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布置作业与学生做作业,这对普通中学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老师挖空心思地寻找不同类型的作业题;而学生同样是为了提高成绩,也日复一日地完成着同样工作——做作业。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布置作业与做作业成为普通中学教学中天经地义的工作。可如果认真反思一下,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在一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八、九年级数学作业完成情况作一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作业分层的看法。
一、问题提出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也相应增大了,特别是九年级学生在升学的压力下,数学成绩的竞争依然激烈,许多学校的数学作业依然沿袭着传统的题海模式,作业量大,作业难度高,作业内容狭窄,脱离生活。作业量大、偏、繁、难,学生不堪重负。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习数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感到越来越难以应付,造成恶性循环。本人担任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已经有九年了,每年都会因学生的作业问题令我倍受困扰。为了使研究更贴近于学生,在分层作业研究的前期,对平日布置的作业中的个别题型进行了分层设计尝试,一个月之后,对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活动,以了解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分层作业的具体感受。
二、实验内容与对象
为了使实验结果尽可能可靠,授课时间、内容尽可能相同,且班级学生的水平相近,无显著差异,我选择了本校九年级(9)班、八年级(6)班作为实验班,选择本校相应同级的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
三、实验具体步骤
1.学生的分层
通过对实验班的全体学生采取访谈、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学习态度,并采取问卷调查形式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最后根据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以期中考试成绩、期未考试成绩为参考,综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及学习能力等情况将学生从高到低分为A、B和C三个层次。A类学生成绩排名班级前20名,B类学生成绩在20名到40名之间,C类学生成绩为40名之后。
首先,A层次学生减少作业量,但要增加难度,给予自由发展的空间。其次,B层次学生保持难度,努力完成发展目标。一般表现在技能的熟化和概念题目的准确应用上,思维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再次,C层次的学困生控制作业量、降低难度,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般表现在计算类教学、概念教学等。
2.作业内容的分层设计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所布置的作业内容也要随之不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综合提高题,作业量较少,有一定的技巧和难度,需在掌握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综合才能完成,目的在于深化、提高和拓宽,主要针对A组的学生。其次,灵活应用题:在基础知识上进行小综合,作业量适中,题目方式较灵活,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应用,主要针对B组的学生。再次,基础练习题,基本概念、公式、法则、性质、规律等知识巩固,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的练习,作业量稍多,但内容简单,属应知应会,目的在于夯实基础,提高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主要针对C组的学生。
3.针对分层作业做到分层批阅,分层评价
将根据A、B、C层的划分设立三个数学课代表,将学生的作业分为三个层次上交。计划的批改顺序是:C层→B层→A层,C层作业最先批改好,并在批阅B层作业之前下发,再去批改B层作业,再在批A层作业之前下发,最后去批改A层作业,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差”来下发作业。这样做使基础组的同学有更多的时间改错,也可以在课间请教A、B组的同学,能够及早地将错误改完,从心理上便处于优势地位。作业采用100分制打分,记载好每个学生的成绩,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评价,加以鼓励。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一,数学作业分层实施后使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有较大的提高。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数学作业分层实施前全部独立完成的人数较少,只占全班人数的25%,而大部分学生多少有抄袭作业的现象,甚至个别学生全部抄袭作业,而实施数学作业分层后,独立完成作业的人数大有增加,占到全班人数的62%,而大部分抄袭人数(包括全部抄袭人数)从30%减少到4%,抄袭情况显著改善。
第二,适当的作业难度,促进学生对完成数学作业的心理因素(改为促使对待数学作业的态度)发生了较好的转变。见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数学作业分层实施前,大部分学生都较被动地完成数学作业,而实施后,能主动认真地完成数学作业的人数越来越多。
第三,数学作业的分层使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见表3。
从表3清楚地看出,原来学习基础、学习条件相仿的两个班级学生,采用分层作业形式的学生成绩比统一作业形式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五、体会与思考
第一,实施作业分层给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既要充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自身又要有充分应对挑战的能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明确目的要求,消除思想顾虑,不因为分在A组而自傲,分在C组而自卑,教育学生让他们实事求是认识自我,让他们明确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着爱心,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都有所进步,分组只是针对学生现有学习水平不同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可接受性差异与教学要求的不适应而作出的暂时调整。
第二,通过作业分层实施,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有利于师生互动与教师合理调节教学。分层实施的作业布置新方式,从根本上扭转了原先强制性“一刀切”布置作业的简单做法,给学生创造了使之真正处于主体地位的宽松环境。教师通过对作业的分层实施,分别引导各层次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帮助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逐渐做到自主、自信地学习,这样不仅知识巩固,效果提高,而且学习态度、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培养。
第三,作业分层实施会不断碰到新问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根据新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如,把分层移到了课外作业中碰到两个问题:首先,做得少的同学是高兴了,而要多做几题的同学就想了:为什么我要多做?显然增加的题目已经成了他的负担。其次,像作业本中的作业,如果后进生只选做,他们的家长又有意见了。既然钱花了,怎么能空着呢……种种问题都需要不断地实践、探索,从而找到合理的解決办法。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业的“机器”、考试的“傀儡”。所以,教师只有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在平时设计作业时就应避免“题海战术”,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最终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一、问题提出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也相应增大了,特别是九年级学生在升学的压力下,数学成绩的竞争依然激烈,许多学校的数学作业依然沿袭着传统的题海模式,作业量大,作业难度高,作业内容狭窄,脱离生活。作业量大、偏、繁、难,学生不堪重负。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习数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感到越来越难以应付,造成恶性循环。本人担任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已经有九年了,每年都会因学生的作业问题令我倍受困扰。为了使研究更贴近于学生,在分层作业研究的前期,对平日布置的作业中的个别题型进行了分层设计尝试,一个月之后,对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活动,以了解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分层作业的具体感受。
二、实验内容与对象
为了使实验结果尽可能可靠,授课时间、内容尽可能相同,且班级学生的水平相近,无显著差异,我选择了本校九年级(9)班、八年级(6)班作为实验班,选择本校相应同级的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
三、实验具体步骤
1.学生的分层
通过对实验班的全体学生采取访谈、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学习态度,并采取问卷调查形式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最后根据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以期中考试成绩、期未考试成绩为参考,综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及学习能力等情况将学生从高到低分为A、B和C三个层次。A类学生成绩排名班级前20名,B类学生成绩在20名到40名之间,C类学生成绩为40名之后。
首先,A层次学生减少作业量,但要增加难度,给予自由发展的空间。其次,B层次学生保持难度,努力完成发展目标。一般表现在技能的熟化和概念题目的准确应用上,思维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再次,C层次的学困生控制作业量、降低难度,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般表现在计算类教学、概念教学等。
2.作业内容的分层设计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所布置的作业内容也要随之不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综合提高题,作业量较少,有一定的技巧和难度,需在掌握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综合才能完成,目的在于深化、提高和拓宽,主要针对A组的学生。其次,灵活应用题:在基础知识上进行小综合,作业量适中,题目方式较灵活,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应用,主要针对B组的学生。再次,基础练习题,基本概念、公式、法则、性质、规律等知识巩固,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的练习,作业量稍多,但内容简单,属应知应会,目的在于夯实基础,提高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主要针对C组的学生。
3.针对分层作业做到分层批阅,分层评价
将根据A、B、C层的划分设立三个数学课代表,将学生的作业分为三个层次上交。计划的批改顺序是:C层→B层→A层,C层作业最先批改好,并在批阅B层作业之前下发,再去批改B层作业,再在批A层作业之前下发,最后去批改A层作业,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差”来下发作业。这样做使基础组的同学有更多的时间改错,也可以在课间请教A、B组的同学,能够及早地将错误改完,从心理上便处于优势地位。作业采用100分制打分,记载好每个学生的成绩,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评价,加以鼓励。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一,数学作业分层实施后使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有较大的提高。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数学作业分层实施前全部独立完成的人数较少,只占全班人数的25%,而大部分学生多少有抄袭作业的现象,甚至个别学生全部抄袭作业,而实施数学作业分层后,独立完成作业的人数大有增加,占到全班人数的62%,而大部分抄袭人数(包括全部抄袭人数)从30%减少到4%,抄袭情况显著改善。
第二,适当的作业难度,促进学生对完成数学作业的心理因素(改为促使对待数学作业的态度)发生了较好的转变。见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数学作业分层实施前,大部分学生都较被动地完成数学作业,而实施后,能主动认真地完成数学作业的人数越来越多。
第三,数学作业的分层使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见表3。
从表3清楚地看出,原来学习基础、学习条件相仿的两个班级学生,采用分层作业形式的学生成绩比统一作业形式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五、体会与思考
第一,实施作业分层给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既要充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自身又要有充分应对挑战的能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明确目的要求,消除思想顾虑,不因为分在A组而自傲,分在C组而自卑,教育学生让他们实事求是认识自我,让他们明确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着爱心,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都有所进步,分组只是针对学生现有学习水平不同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可接受性差异与教学要求的不适应而作出的暂时调整。
第二,通过作业分层实施,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有利于师生互动与教师合理调节教学。分层实施的作业布置新方式,从根本上扭转了原先强制性“一刀切”布置作业的简单做法,给学生创造了使之真正处于主体地位的宽松环境。教师通过对作业的分层实施,分别引导各层次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帮助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逐渐做到自主、自信地学习,这样不仅知识巩固,效果提高,而且学习态度、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培养。
第三,作业分层实施会不断碰到新问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根据新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如,把分层移到了课外作业中碰到两个问题:首先,做得少的同学是高兴了,而要多做几题的同学就想了:为什么我要多做?显然增加的题目已经成了他的负担。其次,像作业本中的作业,如果后进生只选做,他们的家长又有意见了。既然钱花了,怎么能空着呢……种种问题都需要不断地实践、探索,从而找到合理的解決办法。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业的“机器”、考试的“傀儡”。所以,教师只有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在平时设计作业时就应避免“题海战术”,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最终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