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群众路线问题研究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hi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构建和谐社会将会成为中国共产党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和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分不开的。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当前很多社会问题分析和解决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讨论群众路线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群众路线 和谐社会 党员干部 人民群众
  中国共产党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相关理论决策,这不仅是我们党实现理论创新的一个伟大成果,同时也是目前时代发展的科学要求,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和谐社会的构建将会成为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和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分不开的。
  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现实实践以及历史经验都告诉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并不是一个过时的话题,相反是当前很多社会问题分析和解决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在和谐社会构建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讨论群众路线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谐社会构建中群众路线问题的相关理论研究
  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经过长期的革命奋斗历程,不断进行科学总结和与时俱进,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并保证相关措施可以得到具体有效实施,从而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路线。同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路线的发展也要充分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凸显出一个全新特点,依照不同学者的看法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党的基本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群众路线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路线,我国想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首先必须要确定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党只有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制定出一个真正符合和代表群众利益的基本路线。同时这种路线的正确性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过程来确定,并将群众意见作为检验的重要标准之一,在路线考察中审查群众支持不支持、拥护不拥护以及满意不满意。此外,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需要大范围地组织和发动群众,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可以自觉自愿拥护群众路线,这就是说,党所形成的政治路线必须要建立在群众路线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制定和执行,所以说群众路线体现出的是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两个方面的特征。
  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路线。群众路线的本质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认识论路线。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我们看到,认识都是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的,同时所有的实践都是依靠人民群众来完成。我们党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科学性实践性的正确认识,就必须要紧密联系群众,认真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坚持走群众路线,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党所作出的每一个决策都能够切实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利益。而无论是切实可行方针政策的制定,还是相关政策的落实,都必须要依靠人民群众的自发性活动,只有将广大人民群众集合在一起,依靠群众的力量贯彻和坚持下去,才能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同时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第三,党基本的工作和领导方法。群众路线实际上可以从群众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在唯物论上的基本原理和观点体现,同时也是党具体工作和领导方法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是最终形实现其组织路线、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必要途径,是我们党取得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最终胜利的必要手段,是全部力量的支撑点。同时为了更好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性,激发群众所蕴藏的巨大主观能动性,实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完成和改造,就必须走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可行性方针,依靠和谐社会的新特点、新要求来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最终将其称为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老法宝。
  和谐社会构建下的群众路线。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全过程中来进行体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同时需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社会上各种矛盾进行正确处理和消化。而坚持群众路线,就是为了更好地对社会各种矛盾以及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和整合,对社会上所产生的矛盾进行化解。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功能体现,首先可以依靠群众路线来保证党执政过程中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所在和重要保证,同时也是确保党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可以得到充分执行和贯彻落实的根本保证。
  在两者的关系方面,我们党一直追求的就是构建和谐社会,这也是我们党不断奋斗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和群众路线是分不开的。只有在不断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这一主体的奋斗力量,才能确保和谐社会的最终实现,而单单依靠一小部分人是不可能实现和谐社会的。从更深层次的内容上来说,实现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以及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广大人民过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而坚持走群众路线,能够让群众自己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来,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和谐社会构建中群众路线所存在的问题
  如何才能更好地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需要了解现阶段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几乎都体现出一种理论困境。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我们党到目前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都是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而群众路线本身的重要价值所在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充分的论证。但是现阶段的突出问题就是群众路线自身所体现的和谐性很难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就在于部门党员、领导干部以及群众对于群众路线的重要价值还没有充分的认知,从而导致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偏离群众路线的现实。   在和谐社会和群众路线的衡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种冲突局面,具体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群众路线中所采取的部分群众活动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群众路线自身的特点所致,它体现出的是一种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很多人认为这一特征同和谐社会构建是存在一定矛盾的。
  群众路线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主要是指在参与政治活动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并没有一个标准规范化的程序,更多的是依靠群众自身的理性觉悟和自觉认知,而在这种主观性因素指导下所产生和参与的政治活动,有可能就会出现和相关法律政策相违背的局面,而导致最终该路线所体现出的不确定性。而在这种情况下,这种主观性非理性的活动多少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为就本身来说,政治活动和其稳定性并不是一个成正比的关系,政治活动参与的过多有时候相反会破坏其存在的稳定性而导致矛盾的激化,而从这一方面上来说确实是跟和谐社会的构建宗旨是不一致的。而就是源于这一方面的认知,有些人就认为,由于群众路线过程中群众活动会导致过多的政治参与,而这种参与的过程中势必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一定的障碍。和谐社会构建要求的是一种安定有序、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和民主法治的社会,要求所有因素以及所有内容都体现出一个和谐性,群众路线由于导致的政治参与造成了某些因素上的不稳定不和谐,所以需要加以克制。
  笔者认为,这种认为两者之间只是存在矛盾和抵触的对立观点并不准确,相反应该呈现的是一种竞合的局面。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已经指出,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全面贯穿的历史任务,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对各类社会矛盾和相关问题的解决和处理,只有不断地坚持走群众路线,实现对社会各阶层各种关系以及矛盾进行协调和整合,针对各类矛盾进行处理之后,社会所体现出的必然是一团和气的局面,而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只要出现社会矛盾,就必然会在广大人们群众的共同努力之下来最终实现解决。同时这种矛盾和抵触说也没有看到和谐社会构建和群众路线之间的一致性。和谐社会和群众路线本身实质上应该是一致的,因为两者所要实现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我们所要追求的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广大人们群众的和谐,而这种和谐的实现和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密不可分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在大范围内调动人民群众主观能动性,汇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在这个过程中,所要坚持的就是走群众路线,这两者之间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脱离群众路线,和谐社会的构建就失去了最为根本性的力量和基础,就会成为一纸空谈。
  和谐社会构建下群众路线的完善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群众路线贯彻水平。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首先是要确定正确的群众观。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就在于有些人对于群众的主体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充分认识到群众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群众之间的感情比较疏远,对群众路线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产生怀疑。而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应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培养科学群众观念,以保证全体党员干部可以在实现主观世界的改造过程中提高对群众的科学认识,紧密联系群众;另一方面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实现工作方法上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群众路线的贯彻水平。
  群众路线的相关理论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以及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相关特征来说,和我们党目前所坚持的群众路线的相关特征和观点是一致的。为了更好的坚持群众路线,党员干部首先必须要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所有的决策和实践内容都要将群众利益放置于首位,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群众利益为所有问题的根本落脚点和出发点。
  另一方面,要有正确的权力观念,要明确党员干部所有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并明确权力和责任是成正比的,同时也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责任首先是建立在权力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权力也是伴随着责任的存在而存在的,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
  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方式上,由于需要充分调动党员在群众路线上的热情和自觉性,在教育方式上一定要提高科学性,避免出现由于教育不到位而产生的不良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首先是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教育的相结合。
  这里需要注重集中教育的重要性,但首先要突出经常性教育。具体而言,要想让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充分认识到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所在,提高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实践水平,就必须要在理论层面将所有的道理都讲透,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有效作用。
  除了经常性教育以外,还要依靠集中教育,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以党的群众路线以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教育专项活动,重要培养党员干部针对群众路线相关理论内容的学习,在思想上紧密联系群众,在行动中将群众的切身利益放置于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不能采取笼统的方式,需要进行层次教育,并采取一定的步骤。针对高层领导干部,由于他们属于党员干部中的特殊群体,起到重要的模范带头作用,所以在对该群体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提高标准和提高要求,充分体现出他们在群众路线的贯彻过程中所应起到的表率作用。
  其次针对一些中等干部,一般都是党政机关的一把手,他们相对于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参加实践的机会较少,但是由于都是党政机关的核心,是具体实践工作的核心人物,是所有具体决策的领导者和带头人,所以需要强调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提高他们的群众路线贯彻能力,这对于具体的实践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就是一般性的党员领导干部,他们的数量最多,属于实践工作中的重要中坚力量,绝大部分的实践工作都需要他们去具体执行,同时由于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他们是和群众联系最多的一群人,直接生活在群众当中,他们群众路线实践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看法和信任度。所以抓好一般领导干部的执政为民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更具有实际意义。
  发挥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提高贯彻群众路线有效性。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与物质基础,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但是,经济即使有了发展,如果不协调、不和谐,矛盾日益积累,也必然会阻碍发展。所以,要真正实现公平,就必须正确反映不同层面群众之间的利益,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新时期下,利益群体相对单一,国家通过对所有资源进行控制,实现单一主体的社会分配模式,从客观上使执政党成为资源直接且唯一的分配者。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国家对利益主体多元化和格局有所调整,从客观上提出了整合的要求,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断涌现出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进而产生了诸多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危害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对多元化利益进行协调和整合,处理好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对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笔者认为,利益整合的原则及思路的基本途径是:一方面,认识到级别差别。我们社会阶层非常简单,即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执政党的利益代表性与广泛性由于阶层利益的趋同性而顺利地得到统一。今天,随着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使社会群体利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在社会转型时期,有效贯彻群众路线,对执政党的整合方式进行多元的、民主的转换,面对挑战,加强一体化的社会利益,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是关键。
  另一方面,善于准确地分析和判断人民的根本利益。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内部矛盾越来越复杂,利益差距矛盾与日俱增,因此,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出发,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近年来,中共中央重点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社会,需要社会各阶层建立一个公平、和谐的平台协调发展,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
  (作者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副教授)
  责编/韩露(实习)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不完善、相关制度不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不力、制度运行环境差等是导致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健全和完善我国农业生态环保法律制度体系,加强执法力度、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运行环境等是解决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  【关键词】农业 生态环境保护 法制 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现状及问题  长期以来,农业
【摘要】网络的政治功能正逐渐在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也因此孕育出与之相对应的网络政治文化,并成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网络政治文化的构成与功能,讨论网络对政治文化传播的影响,从多个层面提出当代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网络政治文化 文化功能 系统构建  作为能够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且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政治文化需要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形成,
自1950年开始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展望20世纪末北京城市发展前景至今已过去60年。自1990年编制跨世纪的20年规划到今年也已到期。作为这两个规划发展全过程的亲历者.我看到60
1958年9月5日,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副市长万里同志在市政府召开会议,传达了中央关于筹备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通知,要求在国庆十周年到来之前建好大会堂、革命博物馆、历史博
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国家和社会关系也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个国家的执政党需要根据世界形势的发展来不断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党也应当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不断提高自身的执
去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标志着国家的法制建设更加完善.<条例>是行政法规.我们必须认真地学习掌握<条例>的主要精神和具体内容,并结合医院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摘要】我国人民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主制度体系的建立并不等于人民民主的完全实现。在我国,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和自治民主等民主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当家作主。  【关键词】人民民主 实现形式 发展 创新  人民民主制度及其具体实现形式的现状和特点  民主与民主
当前,农村主体向多元主体发展,农村群众的诉求也向多元化发展,农村群众工作的环境产生了重大变化,农村基层党政干部的比例产生重大改变,部分地区干群关系较为紧张,给农村群众
【摘要】依据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监听作为一种技术侦查措施,可正式用于刑事侦查领域,但由于监听的性质特殊,加之我国法律涉及监听的规定较少,所以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文章在分析我国监听立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建议,希望能为刑事侦查创造更为良好的法律环境。  【关键词】监听 立法 完善  监听作为一种高科技侦查行为,对侦破犯罪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监听通常在非常隐秘的
【摘要】随着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特别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模式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发生了急剧分化,新问题不断出现。首先需要清楚和把握的是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利益表达之间的关系。为此,文章重点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民主法治的建设。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法治建设  民主是共和政体的根本特征,民主和法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依法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