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竭泽而渔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an78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家乡在四川长江边,是仙境般的江南水乡。当然,与江浙水乡有颇多不同。
  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这一带被称为人间天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些地方,多是一马平川,河网交横,芦荡连天,放眼望去,没有尽头。水清清,草绿绿,天蓝蓝。一叶渔舟从天地相接处荡来,似从天而降,又似水中冒出。天籁般的渔歌由远渐近,常使人忘了自己身在何处。难怪诗人感叹:“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川南长江水乡,却又是另一番景色。这里是丘陵地区,山峦起伏,高高低低。长江在我家门口拐了一个大弯,从西北方流来,向东北流去。站在长江拐弯处向上游望去,滔滔大江向胸中涌来,顿觉心胸能容山川;转身看下游,大江从心中滚滚奔腾而出,平添万丈豪情。一条条溪水,从江边深深浅浅的山沟里流出,汇入长江。溯溪而上,溪边又有一条一条长长短短、大大小小的溪水,从高高低低的山沟淌出,汇入溪中……江河、大小溪流,像粗粗细细的血管,布满了大地。山、丘被水滋润得生机勃勃。天高云淡,山青青,林葱葱,水潺潺。
  溪边的山坡上,是一片片鳞次栉比的梯田。天旱的时候,用龙骨车从溪里往梯田中车水;雨水多时,把一梯田的水放入溪里。水,使这一带成为鱼米之乡。秋天,稻子熟了,山、丘披上片片黄金铠甲,富足而华贵。冬日,田里蓄了水,像一片片镜子镶在山坡上,天上的白云仿佛在山坡上飘动。水,养活了这一方的生灵。
  水乡的孩子,对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记得儿时,一天不玩儿水,就打不起精神。玩儿水的诸多方式中,最有趣的当然是游泳了。但是,学校不准,父母不让。因为常有人游泳溺水而亡。父母允许、孩子又喜欢的玩法,就是抓鱼了,既好玩儿,又可以改善生活。在水深的河里、溪里摸鱼,是要大本领的,我们几个小伙伴不大行。我们经常干的,是竭泽而渔。
  梯田放水,是将田埂打开一个缺口,让水流到下一块田里。天长日久,在缺口下方田边便被冲出了一个坑,我们成之为田巴荡。田巴荡的水比田里的其他地方深,于是,鱼虾常集聚在那里。我们穿着短裤,光着胳膊下到田里,用手挖泥,在田巴荡周围垒起一道埂,形成一个小水荡。然后用小水桶把水弄干,小水荡里的鱼虾便全成了我们的猎物。
  待我们年长了些,在田巴荡抓鱼便不过瘾了。于是,我们找一段小溪,用土垒两道坝,截出一个水荡,再用桶将荡里的水往外泼。等到剩下不多水时,使劲把水搅浑。大大小小的鱼虾、甚至泥鳅便纷纷浮出水面,张着嘴 吧嗒吧嗒地出气。我们浑水摸鱼,常常收获颇丰。拎着沉甸甸的鱼筐,一路上嘻嘻哈哈,将笑声洒在山坡上、小溪里。回到家中,还能美美享受一顿。
  前些年回到家乡,儿时的伙伴相聚。“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大家兴奋、高兴,也颇多感慨。家乡不足50里的江面上,先后修了4座长江大桥,江南、江北的人,再不用乘小船在风浪里摆渡过江了。大家兴奋不已。柏油路修上了山,打从村前过,人们再不用风雨里肩挑背磨赶集了。众人又高兴了一番。
  天南海北侃了一通之后,谈到了儿时的竭泽而渔。伙伴道,那时虽然竭泽而渔,但仍然有水的地方就有鱼;而今哪里还有鱼啊!我有些不解,问为何?伙伴曰,如今田里、溪里水少了,又用化肥、农药,鱼虾都快绝种了。想起回乡看到、听到的种种,我惘惘然。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乡亲们已经不再愁吃饱肚子,但无法挣钱,住的房子、穿的衣服仍很寒酸。家乡还是穷。种田只能糊口,年轻人便纷纷外出打工。好些田荒了,春不再种,冬不再蓄水。秋天,漫山遍野的黄金甲只剩下斑斑点点。冬春,山坡上节次鳞比的镜子打破了,只有几块碎片。这些年,雨水本来就时多时少,冬天再不蓄水,田干了,小溪干了,大溪水少了。
  大溪、小河里的水不仅少了,而且浑浑的,有些地方飘着黄红色的污斑或白色的泡沫。大家不再敢下河游泳。当年,我们渴了,就趴在溪边痛痛快快地喝一顿儿。如今,江南水乡,连喝水都成了问题,怎么会是这样?乡亲们说,是造纸厂、化肥厂、农药厂……做的孽。
  我们老了,儿时的时光一去不复返,那些美好的日子已经成为记忆。这虽然有点伤感,但乃自然规律,不可避免。可是,家乡的孩子不应该没了“竭泽而渔”的乐趣!水里没鱼,那太不自然了!起码要让我们的后代能喝上干净水吧!社会发展了,孩子们的童年,是应该更美好的。为了我们的子孙,该想想了!
  我老了,但自认并不守旧。我留恋童年,但并非“今不如昔”论者。我留恋的,是哪些美好的时光,家乡的青山绿水。
其他文献
从香格里拉前往德钦县的途中,会路过一个深山峡谷。峡谷的开阔处是高山牧场,汤堆村便在牧场边上。  这是尼西行政村辖下的一个不大的藏族村庄,与尼西其他村庄一样,汤堆村的村民除了放牧与务农外,还从事黑陶制作,这里的制陶工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黑陶便被藏民用来制作祭祀祖先、供奉神灵的器皿。  现在,古老的黑陶器皿在汤堆村及附近村庄的藏民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得到广泛应用。  走下祭坛的尼西黑陶
期刊
移动电源的充电功能,对于现代生活是不可或缺的,而时尚包包与移动电源结合成一起,又成了科学家的一个研发课题。近日,芝加哥的两位设计师设计出一款时尚包包,它以3种颜色的织物和皮革的材质制成,既时尚美观,又可以充电,内部没有任何线材,将手机放置其中,就可以无线感应充电,一天可完成2次100%充电。据说根据此原理能设计出类似的充电背包和充电衣服。
期刊
随着苹果公司在9月发布了apple watch,2014年似乎变成了可穿戴型智能设备的热潮年。前几年甚嚣尘上的谷歌眼镜也早已正式发行,这让人们更加关注可穿戴的电子产品带来的种种便利。  什么是“穿戴式智能设备”?当下使用最多的解释为: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它不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能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
期刊
近日,从哈佛商学院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获悉,我国生态修复案例首次同时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和清华经管学院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案例的提供者是一家仅有26年发展历史的民营企业——亿利资源,它从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的一家小盐厂,发展成为一家“致力于从沙漠到城市的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的领导者企业”的过程,让许多人深受启发。  “戏剧性”入选  案例库的中方专家、清华经管学院的杨斌教授,对案例被选中的“戏剧性”过程至
期刊
竹笋与茶一样,为江南山居春天的绿色双璧!  清明前后南方的山地,竹笋又开始冒头了。竹笋壮实、肥厚、鲜嫩、洁白,是不可多得的绿色野生食品,深得天然至味,堪称山珍。“尝鲜无不道春笋”,春天的餐桌上没有比竹笋更鲜香美味的了。  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说,饮食首推蔬食,蔬食里又首推竹笋,“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又说:“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李笠翁概括的“蔬食四
期刊
1984年出生于美国乔治亚州的Brandon Staton,在3年多前来到纽约,开始拍摄纽约形形色色的人,并将配有一两句注解的作品放在社交网络媒体平台上分享。3年后,281万人在Facebook上关注他的作品,Instagram上他有47.2万人粉丝,几乎每张照片都有几万到十几万的人点“赞”。  2013年10月,Brandon从6000余张作品里面挑选400张作品集结成《人在纽约》图像书籍出版,
期刊
油坊,我们一度忘记的一个词。  幸好去年,湖南卫视首推自制连续剧《血色湘西》,给了油坊好些镜头,也让我的目光湿润了好些夜晚。我不知道剧组人员是找哪个地方拍摄成的,只是电视里那个叫麻溪铺的地方,真的让我在地图上找到了,就在邻县,从地图上看,离我生活的乡镇顶多一个手指那么远。后来,《湖南日报》又刊发了一组照片,名曰《湘西油坊》,硬将读者拽回历史。  就这样,我关于油坊零零碎碎的记忆,在那些日子里全都缓
期刊
不经意间,在电梯、公交、地铁的候车厅户外广告上,在电影海报上、报纸首页上、火车票上,你都会发现二维码。它可以将网址、文字、照片等信息通过相应的编码算法编译成为一个方块形条码图案,手机用户可以通过摄像头和解码软件将相关信息重新解码并查看内容。与以往所有的营销手段相比,这像是拥有了一家便捷的移动商铺。对于营销经费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而言,二维码可以作为企业的基础营销工具,借助免费的二维码可以引导用户访问
期刊
“当问及乡村二字,你会想到什么?”  “农村、土地、贫穷、秀美、淳朴、落后、麦田、大山、耕地、拖拉机、水井、柴禾……”  每一个词都是正确答案,因为它们真实地表达着乡村的某一面。  “明星。”如果有人这样回答,请不要诧异,因为那同样真实地表现出乡村作为影视村的一面。  随着电影市场的蒸蒸日上,我们不仅可以看见越来越多光鲜亮丽的明星、气势恢宏的场景,还能领略到独特的乡村风貌。《珍珠港》一开始,镜头便
期刊
十多年前,在投资方面,根生干了一件让全厂工人都“震惊”的事。离厂二里地,有一个农贸市场,但市场里鲜无人迹。他竟然租下了农贸市场里的十个摊位,每个摊位每月一百元钱,当时他的月工资也才一千多元,别人以为他疯了。也就在他租下摊位第二个月,这个农贸市场竟然要拆迁了,补偿款拿了五万多,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一笔巨款。  所有人都认为他肯定得到了“内幕消息”,但他发誓说他真的没有。他说之所以租下摊位,是看到附近的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