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化学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an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化学过程,体现化学规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实验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达成三维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重要方法。下面列举两个教学案例,简述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妙用。
  案例一:铁的吸氧腐蚀
  铁的吸氧腐蚀,是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中的重要实验之一。学生对电化学腐蚀中的析氢腐蚀原理容易理解,对日常生活中钢铁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虽有所了解,但对该现象是吸氧腐蚀,发生了原电池反应却难以理解。人教版和鲁科版教材所设计的实验都无法解决这一难点,均存在不足。
  1.人教版用食盐水浸泡过的铁钉做演示实验,学生要观察到玻璃导管中有水柱上升,至少需要5分钟,时间久不高效,该实验无法证实吸氧腐蚀是个电化学过程。
  2.鲁科版探究实验,是在铁粉中加入少量碳粉,遇氯化钠溶液发生无数微小的原电池反应,氧气消耗后水柱上升需要的时间更长,几十分钟才能观察到现象。
  3.铁的吸氧腐蚀是个电化学过程,铁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为什么生成的是亚铁离子,对于宏观表征思维的高中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更好突破铁的吸氧腐蚀的难点,我们不妨设计这个探究实验,给学生更多直观的、具体的信息,继而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由老师“教”转变为学生“学”。
  实验用品:10ml注射器、具支试管(或用20ml注射器代替)、螺旋状铁丝、碳棒、电流表、橡胶塞、导管(或输液管代替)、100ml小烧杯、食盐水、铁氰化钾溶液、品红溶液。
  实验步骤:⑴制取并用100ml注射器收集氧气。⑵检查装置气密性,在试管中加入饱和食盐水,滴入几滴铁氰化钾溶液,将导管的末端伸入盛有品红溶液的烧杯中。⑶将带有电极的橡胶塞塞紧,将铁丝连接电源的负极,碳棒连接电源的正极。然后用注射器向试管中打入氧气。⑷观察实验现象: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铁丝周围的变化情况、导管中液柱的变化情况。1~2分钟即可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导管中的液面有明显上升,试管中出现蓝色沉淀。说明铁的吸氧腐蚀是个电化学过程,铁做负极生成的是亚铁离子,而不是Fe3+离子,难点迎刃而解。
  此实验装置简单合理、反应速率快,实验现象明显,增强了教学效果。该实验的完成,学生可以认识到该过程既是吸氧过程也是电化学过程,直观地感受到反应中铁变成亚铁离子,增强了该实验的认识论功能。而且对金属腐蚀的防护知识 (保护层防护、电化学保护 )都能理解加深 ,得以巩固并能应用,为电解原理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
  案例二:钠与水的反应
  钠与水的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重要实验之一。教材中的实验3-3,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通过实验及分析可以知道金属钠的很多性质。但该实验具备众多优点的同时,也还有一些小的不足。学生在做实验时,经常会出现危险,无法检验生成的气体成分。在实际教学中,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推测生成的气体,不如用实验从直观上让学生感知得出结论,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可在此处设计探究实验。
  仪器药品:废弃的带有粗针头注射器、镊子、火柴、滤纸、酒精灯、小刀、金属钠、水、酚酞试剂
  实验步骤:⑴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绿豆的1/3),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表皮。⑵将小块钠用铝箔包住,用针扎几个小孔,将包好的钠放入取下针头的注射器内,活塞推到底,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抽水至满。⑶金属钠反应完毕时将余水推出,安上针头。⑷点燃酒精灯,对准酒精灯缓缓推动活塞,就能观察到H2燃烧的现象。也可以收集半管H2,抽动活塞混入空气,对准酒精灯,能听到刺耳的爆鸣声,还可以在注射器中抽入少量肥皂液,推动活塞,吹出气泡,用火柴点燃检验H2。
  该实验仪器材料便于寻得,来源于生活,容易推广,节约药品、操作简单可见性强,学生可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钠与水反应生成了碱并释放出气体。解决了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而不是氧气这一难点,能够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改化学学科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是探究学习的重要载体。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善于思考、应用化学实验,突破教学上的重难点,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很多高三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都会抱怨:花了很多时间记历史,背历史,但成绩老提不上去。这是我们学校高三文科班学生在历史备考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怎样提高备考效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针对我校学生实际,要提高备考效率,首先得给她们减负,减轻学业负担,减轻心理负担。如何减负?减轻学业负担,就得让她们把知识“学活”,全面的提升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减轻心理负担,就得让她们快乐起来,把学习历史当乐趣。下面我谈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了近10年,教师们在不断学习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调整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果及其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了时代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
期刊
在没有实施新课标以前,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完全是由教材决定的,教师根据教材写成教案,课上就是“教教材、走教案”。今天,在实施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提倡把“教教材”改为“用教材”,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做教材的奴隶,一步一步“活化”教材,使之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应只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要把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加工、改造,编成需要学生自主
期刊
课堂生成资源是指课堂即时产生,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这种教学资源是学生真实体验的一种反映,是一种转瞬即逝的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它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相互交流中,思维融合、碰撞而闪现的智慧火花。它可能是灵感的迸发,也可能是思维的叛逆。由于动态资源是即兴的,灵动的,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因而利用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我们的课堂便会勃发生机,学生便会享受到学习的无限
期刊
从小学习作教学的全过程来看,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习作教学的关键阶段。因此,探索三年级习作教学之路就尤为重要了。我认为首先教师的指导思想要明确,要充分认识到三年级习作教学的“过渡”性。其次,要明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年级的习作的目标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习作愿望,引导学生如何写作文。  怎样把握好这个“过渡”关,让学生顺利地、快乐地走上成功的习作之路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
期刊
作为新疆民族高中汉语教师,自认为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是一个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业务水平上精益求精的老师,几年来所教汉语学科的高考成绩也算让领导、家长、学生满意,自己也聊以自慰,沾沾自喜。  可自2010接了新一届高一后,满以为凭着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有着敬业精神,还有满腹学识,叫一个个新生高赞“牙可西哈能”(维语:好老师),决不在话下。可谁知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竟然有吃东西的、睡觉的,还有注意力不集
期刊
我国古人读书很讲究背诵。我记得郭沫若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大意是: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增长,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了。所以大学者都是从小背下四书五经。鲁迅说,他15岁时,差不多读完了十三经。那时的“读”,也就是背。小孩子,能读懂?不能。可是请想,一部十三经烂在肚里,做什么学问都方便得多。“五四”一代人,都是如此。怪老人辜鸿铭说,学外国文也要背。他说,要真懂外文,精
期刊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会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到学校来做什么?孩子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读书。学生们口中的“读书”,换个说法就是“学习”,与我们语文老师口中的读书不是同义的。小学课本《窃读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粮食是我们身体成长的需要,而知识是我们人精神、灵魂成长的精神食粮。作为语文学科,多读书,多读经典诗歌、散文、中外名著,无论对学生的写作,还是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引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一节课能否成功、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否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引入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的课堂引入,能够使学生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设置课堂引入,我在教学过程中粗浅的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抛砖引玉。  一、以问题引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数
期刊
论文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实施民主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想象和联想;把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学实践而真正转化为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激发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