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团结拼搏的战狼精神、负重奋进的黄牛精神、坚韧不拔的骆驼精神、争创第一的奔马精神成为江苏牧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助推学校超越农业产业行业弱势,一跃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其国际化视野下的独特文化尤其是牧院精神的标杆意义已引起职教界广泛关注。
[关 键 词] 牧院精神;办学理念;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9-0195-03
“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在文化”(邬大光:《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在文化》,中国教育在线,2019年12月9日)。作为文化建设重要担当者之一的高校,其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想状态有四种境界,那就是:未到校园,期待一见;来到校园,过目不忘;深入其中,流连忘返;离开校园,魂牵梦萦。其实说的就是四个层面:环境、制度、理念(精神)、行为。由此奠定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初创于偏僻乡下,位居江苏中部知名度不高的泰州,又处于弱势行列的农业学校,经过61年坚韧不拔的奋斗,崛起为中国农业职业教育的排头兵,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職学校建设单位,吸引着20多个国家及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学子前来求学。蓬勃生机的背后,是61年积淀而成的国际化视野下的独特文化尤其是牧院精神的支撑。其标杆意义已引起职教界广泛关注。探寻牧院精神的内涵,追踪其培植过程,探寻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内容,置于国际化视野下拓展其发展空间,对于职业教育尤其是农业职业教育,无疑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一、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建设
江苏牧院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紧密结合产学研育人,紧跟区域增长的发展,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忧患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倾情培植团结拼搏的战狼精神、负重奋进的黄牛精神、坚韧不拔的骆驼精神、争创第一的奔马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颇有建树。
(一)环境文化建设
北京大学前校长林建华在谈到校园环境时表示,校园也是教育,“建设校园,不仅是造房子,还要让它更美,让它成为使人心静下来的地方,成为能够静心漫步、倾吐心声,消解躁气、潜心研读的文化空间。”
江苏牧院建成了风格鲜明的“一主两翼”校园和基地。教学主校区红墙绿树,碧水蓝天。为满足实训需要,建有两个1500亩的基地,一个是现代畜牧科技园,青砖黛瓦,水墨纵横;一个是中药科技园,“神水红檩,明风黛韵”。“一主两翼”的教学区和基地风格鲜明,校园环境非常优美。
建设“一主两翼”校园和基地之初,学院提出了彰显特色、体现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建设理念。凤凰路校区以“三馆一湖”为核心,公共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二级院系办公及专业教学区定位清晰。学院四周,以一汪水系环绕,没有围墙,体现开放办学的理念。“三馆一湖”是核心区,图书馆为所在城市泰州最高和最好的图书馆,体现文化育人。体育馆设计匠心独运,用银杏叶片作为顶部,体现泰州地方特色,吸引了江苏省和全国高职院校许多重大会议、重大赛事在这里举行。标本馆造型独特,蝴蝶形状,体现畜牧文化特征,主色调为蓝色,突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理念。金鸡湖造型为中国地图,雄鸡状,体现畜牧文化,寓意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当蝴蝶飞过金鸡湖,经由图书馆的文化熏陶,化作一只腾飞的凤凰,这就是图书馆前面的凤凰雕塑。学校选择凤凰作为主雕塑,既有与地方文化呼应的内涵,又寄托着腾飞的美好愿望。凤凰路校区的南校门、图书馆的台阶,非常简洁,却很有讲究。南校门高度为19.58米,寓意学校1958年建校;大门宽度为20.03米,寓意学校2003年建设凤凰路校区;图书馆的台阶为45级,源于从1958到2003建设新校区经历了45年的奋斗历程。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二)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风景如画,16000人在这里学习和生活,没有好的制度规范,就不能乘风破浪。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制度文化建设。
“校长不能仅靠命令,要通过理念和价值观凝聚大家的共识,通过章程和制度规范大家的行为,这是学校领导的基本方式。”(北大119周年校庆时林建华寄语)
怎样使制度建设更趋规范?怎样才能发挥它的管理作用?制度建立的宗旨是什么?制度本身的价值取向如何?规章制度是否得到真正执行和严格追究?师生对规章制度的认可度有多少?牧院人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经过不断的升格和水平提升,学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建立起了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为助推学校发展、培养三农急需人才、精准服务地方经济、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三)精神文化打造
来到学校参观考察,会留下深刻印象:牧院人十分团结,很能吃苦,用一句形象的话说,那就是牧院的领导和老师,像鸡一样起得早,像牛一样肯吃苦,像马一样奔得快,像犬一样忠诚,像羊一样温柔。牧院61年的发展史,正是有一批精诚团结的领导班子和乐于奉献的教职工队伍,才将学校建设得如此美好。牧院的“牧”字,左边是牛,右边是文。有了牛一样的忍耐和坚韧、苦干和实干,才能积累起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实干和苦干边上,有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支撑,才得以提升农业职业教育的内涵,才能一步一步将农业职业教育打造成为有魅力的高等教育。牧院精神十六个字,说起来容易,但是,它的产生、发展、形成、升华,于学院61年披荆斩棘的办学中,凝结了三代牧院人的辛劳与智慧,下文将进行专门阐述。 (四)行为文化提升
学校专门制定了学生和老师素质文化提升系统工程,制定了素质教育提升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大爱育人已经成为一种示范,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学校首任校长叶斌关爱师生,全省有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白马办学时,引进老师十分困难,老师来了,叶斌老校长关怀备至,为老师牵线搭桥找对象;家里的生活用品首先让年轻老师使用;老师春节回家过年买不到车票,夜里三点让师傅开拖拉机送老师;离休后拿出一辈子积蓄近20万元全部捐给学校,设立优秀贫困生奖学金;终老后骨灰撒在三个校区的树下。
赵西华书记从南京调到学校任升格后首届党委书记,动员大家消除小农思想,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规划建设凤凰路校区;要求老师不但要成就学生,也要成就自己;提出职业教育必须重视科研的理念,在职业院校率先对老师进行科研奖励,助推学校科研经费领跑全国;照顾中学老师生病及去世全在自己家里。叶斌老校长和赵西华书记影响下的“大爱育人”,其行为文化已成为一种示范,潜移默化地引领着师生求善尚美。
(五)寻求六个突破
站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高职院校尚未得到社会普遍嘉许、高校意识形态面对错综复杂变化的大背景下思考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深深地感到: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尚处于探索阶段;文化建设面貌有了局部的变化,还没有全面水平的提升;具备农业教育的淳朴,缺乏综合性高校的人文素养深厚积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尚需要在六个方面不断寻求突破。
围绕一根主线:弘扬牧院精神;建好两个平台:线上和线下(线上努力打造网上校史馆,线下丰富学生社团文化活动);建成一个校史馆;培育三个自信:专业自信、行业自信、文化自信;达到四个融合:与农牧文化融合,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与企业文化融合,与地方文化融合;实现五大目标:彰显特色、打造品牌、覆盖全面、提升水平、锤炼队伍;办好六件实事:撰写新版校园文化读本一本(2008年在全国高职院校率先出版《江苏牧院校园文化读本》,著名作家王蒙题字);撰写一部校史;建好网上、网下两个校史馆;传唱牧院校歌;制作杰出校友和优秀学子风采录;挖掘推广大爱育人师德楷模。
贯穿上述所有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的灵魂是牧院精神。
二、牧院精神的培植及其内涵
牧院精神经过61年积淀,浓缩为四句话:团结拼搏的战狼精神、负重奋进的黄牛精神、坚韧不拔的骆驼精神、争创一流的奔马精神。
(一)牧院精神的培植
培植牧院精神经历了三个阶段。学校从白马乡下搬迁泰州城的第二年,也就是1993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俞敬忠视察学校,被校领导和教职员工奋斗不息的精神状态感动,用“团结拼搏、负重奋进”八个字点赞“泰牧精神”;2004年4月6日,原江苏省农林厅刘立仁厅长率领厅人事处、科教处、畜牧兽医总站等八个部门的同志来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对学院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将泰牧精神丰富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坚韧不拔、争创一流”的牧院精神。2011年学院全面建设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之后,“争创第一”的奋斗精神开始成为牧院人新的精神印记。
(二)牧院精神的内涵
1.团结拼搏的战狼精神
1992年挺进泰州后的15年中,第一个五年完成了迎宾路校区的建设,第二个五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第三个五年发展再提速,“一主两翼”的构想变为现实,凝聚了牧院人团结拼搏的战狼精神。
2.负重奋进的黄牛精神
挺进泰州之初,怀揣60万元资金,在城市征地60亩,建6000平方米的教室、宿舍和食堂,第一批进城的学生为600人,这是学校充满创业激情的新区建设班子的梦想!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下,大家群策群力,支援学校建设。一边建设新校区,一邊搞教学。特别是承担援藏教育任务(从1993年9月开始每年举办一个西藏班)的办学岁月里,全体教职工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负重奋进,创造了牧校传奇;超越了当初投入规模、建设规模、招生规模的设想,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在从1992年建设新校区到2001的10年时间里,学校完成了迎宾路校区的建设任务,在校生人数增长了3倍,教职工人数增长了1倍,建筑面积增长了7倍,固定资产增长了21倍,藏书量增长了3倍。实现了由省部级重点、国家级重点中专院校向高职院校的历史性跨越,办学实力得到了飞跃发展,在全省和全国的影响显著提升。学校甩掉被合并、排名倒数的包袱,进入快速发展的行列。
3.坚韧不拔的骆驼精神
学院靠着一如既往执着的坚持,走过了一个甲子的崎岖小路,用辛劳的汗水浇出了绚丽的成功之花。在偏居乡下的岁月,学院执着地寻求发展空间,力争向城市拓展,这一目标实现了;在由普通中专向省部级重点、国家级重点迈进,冲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岁月里,学院全体教职工咬定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学院的发展,这一目标也实现了;升格之后,学院在整合资源的同时,构建了“一主两翼”格局、再建一个新校区的新目标,经过努力,这一目标已成为现实;“十三五”之后,学院瞄准新的更为鼓舞人心的目标——世界知名农业高职,执着的牧院人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踏实的作风,追求卓越,成就梦想。
4.争创第一的奔马精神
不在竞争中发展,就在竞争中淘汰。职业教育在宏阔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唯有发展得更好,才能有一席之地。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农牧类高职院校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以更为开阔的视野广纳世界人才,创建一流的职教师资队伍,以与时俱进的育人理念和办学模式创建一流的育人方略,将是未来一代代牧院人必须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不竭动力。
(三)牧院精神体系构建
牧院精神的核心内容包含三个层面:办学理念、发展理念、强校理念。三者互相交融,构成牧院独特的精神文化体系,成为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标识。 1.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理念
(1)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学院设置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宠物科技学院、动物药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园林园艺学院、水产科技学院、农业信息学院、农业工程学院、农商管理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涉农专业在校生达73%。
(2)紧密结合产学研育人。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紧扣“农”字,突出“牧”字,打造“特”字,推进“工学研融合”和“双元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紧跟区域增长发展。泰州升格为地级市后,迫切需要建高教园区。学校响应号召,率先建设凤凰路校区;泰州建农业开发区,学校为满足学生实习实训、教师科研需要,建现代畜牧科技园;泰州建医药城,学校抓住机遇,建中药科技园。
2.形成了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
(1)质量立校。立足于质量文化建设,打造信息化平台,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全面加强内部质量管理;深化产教融合,推行“1+X”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二等奖3项。
(2)特色兴校。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紧扣“农”字,突出“牧”字,打造“特”字,努力打造了多个校内产学研基地。其中畜牧科技园、倍康药业在产业规模、人才培养、研发推广方面在江苏位居第一,在全国处于一流。学院积极探索“课堂养殖场”“GMP工学结合”“四阶递进”“3133”“开放式三阶段”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校外197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为教师锻炼、学生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95%以上,当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3)人才强校。自中专校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打破人才以江苏为主的格局,面向五湖四海选拔人才,倡导“三名一化”工程(名学校、名专业、名教师,产学研一体化)。制订优秀人才招聘政策,在《光明日报》《新华日报》刊登招聘广告,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实施“凤凰人才工程”,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通过重点培养,使他们成为担负“十三五”历史重任的学术带头人,为实现学院发展战略目标奠定高层次人才基础。
(4)科研促校。升格以来,学院首届党委学院意识到,只有教学和科研双翼齐飞,才能培植一批优秀的教科研队伍。率先提出科研促校理念。在制度上对科技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制定项目、经费、成果转化、成果奖励、绩效考核等制度,使学院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学院办学特色,搭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建有国家级平台4个,省级平台15个,其中江苏省兽用生物制药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为江苏省唯一的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学院科技创新硬实力得到提升;设立科研岗、科技服务岗,以此为核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和科技服务团队,围绕畜牧、兽医、兽药、食品、水产、信息等领域开展研发和推广工作,已获得的5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主持人全为科研岗教师,学院科技创新软实力不断增强;先后召开了四次科技创新大会,制订学院科技长远规划,对全院教师开展科研工作起到了规范、导向和激励作用,保障了学院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实施。在全国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中,我院排名前十,名列农业类高职院校第一。
3.形成了引领发展的强校理念
(1)市场意识。围绕市场竞争核心,科学安排学院各种类型的招生计划。1988年开始外省招生,逐渐拓展到国外招收留学生,适应市场需求开办专业。在全国率先开办宠物专业、药学专业、水产专业,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开展订单班、学徒制班,开展形式多样的招生宣传推介活动,举行校内招聘会,努力提升质量。
(2)创新意识。解决体制机制创新,由校长负责制变为校院(系)二级管理,签订目标责任状,成立国家级创新平台,建立创新创业实训室,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实现学院发展新跨越。
(3)合作意识。坚持开放办学,实施校内合作与校外合作、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校企合作与政校合作、行校合作与院校合作。
(4)忧患意识。学院属于农业院校,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直面竞争新态势,从白马挺进泰州建設凤凰路校区,学院停办期间,坚持办班,积极开展各项短期培训班,培训学员几千名。
(5)服务意识。学院主动策应时代发展大势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三农”,以出色的服务赢得社会的赞誉。
(6)责任意识。对党负责,培养新时代符合国家战略方针要求的毕业生;对“三农”负责,服务乡村经济;对学生负责,就业创业率成为全国50强高校。树立善于学习、争创第一、作风正派、雷厉风行、勤政廉洁“五风”,努力奋发有为。
三、关爱学生成长:勇闯三关,再攀高峰
弘扬牧院精神,一靠教师,二靠广大优秀的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最终体现,必然是学生。在进行入学教育的时候,学校寄语全体学生:勇闯三关,再攀高峰!
文化建设、精神培植根本是为学生服务。如果将人生比成一场马拉松,那么,大学生活无疑就是一场百米障碍赛。跑赢这场百米障碍赛,至少要闯过三关,这就是语言关、技能关和文化关。
求学问道,首先要闯过语言关,这是基础。无论是汉语还是外语,学校希望在老师的陪伴下,跨越语言的障碍,为出色的表达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关是技能关。到职业院校求学,关键是锤炼学生出色的专业本领。一年级打好专业基础,二年级、三年级的时候,精心安排学生到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基地、行业龙头企业,锻炼和培养过硬的本领。这是今后干事创业的基础。第三关是文化关。中国政府宣布的重大的战略,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规划为长江经济一体化,这个地区今后将领跑中国的发展。泰州是长江和大运河交汇的地方,水是这个地区最显著的文化标识。水具有包容性,水给人许多有益的启示:水滋润万物,水既柔软的,又坚硬。一滴水很容易干涸,而大海会永远博大精深。个人就是一滴水,只有融入人群的大海之中,才能永不干涸,才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融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之中,尊重法律法规,尊重学校的规章制度,“守规矩,成方圆”。车轮只有是圆的,才能跑得快,如果车轮是方的,怎么能前进?但是,对内必须是方的,也就是要树立规矩意识,没有原则性,不能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必然会一事无成。铸魂育人将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永恒的主题。
◎编辑 常超波
[关 键 词] 牧院精神;办学理念;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9-0195-03
“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在文化”(邬大光:《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在文化》,中国教育在线,2019年12月9日)。作为文化建设重要担当者之一的高校,其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想状态有四种境界,那就是:未到校园,期待一见;来到校园,过目不忘;深入其中,流连忘返;离开校园,魂牵梦萦。其实说的就是四个层面:环境、制度、理念(精神)、行为。由此奠定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初创于偏僻乡下,位居江苏中部知名度不高的泰州,又处于弱势行列的农业学校,经过61年坚韧不拔的奋斗,崛起为中国农业职业教育的排头兵,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職学校建设单位,吸引着20多个国家及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学子前来求学。蓬勃生机的背后,是61年积淀而成的国际化视野下的独特文化尤其是牧院精神的支撑。其标杆意义已引起职教界广泛关注。探寻牧院精神的内涵,追踪其培植过程,探寻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内容,置于国际化视野下拓展其发展空间,对于职业教育尤其是农业职业教育,无疑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一、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建设
江苏牧院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紧密结合产学研育人,紧跟区域增长的发展,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忧患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倾情培植团结拼搏的战狼精神、负重奋进的黄牛精神、坚韧不拔的骆驼精神、争创第一的奔马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颇有建树。
(一)环境文化建设
北京大学前校长林建华在谈到校园环境时表示,校园也是教育,“建设校园,不仅是造房子,还要让它更美,让它成为使人心静下来的地方,成为能够静心漫步、倾吐心声,消解躁气、潜心研读的文化空间。”
江苏牧院建成了风格鲜明的“一主两翼”校园和基地。教学主校区红墙绿树,碧水蓝天。为满足实训需要,建有两个1500亩的基地,一个是现代畜牧科技园,青砖黛瓦,水墨纵横;一个是中药科技园,“神水红檩,明风黛韵”。“一主两翼”的教学区和基地风格鲜明,校园环境非常优美。
建设“一主两翼”校园和基地之初,学院提出了彰显特色、体现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建设理念。凤凰路校区以“三馆一湖”为核心,公共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二级院系办公及专业教学区定位清晰。学院四周,以一汪水系环绕,没有围墙,体现开放办学的理念。“三馆一湖”是核心区,图书馆为所在城市泰州最高和最好的图书馆,体现文化育人。体育馆设计匠心独运,用银杏叶片作为顶部,体现泰州地方特色,吸引了江苏省和全国高职院校许多重大会议、重大赛事在这里举行。标本馆造型独特,蝴蝶形状,体现畜牧文化特征,主色调为蓝色,突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理念。金鸡湖造型为中国地图,雄鸡状,体现畜牧文化,寓意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当蝴蝶飞过金鸡湖,经由图书馆的文化熏陶,化作一只腾飞的凤凰,这就是图书馆前面的凤凰雕塑。学校选择凤凰作为主雕塑,既有与地方文化呼应的内涵,又寄托着腾飞的美好愿望。凤凰路校区的南校门、图书馆的台阶,非常简洁,却很有讲究。南校门高度为19.58米,寓意学校1958年建校;大门宽度为20.03米,寓意学校2003年建设凤凰路校区;图书馆的台阶为45级,源于从1958到2003建设新校区经历了45年的奋斗历程。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二)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风景如画,16000人在这里学习和生活,没有好的制度规范,就不能乘风破浪。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制度文化建设。
“校长不能仅靠命令,要通过理念和价值观凝聚大家的共识,通过章程和制度规范大家的行为,这是学校领导的基本方式。”(北大119周年校庆时林建华寄语)
怎样使制度建设更趋规范?怎样才能发挥它的管理作用?制度建立的宗旨是什么?制度本身的价值取向如何?规章制度是否得到真正执行和严格追究?师生对规章制度的认可度有多少?牧院人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经过不断的升格和水平提升,学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建立起了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为助推学校发展、培养三农急需人才、精准服务地方经济、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三)精神文化打造
来到学校参观考察,会留下深刻印象:牧院人十分团结,很能吃苦,用一句形象的话说,那就是牧院的领导和老师,像鸡一样起得早,像牛一样肯吃苦,像马一样奔得快,像犬一样忠诚,像羊一样温柔。牧院61年的发展史,正是有一批精诚团结的领导班子和乐于奉献的教职工队伍,才将学校建设得如此美好。牧院的“牧”字,左边是牛,右边是文。有了牛一样的忍耐和坚韧、苦干和实干,才能积累起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实干和苦干边上,有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支撑,才得以提升农业职业教育的内涵,才能一步一步将农业职业教育打造成为有魅力的高等教育。牧院精神十六个字,说起来容易,但是,它的产生、发展、形成、升华,于学院61年披荆斩棘的办学中,凝结了三代牧院人的辛劳与智慧,下文将进行专门阐述。 (四)行为文化提升
学校专门制定了学生和老师素质文化提升系统工程,制定了素质教育提升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大爱育人已经成为一种示范,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学校首任校长叶斌关爱师生,全省有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白马办学时,引进老师十分困难,老师来了,叶斌老校长关怀备至,为老师牵线搭桥找对象;家里的生活用品首先让年轻老师使用;老师春节回家过年买不到车票,夜里三点让师傅开拖拉机送老师;离休后拿出一辈子积蓄近20万元全部捐给学校,设立优秀贫困生奖学金;终老后骨灰撒在三个校区的树下。
赵西华书记从南京调到学校任升格后首届党委书记,动员大家消除小农思想,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规划建设凤凰路校区;要求老师不但要成就学生,也要成就自己;提出职业教育必须重视科研的理念,在职业院校率先对老师进行科研奖励,助推学校科研经费领跑全国;照顾中学老师生病及去世全在自己家里。叶斌老校长和赵西华书记影响下的“大爱育人”,其行为文化已成为一种示范,潜移默化地引领着师生求善尚美。
(五)寻求六个突破
站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高职院校尚未得到社会普遍嘉许、高校意识形态面对错综复杂变化的大背景下思考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深深地感到: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尚处于探索阶段;文化建设面貌有了局部的变化,还没有全面水平的提升;具备农业教育的淳朴,缺乏综合性高校的人文素养深厚积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尚需要在六个方面不断寻求突破。
围绕一根主线:弘扬牧院精神;建好两个平台:线上和线下(线上努力打造网上校史馆,线下丰富学生社团文化活动);建成一个校史馆;培育三个自信:专业自信、行业自信、文化自信;达到四个融合:与农牧文化融合,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与企业文化融合,与地方文化融合;实现五大目标:彰显特色、打造品牌、覆盖全面、提升水平、锤炼队伍;办好六件实事:撰写新版校园文化读本一本(2008年在全国高职院校率先出版《江苏牧院校园文化读本》,著名作家王蒙题字);撰写一部校史;建好网上、网下两个校史馆;传唱牧院校歌;制作杰出校友和优秀学子风采录;挖掘推广大爱育人师德楷模。
贯穿上述所有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的灵魂是牧院精神。
二、牧院精神的培植及其内涵
牧院精神经过61年积淀,浓缩为四句话:团结拼搏的战狼精神、负重奋进的黄牛精神、坚韧不拔的骆驼精神、争创一流的奔马精神。
(一)牧院精神的培植
培植牧院精神经历了三个阶段。学校从白马乡下搬迁泰州城的第二年,也就是1993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俞敬忠视察学校,被校领导和教职员工奋斗不息的精神状态感动,用“团结拼搏、负重奋进”八个字点赞“泰牧精神”;2004年4月6日,原江苏省农林厅刘立仁厅长率领厅人事处、科教处、畜牧兽医总站等八个部门的同志来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对学院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将泰牧精神丰富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坚韧不拔、争创一流”的牧院精神。2011年学院全面建设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之后,“争创第一”的奋斗精神开始成为牧院人新的精神印记。
(二)牧院精神的内涵
1.团结拼搏的战狼精神
1992年挺进泰州后的15年中,第一个五年完成了迎宾路校区的建设,第二个五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第三个五年发展再提速,“一主两翼”的构想变为现实,凝聚了牧院人团结拼搏的战狼精神。
2.负重奋进的黄牛精神
挺进泰州之初,怀揣60万元资金,在城市征地60亩,建6000平方米的教室、宿舍和食堂,第一批进城的学生为600人,这是学校充满创业激情的新区建设班子的梦想!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下,大家群策群力,支援学校建设。一边建设新校区,一邊搞教学。特别是承担援藏教育任务(从1993年9月开始每年举办一个西藏班)的办学岁月里,全体教职工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负重奋进,创造了牧校传奇;超越了当初投入规模、建设规模、招生规模的设想,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在从1992年建设新校区到2001的10年时间里,学校完成了迎宾路校区的建设任务,在校生人数增长了3倍,教职工人数增长了1倍,建筑面积增长了7倍,固定资产增长了21倍,藏书量增长了3倍。实现了由省部级重点、国家级重点中专院校向高职院校的历史性跨越,办学实力得到了飞跃发展,在全省和全国的影响显著提升。学校甩掉被合并、排名倒数的包袱,进入快速发展的行列。
3.坚韧不拔的骆驼精神
学院靠着一如既往执着的坚持,走过了一个甲子的崎岖小路,用辛劳的汗水浇出了绚丽的成功之花。在偏居乡下的岁月,学院执着地寻求发展空间,力争向城市拓展,这一目标实现了;在由普通中专向省部级重点、国家级重点迈进,冲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岁月里,学院全体教职工咬定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学院的发展,这一目标也实现了;升格之后,学院在整合资源的同时,构建了“一主两翼”格局、再建一个新校区的新目标,经过努力,这一目标已成为现实;“十三五”之后,学院瞄准新的更为鼓舞人心的目标——世界知名农业高职,执着的牧院人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踏实的作风,追求卓越,成就梦想。
4.争创第一的奔马精神
不在竞争中发展,就在竞争中淘汰。职业教育在宏阔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唯有发展得更好,才能有一席之地。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农牧类高职院校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以更为开阔的视野广纳世界人才,创建一流的职教师资队伍,以与时俱进的育人理念和办学模式创建一流的育人方略,将是未来一代代牧院人必须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不竭动力。
(三)牧院精神体系构建
牧院精神的核心内容包含三个层面:办学理念、发展理念、强校理念。三者互相交融,构成牧院独特的精神文化体系,成为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标识。 1.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理念
(1)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学院设置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宠物科技学院、动物药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园林园艺学院、水产科技学院、农业信息学院、农业工程学院、农商管理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涉农专业在校生达73%。
(2)紧密结合产学研育人。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紧扣“农”字,突出“牧”字,打造“特”字,推进“工学研融合”和“双元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紧跟区域增长发展。泰州升格为地级市后,迫切需要建高教园区。学校响应号召,率先建设凤凰路校区;泰州建农业开发区,学校为满足学生实习实训、教师科研需要,建现代畜牧科技园;泰州建医药城,学校抓住机遇,建中药科技园。
2.形成了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
(1)质量立校。立足于质量文化建设,打造信息化平台,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全面加强内部质量管理;深化产教融合,推行“1+X”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二等奖3项。
(2)特色兴校。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紧扣“农”字,突出“牧”字,打造“特”字,努力打造了多个校内产学研基地。其中畜牧科技园、倍康药业在产业规模、人才培养、研发推广方面在江苏位居第一,在全国处于一流。学院积极探索“课堂养殖场”“GMP工学结合”“四阶递进”“3133”“开放式三阶段”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校外197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为教师锻炼、学生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95%以上,当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3)人才强校。自中专校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打破人才以江苏为主的格局,面向五湖四海选拔人才,倡导“三名一化”工程(名学校、名专业、名教师,产学研一体化)。制订优秀人才招聘政策,在《光明日报》《新华日报》刊登招聘广告,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实施“凤凰人才工程”,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通过重点培养,使他们成为担负“十三五”历史重任的学术带头人,为实现学院发展战略目标奠定高层次人才基础。
(4)科研促校。升格以来,学院首届党委学院意识到,只有教学和科研双翼齐飞,才能培植一批优秀的教科研队伍。率先提出科研促校理念。在制度上对科技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制定项目、经费、成果转化、成果奖励、绩效考核等制度,使学院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学院办学特色,搭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建有国家级平台4个,省级平台15个,其中江苏省兽用生物制药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为江苏省唯一的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学院科技创新硬实力得到提升;设立科研岗、科技服务岗,以此为核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和科技服务团队,围绕畜牧、兽医、兽药、食品、水产、信息等领域开展研发和推广工作,已获得的5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主持人全为科研岗教师,学院科技创新软实力不断增强;先后召开了四次科技创新大会,制订学院科技长远规划,对全院教师开展科研工作起到了规范、导向和激励作用,保障了学院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实施。在全国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中,我院排名前十,名列农业类高职院校第一。
3.形成了引领发展的强校理念
(1)市场意识。围绕市场竞争核心,科学安排学院各种类型的招生计划。1988年开始外省招生,逐渐拓展到国外招收留学生,适应市场需求开办专业。在全国率先开办宠物专业、药学专业、水产专业,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开展订单班、学徒制班,开展形式多样的招生宣传推介活动,举行校内招聘会,努力提升质量。
(2)创新意识。解决体制机制创新,由校长负责制变为校院(系)二级管理,签订目标责任状,成立国家级创新平台,建立创新创业实训室,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实现学院发展新跨越。
(3)合作意识。坚持开放办学,实施校内合作与校外合作、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校企合作与政校合作、行校合作与院校合作。
(4)忧患意识。学院属于农业院校,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直面竞争新态势,从白马挺进泰州建設凤凰路校区,学院停办期间,坚持办班,积极开展各项短期培训班,培训学员几千名。
(5)服务意识。学院主动策应时代发展大势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三农”,以出色的服务赢得社会的赞誉。
(6)责任意识。对党负责,培养新时代符合国家战略方针要求的毕业生;对“三农”负责,服务乡村经济;对学生负责,就业创业率成为全国50强高校。树立善于学习、争创第一、作风正派、雷厉风行、勤政廉洁“五风”,努力奋发有为。
三、关爱学生成长:勇闯三关,再攀高峰
弘扬牧院精神,一靠教师,二靠广大优秀的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最终体现,必然是学生。在进行入学教育的时候,学校寄语全体学生:勇闯三关,再攀高峰!
文化建设、精神培植根本是为学生服务。如果将人生比成一场马拉松,那么,大学生活无疑就是一场百米障碍赛。跑赢这场百米障碍赛,至少要闯过三关,这就是语言关、技能关和文化关。
求学问道,首先要闯过语言关,这是基础。无论是汉语还是外语,学校希望在老师的陪伴下,跨越语言的障碍,为出色的表达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关是技能关。到职业院校求学,关键是锤炼学生出色的专业本领。一年级打好专业基础,二年级、三年级的时候,精心安排学生到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基地、行业龙头企业,锻炼和培养过硬的本领。这是今后干事创业的基础。第三关是文化关。中国政府宣布的重大的战略,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规划为长江经济一体化,这个地区今后将领跑中国的发展。泰州是长江和大运河交汇的地方,水是这个地区最显著的文化标识。水具有包容性,水给人许多有益的启示:水滋润万物,水既柔软的,又坚硬。一滴水很容易干涸,而大海会永远博大精深。个人就是一滴水,只有融入人群的大海之中,才能永不干涸,才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融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之中,尊重法律法规,尊重学校的规章制度,“守规矩,成方圆”。车轮只有是圆的,才能跑得快,如果车轮是方的,怎么能前进?但是,对内必须是方的,也就是要树立规矩意识,没有原则性,不能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必然会一事无成。铸魂育人将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永恒的主题。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