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一些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推广实践教育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力求找到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工作室制实践教育教学模式便产生了。工作室制实践教育教学模式是指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导入真实案例项目,工作室制教育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自由的互动教育教学环境,用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及学习热情,以营造良好的教学和实践氛围为基础,使专业课程的学习与课程的实践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这样的教学模式以设计任务驱动教学进程,借鉴行业项目管理和项目工作流程而进行的课程设计,能有效地推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让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团队意识得到充分的锻炼,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一、建立以实践为核心的工作室制教育模式
1.以实践为导向的工作室制实践教育模式。
“工作室”是现代教育中出现的新名词。工作室制实践教育模式是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项目,将产、学、研融为一体,最终使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2.工作室制实践教育模式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突出社会实践能力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育模式的教学改革,应体现出专业的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行业对专业人员的需求入手,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结构。同时,加强以操作技能,施工实习、施工管理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强产学合作,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学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3.实践导向的工作室制课程规划。
工作室制实践教育模式在于着眼岗位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和实践课程、加强产学合作,在提升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实行工作室制实践教育模式,就相当于实行小组教学,将授课的学生分成各个小组,每个小组设定不同的实践课题,这样一方面教师指导起来会比较轻松,与每位学生的交流也增加了许多,而且面对面的交流更会促进师生感情,有利于营造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
在工作室制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可以双向选择,学生可以对各工作室的艺术风格、教学方式和教师进行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室就读。教师亦可以在教学中贯穿自己的设计风格观念,注重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和塑造,通过自己独特的授课风格、授课方式以及人格魅力,使学生获得对艺术设计的认识。
二、实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零距离对接
1.工作室制实践教育模式优化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结构。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必须基于一定的课程建设理念,同时也要遵循从人才培养目标。工作室制教育模式中的“项目教学”所蕴涵的实践创造精神正是高职艺术设计课程中所需要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多强调先基础后能力,忽视设计实践,而工作室制的教育模式则是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课程,从实践中了解课程的理论知识,并通过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在课程结构设置上,则是先导入设计理论 ,其次在设计实践中强化理论,提升专业水准,将项目的实践与课堂的教学相结合,从而对高职艺术设计课程结构进行优化。
2.实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能力的统一。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育模式是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的一次有益探索。它采用“方案讨论法、施工现场教学法与模拟课题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使所授课程与行业接轨,达到课程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能力的统一,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实践条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率,也使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更趋一致。
工作室制实践教育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自由的教育教学环境。在当前社会发展快速,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能够培养出适应现代生活的人才、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无疑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模式。
在工作室的教学中,学生在掌握大量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加深艺术设计的理解。加强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是一两条建议和主张就能解决问题的。在工作室制教育模式实行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不协调、不完善的问题,但我相信工作室制教育模式一定会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一、建立以实践为核心的工作室制教育模式
1.以实践为导向的工作室制实践教育模式。
“工作室”是现代教育中出现的新名词。工作室制实践教育模式是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项目,将产、学、研融为一体,最终使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2.工作室制实践教育模式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突出社会实践能力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育模式的教学改革,应体现出专业的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行业对专业人员的需求入手,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结构。同时,加强以操作技能,施工实习、施工管理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强产学合作,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学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3.实践导向的工作室制课程规划。
工作室制实践教育模式在于着眼岗位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和实践课程、加强产学合作,在提升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实行工作室制实践教育模式,就相当于实行小组教学,将授课的学生分成各个小组,每个小组设定不同的实践课题,这样一方面教师指导起来会比较轻松,与每位学生的交流也增加了许多,而且面对面的交流更会促进师生感情,有利于营造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
在工作室制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可以双向选择,学生可以对各工作室的艺术风格、教学方式和教师进行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室就读。教师亦可以在教学中贯穿自己的设计风格观念,注重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和塑造,通过自己独特的授课风格、授课方式以及人格魅力,使学生获得对艺术设计的认识。
二、实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零距离对接
1.工作室制实践教育模式优化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结构。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必须基于一定的课程建设理念,同时也要遵循从人才培养目标。工作室制教育模式中的“项目教学”所蕴涵的实践创造精神正是高职艺术设计课程中所需要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多强调先基础后能力,忽视设计实践,而工作室制的教育模式则是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课程,从实践中了解课程的理论知识,并通过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在课程结构设置上,则是先导入设计理论 ,其次在设计实践中强化理论,提升专业水准,将项目的实践与课堂的教学相结合,从而对高职艺术设计课程结构进行优化。
2.实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能力的统一。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育模式是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的一次有益探索。它采用“方案讨论法、施工现场教学法与模拟课题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使所授课程与行业接轨,达到课程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能力的统一,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实践条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率,也使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更趋一致。
工作室制实践教育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自由的教育教学环境。在当前社会发展快速,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能够培养出适应现代生活的人才、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无疑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模式。
在工作室的教学中,学生在掌握大量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加深艺术设计的理解。加强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是一两条建议和主张就能解决问题的。在工作室制教育模式实行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不协调、不完善的问题,但我相信工作室制教育模式一定会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