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类非遗文化传承的“戏、声、音、乐、时、事、能”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obo59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炎夏日,在古城开封铁塔湖畔的百年学府河南大学,河南省“戏曲演员声腔人才培养项目”在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排演厅正式开班授课。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谢嘉幸教授做了开班首讲,题目是《从表演到传承——华夏乐府与传统音乐的当代传承》。谢教授从“戏、声、音、乐、时、事、能”等七个方面讲解了中国传统戏曲和音乐的起源、形态、分类和变迁,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时代危机、华夏乐府传统音乐教育行动计划、现时期需要怎样的传承人等一系列与传统音乐传承密切相关的前沿论题。
  谢老师从音乐的本源说起:“人心之动,物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乐记·本记》中这几句话说明,音乐的起源是由于“人心感于物”。“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音乐节奏、旋律、调式与和声。“在西方音乐概念中,主题发展、音乐陈述结构、曲式与各类张弛结构”实际上是对体现在乐谱中的音乐形态转变为抽象符号加以分析运用,如用字母ABA或 “散、慢、中、快、散”的文字形式表现音乐的曲式结构等。这说明,由于乐谱的出现,音乐较容易被记录下来,以视觉符号的形式“独立”体现在乐谱中。这一方面使音乐的传播和研究得到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对音乐本源性表现因素的忽视,这也是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歌、戏曲、说唱、器乐等)在高等音乐院校中难以获得教学主流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谈到本次培训的主题“戏曲声腔”,谢教授说:“声腔”是戏曲中的一个专用名词,一般是把戏曲中某些音乐和演唱相类似的腔调称为一种声腔,或归为一个声腔系统。中国古典戏曲分北杂剧和南戏两派,一种声腔流传不同地域,同当地剧种结合,或同当地的语言、音乐相结合从而产生出不同的声腔,如皮黄腔、昆山腔、梆子腔、高腔等,而“板式变化体”和“曲牌联套体”则是中国戏曲音乐的两大结构体系。
  谢教授认为所有的音乐都可以分为“传统音乐、艺术音乐和流行音乐”三大类。在过去一百年里,艺术音乐随着西方音乐及其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传入,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构成了我国音乐生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观念以及教育体制原因,中国传统音乐体系的探讨与重建在一定程度上长期被忽视,助长了中国的音乐人妄自菲薄、满口洋腔洋调、唯西方是尊的“欧洲中心论”思想。许多传统音乐的优秀特质被“艺术音乐”格式化,或挡在了音乐艺术院校的大门外,传统音乐在音乐院校中仍然只是研究的对象,或成了“艺术音乐”创作的“下脚料”。实际上,在当代社会语境中,传统音乐、艺术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关系完全可以更加密切。他以谭维维演绎的摇滚版四川民歌《康定情歌》和京剧《打虎上山》阿卡贝拉版视频为例,阐释了传统音乐不仅仅是艺术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原始素材,艺术音乐和流行音乐也同样可以作为传统音乐的陪衬这一常见现象,对传统音乐工作者和作曲家们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他说:“也许当今时代更需要于会泳那样既懂音乐、又懂戏曲的作曲家,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谢教授首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民族音乐集成时代”、进入新世纪以来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阶段”。在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正面临断代与消亡的问题时,谢教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文化遗产由传承人所承载,并以“口传心授”或“口传身受”的方式传承,传承项目如果后续无人,随着传承人的离世,该项目就消亡殆尽,因此培养非遗传承人迫在眉睫。他说,201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传承人认定制度和支持措施,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但是,由于在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方面没有具体举措,没有相应的学校教育制度做保障,许多非遗项目实际上仍然在迅速消亡。一些小戏种不仅没有专业剧团与表演团体,而且代表性传承人大多年迈体衰,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对于非遗传承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该剧种处于濒临灭绝状态。并且,这在全国范围内绝不是个别现象。
  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人才培养,就绝无保护、传承之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谢教授在北京发动“华夏乐府教育行动计划”,旨在建立一所教授中国传统音乐的(网路)音乐学院。他在论证报告中提到:“近年来传统文化热潮日益高涨,国学教育风起云涌。然而如何响应总书记号召,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华夏每一份子都成为传承中华文化之自觉者,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纵观古今中外,欲提升国民精神,无论欧洲文艺复兴,还是上世纪初我国之学堂学歌,无不以乐起兴风动四方。”《孝经》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先秦时期周公制礼乐、行乐教、正民心、易风俗,秦代以来,设立乐府、采诗夜诵,更有唐之新乐府运动以歌新风、以颂大雅。20世纪以来西学兴盛,音乐教育机构亦以西乐为其基底,教育旨趣禁锢于分科教学之中,乃至丧失传统文化之人本特征。20世纪80年代始,大型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工程启动,实乃乐府功能之恢复,功莫大焉。新世纪后更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运动重视传承。然而由于西学体制之掣时,诗、乐、舞无法一体,礼乐精神无法融通,传统文化精神无法自立。因此谢教授认为:“要重建乐府,将西乐为本、分科教学之体制,回归为国乐为本、综合教学文化为魂之体制,先立人、后成才,实乃打破此禁之良策也。今倡华夏乐府,志在继承中华乐教传统、复兴中华优秀文化、开创中华时代文明。”如今,华夏乐府行动计划经过四年的筹备建设,已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世明先生在首届华夏乐府高峰论坛上讲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乐要上位、乐要有魂、乐要寻根、乐要融入。”“搞华夏乐府,就是要将中国音乐摆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借用总书记的一句话,就是要把这样一件大事摆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位置上来。’”
  谢教授说,论述“戏、声、音、乐”,讲的都是表演层面,从表演到传承,更重要的是传承,没有传承也就没有发展,这是本人这些年在各项实践探素中走过来的切身体会。但传承要把握当下的“时”,即发展机遇,还要做“事”,从举办“两会一节一奖”既北京传统音乐节、太极音乐奖,到2015年创办“首届华夏乐府论坛”,到2017年推进国家课题提交两会提案,到2018年建立“华夏乐府音乐在线课程联盟”,再到2019年创设“华夏乐府基金”,他说:“我们制定了全面的行动计划,我也从音乐教育的研究者转变为实践者,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位文化研究学者,走出书斋躬身践行,确实需要有极大的勇气。因此还需要论‘能’,我们不仅要走出象牙塔融入社会建设发展的时代潮流,还要学会教学、策划,组织、创作、表演、制作……世界经合组织对未来人的核心素养提出了4C( critical thinking ,Comunication, Cooper- ation, Creativity)概念,即批判性思维、交往、合作与创意能力,这些能力都不只限于具体学科领域,而是要跨越学科领域,从表演到传承,也许这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更是对我们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全身心投入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的根本要求。”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传统戏曲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河南大学是教育部指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豫剧传承基地”,音乐学院戏剧系数十年来不但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戏剧(戏曲)表演人才,还积极促进落实各级各类“戏曲人才培养项目”的蓬勃开展。据“河南戏曲声腔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河南大学王凯歌教授介绍,该项目是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财政厅批准、河南大学音乐学院主办的省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项目。他说,科學的歌唱发声方法并非西方才有,我国古代著作《唱论》(作者燕南芝庵1341年著作)在七百年前就详细地描述了我国古典戏曲的演唱实践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声乐理论著作,经过中国一代代戏曲演员的舞台实践,中国也有自己完备的戏曲声腔发声方法体系。此次举办“戏曲声腔专项研修班”,请来一批音乐理论家、戏曲表演艺术家来为学员授课,正是为了提升学员的戏曲理论素养,同时将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融入到戏曲演员的声腔表演中,保护戏曲演员的嗓音和演唱风格,开创戏曲唱腔教学的新范式,提升豫剧声腔表演的艺术品质。请谢嘉幸教授开班首讲,开阔了学员对于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提高了学员们对于戏曲音乐表演与理论的认知。谢教授在短短两个小时的讲座中谈音论乐说戏,讲座深入浅出,学员们都在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地听课,还吸引了音乐学院部分师生前来旁听。一位作曲专业的老师感叹说:“谢教授讲课思路清晰、图文并茂、观念超前、展现出非常大的信息量,听得十分过瘾!”
  谢嘉幸教授讲课当晚,受河南大学音乐学院领导邀请,与开封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魏培仕、副局长丁卫卫一行在开封人的会客厅——小宋城共赴晚宴。魏局长对谢教授来汴讲学表示热烈欢迎,并欲聘请谢嘉幸教授为开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家顾问,谢教授欣然应允,他希望开封市文化部门领导对开封二夹弦、豫剧祥符调、宋词乐舞、开封盘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多保护和扶持。魏培仕局长也表示要加大对开封市音乐文化产业的投入,促其兴盛繁荣,既要保留宋都特色遗风古韵,又要结合现代媒体和传播技术弘扬传统文化。魏局长说:“我们要以传播开封传统音乐文化为契机,提升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城市的美好形象,从而形成开封市一张张璀璨夺目的文化名片。”
  尚永娜    博士、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音乐教育是一种美育,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润物无声的德育渗透,将思想和艺术相融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新时代的浙江音乐学院作曲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美好艺术意境,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发掘和教学方法创新等角度出发,构建“以美育德”完整育人体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探索音乐专业“学科德育”特色育人模式。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时期则是一个人世
期刊
随着我国对各行各业、各级各类的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中的扶持力度的不断加深、支持力度的不断提高,出台、制定的多种多样、形式灵活的管理制度和奖励机制,这些利好的政策极大地加速促进了我国在各行各业、各级各类的科研工作领域的技术人员的研发水平不断提高、创新速度不断加快,使得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强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具备了极高的世界影响力。在这种社会高度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
期刊
张欢教授在新疆乃至全国音乐学界、音乐教育界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除了担任过和拥有“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新疆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新疆师大音乐学院前院长、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大连艺术学院学术顾问、上海音乐学院亚欧音乐研究中心研究员…”等众多“官方”头衔,以及获得的多项国家级教学、科研奖项外,他的“名气”还和其十多年以来一直坚持与践行的一
期刊
近日,很多沈阳歌舞团的老同事纷纷回到沈阳,其中有退休多年的老艺术家,有在其他省市安享晚年的老演员,也有旅居国外的歌舞界元老。他们从各地飞过来,原来为的是庆祝沈阳歌舞团建团五十周年。欢聚一堂,抚今追昔,几多感慨,回忆他们在舞台上的青春年华,其实也是回望沈阳歌舞团的流金岁月。  沈阳歌舞团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并在新时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创作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品,也培育出一批知名的作曲家、舞蹈家、歌
期刊
(六)  还有一位通俗歌星毛宁,沈阳的小伙子,原本是体育运动员,在广州打拼成功,与杨钰莹并列为歌坛金童玉女,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曲《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把古诗意境用歌曲重新演绎,哀婉低徊,徐徐咏叹,
期刊
2019年7月21日晚上19点30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上演了上海爱乐乐团2018-2019音乐季闭幕音乐会。音乐会由上海爱乐乐团音乐总监、中央芭蕾舞团音乐总监、浙江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著名指挥家张艺执棒,由青年钢琴家宋思衡担任钢琴独奏。音乐会的曲目均为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经过音乐总监张艺先生的精心挑选,上演了一场别致的饕餮盛宴。丰富的曲目内容让听众通过上海爱乐乐团的精彩呈现,与肖
期刊
神农,离我们很远,远到遠古,远到我们对他的了解大多只限于一知半解。某日——2018年的某段时间,很远的距离忽然变得近了。同道游暐之说:明年8月,她担任编剧的原创歌剧《天地神农》将在上海演出,那时,距8月至少还有10个月呢。再早一些,确切说是2018年初,暐之应邀到株洲,在神农大剧院观看新剧,次日匆匆赶回上海,参加研讨这个剧本的会议。离开株洲时,她朝着神农广场中央矗立的神农塑像投去一瞥。那一瞥,有她
期刊
“头悬梁,锥刺骨”这条励志成语,讲的是学习中的毅力。大家都知道,古今中外,但凡有所作为的人都少不了毅力,毅力在成功中的重要性,早已成为共识,所以每个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毅力的人。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是那种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吃不了一点苦,受不了任何挫折的人,特别是那些抗挫折能力特别低,一但遇到挫折就会出现极端情绪表现的孩子更是让家长、老师所担心。在我们所做的学琴调查中,在问家长为什么让孩
期刊
柴可夫斯基创作于1874-1875年间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原本是要献给尼古莱·鲁宾斯坦首演的作品,其音乐的设计也是考虑到鲁宾斯坦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如强力而又需要爆发性的触键、宽广而需要舒展起伏的气息、多变而又强调色彩对比的音响等。无疑,柴可夫斯基对作品的要求和寄望太多,他以为既是钢琴家又是作曲家的鲁宾斯坦会欣然接受挑战,作品也会借鲁宾斯坦的名声而一夜成名。可惜,鲁宾斯坦非但不领情,反而对作品颇
期刊
总结成败原因要讲策略——归因策略到动机的影响。  有一孩子,参加一个区里少儿钢琴比赛获得了'优胜奖',高兴地对爸爸说:“比赛获得'优胜奖'你看,这是证书,还有奖品!妈妈还带我吃麦当劳了!我们好好的庆祝了一下!”可爸爸却说:“你美什么呀!区里的比赛算什么呀!就是各学校学生谁想去比赛,都能参加,你知道什么叫'优胜奖'吗?一、二、三等奖才叫获奖,所有没获得奖的选手都发一个 '优胜奖',你那个'优胜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