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起销售业绩,马儒超更在乎的是培育和引导市场。他用他最喜欢的足球运动打了比方:“球场上,优秀的球员会先站好位置,让传球的人把球给过来,而不是满场乱跑。所以,在市场中,我们也要了解消费者接下来将会往哪儿走,这样我们才能提前把握方向。所以,我们的市场策略不一定是做得最大,而是做得最好。”
管理就像踢皮球
成长于澳大利亚的一个小镇,马儒超从小就喜欢踢足球。现在苦于工作繁忙,没机会踢球的时候,马儒超会拿出收藏的“士兵队伍”,一边把玩,一边编队研究比赛策略:木制希腊兵团、锡质罗马士兵、陶土制兵马俑……在消遣中完成工作战略的思考——实际上,马儒超第一次的管理经验就是在足球队里学习而来。
“十二三岁的时候,我开始学习踢足球,然后把它教给比我更小的孩子。这个过程对我的学习帮助很大,当我学习的时候,我的教练可以帮我解答这1个问题,但当我教那11个小孩的时候,他们会提出11个问题,我就需要更深入地去思考这些问题。因此当我教越多的人,我就会有更多不同的看问题的方式,看问题就更加全面。”
这些经历,打磨出马儒超的职场思考,“最成功的球员不是那个临门一脚的人,而是创造机会的人。所以如果需要了解消费者喜欢喝什么啤酒,我会去和他们交谈、聆听,了解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走遍全国各地去观察。”
2010年,马儒超加入嘉士伯啤酒香港公司,担任中国区首席执行官职位。
在他掌舵嘉士伯中国前后几年,中国的啤酒行业正值外资品牌大规模抢滩登陆,与国产啤酒进行营销大决战的高峰时期。以包括嘉士伯在内的百威、喜力等跨国企业为代表,不断适应中国市场,努力本土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而作为民族品牌的青岛、燕京等国内啤酒巨头,以及紧跟其后的金星、珠江、重啤等二线强势品牌,则加快了扩张与整合的步伐,并在一线市场,刀来剑往,打起了一场贴身“醉拳”,从而让中国的啤酒市场提前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状态。
在这种典型的“诸侯割据”时代,马儒超始终警惕不让自己的品牌走入价格战的泥潭,并且保持丰富的产品组合——这种产品组合包括与西部主要城市的当地品牌啤酒合资合作,保持本地化优势的同时,渗入式地销售各类高端啤酒。
把办公室的门打开
足球运动使马儒超明白团体精神的重要性。在公司,马儒超办公室的门一直是打开的,每个员工都可以进来找他聊天。长期营销一线的作战经验让马儒超明白,很多管理问题的发生都是因为各层面员工了解到的信息不全面,因此产生了疑虑或误解。这位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甚至会认真聆听一位清洁工的想法,告诉他所不了解的信息或情况,帮助他更好地了解公司和事件,“这样员工的疑虑通常就能被消除,对公司也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种管理方式和马儒超将“促销员”变成“教育员”的营销思路如出一辙——嘉士伯以及旗下众多国产啤酒品牌的促销员,用马儒超的话来说,并不仅仅是去推销,而是在调查和研究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基础上,教育消费者啤酒之间的差别。譬如说高端啤酒,它的价值在于好的制作工艺、优质的原料等,所以它们会让你更享受真正的啤酒口味——清爽,新鲜,容易入口。
在马儒超的眼里,啤酒是一种货真价实的社交饮品,“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销量,让一个人不停地喝,而是鼓励他带动周围的朋友一起在社交场合享受啤酒,比如说一起观看球赛的时刻。”
所以,只要有时间,马儒超更愿意坐在玻璃房外聆听消费者的答案,或者和消费者面对面进行讨论。“我们去KTV唱歌,发现男士们会一起喝啤酒,而女士只喝汽水之类的饮品,于是,我们和她们聊天:‘为什么你们不喝啤酒呢?’然后我们就会知道她们的不同答案。之后,我们会内部总结阻止女性消费者喝啤酒的‘障碍’,然后发展一个策略去和女性消费者进行沟通‘为什么你们可以喝啤酒’和‘喝啤酒的好处’。”
而这位“教唆”喝酒者,在自己中国首席执行官的位置上,一直保持着非常清醒的敏锐。
《风尚周报》:你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是否对这片土地有一定的归属感?
马儒超:我的太太是北京人,我在中国待了很久了,非常习惯各地的风土人情,除了青海外,中国所有省份我都去过,中国就是我现在的家。
《风尚周报》:你现在的中文很流利,之前有没有因为语言问题闹过笑话?
马儒超:刚来中国时,有一次约朋友吃饭,我想要一罐不冰冻的可乐,但不会表达这复杂的意思,就用了“热可乐”这样的词。结果,服务员端来了一罐开水泡过的可乐。
《风尚周报》:你似乎热衷于收藏具有中国特色的物品?
马儒超:我喜欢收藏袖扣,还有邮票。当然也有其他的,我去过中国很多的地方,在我家楼梯的墙上,挂满了我收藏的东西——包括我从各地收藏来的画、面具,以及一些小工艺品。每次别人来访时都说非常有意思,我就会给他们介绍藏品并且讲讲故事。我很爱历史,也很爱听别人说历史故事。
《风尚周报》:怎么看待中国人的啤酒文化?
马儒超:其实与西方相比区别并非那么大,主要就是玩的游戏不同,比如骰子。但是像吃饭或者看比赛的时候喝啤酒,这种文化几乎是一样的。在美国的时候,我会邀请朋友到家里看橄榄球赛,我们一边看球一边喝啤酒。不过在中国,人们更喜欢一起去酒吧看球,也许是因为美国人的房子相对大一些。
《风尚周报》:平时有什么爱好和休闲方式?
马儒超:除了家庭生活以外,我个人还有几个业余爱好。第一就是锻炼,第二是在电脑上玩一些战争游戏。第三就是园艺,在我们家自己的院子里我会种菜,不过我请的阿姨经常阻止我“干扰她的工作”。
管理就像踢皮球
成长于澳大利亚的一个小镇,马儒超从小就喜欢踢足球。现在苦于工作繁忙,没机会踢球的时候,马儒超会拿出收藏的“士兵队伍”,一边把玩,一边编队研究比赛策略:木制希腊兵团、锡质罗马士兵、陶土制兵马俑……在消遣中完成工作战略的思考——实际上,马儒超第一次的管理经验就是在足球队里学习而来。
“十二三岁的时候,我开始学习踢足球,然后把它教给比我更小的孩子。这个过程对我的学习帮助很大,当我学习的时候,我的教练可以帮我解答这1个问题,但当我教那11个小孩的时候,他们会提出11个问题,我就需要更深入地去思考这些问题。因此当我教越多的人,我就会有更多不同的看问题的方式,看问题就更加全面。”
这些经历,打磨出马儒超的职场思考,“最成功的球员不是那个临门一脚的人,而是创造机会的人。所以如果需要了解消费者喜欢喝什么啤酒,我会去和他们交谈、聆听,了解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走遍全国各地去观察。”
2010年,马儒超加入嘉士伯啤酒香港公司,担任中国区首席执行官职位。
在他掌舵嘉士伯中国前后几年,中国的啤酒行业正值外资品牌大规模抢滩登陆,与国产啤酒进行营销大决战的高峰时期。以包括嘉士伯在内的百威、喜力等跨国企业为代表,不断适应中国市场,努力本土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而作为民族品牌的青岛、燕京等国内啤酒巨头,以及紧跟其后的金星、珠江、重啤等二线强势品牌,则加快了扩张与整合的步伐,并在一线市场,刀来剑往,打起了一场贴身“醉拳”,从而让中国的啤酒市场提前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状态。
在这种典型的“诸侯割据”时代,马儒超始终警惕不让自己的品牌走入价格战的泥潭,并且保持丰富的产品组合——这种产品组合包括与西部主要城市的当地品牌啤酒合资合作,保持本地化优势的同时,渗入式地销售各类高端啤酒。
把办公室的门打开
足球运动使马儒超明白团体精神的重要性。在公司,马儒超办公室的门一直是打开的,每个员工都可以进来找他聊天。长期营销一线的作战经验让马儒超明白,很多管理问题的发生都是因为各层面员工了解到的信息不全面,因此产生了疑虑或误解。这位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甚至会认真聆听一位清洁工的想法,告诉他所不了解的信息或情况,帮助他更好地了解公司和事件,“这样员工的疑虑通常就能被消除,对公司也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种管理方式和马儒超将“促销员”变成“教育员”的营销思路如出一辙——嘉士伯以及旗下众多国产啤酒品牌的促销员,用马儒超的话来说,并不仅仅是去推销,而是在调查和研究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基础上,教育消费者啤酒之间的差别。譬如说高端啤酒,它的价值在于好的制作工艺、优质的原料等,所以它们会让你更享受真正的啤酒口味——清爽,新鲜,容易入口。
在马儒超的眼里,啤酒是一种货真价实的社交饮品,“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销量,让一个人不停地喝,而是鼓励他带动周围的朋友一起在社交场合享受啤酒,比如说一起观看球赛的时刻。”
所以,只要有时间,马儒超更愿意坐在玻璃房外聆听消费者的答案,或者和消费者面对面进行讨论。“我们去KTV唱歌,发现男士们会一起喝啤酒,而女士只喝汽水之类的饮品,于是,我们和她们聊天:‘为什么你们不喝啤酒呢?’然后我们就会知道她们的不同答案。之后,我们会内部总结阻止女性消费者喝啤酒的‘障碍’,然后发展一个策略去和女性消费者进行沟通‘为什么你们可以喝啤酒’和‘喝啤酒的好处’。”
而这位“教唆”喝酒者,在自己中国首席执行官的位置上,一直保持着非常清醒的敏锐。
《风尚周报》:你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是否对这片土地有一定的归属感?
马儒超:我的太太是北京人,我在中国待了很久了,非常习惯各地的风土人情,除了青海外,中国所有省份我都去过,中国就是我现在的家。
《风尚周报》:你现在的中文很流利,之前有没有因为语言问题闹过笑话?
马儒超:刚来中国时,有一次约朋友吃饭,我想要一罐不冰冻的可乐,但不会表达这复杂的意思,就用了“热可乐”这样的词。结果,服务员端来了一罐开水泡过的可乐。
《风尚周报》:你似乎热衷于收藏具有中国特色的物品?
马儒超:我喜欢收藏袖扣,还有邮票。当然也有其他的,我去过中国很多的地方,在我家楼梯的墙上,挂满了我收藏的东西——包括我从各地收藏来的画、面具,以及一些小工艺品。每次别人来访时都说非常有意思,我就会给他们介绍藏品并且讲讲故事。我很爱历史,也很爱听别人说历史故事。
《风尚周报》:怎么看待中国人的啤酒文化?
马儒超:其实与西方相比区别并非那么大,主要就是玩的游戏不同,比如骰子。但是像吃饭或者看比赛的时候喝啤酒,这种文化几乎是一样的。在美国的时候,我会邀请朋友到家里看橄榄球赛,我们一边看球一边喝啤酒。不过在中国,人们更喜欢一起去酒吧看球,也许是因为美国人的房子相对大一些。
《风尚周报》:平时有什么爱好和休闲方式?
马儒超:除了家庭生活以外,我个人还有几个业余爱好。第一就是锻炼,第二是在电脑上玩一些战争游戏。第三就是园艺,在我们家自己的院子里我会种菜,不过我请的阿姨经常阻止我“干扰她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