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定位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新世纪我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这次改革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伟大事业。相对于以前的课程改革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起核心作用的课程改革理念更是发生改变更是巨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包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动态生成的课程内容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以人为本的评价观等等。在这些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的重要性犹显突出。语文教师应该是新课程的学习者和课程者、新课程的主导者。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3-021-02
  
  从本世纪开始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伟大事业。这次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场教育思想的革命。因此就需要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其中新课程改革理念研究的凸现,既是对我国新课程改革实践理性的呼唤和回归,又是对新课程改革理性的反思、建构和价值整合。为了实现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的基础下认真研究语文教师角色的定位这一课题。
  
  1.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1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一种陶冶人、培养人的社会性活动。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发挥学生潜能为根本。其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种基本价值取向正是新课程课程改革的灵魂。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体现在以下方面:在学生培养目标的改变上,逐渐改变过去课程目标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价值取向,确立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为学科共同的价值取向,从而使学科教学的中心从学科本身转变到教育上,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始终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以及生活经验保持紧密的联系,以适应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发展的需要,进而达到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目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要求师生之间建立起真诚、理解、平等的双边互动关系,使学生在和教师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发挥自己独特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课程评价上,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中培养学生判断和反恩的能力。
  综上也就是协调好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身这三者的关系,把人当作完整的教育对象,致力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个性的整体性发展,从而构建起学生的完整个性。
  
  1.2 动态生成、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
  对于课程内容的规定不是一个由课程专家、上级领导所预先规定而设置的系统,而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构建的既定的系统。师生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理念,生成独特的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
  对于重返“生活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这种课程生态观包括:
  1.2.1 课程向自然开放,与自然融为一体,使学生有机会走向自然,谋求人对自然的责任、保护和关爱。
  1.2.2 课程应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
  1.2.3 课程面向自我开放,尊重自己的感受、体验和价值观念,关注人的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意义、自我创造。
  
  1.3 以人为本的评价观
  以人为本的评价观的基本内涵表现为:第一,建立以学生为本的评价体系。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目标应是多元的,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各个方面。因此。学生评价目标不应只针对学生学习成绩,而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学习动机等当作学生评价的重点。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发现学生多方面的学习潜能,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应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放弃单一的考试这种评价形式,建立日常表现、平时考试与毕业考试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全面均衡的发展。第二,建立以教师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评价包括学生的成绩、教师的教学能力等评价。在教学中,强调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反思能力。同时,建立以教师自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评的制度,在多元的评价体系中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从而使教师认识自身、查漏补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的塑造与再定位的过程也是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过程。对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重点扮演好以下两种角色。
  
  2.1 教师成为学习者和研究者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作为单纯的知识的“教书匠”形象要求教师不仅是终身的学习者,而且是反思型的研究者。首先,教师作为学习者,应该打破掌握单一学科的知识的局限性,掌握综合性知识。特别是语文教师。语文教材的知识含量和能力要求含量是极为丰富的。这就使整个语文教材从内容上讲,涉及远不仅仅是文字知识,还涉及地理、历史、古汉语、哲学等各个学科。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博览群书”。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游刃有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作为学习者应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知识。只有在教育学和心理方面的理论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最后,教师要掌握学习者方面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主观能动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学习和研究学生的群体特征,还要学习和研究学生的个体特征,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样教师的教学和对学生的培养才会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最大的教育实效。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教学反思的研究者。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思的过程。也就是说研究型的教师是反思型的教师。“反思”这个概念来源于认知心理学。教学反思唤起了教师的主体意识,它可以帮助教师去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反思也使教师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评价自己行为的后果,形成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教学行为,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效果和水平。反思型教师,除了应该具有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力外,还应该具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这就是说反思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基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质,必然要求语文教师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中的经验,不断改进,提高。
  
  2.2 教师要成为新课程的主导者
  传统上的课程“一纲一本”。使教师习惯于按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步调,用有限的教学法实施教学。新课程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制,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就使学科出现“一纲多本”。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必须根据本地学生的实际,认真研究新课程与新教材,参与开发校本课程,编写学校教材。教师成为教材文化的创造者,并努力成为课程文化的创造者和学校文化的创造者。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张华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274.
  4. 张洪峰著,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浅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7(5).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实用性原则、美观形象性原则、交互隐性原则及学生主体性原则。实用性和美观性二者顺序不可颠倒,一定要在实用的前提下达到美观的效果。交互隐性原则更注重美丽画面后面所隐含的内涵价值与本质精神,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简单事物活化学生思维,传达教师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
期刊
摘要:文章在总结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分析了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应该扮演的角色,为学校可持续发展辨明方向。  关键词: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角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3-007-04    企一体化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形式。近年来,校企一体化中企业和学校经过磨合,已经
期刊
摘要: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动态结合在一种的教育模式,重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详细分析了工学结合对各利益主体的显现的基本功能和显著特性,并对在房地产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路径作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3-017-03    工学结合是
期刊
摘要:我国德育科学发展现形成于我国道德教育坚持科学发展的改革实践中。它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关于道德教育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德育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核是以人为本,重要特征是全面协调发展,基本战略是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论述了德育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本质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分析了坚持实践德育科学发展现的基本要求,并且将坚持德育科学发展观运用于道德教
期刊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序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期刊
摘要:浅显地分析了考生考前综合焦虑症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调节方法,主要是改变认知、思维和行为等方法。对病情较严重者,初步介绍了系统脱敏疗法,期望为莘莘学子减轻求学压力。  关键词:考前焦虑症;压力;系统脱敏法;调节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编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3-012-03    虽然考试对于莘莘学子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但是久经试场的考生
期刊
摘要:幽默是睿智、得体的,建立在礼貌原则基础上的幽默能最大限度地化解威胁面子行为所造成的窘境,保持谈话继续进行,维持正常平稳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幽默;礼貌;面子  中图分类号:I27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3-022-03    “幽默”源自英语“humor”的音译,它来自拉丁语humor,是“湿、流”的意思。以此来看,西方人的幽默感由来以久,这与他们
期刊
摘要:从提高培训质量着手,从强化教学管理入手,进行深入细致的培训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从创新培训模式做起,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抓起,确保培训质量。  关键词:培训;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3-020-02    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培训是职工最大福利,学习是企业进步的动力,知识是人才成长的阶梯”这一
期刊
摘要:本文立足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从国内外现状进行分析,对我国普通高校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从音乐教育目标确立、音乐课程设计、音乐教学法改革、高校音乐教师素质提高等方面,全面论述了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途径与方向。  关键词:音乐教育;发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3-018-03    在高校教育目
期刊
摘要:五年制高职大专德育必修课程设置必须服从国家意志,德育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建构则在高职院校本身。开发与建构怎样的德育选修课程,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与关键能力形成,遵循素质提升的原则、满足需求的原则、能力培养的原则,从必选、跨专业选修、本专业选修三个方面加以思考与实践,并建立相应的机制予以保障。  关键词:高职德育;选修课程;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