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排队,在中国是最常见的现象了。在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买块豆腐、肥皂也要排队的。甚至有做父亲的为待出嫁的女儿排队买高脚痰盂,因为排了太长时间,而且那队可不是太太平平排到跟前的,而是要拿出点力气推搡的,所以父亲便不甘心只买一个痰盂,就一气买了5 个,一个个摞成塔一样端回来再东家西家的问谁要一个。可邻家的女儿要么早就当妈了,要么还在门口跳橡皮筋。那一口气买了5个痰盂的父亲就只好听老婆数落来数落去。
如今听起来像是个笑话,但即使现在满世界都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排队,在中国依然是平常的事。我出国前在上海住的时候,家门前的面包房每到下午5点以后就排起了长龙,因为5点钟以后的面包是打8折的。最近打电话回去问亲戚,说排队的事情并非只有买面包,而最希望大家都能排队的事就是轧公交车。上海人一向把乘公交车称为“轧”,意思就是人多而又不排队,要拼力气,要不在乎踩痛别人的脚,同时也不怕别人踩痛自己的脚。
来加拿大后发现排队的事情也不少,在银行,在超市,在公共厕所等凡是需要等候的地方和时候。与在中国不同的是:排队的人都很安静,没有拥挤推搡,更没有谁插队,不用比谁的力气大,也不用看有没有熟人在前面。即使那些贫困潦倒者在FOOD BANK (食物周济库)领餐,或难得享受一年一次的免费圣诞大餐,也是安心排队等候的。
在种种排队等候中,急需进餐与排泄的时候是最令人耐不住性子的,这个时候人性的美与丑也最易显现出来。
最近参加的PARTY上也出现了排队现象,这排队便是在宾客们饥肠辘辘的时候,我目睹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形。
一个是平安夜的前一晚,在ENGLISH BAY(英吉利海湾)的邮轮上的PARTY,参加的华人很少,按我们通常的说法是“老外”的PARTY,当然也有部分其他族裔的,从面孔上看就比较多彩。那晚,来宾在航行的船上享受晚餐是PARTY 的主要内容。邮轮上的晚会主持人给每一张台子一个号码,然后叫号取餐。我所在的那张台子排到倒数,几个膀大腰圆一看就是要吞掉几大块牛排的“老外”很幽默地表示自己快饿昏了,但没有一个人在叫到自己的台号之前去取餐,只是看到邻桌上的人已经津津有味地享用起来便做出孩童样的表情和动作,表示自己垂涎欲滴,但个个都似“乖孩子”,没人在主持人叫号码之前起身。
另一个新年的PARTY上也是排队取餐,但情形却大不同。那天,一入场感觉好像回到了国内,那面孔那话语和行为方式,甚至互相开的玩笑都是那么的熟悉,但却有种久违的陌生,令我一时有点不适应。晚会工作人员请来宾在各自的台子上等候工作人员送餐。不料没几分钟,场子里就乱哄哄了,我还以为出什么事故了。还是我边上一位刚从大陆来的西装领带先生反应快,马上明白了怎么回事,“快,还等什么呀!再等一会儿,好吃的都没了!”他边说边跃过一张椅子冲进了人堆里。
围绕着自助餐台已经是好几道波涛汹涌的人墙了。本来安分守己等在自己台子上的人一看如此情形也不敢“守株待兔”了。我真后悔自己穿着尖尖的高跟鞋和隆重的长裙来参加这个PARTY。
邀请我参加这个PARTY的是本地一家中文传媒的老总, 说是有不少头面人物像国会议员、各级政要到场, 可谓名流云集。当然众多的宾客是国内来的新移民, 大多是在国内至少在各自的圈子里混得不错的,并非弄堂里那些穿着睡衣睡裤坐在门口乘风凉的没见过世面的人。我有个朋友在晚会上做义工,我也算是“特殊待遇”,混乱中被朋友照顾了一下。他一面将盘子端到我台子上,一面说,若是老外的PARTY人家都会乖乖排队的,咱们中国人就是不听你的,都不肯老老实实地排队等候,挤惯了!
这一挤就失去了秩序,失去了公平。
另一排队的情况是上厕所,在剧院演出的幕间休息时。在国内排队时候吵架屡见不鲜,因为有人插队。在加拿大我却被众人鼓励插队,人们自觉地让出一条路来让我上前去。
那是去年在一间大剧院似的教堂观看一年一度的圣诞歌剧演出,幕间休息时,女厕所门前排着长龙,有领着孩子的,也有搀着老人的。女人如厕也比男人负担多一些,自然排队等候时间也就长了。我领着女儿排在离厕所门口好几米外的队尾。女儿捂着肚子蹲下来说她憋不住了,排在我们前后的人赶忙说“Go ahead! You don誸 need wait.”(快去,你们不用排队)。前面的人就自觉地闪出一条道来让我们通过。
平时在任何一间人口密度高的公厕,人们都是自觉排队,没有人会抢位的。有一次, 排在我后面的一个黑人女孩进入了离她位置最近的一个厕位。她即刻又退出来跟我说,对不起,她方才没有注意到我在她前面,然后请我先入。
在一个最不雅的场所却有很雅的言行。相比较我参加的那个华裔的新年PARTY, 那些“见过世面的人”争先恐后抢餐的情形,实在不敢说我们来自“礼仪之邦”。
以往国内人耐不住性子排队,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可以理解,因为怕排到最后一场空,所以就凭力气、凭关系往前挤。如今物质已经极大的丰富了,可同胞们怎么还是没有排队的操守?
本来我希望我说的这些对于日新月异现代化发展的祖国已经过时,不料今早上网就看到一组“北京挤车族”的最新现场照片。还有乘客总结的“挤车三要素”:一是身体素质,等车时主要锻炼下肢(站着),上车时主要运动双臂(扒开人群),下车时就是全身运动了(往门口冲刺);二是衣服,建议穿皮衣,好处是可有效降低摩擦系数,便于在人群中穿梭;三是鞋,建议男士穿军队棉皮鞋,前方有“钢纸”坚硬无比,不怕踩脚趾头。不知是长期以来不公平的社会体制造成的,还是人的劣根性所在,很多人都愤愤不满于国内诸多不公平,但又苦于无奈,这也是要移民出来的原因之一吧。但我们的同胞却又常常无意识地在破坏着使大家生活在公平社会中的秩序。尽管在新的国度也并非什么都公平,尤其对于新移民也可列举出种种不公,但这绝非我们可以“不排队”的理由。其实社会的公平除了完善的制度,也还有赖于国民的自觉。如果我们加拿大的华人有一天回到中国乘坐公交车,丧失了“轧”的能力,也算得上是一大进步。让国内人说起来:“人家到底是在国外生活过的”,言下之意是接受了西方文明;可惜如今有不少同胞不仅没有学会规规矩矩地“排队”,还把“轧”的能耐发挥到加拿大来,当然我说的不限于PARTY上的抢餐。
如今听起来像是个笑话,但即使现在满世界都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排队,在中国依然是平常的事。我出国前在上海住的时候,家门前的面包房每到下午5点以后就排起了长龙,因为5点钟以后的面包是打8折的。最近打电话回去问亲戚,说排队的事情并非只有买面包,而最希望大家都能排队的事就是轧公交车。上海人一向把乘公交车称为“轧”,意思就是人多而又不排队,要拼力气,要不在乎踩痛别人的脚,同时也不怕别人踩痛自己的脚。
来加拿大后发现排队的事情也不少,在银行,在超市,在公共厕所等凡是需要等候的地方和时候。与在中国不同的是:排队的人都很安静,没有拥挤推搡,更没有谁插队,不用比谁的力气大,也不用看有没有熟人在前面。即使那些贫困潦倒者在FOOD BANK (食物周济库)领餐,或难得享受一年一次的免费圣诞大餐,也是安心排队等候的。
在种种排队等候中,急需进餐与排泄的时候是最令人耐不住性子的,这个时候人性的美与丑也最易显现出来。
最近参加的PARTY上也出现了排队现象,这排队便是在宾客们饥肠辘辘的时候,我目睹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形。
一个是平安夜的前一晚,在ENGLISH BAY(英吉利海湾)的邮轮上的PARTY,参加的华人很少,按我们通常的说法是“老外”的PARTY,当然也有部分其他族裔的,从面孔上看就比较多彩。那晚,来宾在航行的船上享受晚餐是PARTY 的主要内容。邮轮上的晚会主持人给每一张台子一个号码,然后叫号取餐。我所在的那张台子排到倒数,几个膀大腰圆一看就是要吞掉几大块牛排的“老外”很幽默地表示自己快饿昏了,但没有一个人在叫到自己的台号之前去取餐,只是看到邻桌上的人已经津津有味地享用起来便做出孩童样的表情和动作,表示自己垂涎欲滴,但个个都似“乖孩子”,没人在主持人叫号码之前起身。
另一个新年的PARTY上也是排队取餐,但情形却大不同。那天,一入场感觉好像回到了国内,那面孔那话语和行为方式,甚至互相开的玩笑都是那么的熟悉,但却有种久违的陌生,令我一时有点不适应。晚会工作人员请来宾在各自的台子上等候工作人员送餐。不料没几分钟,场子里就乱哄哄了,我还以为出什么事故了。还是我边上一位刚从大陆来的西装领带先生反应快,马上明白了怎么回事,“快,还等什么呀!再等一会儿,好吃的都没了!”他边说边跃过一张椅子冲进了人堆里。
围绕着自助餐台已经是好几道波涛汹涌的人墙了。本来安分守己等在自己台子上的人一看如此情形也不敢“守株待兔”了。我真后悔自己穿着尖尖的高跟鞋和隆重的长裙来参加这个PARTY。
邀请我参加这个PARTY的是本地一家中文传媒的老总, 说是有不少头面人物像国会议员、各级政要到场, 可谓名流云集。当然众多的宾客是国内来的新移民, 大多是在国内至少在各自的圈子里混得不错的,并非弄堂里那些穿着睡衣睡裤坐在门口乘风凉的没见过世面的人。我有个朋友在晚会上做义工,我也算是“特殊待遇”,混乱中被朋友照顾了一下。他一面将盘子端到我台子上,一面说,若是老外的PARTY人家都会乖乖排队的,咱们中国人就是不听你的,都不肯老老实实地排队等候,挤惯了!
这一挤就失去了秩序,失去了公平。
另一排队的情况是上厕所,在剧院演出的幕间休息时。在国内排队时候吵架屡见不鲜,因为有人插队。在加拿大我却被众人鼓励插队,人们自觉地让出一条路来让我上前去。
那是去年在一间大剧院似的教堂观看一年一度的圣诞歌剧演出,幕间休息时,女厕所门前排着长龙,有领着孩子的,也有搀着老人的。女人如厕也比男人负担多一些,自然排队等候时间也就长了。我领着女儿排在离厕所门口好几米外的队尾。女儿捂着肚子蹲下来说她憋不住了,排在我们前后的人赶忙说“Go ahead! You don誸 need wait.”(快去,你们不用排队)。前面的人就自觉地闪出一条道来让我们通过。
平时在任何一间人口密度高的公厕,人们都是自觉排队,没有人会抢位的。有一次, 排在我后面的一个黑人女孩进入了离她位置最近的一个厕位。她即刻又退出来跟我说,对不起,她方才没有注意到我在她前面,然后请我先入。
在一个最不雅的场所却有很雅的言行。相比较我参加的那个华裔的新年PARTY, 那些“见过世面的人”争先恐后抢餐的情形,实在不敢说我们来自“礼仪之邦”。
以往国内人耐不住性子排队,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可以理解,因为怕排到最后一场空,所以就凭力气、凭关系往前挤。如今物质已经极大的丰富了,可同胞们怎么还是没有排队的操守?
本来我希望我说的这些对于日新月异现代化发展的祖国已经过时,不料今早上网就看到一组“北京挤车族”的最新现场照片。还有乘客总结的“挤车三要素”:一是身体素质,等车时主要锻炼下肢(站着),上车时主要运动双臂(扒开人群),下车时就是全身运动了(往门口冲刺);二是衣服,建议穿皮衣,好处是可有效降低摩擦系数,便于在人群中穿梭;三是鞋,建议男士穿军队棉皮鞋,前方有“钢纸”坚硬无比,不怕踩脚趾头。不知是长期以来不公平的社会体制造成的,还是人的劣根性所在,很多人都愤愤不满于国内诸多不公平,但又苦于无奈,这也是要移民出来的原因之一吧。但我们的同胞却又常常无意识地在破坏着使大家生活在公平社会中的秩序。尽管在新的国度也并非什么都公平,尤其对于新移民也可列举出种种不公,但这绝非我们可以“不排队”的理由。其实社会的公平除了完善的制度,也还有赖于国民的自觉。如果我们加拿大的华人有一天回到中国乘坐公交车,丧失了“轧”的能力,也算得上是一大进步。让国内人说起来:“人家到底是在国外生活过的”,言下之意是接受了西方文明;可惜如今有不少同胞不仅没有学会规规矩矩地“排队”,还把“轧”的能耐发挥到加拿大来,当然我说的不限于PARTY上的抢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