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正“负能量”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feng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人训练过我们要如何接受负面评价,但这确实是生活当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也许这篇文章能够让你再次面对负面评价时豁然开朗。
  
  记得小时候为什么放弃了学小提琴吗?可能是因为听到老师无意间说你没有乐感,到现在你还在为放弃而遗憾。又是为什么特别讨厌你的第一任老板?可能是因为他为了一点小事狠狠地批评你,但是你再也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
  负面评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每次我们面对它时都手足无措,到底要如何坦然面对这些像针一样刺进我们心中的话呢?
  
  情境1:你收拾东西时发现了中学时代的成绩本,记忆中,某位老师不喜欢自己。多年以后再看这位老师的评语,你发现除了批评,更多的是鼓励和关爱,但是这么多年来,你只记住了其中的批评意见。
  负面评价并不总是负面的
  相比赞美,我们对批评更加敏感。不论负面评价被包装得多么婉转柔和,我们总是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它的中心思想,即有人不满意我们的所作所为。有时我们也明白对方其实在小心翼翼地避免我们受到伤害,或者他们只是希望我们能够做得更好,但是内心深处还是抑制不住生气。
  我们甚至会把建议也自动规划到负面评价当中去。想象一下,你请朋友看你新家的设计效果图,希望听到他们的赞美,可是一位朋友却说,把客厅的墙面换个颜色效果更好、装饰品似乎跟整个家风格不是很搭……你立即有些不高兴,到了晚上,甚至还会偷偷跟老公说这位朋友的欣赏水平真不怎么样。其实朋友并没有批评你的设计,只是说出了自己的偏好而已,为什么你会如此生气呢?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建议便意味着我们现在做得不够好,也是负面评价的一种。但实际上这只是中性的提议,你既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但没有必要为了它而不高兴。
  情境2:现在请把你好朋友的优点和缺点都写下来,你会发现你能够轻而易举地写上十几个缺点,但是想破了头才能够挤出几个优点。而你每次跟她吵架时便会心中翻来覆去地数落这些缺点,甚至会口不择言地说出来。
  有时候不必太在意负面评价
  几乎每个人都是苛刻的,即使对自己的至亲至爱也是如此。在平时,关爱我们的人会考虑我们的感受,包容我们的缺点,可一旦发生了矛盾和争吵,这些缺点便会成为攻击我们最有力的武器。人们劝架时会说“你别放心里,他说的都是气话”。但这些气话往往都是真实的,他们平时悄悄记下我们的缺点,然后在吵架时说出来伤害我们。你会心痛地想:“难道我在他眼里就是这样的人吗?他在私下就是这么嘲笑我的吗?我们的关系还有必要走下去吗?”千万别因此轻易地怀疑你的友情或者婚姻,这种小气是人类的共性,如果你录下了你们争吵过程,你会发现自己数落得不比对方少。
  
  情境3:偶遇的熟人说你稍微有些发福,你可能不放在心上,因为你并不在意他们的看法,但如果你的丈夫这么说,你便有些不开心了,因为你觉得他不那么爱你了才会嫌弃你胖。
  认识到负面评价的正面意义
  有时候我们害怕的不是负面评价的本身,而是隐藏在背后的人际关系变化,我们害怕自己深爱和重视的人讨厌我们,恐惧某种关系遭到破坏。因为不论是工作关系、婚姻关系还是家庭关系,一旦离开了这些人际关系,我们便无法在这个社会当中独活。家人和朋友在其他人面前对我们做出负面评价,我们甚至会认为这是一种背叛。这种恐惧让我们无法客观冷静地意识到负面评价的价值。
  心理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相比幼儿,成人接受负面评价后,其大脑负责学习的部分更加活跃,因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渐渐从批评声中学会了自我完善。这种自我完善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动的,甚至伴随着委曲求全的心理,但客观来讲,我们是在进步。例如,本来你不善厨艺,可是为了得到家人和朋友的认可,你变得越来越会烹饪。现在需要调整的只是我们的心情,不要认为你是在为别人做出牺牲,事实是,你自己在某些方面变得更加优秀了。
  
  情景4:同一份关于你工作的评价,是出自于上司还是出自于平级会使你对评价的感受大有不同,对于后者,你会感到自己被冒犯了。
  也许他不够资格,但是他说的话有道理
  有时候我们厌恶某些评价并不是因为评价本身过于苛刻或者恶毒,而是我们认为给出评价的人没有这个资格。我们比较容易认同德高望重或者权高位重的人的看法,会心平气和地听取他们的建议。但是当和我们平级,甚至级别更低的人对我们指指点点时,心中难免会想:“你是谁?有什么资格来评价我的工作?”这种反应是我们在保护自尊心不受到伤害,但实际上内心足够强大的人并不需要这种保护,不论对方是谁,自信但不自大的人都可以清醒地分辨出他的批评是正确的还是无理的攻击。
  
  情景5:当你发现问题后主动跟对方谈及自己的不足时,你会更加容易接受对方对你的负面评价,因为你认为对方受到了你的“邀请”,这时批评便不是一种冒犯了。
  主动寻求负面评价
  我们要如何才能够做到冷静面对负面评价,而不论这些评价来自于谁呢?答案很简单,就是要主动出击。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在主动面对负面评价时,比较容易客观冷静地听取意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你感到工作或者婚姻当中出现了障碍,你不妨首先问问自己的下属:“最近我们采取了新的工作方法,你觉得执行当中有什么困难吗?”或者问问自己的老公:“亲爱的,你发现最近我们之间话越来越少了吗,是我工作太忙了吗?”面对你的敞开心扉,对方也会在沟通的过程中积极检讨自己的不足,这可比互相指责要好得多。
  
  李玲
  北京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北京电台心理嘉宾、心理课程策划人
其他文献
眼睛也许是心灵的窗口,而牙龈便是我们全身健康的窗户,千万别忽略你口腔中的小毛病,因为它可能正在提醒你身体的其他部分出了大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1年就口腔健康提出“8020”概念:80岁的时候,我们应该还有20颗牙齿可以使用。  然而,我们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大多数人依然认为口腔问题无伤大雅,虽然牙痛起来要人命,但毕竟不是“病”。如果21世纪,我们依然持有这种轻视口腔健康的态度,那标志着
期刊
出生在马萨诸塞的桑代克其貌不扬、孤独、害羞,只有学习能让他开心快乐。他天生禀赋,成绩优异,在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教程的带领下,他迷上了心理学。为了获得学分顺利毕业,桑代克决定研究“鸡的直觉及智力行为。”尽管这个选题完全没有詹姆斯的特点,但是他还是同意了。于是桑代克买来了一群鸡开始了他的研究课题,由于空间有限,狭小的实验室容不下这么一大群鸡,于是他变把它们关在了自己的屋子里,但是房东几次找到桑代克
期刊
孩子入园最大的艰难是什么?他会哭多久?他会不会生病?面对入园初期的分离焦虑,你可以帮他怎样顺利渡过?而孩子是否可以逃脱“一入园就生病”的“怪圈”?    9月,宝宝该上幼儿园了。这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是一场坚持或是放弃的心理战,即使你做好了一万个准备,也许还会有第一万零一个事件等着你。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段时间总会过去,转折也许仅在一夜之间。    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  从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2
期刊
他对你的“性”趣越来越低、身材越来越胖、甚至连以往开朗的性格都变得沉郁起来,这一切可能都是由于他体内雄性激素的降低。大多数男人都羞于或者不愿承认这个问题,可这并不仅仅关系到他的面子,还关系到他的健康。    爱琳和老公结婚十多年了,家庭幸福美满,两人也可以说事业有成。可是她发现老公对自己越来越冷淡,在家总是无精打采的样子,有时候脾气还不好,这让爱琳开始担心起夫妻之间的感情。一次因为一件小事,夫妻二
期刊
一    2007年冬天,内蒙古草原的大雪比往年来得早一些,那是我生命里最灰暗的一段日子,相爱5年的男友苏末投入了别人的怀抱。我倔强地转身离开,搬出了同居的小屋,然后四处租房。等我买完必需的生活用品后,发现身上只剩不到20块钱。  为了生存我必须马上找份工作,已经没有挑肥拣瘦的余地了。于是,我到了一家名为“吉龙泊”的酒店当服务员,管吃,一个月有600元的工资。酒店的生意不错,我一天到晚像陀螺一样忙
期刊
人老了真的难免糊涂吗?其实只要积极预防大脑功能的退化,一样可以做个精明智慧的老年人。    黄莉的母亲是一位退休工程师,现在打算留在家里好好照顾上班的丈夫和女儿,享受做家庭主妇的乐趣。可是黄莉发现,母亲经常忘东忘西,一点都没有以往精明干练的样子了。  “难道真的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脑子糊涂了?”黄妈妈的这种疑问想必在中老年人当中并不少见,那么要如何在年龄加大的同时保持思维的敏捷,不做“老糊涂”呢?
期刊
孩子上幼儿园遇到的最大挑战便是与家人分离,尤其是他们可能一整天都看不到平时照顾他们的妈妈了。这种分离造成的焦虑可能让孩子惧怕上幼儿园,或者在幼儿园里大哭大闹。下面的测试,会帮助妈妈们知道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克服分离时的焦虑。    1.孩子6个月大以前,母亲最好不要长时间离开孩子?  对 错  答案:对  在6个月大以前,孩子并不理解即使自己看不到妈妈,妈妈还是存在的,他们以为妈妈消失了,这种恐慌可能
期刊
很多人以为,只有到老了的时候,才用为我们的血管操心。殊不知,血管斑块变大,从30岁以后就加速了,再加上现代人活得越来越累、吃得越来越不健康、运动得越来越少,不知不觉中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损坏。专家提倡:早点“养”血管,胜于老来“治”。    35岁的齐皓在某策划公司任副总,有着令人羡慕的事业和薪酬,所付出的代价就是,要在各地奔波,熬夜工作成了家常便饭,疲倦时不得不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来提神,平时还免不了
期刊
一对夫妻同一天确诊同一个病,而且还是相伴终生的糖尿病,这么戏剧化的场景,竟然就发生在了李芳和张民的现实生活中。    一场虚惊提了个醒儿  李芳的女儿华华是个高三的学生,正在经历最后一年关键的备战时期。最近一段时间,华华回家总说,觉得浑身没有力气。李芳以为孩子是复习太辛苦了,便拼命给她做好吃的:羊肉、鸡汤、排骨、海鲜,夜里学习到两三点,就给她加餐。可是,随着秋天的到来,华华的症状也一天天加重,她常
期刊
及早发现父母有老年痴呆症前兆,就能及时进行治疗。生活中这些细节能帮你判断父母的健康情况,只要你观察足够仔细。    许多老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好几年才会引起子女的注意,这都是由于中老年的普遍记忆力下降和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状十分容易让人混淆。下面的测试将会教你分辨两者的不同,让你有机会帮父母及时做好预防和治疗。    1.下面哪种记忆问题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  A.忘记了要进房间干什么  B.忘记了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