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与对策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3496828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题根本上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以及地区内部的发展不均衡,经济增长方式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所致。解决问题的根本对策是:实施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宏观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缩小区域经济差距,舒缓大学生就业集中地区的就业密度;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 大学生 就业难 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普遍的社会问题,一种观点认为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在于连年来的高校扩招。一种观点认为现行的人事制度和户籍制度削弱了市场经济在人才配置应当发挥的基础性作用,束缚了人才的正常流动,制约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是导致大学生就业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1]还有的学者从用工双方的立场出发,认为部分大学生自身素质不足,在职场上的竞争力不足和用工单位脱离实际需要,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本文拟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相对宏观的视角,对大学生就业难作一新的探讨。
  1 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对大学生就业流向的影响
  自21世纪初期,我国形成了一股由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潮”,每年的应届毕业生的洪流,正在以越来越庞大的规模涌向吸纳能力相对较强的北京和东南沿海大城市。据国家人事部曾经公布的数据表明,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布在大中城市工作的占70.7%,在农村的仅占1.9%。仅北京、广州、上海、深圳4城就接收了人事部抽查的15个省市10.9%的高校毕业生。据统计,2008年,广东、上海、浙江、北京四地的毕业生净流入比例分别为185.2%、130%、117%和70.8%,均大幅度超过其他省/市,其中广东的人才净流入率更是遥遥领先。[1]这样长时期的一边倒的就业流向,使得这些城市对大学生的需求逐渐趋于饱和,更加重了这些地区大学生就业的竞争。而另一方面,对于急需要大学生的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出量却远远大于流入量,特别是中青年骨干人才流失。这就形成需要人才的地方留不住人才,消化不了那么多人才的地方人才有都往那里挤,进而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和工作岗位空缺同时存在的矛盾局面。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落后区域的劳动力报酬和发展空间无法与先富的东部沿海区域相提并论。大量底层劳动力和高级人才便自然地流向了发达区域。欠发达地区的“工资洼地”困境,难以为“人才高地”提供丰富的营养,是造成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广大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普遍缺乏人才,急需智力投入和支持,但由于分配制度、用人制度、户籍政策、保障制度、编制数量、经费困难等方面的影响,毕业生即使想到这些地方去就业也往往难以落实。这就在客观上造成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空间狭小、渠道不畅,也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困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重视沿海地区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力图把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转化为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2]70年代末期,我国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珠江三角洲,80年代末期倾力打造长江三角洲,90年代中期又重点建设了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这种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在促使全国经济整体上实现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区域之间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显著。这种区域经济的差异,使得大学毕业生将自己的理想就业流向定位在经济发达地区,造成“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的现象”。
  2 区域经济增长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不大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情况来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没有很好地带动就业快速增长,就业矛盾仍比较突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趋势较为明显。具体表现在:
  一方面,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存在产业差异。从三次产业就业弹性情况可以看出,三次产业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第一、二、三产业中,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来源,是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劳动已占总劳动的60-70%。而中国,从2002年到2006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41.7%下降到39.5%。从而造成中国劳动力在三个产业上的配置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吸纳过多的劳动力,而二三产业却吸纳劳动力不足,所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并没有对就业产生多大拉动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增长产生了挤出作用,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并不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出现问题。[3]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存在行业差异。经济增长对每个行业就业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据有关研究表明,金融保险业的就业弹性最高,第二位的是房地产业,第三位的是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其后依次是:卫生体育福利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行业。而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最强的是一些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高的行业,如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而我国的服务业现状确实总体规模小、服务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滞后,与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造成经济增长对大学生的需求有限,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3 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3.1 缩小区域经济差距,舒缓大学生就业集中地区的就业密度。
  首先,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随着总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应拿出更多的资金促進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创造和运用多种手段与途径对资源的空间配置加以合理引导,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欠发达地区发展。[4]
  其次,积极推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建设,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提高欠发达地区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相互融合,减小城乡差距,缓和大学生就业一味流向发达地区的趋势。
  第三,促进欠发达地区的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机会。发达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非国有经济迅猛发展。为使欠发达地区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国家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3.2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
  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既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职业应变能力,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又要充分考虑劳动力的现状和发展过程,考虑社会各个层面上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适应,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有效增加大学生就业。现代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等特点,是吸纳大学生的就业渠道。这些产业一般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较高,需要从业人员有完备的知识结构、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而这些恰恰是当代大学生所具备的素质。也只有在这些行业,大学生才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从而既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又可以避免大学生就业中的人才浪费。
  参考文献:
  [1]刘庆利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与对策.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
  [2]刘树成等.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3]崔光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政府行为的实证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06.
   [4]杨伟国.大学生就业选择与政策激励[J].中国高教研究,2004.
   基金项目: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003237)。
   作者简介:程立军(1971-),男,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学工部部长,教育学,硕士。
   王丽娜(1971-),女,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经济学,硕士。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的应用更加有效,但是要注意信息技术在应用时应该注意的地方。防止利用多媒体教学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合理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随着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輔助教学(班班通)成了我县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近几年,教育迅猛发展,我县多媒体、班班通、多媒
<正> 产品质量检验报告是对一个产品质量信息的综合反应,它是衡量一个质检部门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并直接关系到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针对目前市场上
本文对岫岩地区的自然情况、红松生物学特性和水曲柳生物学特性进行描述,混交林培育方法进行分析,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创造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
<正> 1 前言 我国的果汁加工近几年来有了很大发展,1994年我国果汁产量达60万吨,比1980年果汁产量增长了20倍。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改变,对饮料的需求不单纯是好喝解渴,而且追
网络的发展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网络的作用,取长补短,利用网络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文章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
本试验对酒类专用炭在清香型低度麸曲白酒中的除浊抗凝作用进行了测试对比。通过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证明具有实际意义。
文中对于工作过程的数控加工编程课程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设计。
本文通过对邻菲罗啉比色法测定啤酒中铁的试验条件,如最大吸收法长、PH值显色剂用量、显色时间、稳定性试验等进行了探讨。从而确定了一套完整的试验方法,经实践证明:本法具有操作
尽管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并不长久,不过我们如今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确实已经掌握了一些自然规律。只是科学家们仍然有些疑问,这些规律在宇宙的其他地方是否仍然适用?新研究对此给
以处理前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到的一根缺陷桩为基础,分析确定了缺陷的性质、位置和大小,并根据缺陷的严重程度,采取&#39;中心钻孔掏除缺陷法&#39;,用特制的机械及人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