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玩具

来源 :美与时代· 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otd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河南“泥泥狗”“泥咕咕”都是涵盖多样泥塑玩具的统称。二者千姿百态的造型源于古老的宗教祭祀的民俗,每种形式都有它的神话来源,并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它们的底色大多为黑色,再施以各色彩绘。淮阳“泥泥狗”和浚县“泥咕咕”可以说是泥塑玩具的姊妹,它们既有相似的地方,又各具特色。
  关键词:祭祀;尚黑;图腾崇拜
  一、绪论
  民俗艺术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存在于各类民俗活动当中。它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劳动者的艺术”。民间玩具作为民俗艺术的一部分,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依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延续至今。民间玩具是原始图腾文化的一种物化表现,承载了人类生命的永恒特征。民间玩具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真实地反映了史前人类生殖文化的种种轨迹,随着其不断地演化成为极为典型的艺术瑰宝,原始艺术与民间美术的相互结合向我们映像出真实的历史。淮阳“泥泥狗”是十分罕见的民间艺术瑰宝,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本源艺术”“母亲艺术”“活着的化石”。当然,“泥咕咕”也是汉族文化中的瑰宝。
  泥塑作为一种小孩的玩具,在东汉时期已经出现,《后汉书·王府传》中记载:“今察洛阳资末业者什于农夫,虚为游手,什于农业,或好泥土做丸卖之,外不足以御寇盗,内不足以御鼠雀,或和泥车、瓦狗、马骑、倡俳戏弄之具以欺诈小儿,此皆无益也”。这段话中王符虽只提到戏弄之具的四类,但从业的人很多,流传也很广,已折射出当时的民俗概貌。
  二、泥泥狗
  (一)溯源
  河南淮阳在古时被称为“宛丘”和“陈”,它位于河南省的东南方向,并且在淮水之阳,故称淮阳。这里每年农历二月都有盛会,俗称“二月会”,也称“人祖会”。淮阳“人祖会”把“泥泥狗”作为祭祀伏羲的“圣物”。当地传说伏羲的原形是狗,如果把“伏”字拆开来看的话,是人与狗的合成,也可以理解为狗是伏羲氏族的原始图腾。至今当地仍流传着“伏羲与盘瓠”的神话传说,大概意思是说狗也称“五色犬”,因它被扣在金钟之内,后来变成人头狗身,就是后来所说的伏羲。史前人类祭祀活动的场所是“图腾胜地”。另外,中国的祖先最早的崇拜内容之一就包括“生殖崇拜”,淮阳二月会对人祖伏羲、女娲的祭祀及祈子行为就是对生殖崇拜的演化,二月会的盛况折射出了远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得出了 “泥泥狗”艺术的由来及其发展。
  (二)特点
  泥泥狗又称“陵狗”或“灵狗”,它所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等等,虚幻的形态给人以神秘感。各种抽象、变形的怪兽复合体共约200余种。“泥泥狗”的每种形式都有它的神话来源,都不是民间艺人的主观臆造。淮阳泥泥狗的多种形态能流传至今,是由于其强大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它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泥泥狗的形式与内容之所以结合得十分完美,是因为它本身就包含着离奇的神话故事,又充满着强烈的现代色彩。其创造能力令人叹服,这是当代从事艺术事业的人应该学习的地方。
  泥泥狗的绘制与塑造大概有三个方面的目的相联系,就是祭祖、娱神、祈子。它的图案纹样其实上都是一些生殖符号,是由生殖器官抽象变形而来的。因为繁衍生息就是泥泥狗艺术内涵的核心,这种形式的出现其实是对其内容的一种反映。泥泥狗绘制这样的符号是其对生殖崇拜的一种强烈愿望。
  泥泥狗把黑色作为打底色,艺人们在黑底上再勾画出白、黄、青、红四个颜色,统称为“五色”。它的色彩对比十分强烈,但很和谐自然。
  (三)分类
  在泥泥狗的多种怪异形体中,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
  1.原生型:这种类型属于泥泥狗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它的原形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比较具象是它的一大特点,例如龟、鹰、猴、狗、虎、鸟、鱼、蛙、蛇、蝙蝠、蝎子、蜥蜴、壁虎等。
  2.互渗型:这种类型的主要特点是人与动物的结合。最大特点是它的形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既不是人也不是动物,也没有准确的称谓,即便有也是一些概括的名称,例如“多头怪”“四不像”等。其构成方式极为抽象,组合结构是虚幻的,是史前图腾艺术的再现。
  3.精灵型:这种类型和互渗型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但更趋于怪诞和虚幻,甚至让人捉摸不透。实际上,这种类型的泥泥狗更符合原始人对图腾的崇拜,因为原始人崇拜的“图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它的原形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是他们幻想中的神或精灵。在原始人的观念中,当被崇拜的“图腾神”或“保护神”的原型让人无法辨认出来时,才会出现神的能量,这不仅仅是从心理上,而且从外部轮廓上也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威慑力,这种安全感就会从心里油然而生。
  4.现代型: 大概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这种类型产生。其代表人物是李修身和许传科两位老艺人,其特点是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但泥泥狗艺术的一些强烈特征还是存在的,造型生动,形体夸张、随意,人物凝重、沉稳,颇有现代雕塑感。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类型的作品中,显然已经出现了个性化的特征,不管是创作的手法,还是形式的构思,都失去了在某种条件下(崇神)传统民间艺术所必须具有的群体共识原则和创作模式,而是个性凸显。这是原发性的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求取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走向。
  (四)代表性泥塑
  人面猴:其造型似人又似猴,周身披有毛发,嘴部突出,两目小而圆,头顶做桃形装饰,腹部绘有女性生殖器官,是上古时代生殖崇拜观念的传承和遗留,整体形象庄严而神圣(如图1)。
  三、泥咕咕
  (一)溯源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为鹤壁市所辖。这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人仿佛回到过去,嗅到远古的气息。遗存、遗风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延续和发展,形成了浚县独特的汉族民间文化,泥咕咕就是这里的瑰宝。大伾山东麓,有一杨妃屯,是泥咕咕的集中产地,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捏泥塑玩具。
  浚县每年有传统古庙会,自农历正月到二月二方罢,庙会由庙宇而生,由文化而兴。“正月会”招来四方游人,八方香客,每到会期,周边地区的人们都会纷纷长途跋涉前来这里朝山祭神。这些香客们在祭神结束下山时,都要买上一兜儿当地人叫泥咕咕的哨子玩具,崎岖的山路上,熙熙攘攘的人们络绎不绝,随处可以看到路边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篮子和坐在竹篮旁的老人、大姑娘、小媳妇。她们面前的篮子里平摆着一个长方形的托盘,托盘上面整整齐齐摆放着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泥塑人物、动物。   (二)特点
  浚县泥塑的总称叫泥咕咕,其中鸟类有斑鸠、燕子、麻雀、鸽子、孔雀等,家禽类有公鸡、鹅等,家畜类有牛、马、羊、猪等,神话历史人物类有西游记人物、封神演义人物、十二生肖、八仙、隋唐农民起义军领袖和三国人物等,约一百多个品种。古朴有致的泥咕咕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浚县泥咕咕的特点是底色也为黑色,在底色上用艺人们自制的毛笔勾画出不同类型的纹样。彩绘是以黑色、棕色打底,再勾画出大红、大绿、白土粉、大蓝、大黄等条纹,这些颜色基本上都是纯色,很少用调和的颜色。他们所用的颜色以蛋黄调制而成,这种方法能使色彩看起来发亮,对比强烈。浚县泥咕咕形态古朴拙雅,加上民间文化中喜爱大红大绿的颜色,反映出了乡间人们的淳朴,使作品美感油然而生。
  (三)鸟信仰的历史文化内涵
  首先,“泥咕咕”具有原生态的文化意义,可以说中华各族人民都受到这种鸟文化的影响。其次,“泥咕咕”这个称谓来源于史前人类对鸟图腾的信仰和崇拜,中国古代先民世世代代与鸟为伴,与鸟结下了不解之缘,对鸟的感情不言而喻。我们经常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但要追根溯源的话,我们不仅是龙的传人,还是鸟的子孙。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沧海桑田,在我们的传统中,还是把男女结婚称为“龙凤呈祥”(龙比喻男,凤象征女),表示祝贺时用“喜鹊登梅”,象征男女的爱情用“比翼双飞”和“鸳鸯戏水”,等等。
  (四)代表性泥塑
  泥咕咕(斑鸠和燕子):“咕咕”就是斑鸠鸟的叫声,它有许多造型,如落地觅食,展翅欲飞,相互追逐,母子斑鸠等,大小不一,各有特色。最大的有16厘米,小的3到4厘米。作为哨子玩具,艺人要在咕咕鸟的尾部穿一小孔,下腹部在穿一较大的圆孔,只要用嘴吹咕咕鸟的尾部小孔,便立即发出咕咕的响声,声色嘹亮。这种音响玩具极受儿童欢迎(如图2)。
  骑马人:在庙会上,除了泥咕咕(斑鸠和燕子的)种类最多、销量最大外,就是骑马人和战马。它们的造型也很奇特,种类多种多样。每匹马都表现得苍劲有力,它们有的仰首挺胸,有的奔驰,有的嘶吼。它的一个特点就是马的颈部被表现得宽大粗壮,刻意凸显了战马的矫健有力。另一特别之处是马鬃、马尾都很短,被捆扎起来,便于作战时奔跑(如图3)。
  四、结语
  “泥泥狗”和“泥咕咕”具有很高的艺术、美学价值。艺术源于生活,我们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应该积极吸取民间艺术的形式,从而开发自己的创作空间,增强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观念。不仅仅是泥塑玩具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去深思和研究,我国的一切民间艺术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必须从开放创新的观念中去吸收借鉴。这不但能丰富现代人的文化底蕴,还能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王连海.玩具之旅[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2]倪宝诚,倪珉子.泥泥狗·泥咕咕[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3]党春直.中原民间工艺美术[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银敏,天津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摘 要:艺术的美妙不仅仅在于真实的美,更在于意境的美。水彩画作为美术艺术的类别之一,更是很好地对此进行了诠释,而且还与其画种自身的相关特性有所关联。纵观整个世界最为著名的三大水彩画大师,ALVARO CASTAGNET, JOSEPH ZBUKVIC和HERMAN PEKEL,他们在进行水彩画的时候,就以极为出众的意境之美而享誉世界。从水彩画与意境之美的概念入手,并对水彩画艺术在其特点以及题材等多
期刊
摘 要:漆画源自我国传统的漆器工艺,经多年发展,目前已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门类。漆画的材料、技法、语言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漆画涉猎的材料丰富,漆艺技法更有“千文万华芬然不可胜识”之说。漆画鲜明的艺术语言由漆的特性造就,在漆画创作中需解决好漆与画的关系,化限制为自由,使感情、审美和材料得以统一。时代在进步,漆画艺术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漆画创作者要及时反思、总结创作中的经验教训,升华至严谨的文字理
期刊
摘 要:中原画风的“打造”问题在河南省美术界一直受到关注,如何将有关中原画风建构的思考引向具体、引向深入?本文由豫籍画家王宏建获得国际大奖一事为引言,抛出“中原画风”需要怎样的学理阐释?怎样确立地域指向和风格特征?秉持怎样的主旨精神?怎样看待批评等议题,并在相关讨论中针对性地提出了关注前车之鉴,立于学术、求真务实和重视批评等若干主张。  关键词:中原画风;构建;阐释;地域性;批评  引言  今年6
期刊
摘 要:林风眠的画作,孤独中透着纯洁的坚守,寂寞里涌动着热烈的沉思,萧瑟中饱含着倔强的伸张,淡雅中蒸腾着对传统的颠覆。诗心、梦骨,抒情、唯美,纯粹、清静,安谧、温暖,是人类艺术乌托邦的理想家园。画风萃取中、西方艺术之精华,同时打破中西方艺术之程式。独具匠心,独树一帜,自由奔放,彰显个性。他是融汇贯通中西方绘画艺术的领军人。此乃艺术大同的必由之路,亦即林风眠画作,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气韵生动”为南北朝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之首,是“六法”中最重要的一法,全面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基础。“气韵”与“传神”在说明人物形象的精神特质上是一致的,但“传神”一词多指人物的面部及眼神所传达的内在情感,而谢赫的“气韵生动” 侧重画的总体感觉,要求在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系画之魂。是中国绘画美学思想的重大突破。这是绘画理念
期刊
摘 要:癫狂与艺术,两者之间看似毫无联系却又相互影响,两者所共同具有的一些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人的情感、精神和心灵,都涉及到了“人的内心”这一领域,也涉及到每个人不同的思想与性格。而徐渭,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家,在被人生的各种挫折与痛苦击打而致癫狂之后,却用书画相容的方式开创了一种新的水墨大写意画,用自己的热情与痛苦开辟了一条癫狂不羁的艺术之路。  关键词:癫狂;书画相容;以书入画  一、癫狂与艺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也需要调整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性不够,但是基础知识扎实;改进的“课题制”教学与社会、市场结合紧密。把传统教学中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和“课题制”教学的实践性相结合,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关键词:高校 艺术设计 课题制 教学  [本论文为基金项目: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引
期刊
摘 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也纳经历了一段彻底的社会变革和艺术觉醒期,由于经济的繁荣,在所谓的“创建时期”(Gründerzeit) 内许多事情都变得可能。艺术方面,对于图案和形式,由原先对再现自然的热衷,转而尝试主动造型;从描绘具体的形象向抽象化形象过渡。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大背景下,分离派于1897年成立,作为其领袖的克里姆特的艺术作品也正逐渐从古典的传统绘画转而向新的方向发展。无论在绘画形
期刊
摘 要:漫画作为一种大众艺术的形式起初只被认为是一种“夸张肖像”的类型或是画家的消遣之作,长期以来未被重视。19世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第一个将漫画提升到道德的高度,并对漫画的本质加以哲学式的探讨,为深入理解漫画艺术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漫画艺术;笑;杜米埃;道德  一  一九三五年,鲁迅在《太白》杂志上发表了《漫谈“漫画”》一文,赞扬了漫画的真实、有力。无独有偶,仅仅两年以后,还在读高三的张爱玲在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愈来愈高,幼儿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被大家重视起来。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定义美育:“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作为一种幼儿教育,美术教育承担着启蒙孩童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观察力的重要任务;承担着促进儿童人格的和谐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创新教育;承担着让幼儿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基础。泥塑课作为开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