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就是“优化”的过程。
关键词:语文课堂:优化教学
所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提高教学效率。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就是“优化”的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我认为应注意三个方面。
一、改变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走入了“高耗低效”的歧途。其教学过程大多是学生被动参与,被动接受的过程。许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常常站在“教”的角度去设计每一个环节,从而简单地用自己的“教”去代替学生的“学”。忽略学生的自主参与,学生长期没有自主参与的机会,自主学习的热情将变得淡漠,自信心亦随之不足,能力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就更无从谈起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则在于改善课堂教学。”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自主的探究学习,成了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那么老师和学生如何能够高效和谐的实现教与学,达到语文课堂的最优化呢?
(一)教师要有一颗宽容、欣赏的心
只有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调节课堂气氛。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平常教学中。我往往支持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常常鼓励他们: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你想提什么问题就提什么问题。充分放手,让学生变得敢想、敢说、敢提,能力个性和创造精神得到很大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优秀的组织者、领导者的作用。无论是新课导入,新知传授,还是难点攻破,知识积累,教师的作用是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创造性教学的前提,教师还应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多用激励性的评语,表扬学生所提问题或见解的独到之处。
(二)教师要有一颗信任的心
课堂上,老师要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尽量让他们自读,自悟,自得。要打心里相信学生。我在教学一篇课文时,经常在课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凭借旧知探索新知,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去摸索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之后的无限乐趣,激活自主学习的潜能;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说,说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读书后的体会、感受。教师的信任能够换来每一个学生大胆地“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可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总结的学习成果,摸索到的学习方法自信地展示给老师。这样的信任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主体”真正得到落实。
(三)教师要有开放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鼓励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阅读中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自主阅读,激励学生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要善于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精神,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我在教学某一篇课文时,往往这样引导学生:你对课文有些什么感受和体会?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课文,你了解了哪些内容?你发现了哪些问题?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诸如此类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去独立观察、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韵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在读中领会思想内容。
二、设计评价方式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适度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这也就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评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那么,应该怎样来设计评价方式呢?评价时又应注意些什么呢?我是这样想的。
(一)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朗读评价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很显然,他人评价在教学中十分重要,“用点睛之语,就能指点迷津”。但我认为,自我评价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朗读的评价中,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朗读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理解、想象、欣赏、表达几个阶段,这样复杂的朗读心理过程,只有读者自己在活动,其他人无法参与,无法体会,因此,教学中应尽可能让读者评价自己的读,在他欲评无言或评而不准的时候,再采用他人评价,这样,他就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
(二)评价应有激励性
课堂上的评价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成为一种自觉而又有效、主动而又持久的学习行为方式。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的评价,首先应尊重学生的自我理解,自我感悟,从学生的发言中尽量发现其闪光点。加以肯定。其次,应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这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也就是说,老师不仅要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积极地评价,对于参与评价的同学,也要积极的鼓励。
(三)评价不能模棱两可
对学生采取积极地评价,不是说学生只要一张口,老师就一味的赞扬、肯定,或是甲同学说的对,乙同学说的也对。老师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我认为,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在评价的时候,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明确的判断。
三、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
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能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老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多给他们表达自己思想、展示自我的机会。老师要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探讨、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信息传递与反馈的交流过程,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与共鸣的过程。只有师生双方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新的激情与活力。
我们教师应本着为孩子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工作负责的精神,认真上好每一课书,每一堂课,及时总结学生自主学习的得失,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活动及展示的舞台。
关键词:语文课堂:优化教学
所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提高教学效率。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就是“优化”的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我认为应注意三个方面。
一、改变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走入了“高耗低效”的歧途。其教学过程大多是学生被动参与,被动接受的过程。许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常常站在“教”的角度去设计每一个环节,从而简单地用自己的“教”去代替学生的“学”。忽略学生的自主参与,学生长期没有自主参与的机会,自主学习的热情将变得淡漠,自信心亦随之不足,能力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就更无从谈起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则在于改善课堂教学。”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自主的探究学习,成了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那么老师和学生如何能够高效和谐的实现教与学,达到语文课堂的最优化呢?
(一)教师要有一颗宽容、欣赏的心
只有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调节课堂气氛。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平常教学中。我往往支持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常常鼓励他们: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你想提什么问题就提什么问题。充分放手,让学生变得敢想、敢说、敢提,能力个性和创造精神得到很大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优秀的组织者、领导者的作用。无论是新课导入,新知传授,还是难点攻破,知识积累,教师的作用是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创造性教学的前提,教师还应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多用激励性的评语,表扬学生所提问题或见解的独到之处。
(二)教师要有一颗信任的心
课堂上,老师要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尽量让他们自读,自悟,自得。要打心里相信学生。我在教学一篇课文时,经常在课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凭借旧知探索新知,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去摸索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之后的无限乐趣,激活自主学习的潜能;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说,说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读书后的体会、感受。教师的信任能够换来每一个学生大胆地“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可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总结的学习成果,摸索到的学习方法自信地展示给老师。这样的信任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主体”真正得到落实。
(三)教师要有开放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鼓励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阅读中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自主阅读,激励学生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要善于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精神,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我在教学某一篇课文时,往往这样引导学生:你对课文有些什么感受和体会?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课文,你了解了哪些内容?你发现了哪些问题?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诸如此类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去独立观察、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韵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在读中领会思想内容。
二、设计评价方式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适度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这也就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评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那么,应该怎样来设计评价方式呢?评价时又应注意些什么呢?我是这样想的。
(一)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朗读评价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很显然,他人评价在教学中十分重要,“用点睛之语,就能指点迷津”。但我认为,自我评价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朗读的评价中,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朗读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理解、想象、欣赏、表达几个阶段,这样复杂的朗读心理过程,只有读者自己在活动,其他人无法参与,无法体会,因此,教学中应尽可能让读者评价自己的读,在他欲评无言或评而不准的时候,再采用他人评价,这样,他就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
(二)评价应有激励性
课堂上的评价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成为一种自觉而又有效、主动而又持久的学习行为方式。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的评价,首先应尊重学生的自我理解,自我感悟,从学生的发言中尽量发现其闪光点。加以肯定。其次,应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这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也就是说,老师不仅要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积极地评价,对于参与评价的同学,也要积极的鼓励。
(三)评价不能模棱两可
对学生采取积极地评价,不是说学生只要一张口,老师就一味的赞扬、肯定,或是甲同学说的对,乙同学说的也对。老师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我认为,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在评价的时候,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明确的判断。
三、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
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能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老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多给他们表达自己思想、展示自我的机会。老师要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探讨、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信息传递与反馈的交流过程,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与共鸣的过程。只有师生双方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新的激情与活力。
我们教师应本着为孩子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工作负责的精神,认真上好每一课书,每一堂课,及时总结学生自主学习的得失,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活动及展示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