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药式”的数学教学方法是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经过“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从以下的几方面详细的谈谈。
关键词:数学教学 差生 方法初探
一、仔细观察,把准脉络。
班级中每个后20%的学生他们外在表现都是学习态度消极,学习过程非常被动,虽然他们有时也记笔记、做作业,但事倍功半,学习效果很差。他们的思维速度均低于同班同学,其思维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较差。但大多数心智绝无问题,智商平均居于中上。他们的心理素质尤其脆弱,他们对教师的一举一动非常关注,心中虽有想学的愿望但坚持不了多久或者说无实质性的学习行为。在具体教学中,我还发现每个学生数学成绩差的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或是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和喜爱,被老师讥讽歧视;或是父母的放纵不管,曾经是“弃学”之人;或是受到过意外事件打击造成思维扭曲的。我觉得要把这些后20%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必须找出造成他们每个人数学差的根由。
二、对症下药,积极扶植
找到问题的症结,接下来就应该对症下药了,引导他们不排斥数学,然后想学数学,最后是正确地学数学。在教学中,我主要从这几方面入手:
1、给一副自信的药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对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和喜爱,被老师讥讽歧视而导致数学差的后20%的学生,我把更多的爱给予他们,爱对后20%的学生后进生是非常重要的。我对他们的态度是真诚、善意的,他们也慢慢地接受我,从而接受数学。如果所有的数学教师对学生有爱,数学教学的前景将会春色满园。
2、熬一剂自疗的药
平时因为要顾及数学教学的进度及广大学生的利益,我总是按教学大纲安排学习进度,但我认为及时收集后20%的学生对我教学情况评价和教学检测是让他们最好的自疗的机会。为获得最实在的资料,每堂课后我都记录课堂教学轶事和小结;每堂课后,我们都要求后20%的学生写数学日记,日记要求记录本堂课学了什么。为了便于他们学生回答,我就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虽然这样做费些时间,但能使这部分学生掌握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让他们慢慢地跟上“大部队”的脚步。
3、扎一次自醒的针灸
根据皮格马利翁“不要怀疑学生的智力,应考虑换更好的教法”的效应原理。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后,我开始解决他们思维的缺陷。实际上,后20%的学生思维的缺陷,并不是先天不足,而是与教学有关。因此,数学教学的主攻方向之一应该放在优化教学方法。
首先,运用问题研究因素,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克服后进生的“思维惰性”,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让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应用于数学教学,让数学更加具体化、趣味化。
其次,要通过教学使后20%学生掌握比较、概括、分析、综合的思维技能。每一章节完后,我总是要留出一部分时间组织那些学生来系统地复习该章节教材的数学知识。从概念到定理,从单一性的题目到相对较简单的综合题,详细地,扎实地过一遍。这样做之后,他们的单元成绩会有所进步。日积月累,他们的期末成绩总能跨出一小步。到初三的时候,再来一次大阅兵,他们的中考成绩总能跨出一大步。
4、配一贴自强的膏药
思维的独立性是思维的综合品质,通常表现为思维的灵活性,可变性和学习上的意志力。培养后20%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帮助,增加他们独立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培养他们提问、思考和讨论的习惯。为此,我首先对他们的作业放低一点,作业本中的题量适当删减,允许他们答题完成的速度慢一些,让他们有信心做对;其次规定每个学生必须要求独立完成,规定的内容中不允许剩题、留空,都要按自己理解完成答题,我告诉他们自己的思考做出来的,哪怕是错误,也是可贵的,谁做到了独立思考,谁就可以加独立完成作业分,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尽可能让学生把需要思考的作业在我办公室里完成,以保证公正、客观。
三、循序渐进,益气固本
如果说一味味苦药来祛病的,那适时该给出一帖帖补药就是为了益气固本。在学习过程中,我对学生的每一个学习环节都付以分数并明确告之怎样才能得到,虽然有些功利,但可以使学生每天都有收获的喜悦,都有成功的体验。我规定那些后20%的学生每次作业书写整洁一次可+1分;作业达标可+1分;试卷、作业错误订正认真可+1分……结果,他们都会在自己的本子上记下他们的每一次得分,计算等到期末可以换得多少附加分,使自己的期末素质报告单上数学不再是“赤字”。
以上所谈“中药式”的数学教学,尽管有些地方还不成熟,但都是我几年来在对后20%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反复实践逐渐摸索出来的,并且这样的教学方法也确实使班级后20%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当然“中药式”的数学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病情”反复,这时老师就要多熬熬“药”或者适时增(减)“一味药”,但是一定要坚信:教师心中无差生,学生一定会进步。这个时候老师一定要咬牙挺住,这样才能让学生“扶正祛邪”,逐渐康复。这正如北宋学者欧阳修所言: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
关键词:数学教学 差生 方法初探
一、仔细观察,把准脉络。
班级中每个后20%的学生他们外在表现都是学习态度消极,学习过程非常被动,虽然他们有时也记笔记、做作业,但事倍功半,学习效果很差。他们的思维速度均低于同班同学,其思维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较差。但大多数心智绝无问题,智商平均居于中上。他们的心理素质尤其脆弱,他们对教师的一举一动非常关注,心中虽有想学的愿望但坚持不了多久或者说无实质性的学习行为。在具体教学中,我还发现每个学生数学成绩差的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或是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和喜爱,被老师讥讽歧视;或是父母的放纵不管,曾经是“弃学”之人;或是受到过意外事件打击造成思维扭曲的。我觉得要把这些后20%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必须找出造成他们每个人数学差的根由。
二、对症下药,积极扶植
找到问题的症结,接下来就应该对症下药了,引导他们不排斥数学,然后想学数学,最后是正确地学数学。在教学中,我主要从这几方面入手:
1、给一副自信的药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对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和喜爱,被老师讥讽歧视而导致数学差的后20%的学生,我把更多的爱给予他们,爱对后20%的学生后进生是非常重要的。我对他们的态度是真诚、善意的,他们也慢慢地接受我,从而接受数学。如果所有的数学教师对学生有爱,数学教学的前景将会春色满园。
2、熬一剂自疗的药
平时因为要顾及数学教学的进度及广大学生的利益,我总是按教学大纲安排学习进度,但我认为及时收集后20%的学生对我教学情况评价和教学检测是让他们最好的自疗的机会。为获得最实在的资料,每堂课后我都记录课堂教学轶事和小结;每堂课后,我们都要求后20%的学生写数学日记,日记要求记录本堂课学了什么。为了便于他们学生回答,我就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虽然这样做费些时间,但能使这部分学生掌握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让他们慢慢地跟上“大部队”的脚步。
3、扎一次自醒的针灸
根据皮格马利翁“不要怀疑学生的智力,应考虑换更好的教法”的效应原理。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后,我开始解决他们思维的缺陷。实际上,后20%的学生思维的缺陷,并不是先天不足,而是与教学有关。因此,数学教学的主攻方向之一应该放在优化教学方法。
首先,运用问题研究因素,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克服后进生的“思维惰性”,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让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应用于数学教学,让数学更加具体化、趣味化。
其次,要通过教学使后20%学生掌握比较、概括、分析、综合的思维技能。每一章节完后,我总是要留出一部分时间组织那些学生来系统地复习该章节教材的数学知识。从概念到定理,从单一性的题目到相对较简单的综合题,详细地,扎实地过一遍。这样做之后,他们的单元成绩会有所进步。日积月累,他们的期末成绩总能跨出一小步。到初三的时候,再来一次大阅兵,他们的中考成绩总能跨出一大步。
4、配一贴自强的膏药
思维的独立性是思维的综合品质,通常表现为思维的灵活性,可变性和学习上的意志力。培养后20%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帮助,增加他们独立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培养他们提问、思考和讨论的习惯。为此,我首先对他们的作业放低一点,作业本中的题量适当删减,允许他们答题完成的速度慢一些,让他们有信心做对;其次规定每个学生必须要求独立完成,规定的内容中不允许剩题、留空,都要按自己理解完成答题,我告诉他们自己的思考做出来的,哪怕是错误,也是可贵的,谁做到了独立思考,谁就可以加独立完成作业分,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尽可能让学生把需要思考的作业在我办公室里完成,以保证公正、客观。
三、循序渐进,益气固本
如果说一味味苦药来祛病的,那适时该给出一帖帖补药就是为了益气固本。在学习过程中,我对学生的每一个学习环节都付以分数并明确告之怎样才能得到,虽然有些功利,但可以使学生每天都有收获的喜悦,都有成功的体验。我规定那些后20%的学生每次作业书写整洁一次可+1分;作业达标可+1分;试卷、作业错误订正认真可+1分……结果,他们都会在自己的本子上记下他们的每一次得分,计算等到期末可以换得多少附加分,使自己的期末素质报告单上数学不再是“赤字”。
以上所谈“中药式”的数学教学,尽管有些地方还不成熟,但都是我几年来在对后20%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反复实践逐渐摸索出来的,并且这样的教学方法也确实使班级后20%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当然“中药式”的数学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病情”反复,这时老师就要多熬熬“药”或者适时增(减)“一味药”,但是一定要坚信:教师心中无差生,学生一定会进步。这个时候老师一定要咬牙挺住,这样才能让学生“扶正祛邪”,逐渐康复。这正如北宋学者欧阳修所言: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