西蒙的决策理论、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等。熊彼特的绝技,无疑就是创新。  如今,创新几乎已成为大众媒体的口头禅,开口闭口都要创新。科技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等等,不绝于耳。
期刊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Gioia等学者在2010的一期ASQ(美国管理科学学报)的文章中,采用“内研究者一外研究者”(insideroutsider)研究方法,研究组织身份是如何通过八个显著的阶段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陈述愿景。身份形成过程的第一步是组织创立者形成和阐述组织愿景,创始人所提出的愿景,规定了可能形成的组织身份的界限,确定了最终的组织身份的轮廓。  创始人在第一阶段往往会形成对组织身份的清
期刊
消费者的占利性偏好会影响他们对商品的认知,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商晶价格的尾数和品牌的吉利性,进而影响他们是否购买以及再次购买  文化因素对消费者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吉利文化在华人地区历史悠久且长盛不衰。吉利文化不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也深刻影响了消费行为,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中会呈现出明显的吉利性偏好。也就是说,人们倾向于购买带有吉利色彩的商品。  在我国,消费者对数字有一种偏好,追求“8”而回
期刊
一个企业的精神领袖到了一定年龄是该继续担当重任,还是退居幕后,取决于两个理论假设。一个假设是企业的持续成长与企业家领导力的延续存在必然联系,另一个假设是企业家的领导力是固定的还是可变的。  第一个假设毋庸置疑,探讨的是领导的有效性与持续性问题,但人们的思维可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将企业家的领导力等同于某企业家个人的领导力。实际上,在企业创建和成长的早期,企业的战略基本上是企业家个人的价值观、目标、视
期刊
中国是一个崇尚英雄主义的国度,在商业领域也是如此。在一个个被奉为传奇的商业故事中,主人公大多力挽狂澜,担任着救世主的角色。而“第一团队”则向人们昭示,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第一团队”宣告的是团队的胜利。  创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单打独斗是很难成功的。因此,为了抵御风险,提高成功概率,创业者需要“拉帮结伙”,共同开创一番事业。  当然,在创业实践中,很多人也是以团队的形式存在的,但为何总会出现
期刊
编者按:  “裂变:中国企业创始人分手调查”是《管理学家》2010年推出的专题案例,旨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创始人分手的原因、失败因素及成功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为了让“调查”更具代表性,欢迎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或提供研究素材,任何建议请发送邮件至guanljxuejia@gmail.com。  他们是一个奇妙的组合。他们所创办的企业在三年内两次登陆纳斯达克。虽然经历了多次人事震荡,但他们却没有
期刊
2010年9月10日,柯达在厦门举办了以《创新科技助力中国》为题的记者见面会,伊士曼柯达公司全球副总裁兼消费数码集团和图文影像集团亚太区总裁史帝夫格林(Steve Green)和柯达厦门厂区总经理彭博(Bob Price)与众多多年来一直关心柯达在中国发展的媒体记者一起回顾了柯达所走过的转型历程,尤其是厦门在柯达战略转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数码转型 初步完成    2003年,柯达勇敢宣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