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羡余与句法羡余的相似性分析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词法与句法的一致性
   羡余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也是语言的本质特征。现有对汉语羡余现象的研究成果,都不约而同地将汉语羡余现象分为词汇、句法两个层面展开讨论,有的句法层面羡余研究加上了语用因素。这些研究自然为羡余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方面和个案的描写与分析,但也有将一个问题生硬割裂开之嫌,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
   羡余作为汉语的本质特征,在不同层面的具体形态虽有差异,但整体上有着相似性,因为其本质是一致的。本文就汉语词汇、句法两个层面的羡余的相似性进行讨论。
   语言是由一个个小单位组成更大的单位,最后表达出要表达的意思、完成交际。就汉语而言,由语素组成词,词再组成短语、句子,句子组成语段、篇章,最终完成思想的表达。认知语言学认为构式(constrcution)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征单位组成的,词就是最小的构式,语素、词、词法、句法是一个连续统(continuum),每种语言的情况都类似。汉语的语言单位组合过程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分水岭,那就是以句子(单句)为界,单句(包括单句)之前的组合,各单位或成分的组合是按照结构规则进行组合,符合结构规则,语义可以匹配的成分可以组成更大的单位,其过程是:语素+语素→词,词+词→短语,短语/词+短语/词→句子。
   单句之后的组合为:句子+句子→语段,语段+语段/句子→语篇。
   句子与句子的组合,它们之间已经没有句法结构规则了,连接它们的是篇章关系,篇章关系本质上显示的是逻辑关系,复句的关联词语就是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标记,逻辑关系不一定需要关联词来表达。在汉语单位的组合链上,每个环节都存在羡余现象,但从语义结构来看,单句前的环节,结构关系更为紧密,羡余特点的表现也更为突出。而对单句后面环节的分析,更多应从篇章语用、语言逻辑等角度展开的。
   词汇羡余与句法羡余的相似性和词法、句法的一致性是密不可分的。关于词法与句法的关系,这是一个老问题。这里说的词法就是构词法,特指复合词的构词法,它与句法是否一致,在汉语学界存在着两种绝然相反的意见。关于词法与句法关系不同意见的对立情况,朱彦[1]p19-21进行过详细地的介绍。
   一种观点认为词法句法一致,代表人物是赵元任、陆志韦,肇始于赵元任1948出版的《国语入门》,对立的观点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代表人物是刘叔新、周荐等。赵元任、刘叔新一个从句发出法,一个从词汇出发,各自研究的立足点不同,朱德熙虽然认为句法和词法分属不同平面,然而却将词法和句法归为一个范畴:“语法分为句法和词法两部分”,即词法和句法都属于语法范畴。
   词法和句法就是语言单位组合的规则,词法是语素的组合规则,句法是词的组合规则,语素、词是不同层次的语言单位,同属于语言单位的组合链上的环节,虽然词的结构和句法结构在具体形态上有不一致的情形,但其结构规则一定保持着一致。用同一套规则分析具有同质性的不同层面的语言单位的组合,是理所当然的习惯,也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从历时角度看,词法与句法也是紧密相依的。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了词汇的绝大多数,多音词的主要来源就是短语和句法结构,或者说双音词是由短语和句法结构词汇化而来的,所以Givón提出了“今天的词法就是昨天的句法”的著名说法(Givón,1979,转引自石毓智[2]p254)。从人类认知的角度说,同是语言单位的组合,如果采用两套不同的组合规则势必加大认知的难度,词法和句法的一致性非常高,这也与汉民族认知方式有关,形成了词汇与结构的共性。
   汉语构词法指的是合成词的结构方式。朱德熙[3]p25-36将汉语合成词归纳为重叠、附加、复合三大类型,重叠主要是亲属称谓,如“爸爸、哥哥、姐姐、奶奶”等,是单音节单纯词重叠后形成的。附加是词根加上词缀后形成的词,词缀有前缀和后缀,如“老虎、阿姨、桌子、外头”等。最重要的是复合词,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词根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词。复合词的构成方式,朱德熙分为五类:主谓、述宾、偏正、述补、联合。按照这些方式构成的复合词,词性可能是实词,也可能是虚词,与词根的词性并没有必然关联。非常清楚,朱德熙认为复合词的结构方式与句法结构一致的,他明确指出:“汉语复合词的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基本上是和句法结构关系一致的。”刘叔新[4]p74-88认为词法、句法不一致的,也将合成词分为派生和复合两大类,他把复合式归纳为10个格:
   1.质限格(性质限定格),如:博物馆、大自然
   2.态饰格(状态修饰格),如:耳语、彩排
   3.支配格,如:司机、交手
   4.补足格,如:说服、冻结
   5.陈说格,如:日蚀、脑溢血
   6.并联格,如:解剖、国家
   7.重述格,如:框框、茫茫
   8.统量格,如:人次、架次
   9.表单位格,如:书本、布匹
   10.杂合格,如:财迷、捣鬼
  为了撇清与句法结构的关系,刘氏特意使用了与句法结构方式不一样的术语,尽管他也不得不认为上述1—6个“格”和“定中”、“状中”等句法形式相仿,但他认定“复合词两词素的联结不存在词法(即句法—引者注)的表现手段和语法意义。”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他以第10种格的“财迷、捣鬼”为例,因为它们词根意义结合后和整词义已没有任何关联。但不难看出,换种说法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什么。
   句法结构方式,朱德熙(1982)将句法结构分为主谓、述宾、偏正、述补、联合、连谓,共6种,与复合词比较,多出连谓一种。句法结构实际上就是相邻语言单位组合的方式,短语类型很能体现句法结构方式的特点。短语是词的组合体,与语素组合成词相似,是不同层级的语言单位的组合。房玉清[5]p96-105把短语分为11结构,分别是:附加、重叠、数量、同位、偏正、述宾、述补、联合、连动、兼语、主谓。别的几家说法大同小异。
   将这些短语结构类型与词法结构比照,很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一致性:
   质限格——偏正 态饰格——偏正
   支配格——述宾 补足格——述补
   陈说格——主谓 并联格——联合
   重述格——重叠 统量格——数量
   表单位格——数量 杂合格
   各“格”与短语结构几乎成一一对应格局,唯独杂合格没有对应的,属于杂合格的复合词要对应到多个短语结构中,如“财迷”对应偏正,“捣鬼”对应述宾,“狼狈”对应联合。刘氏之所以列出杂合格一类,完全是从词汇语义角度出发的,因为这些复合词的词义不是语素本义的累加,如“狼狈”,它的意思不是“狼+狈”。这确实是语义层面的问题,用认知语言学来解释,这是隐喻和转喻的结果,是人类认知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结果。不光词可以发生这样的隐喻,短语、句子也可以,它反映了人类普遍的认知规律。从另一方面说,认为词法、句法基本一致,也不能这样去解释,如“卫生”是述宾式,整词却是形容词,意思也不是两个语素义的简单累加,但这并不就改变了两个语素的结构关系。沈家煊[6]在分析语义整合时就认为整合是构词和造句的共同方式:“复合不仅是汉语构词的重要方式,也是汉语造句的重要方式”,这两种方式“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概念或词语的整合”。因为词法、句法的一致性,也就决定了羡余现象在词法和句法上的相似性,这也是语言羡余本质特征在不同层面一贯性和稳定性的表现。
   二、词汇与句法羡余的相同本质
   按照上面说的思路,我们首先对语言成分的语义结构进行归纳分析。本文基于这样的认识,相邻的语言单位组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语言组合体,它们之间的语义地位不一定是平等的,它们之间的语义地位就决定了其语义关系和语义结构。从语义地位来看,语言单位组合体有两种类型:平立和主次。所谓平立,就是两个语言成分的语义地位相等或大致相等,也可以说有两个(甚至多个)语义核心。主次是指语言单位组合体中,有一个是核心语义单位,另外的是围绕着核心单位的其他成分,起辅助表义功能。两大类又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语义结构:并核结构、核附结构、核涉结构,概括如下表:
  
   组成并核结构的语言单位,语义地位相同或大致相同,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是并列的,同是语义核心或共同组成整个组合体语义核心。看例子:
   词
   重叠,如:爸爸、星星、常常
   联合,如:音乐、调查、奇怪、根本、自从、而且
   短语
   重叠,如:人人、一一、三三两两、想想、好好(儿)、噼噼啪啪、干干净净
   同位,如:我们大家、伟大的作家鲁迅、游泳这种运动、你这个老运动员
   联合,如:生动活泼,勇敢而机智,工业或农业,调整、改革、整顿和提高
   连动,如:快去听听、脱下棉袄披到身上、躺在地上闭着眼睛晒太阳
   (词的例子来自朱德熙,1982;短语例子来自房玉清,1992)
   无论是词还是短语,其意思可以是组成成分意思的累加,短语层面多是如此,也不一定是组成成分语义的累加,有的整体意思可能会发生变化,特别是隐喻、转喻后的整体,如联合词“江湖”,其意义并不是“江+湖”,而是“泛指各地”,重叠方式的短语的意思都与原式有了一定差别,如“人人”指“每个人”。刨去少数因为隐喻、转喻发生整体意义完全脱离原成分语义的部分,并核结构的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可以归为三类,用图表示如下:
  
  
  
   图1 图2 图3
   上面各图的“X、Y”表示构成单位,圆圈表示语义范围,图1的两个成分组合后,整体语义与每个成分的语义一样或基本一样,重叠式的绝大部分词、联合式词的一部分、短语中部分重叠短语、同位短语属于图1式语义结构;少部分重叠词和重叠短语、大部分联合式词、大部分联合短语属于图2式语义结构,构成成分有部分语义叠加,整体语义大于其中任何一个成分的语义;部分联合式词、连动短语属于图3式语义结构,组合整体的意义是各成分语义的累加,并且可以延伸,在短语层面,只要不违反使用习惯,在规则上允许多个语言单位可以结合。
   核附结构
   在核附结构中,一个单位在语义结构中是语义核心,其他的则是附加成分。这里说的附加成分不单是句法分析所说的附加成分,是指附着在核心语义单位上的其他语义单位,它们在整个组合体的语义上只起陪衬作用,如修饰、限制、补充等等,有时没有它们并不影响整体意义的表达,有它们表达得更为完整、准确、周密,或是因为构形而需要。例子如下:
   词
   附加,如:初一、第一、老王、刀子、棍儿、石头、我们偏正,如:飞机、重视、冰凉、至少、不但
   述补,如:革新、证明、扩大、扭转
   短语
   附加,如:看了、买的、谁呀、小的时候、长江一带、屋子里、怕冷的话
   数量,如:一个、这一个、这位
   偏正,如:人民政府、袖珍字典、木头房子、我哥哥、三斤苹果、蓝蓝的天空、吃的东西、就来、大力发展、真好
   述补,如:看完、飞来、看得完、写得非常好、好极了、干净得很
   (词的例子来自朱德熙,1982;短语例子来自房玉清,1992)
   核涉结构
   核涉结构是由语义核心和它关涉的对象构成的,所谓关涉的对象,它与上面说的附加成分不一样,它与核心的结合度高于附加成分,也不像附加成分不出现一般也不影响组合体整体意思的表达,关涉对象如果不出现,整体意义就不完整,套用相关句法问题用过的理论,关涉对象类似于动核句的动元,它们在语义结构中是必需的。举例如下:
   词
   主谓,如:冬至、地震、面熟
   述宾,如:列席、讨厌、到底
   短语
   主谓,如:咱们走、问题解决了、今天星期三、我有事、语调很温柔
   述宾,如:喝茶、住人、写信、进城、写黑板、买一斤、可以吃、叫一声、是模范、把衣服
   兼语,如:你叫他来、他通知我来开会、我劝大家冷静点、有人来了
   (词的例子来自朱德熙,1982,短语例子来自房玉清,1992)
   上述各类型除了兼语短语,核涉结构包含的词和句法结构都容易理解。兼语短语实际上“核”是两个表示动作的语义单位,兼语是两个“核”的关涉对象,所以准确地说,它是双核组合中的核涉结构。
   三、词汇羡余与句法羡余表现方式的异同
   羡余是跨越词、句法结构范围的一种语言现象,在不同结构层次的表现形式具有相似性。三种语义结构类型都可能发生羡余现象,依照三类语义结构顺序,我们逐一进行考察、分析。
   (一)并核结构中的羡余现象
   并核结构是羡余的能产结构,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主要为语义成分重复表义,也有少数为语言成分不表义。属于并核结构的词的结构方式有重叠和联合,短语结构方式有重叠、同位、联合、连动等几种。在前文,我们把并核结构的语义成分交错情况归纳为三种情况,并分别用三个图进行直观表现。并核结构中图1和图2是衍生羡余的重要语义方式。并核结构的羡余表现形式为同指和蕴含。属于同指的有重叠词、联合词、同位短语、联合短语,分别列举如下:
   重叠词 妈妈、爸爸、舅舅、姐姐、娃娃
   联合词 道路、法律、调查、重叠、奇怪
   同位短语 首都北京、我们大家、老王这个人、她一个女人家、毛泽东主席
   联合短语 不干不净、一瘸一拐、探头探脑、心满意足
   重叠词是同指羡余的极端方式,完全是一个语言成分的同形重复,尽管在语音上有一个成分可能发生变异,但语义上二者却无二。同位短语在语义上与重叠词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语言形式上不一样,但在这个组合体中,两个成分意义完全一致。联合词和联合短语在语义结构上完全一致,前后两项表达了大致一样的意思,不好说谁为羡余成分,但从语义上说,任何一个成分的语义足以表达意思,另一个成分就是羡余的了。
   词和句法结构有所不同有两种情况,一是重叠短语,二是联合式偏义词。重叠结构的短语与重叠词不一样,重叠词中有很多羡余现象,而重叠短语则不同,无论是词汇语义还是语法意义,短语中语言成分重叠后的整体意义与不重叠形式不一完全一样,例如“人人”、“个个”这类名词或量词重叠,它们表示的是“每+名/量”。又如“说说”、“看看”这类动词重叠表示“尝试、短时间”的附加意义;“高高大大”、“漂漂亮亮”这类形容词重叠后增加了程度高的意思。总之,这种句法结构形式和词的结构不一样,不是羡余现象的能产格式。联合词中的偏义词也较特别,从内部结构形式上看它们是并核形式,但有一个只是“形式上”的,因为它已经丧失了本义,像“国家、窗户、面目”等,它们在整体意义上已经成了“单核形式”了。短语没有这种偏义现象,这是词与句法结构的结合程度不同造成的,偏义词中不表义的语素是在双音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很可能是有一种临时的表达方式逐渐凝固而成的。句法结构则没有这种现象,不表义的部分是很难保留在习惯格式中的。连动结构似乎是个例外。连动式是句法层面并核结构中唯一能产生蕴含羡余的结构方式,连动表示的是一个主体连续作出几个动作,句法上表述为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短语连用,同属于一个主语,如果一个动词包含了另一个动词的语义,这就衍生出蕴含羡余,通常来说,多为后续动词蕴含了前面动词的语义:
   (1)同我们一样,她们也瞪大眼睛盯着明年的世锦赛和后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1994《报刊精选》)
   上面的“盯”蕴含了“瞪大眼睛”,所以“瞪大眼睛”相对后续动词“盯”为羡余。
   (二)核附结构中的羡余现象
   核附结构羡余的表现方式是附加语义成分成为羡余成分。附加语义成分本身是对核心语义成分的修饰、限制、说明,如果这种语义成分失去了表义作用,或者被蕴含到核心语义成分内,附加成分就成为羡余成分。例如“老虎”的“老”,“石头”的“头”。属于附核结构的合成词有附加、偏正、述补三类,短语有附加、数量、偏正、述补四类,这些类别的合成词和短语都有羡余现象。至于核附结构中的核心语义成分就没有这类羡余现象。
   在核附结构中,可能出现羡余语素,也可能出现羡余词语。下面择要举例:
   词缀
   老:老虎、老鹰、老鼠
   子:刀子、笛子、澡堂子
   儿:棍儿、字儿、根儿、玩儿、慢慢儿
   头:石头、前头
   (见朱德熙,1982)
   上面词缀的添加与否并不影响整个词意思的表达,词根本身已经完全表达了整个意思,但有的词根不是成词语素,必须添加词缀才可以成词,如“孩”、“桃”只有添加相应词缀组成“孩子”、“桃儿”才可自由运用,列举或用四字格的形式对举表达的时候可以用单音节词:
   (2)a森林里有虎、狮、豹等多种猛兽。 a’森林里有老虎、狮子、豹子等多种猛兽。
   b南山打虎,北山猎豹。 b’南山打老虎,北山猎豹子。
   c星期天我们去动物园看老虎。 c’?星期天我们去动物园看虎。
   与附加式词与句法结构羡余不同,核附结构其他类型的词和句法结构的羡余多为蕴含式羡余,附加成分语义蕴含在核心语义成分之中。复合词中的偏正、述补格式和偏正、述补式句法结构中的描写性成分都可能产生蕴含式羡余现象。
   词的构成中,有描写性成分的羡余:鼻涕、黄金、死尸、马驹、山峰
   后悔、步行、火热
   放大、降低、缩小、减少
   短语的构成中,有描写性成分的羡余:
   个人隐私、最终结局、不良嗜好、
   美丽的倩影、细小的琐事、无声的潜台词、可怕的噩梦
   仔细端详、凭空捏造、永远铭记、预先预订、非常渴望、胜利凯旋、大声喝彩
   向上级汇报、用开水烫、向后退、涉及到、介乎于
   需要特别指出两点,第一,偏正中的定中式复合词中有两种情况的羡余比较特殊,一是属名+类名式复合词中,类名部分的语义已经蕴含于属名中,是一种,例如:
   杨树、谣言、夏天、妇女、礼品、仆人
   后面的类名,并没有补充什么新的信息。换句话说,是一种类名义羡余。二是一些音译成分+汉语类名结构的外来词,它们的汉语类名部分,是羡余成分。如:
   卡车、卡片、轮胎、啤酒、酒吧、芭蕾舞、吉普车
   第二,核附结构的句法羡余也有两种情况需要指出,一是羡余否定问题。
   羡余否定是句法羡余的一个重要方面,汉语表示否定的语义成分一般放在核心语义成分前,进行结构分析时将它看作状语。例如“好容易=好不容易”。照此思路,它们就是核附结构中附加语义成分的羡余。
   二是在核附结构中,相对核心语义成分的附加成分可能不止一个,这些附加成分之间可能也会出现羡余,在归属上这种情况不好处理,附加成分之间的关系是并立的,但他们却不是并核结构,只能算作核附结构羡余的一种特例。总之,核附结构羡余在词和句法结构上基本相似。
   (三)涉核结构中的羡余现象
   涉核结构由核心语义成分和与关涉性语义成分构成,与核心语义成分对应的句法成分是谓词性词根和谓词,与关涉性语义成分对应的句法成分是主语性语素、宾语性语素和主语、宾语。核心语义成分与关涉性语义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很复杂,范晓[7]等有过细致的分类。我们关注的是,有一部分涉核语义结构中的关涉性成分已经被蕴含在核心成分的语义中了,因此这个关涉性语义成分就是羡余成分了。例如:
   涉核结构的复合词
   目睹、耳闻、心悸、手写
   叹气、跑步、酗酒、熄火、睡觉
   涉核结构的短语
   眼睛瞎、耳朵聋、头晕、心想
   涉水、沏茶、瘸了腿、跺脚
   这种羡余现象的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语言节律的要求。例如,“大腿断了,胳膊折了,眼睛瞎了,耳朵聋了”。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来说,这里的“眼睛”、“耳朵”完全是多余的,说成“大腿断了,胳膊折了,瞎了,聋了”意思完全一样。但是节律上就不是那么和谐了,中国人觉得这么说不上口。“节律”包括语音结构上的“对称”和句法—语义结构上的“对偶”两个方面。如果说成“大腿断了,胳膊折了,眼瞎了,耳聋了”,句法—语义结构上“对偶”起来了,语音结构上两两对称,好多了;但是,总不如“大腿断了,胳膊折了,眼睛瞎了,耳朵聋了”。换句话说 ,宁可加上羡余成分,加强节律上的和谐优美。
   从核涉结构的语义关系看,核心语义成分与关涉性语义成分的搭配有宽有窄,在窄到只能一对一时,就成了唯一选择或固定搭配,这样核心成分的语义就会吸附了、蕴含了关涉性成分的语义,关涉性成分就成为羡余成分了。在复合词“目睹”中,“睹”是核心语义成分,其陈述性对象只能是“目”,短语“沏茶”中,核心语义成分“沏”的关涉性成分只能是“茶”,长期的配合运用,就形成了固定的组合格式,在语义上发生了“羡余”现象,两种成分习惯性地同现:
   (3) a北京人不出北京就可以目睹上海、深圳股市行情,买卖股票,参与股票交易。 1993《人民日报》
   a’× 北京人不出北京就可以睹上海、深圳股市行情,买卖股票,参与股票交易。
   a”北京人不出北京就可以亲眼目睹上海、深圳股市行情,买卖股票,参与股票交易。
   “目睹”已经成词,所以a’不成立,而且还可以出现a”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双重羡余。
   (4) a他沏了一壶茶。
   a’茶他沏了一壶。
   a”他喜欢喝茶,每天都要沏一壶。
   句法结构的紧密程度相对此来说要松一些,所以上例中“沏”的关涉成分可以在核心成分后面做宾语,也可以在核心成分前做主语,但它们之间的动作与受事的语义关系并没有改变,在例f”中,有了“他喜欢喝茶”,后面的“每天都要沏一壶”也可以不出现关涉成分“茶”,这与“沏”蕴含了“茶”的语义不无关系。
   认知语言学有两个基本认识,即普遍原则(generalization commitment)和认知原则(cognitive commitment),普遍原则强调各个语言层次之间的共同特征,认知原则则强调按人类的认知规律对语言个各层次进行分析的一致性。羡余是一种语义现象,在词和句法结构上具有相似性,所以我们在分析中要避免在结构形式上绕圈子,应该抓住汉语组合单位的语义关系,这样才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才不至于把羡余现象分割得支离破碎。
  
  参考文献
   [ 1 ]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 2 ]Givón. On Understanding Grammar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9.转引自石毓智《语法的概念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 3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
   [ 4 ]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重排本),商务印书馆,2005
   [ 5 ]房玉清《实用汉语语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 6 ]沈家煊《“糅合”和“截搭”》,《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4期
   [ 7 ]范晓《说语义成分》,《汉语学习》2003年第1期
  
   (通讯地址:116002 大连外国语学院汉学院)
其他文献
好糖“打”出来  “打糖”是麦芽糖的一种,和打糍粑(年糕)一样,都是为过年准备的年货。这些事情都在腊月完成,据说用腊水熬出的打糖味道更甜,也更经留,不容易溶化。  “我20多岁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教我打糖,现在我都60岁了。”打了30多年糖的福建武夷山吴屯乡后乾村村民占希财,是占家“打糖”的第五代传人了。  “打糖”是武夷山年货之一,糖里面包裹着花生、芝麻,一口咬下去,满嘴尽是香甜。对于打糖,占希财
期刊
相传,光饼是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在福建、浙江一带抗倭时发明的,用作日常补给的干粮。后来,人们为纪念戚继光抗倭,就称小饼为“光饼”,称大饼为“征东饼”。  在福州,人们通常把饼面没有芝麻的叫“光饼”,有芝麻的叫“福清饼”。但在距福州60公里的福清市,人们则把饼面有芝麻的叫“光饼”。要论“津津有味”,比较起来,还是福清人做的光饼略胜一筹。福州人做光饼,从前一向用木炭烘炉,现在为图省事,多半改用电烘箱烤
期刊
我们要热爱祖国,就要热爱祖国文化;要热爱祖国文化,就应了解和热爱汉字;而作为书画爱好者,特别是书画家,就更应了解和热爱汉字了。因为汉字是书法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
期刊
在福州,大凡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都有饮用青红酒的经历,其中许多人的童年还是在青红酒中泡大的,对青红酒情有独钟。一坛青红酒,浸泡着多少故事,它是回忆的根源,更是记忆的起点……  福州人习惯用糯米、红粬酿成黄酒,家酿黄酒俗称“青红”。青红酒由“生红酒”而来,因“生”和“青”福州方言为谐音,故名“青红酒”。  据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介绍,民国时期,闽县、侯官县一带,每年几乎家家户户都酿青红,酿酒时节是小孩
期刊
“坛放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作为人世最高快感的代表,集尽荤食精华的福州名菜“佛跳墙”,名字本身就充满着对佛世的调侃和对人世欢娱的自豪。  佛跳墙,福州传统名菜,迄今有100多年历史,为聚春园菜馆老板郑春发研创。1965年和1980年分别在广州南园和香港,以烹制佛跳墙为主的福州菜引起轰动,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佛跳墙热。各地华侨开设的餐馆,多用自称正宗的佛跳墙菜,招徕顾客。佛跳墙还在接待西哈努克亲
期刊
小小红獒不足持,闽安城下醢蟛蜞。平生莫诩横行惯,醉死糟邱悔已迟。——《垂涎录》  蟛蜞 闽江的馈赠  蟛蜞,形似小螃蟹,亦作“螃蜞”,乃蟹类之一,栖存于福州闽江流域以及内河边的泥土小洞穴中。形体小于蟹,只有大拇指那么大,螯足无毛,长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披着一身甲壳,两只大脚像两把铁钳,八只细脚分布身子两侧,横着爬行。冬春季青壳,夏秋季红壳,体大红壳的俗名“红红牛”,十分可爱。  蟛蜞秋冬季节成熟,
期刊
芋泥是闽菜中的传统甜食之一,其中又尤以福鼎的八宝芋泥最为地道。它的盛名与其选材密切相关。福鼎八宝芋泥选材自福鼎土特产——省名牌农产品福鼎芋。福鼎芋以其个大、质松、味香而闻名,是制作八宝芋泥之上品。  美味诱惑舌心  芋泥,也叫芋茸,是闽菜中的一道传统甜食,以芋头煮熟捣烂加红枣、樱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猪油等辅料制成。  在一些地区,芋泥也会用作食物的馅料。用芋头烹制的芋泥,以独特的味道
期刊
本文作者是一名理科教师,一名语言文字学的门外汉。本文记录了作者关于《汉语拼音方案》与推广普通话关系的学习、思考。写出来请读者批评、讨论,请专家指正。
期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汉字命名为“表意图形文字”,非常科学地说明了汉字两个重要的特点:来自图画的字形是它的外观,丰富的联想表意是它的内核。汉字是科学、智慧的视觉信息符号。从现代意义上看,汉字还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创造基因,可开发出一门汉字创造教育学。它包括四方面内容:汉字的科学属性、汉字的人文属性、汉字的创造属性、汉字的时代属性。       汉字的科学属性   科学是一门讲理性精神和
期刊
卡瑞扎奥湖(Lake Carezza)是意大利多洛米蒂山脉中的一颗宝石。大冷杉森林和拉特马尔山倒映在水面上,亦真亦幻。传说在碧绿的湖水中,居住着一位美丽的少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