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姑娘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a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借鉴
  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在于采用了回忆的方式,通过自己或他人之口叙述中心人物的相关往事,从多人的视角来刻画所写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形神风貌。
  作者采用回忆的方式,巧妙地通过母亲之口、阿荣伯之口以及“我”自己之口叙述了与白姑娘有关的往事。母亲口中的白姑娘,会用地道的家乡土话教母亲学英语,有着非常执着的信仰,漂洋过海来当修女只因为曾在圣母面前许下心愿——要传播广大无边的爱;阿荣伯口中的白姑娘,面对阿荣伯的无理和不尊重,仍在他生病的时候不计前嫌地请医生为他治病;“我”口中的白姑娘,耐心又和蔼,时常给我们分发外国零食,还教我们玩游戏、变魔术。这三个人,阿荣伯是老年人、母亲是中年人、而“我”是个小孩子,三人眼中的白姑娘都是不同的。作者选取了不同年龄段的三人,通过他们的视角,来刻画白姑娘的个性特征,使白姑娘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一个热情善良、圣洁美丽、信仰执着的白人姑娘形象跃然纸上。
  另外,作者在塑造白姑娘这一人物的同时,又借回忆白姑娘来寄情写意,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故人以及童年生活的怀念。
  我家乡的小镇上,有一座小小的耶稣堂,还有一座小小的天主堂。乡人自由地去做礼拜或望弥撒,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徒,当然两处都不去。但对于天主堂的白姑娘,母亲却有一些好感,因为她会讲一口地道的家乡土话,每回来都和母亲有说有笑,一边帮母亲剥豆子,择青菜,一边用家乡土音教母亲说英语:“口”就是“牛”,“糖糕”就是“狗”,“拾得糖”就是“坐下”。母亲说:“番人话也不难讲嘛。”
  我一见她来,就说:“妈妈,番女来了。”母亲总说:“不要叫她番女,喊她‘白姑娘’嘛。”原来白姑娘还是一声尊称呢。因她皮肤白,夏天披戴一身雪白的袍子,真像仙女下凡呢。
  母亲问她是哪国人,她说是英国人。问她为什么要出家当修女,又漂洋过海到这样的小地方来,她摸着念珠说:“我在圣母面前许下心愿,要把一生奉献给她,为她传播广大无边的爱,世上没有一件事比这更重要了。”我听不大懂,母亲显出很敬佩的神情,因此逢年过节,母亲总是尽量地捐献食物或金钱,供天主堂购买衣被等物资救济贫寒的异乡人。母亲说:“不管是什么教,做慈善做好事总是对的。”
  阿荣伯就只信佛,他把基督教与天主教统统叫作“洋教”,说中国人不信“洋教”。尽管白姑娘对他和和气气,他总不大理她,说她是代教会骗钱的,总是叫她“番女番女”的,不肯喊她一声“白姑娘”。
  但有一回,阿荣伯病了,无缘无故地发烧不退,服了郎中的草药一点都没用,茶饭不思很多天,人愈来愈瘦。母亲没了主意,告诉白姑娘,白姑娘先给他服了几包药粉,然后去城里请来一位天主教医院的医生,给他打针吃药,阿荣伯的病很快就好了。顽固的阿荣伯这才说:“番人真有一手,我这场病好了,就像脱掉一件破棉袄一般,好舒服。”以后他对白姑娘就客气多了。
  白姑娘在我们镇上好几年,几乎家家都跟她很熟。她并不勉强拉人去教堂,只耐心又和蔼地挨家拜访,还时常分给大家一点外国产的炼乳、糖果、饼干等,所以孩子们个个喜欢她。她常教我们许多游戏,有几样魔术我至今还记得。用手帕折的小老鼠会蹦跳;折断的火柴一晃眼又变成完整的;左手心握紧铜钱,会跑到右手心来。如今我每回变这些魔术哄小孩子时,就会想起白姑娘的美丽笑容,和母亲全神贯注欣赏她的快乐神情。
  尽管我们一家都不信天主教,但白姑娘的友善、亲切给了我们母女不少快乐。有一天,她流着眼泪告诉我们,她要回国了,以后会有另一位白姑娘再来,但不会讲跟她一样好的家乡土话,我们心里好难过。
  母亲送了她一条亲手绣的桌巾,我送了她一个自己缝的布娃娃。她说她会永远怀念我们的。临行的前几天,母親请她来家里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她摸出一条珠链,挂在我颈上,说:“你妈妈拜佛时用念珠念佛。我们也用念珠念经。这条念珠送给你,愿天主保佑你平安。”我的眼泪流下来了。她说,“不要哭,在我们心里,并没有分离。这里就是我的家乡了。有一天,我会再回来的。”
  我哭得说不出话来。她悄悄地说:“我好喜欢你。记住,要做一个好孩子,孝顺父母亲。”我忽然捏住她的手问她:“白姑娘,你的父母亲呢?”她笑了一下说:“我从小是孤儿,没有父母亲。但我承受了更多的爱,仰望圣母,我要回报这份爱,我有着满心的感激。”
  这是她第一次对我讲这么深奥严肃的话,却使我当时非常感动,也牢牢记得。因此我长大以后,对天主教的修女总有一份好感。
  连阿荣伯这个反对“洋教”的人,白姑娘的离开也使他泪眼汪汪的,他对她说:“白姑娘,你这一走,我们今生恐怕不会再见面了,不过我相信,你的天国,同我们菩萨的极乐世界是一样的。我们会再碰面的。”
  固执的阿荣伯会说这样的话,白姑娘听了好高兴。她用很亲昵的声音喊了他一声:“阿荣伯,天主保佑你,菩萨也保佑你。”
  我们陪白姑娘到船埠头,目送她上船,只见她一身白袍,飘飘然远去了。
  以后,我没有再见到这位白姑娘,但直到现在,只要跟小朋友们表演那几套魔术时,我总要说一声:“是白姑娘教我的。”
  白姑娘教我的,不只是有趣的游戏,还有她临别时的几句话:“要做个好孩子,好好孝顺父母……我要回报这份爱,我有着满心的感激。”
其他文献
【名家片段】  他心里反反复复,踌躇不决,斗争了整整一个钟头。三点敲过了。他重新睁开眼睛,忽然坐了起来,伸手去摸他先头丢在壁厢角里的那只布袋,随后他垂下两腿,又把脚踏在地上,几乎不知道怎么会坐在床边的。他那样坐着,发了一阵呆,房子里的人全睡着了,唯有他独自一人醒着,假使有人看见他那样呆坐在黑暗角落里,一定会吃一惊的。他忽然弯下腰去,脱下鞋子,轻轻放在床前的席子上,又恢复他那发呆的样子,待着不动。 
期刊
1914年秋天,丰子恺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当时,刚从日本留学归来的艺术家李叔同,任该校的图画音乐教师。受李叔同人格魅力的影响,丰子恺一心向李先生学习图画音乐。并在李叔同的引导下,真正走进了艺术的大门。  1918年,李叔同看破红尘,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为僧,法号弘一法师。1927年,丰子恺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法名婴行。  1928年,丰子恺为祝贺恩师李叔同50寿辰,寄去了自己
期刊
我一直相信,每一次的相逢,无所谓有意,也无所谓无意,它们都是极其美丽的。  不知不觉到了深秋,绵绵细雨下个不停。人们躲避着阴冷,逃避着雾霾,困兽般被笼罩在这灰蒙蒙的笼子里。然而这天的我却是一个另类,在雨幕中来到了城墙之下。雨下得并不大,斜斜地织成了一张柔软的网,罩在我身上,细腻微凉。我索性收起了雨伞,踩着一个个小水洼沿着城墙根一路走向前去。手掌贴在古朴的青砖上,摸着岁月的痕迹,偶尔见钻出头来的几片
期刊
小时候,爷爷家是木房子,我爱在木板上蹦蹦跳跳,那种“咯吱咯吱”的声音,总是逗得我咯咯直笑。爷爷家里养了鸡,每天清晨,都是由鸡清脆的鸣叫迎来东方的太阳,然后,忙碌的一天就开始了。  村里有一条青石板路,那条路是村里的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它承载着孩子们童年的欢乐。路的两旁,种满了高大的玉兰树,枝头的玉兰花寒凝带露,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将小路染醉。  顺着小路往前走,是五座小平房,那是村里唯一的学校。七八
期刊
钢铁是在烈火里煅烧再高度冷却后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困难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  ——题记  以前的我,活跃大胆也有点自负,可那一次的打击击垮了我所有的自信,让我变得沉默,甚至还有些许的自卑,我把自己埋在书海里,不想出来,也不敢出来。我怕外面的世界再一次打击我。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一本书,它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书中主人公保尔小时候
期刊
时光飞逝,眨眼间,过了十几年。从我出生到现在,我记忆的天空里,有无数漂浮着的晶莹的蓝色碎片,它们随微风轻轻地漫无目的地飞着,交织出一幅美若梦幻的星云图。我抓住了一片闪烁着耀眼蓝光的碎片,往事又一幕幕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那是一个夏天,一个比较凉爽的夏天。我,刚7岁,上二年级。我站在舞台上,有些忐忑不安地看向台下。人太多了,我没有找到爸爸妈妈。我的膝盖在发抖,我还能清楚地听到我的心跳声,跳得很快。主
期刊
师旷是一位双目失明,但博学多才的老人。有一次,晋平公向师旷求教说:“我现在已经70多岁了,很想学些知识,恐怕太晚了吧?”师旷回答:“晚了,为什么不点蜡烛呢?”晋平公没有听懂他的话,生气地说:“哪有为臣的这样戏弄君王的!”师旷说:“我怎么敢跟您开玩笑?我记得古人说过,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日出的光芒;壯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太阳升到天空时那样明亮;到老年还能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发出的亮光。蜡烛的亮光虽然
期刊
孩子个子长高了,他把一条只穿过一次的秋裤给扔掉了。我忍不住把秋裤收藏了起来,知道没人穿,但仍是舍不得扔掉。关于秋裤,我曾经有过一段难忘的记忆。  1981年,我上小学三年级,本来每天都是快快乐乐地去学校上学,但这天早晨起床,我却为如何去学校发了愁,我唯一的一条裤子烂得露出了屁股,不能再穿了。  当时买东西都要票,国家限制购买,买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我有两个姐姐,每年分到我家的布票就不够用,总是姐
期刊
父亲和母亲都是割麦的好手。以前,我家从不雇麦客。可今年麦子黄时,一向健壮的父亲病倒了,小叔领着他去了省医院;爷爷老了,割不动麦子;小婶教书,脱不开身。两家的麦地有四十几亩,靠母亲一个人是怎么也割不完的。母亲跟爷爷商量了半天,才决定雇个麦客……  吃过早饭,母亲领着小麦客下了地。中午回来,母亲连声称赞:“果然不孬,连我都撵不上,不是他的对手哩。”  母亲做饭,小麦客也不闲着,一会儿到院里提水,一会儿
期刊
问世间情生何处?情生于父女间、母子间、朋友间、师生间和同学间……拾起最美的同学情,让它照亮我即将前行的成长之路。  ——题记  同学相处,是心灵的相互碰撞,是缘分的相互纠结,是求学路上的相互扶持,是成长过程的共同促进……  快考试了,我感到身心疲惫,吃完晚饭,便匆匆入睡。第二天一早到校,就后悔昨日的早睡,急急忙忙翻开课本,试图弥补复习的空缺。愁绪未消,又上新愁。考试铃声已经响起,看着试卷,我把得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