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考试大纲指定的内容,也是近年全国和分省命题高考语文的必考考点。而从历年的高考语文阅卷情况看,这道“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选择题得分率一直不太高,其实,快速、准确地辨析和修改病句是有方法可循的。
一、语感质疑法
语感质疑就是充分调动平时阅读的经验,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当一个句子我们在审读时感觉到别扭时,这个句子往往有毛病。我们着重在别扭处仔细比较、分析则可以快速地推测其语病。例如:
铜、铅、锌被禁锢在火山岩凝固成的石头里,所以一般要发现它们是比较困难的。
这个句子我们从语感上便可以感觉到它的不通顺,细究其原因是它违背了现代汉语的一般语序规律。“一般”应放在“是”前,而且“它们”指代不明,应更改为“它们的矿石”。
语法规则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定型,便要求大家共同遵守。因此,一个句子违背了语法规则,也就偏移了人们正常的思维习惯,只要我们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当然可以比较快地从语感上察觉出来。但应注意的是这种方法是感性的,要确定是否真是病句,尚需对其进一步分析比较,从理性上明辨原因。
二、简缩分析法
对较长较复杂的句子作语病辨析修改时,可以借助语法分析的手段去查主干,查枝叶。其步骤是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例如:
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岖的山道,那熟悉的乡音,那大别山里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
这个长句子,只要一简缩,很快就可以找出毛病:“我” 可以“看到” “乡亲”、“房子”、“山道”,却不能“看到” “乡音”、“笑声”。这个例句属于典型的动宾搭配不当。只有在“那熟悉”前加上“听到了”才能使句子前后呼应周延。
运用简缩分析法来辨析修改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的病句是最便捷有效的。主干、枝叶一理清,毛病就容易显露,修改也就能对症下药了。
三、造句类比法
有些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初看很难发现毛病,甚至压缩简化后还是难以确定病症所在,这时,不妨尝试造句类比的方法。先将句子压缩简化,再比照它的结构造一个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对,问题就容易找出了。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卫生工作者尤其是基层医生的重视。
对这个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先压缩简化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然后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骄傲”,“这值得我们的效仿”。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都多了一个“的”字,因此,原句是个病句,要将“医生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造句类比法最适用于对那些似是而非、正误不易分辨的病句作辨析修改。值得注意的是仿造出来的句子在结构上要与原句一致,句子的各构成成分的词性也要相同,甚至一些关键的语词(含虚词)都应该相同,这样才能保证类比检查得出的结论正确。例如:
虚假广告称“胡师傅”不粘锅用的是锰钛合金制造的。
对这个句子我们可以仿造一组句子来类比:
家具用的是红木做的。
文章用的是英语写的。
长城用的是长城砖砌的。
这一组仿造出来的句子都很别扭,都不能成立。这说明原句是病句,而一般的说法是“家具是用红木做的”,“文章是用英语写的”,“长城是用长城砖砌的”,所以原句应改为“不粘锅是用锰钛合金制造的”。
四、排除检查法
这是一种对句子从前往后逐一排除检查的方法。在检查中逐步排除那些没有语病的成分,然后针对剩下的有问题的部分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进行修改。例如:
电视购物,好处很多,但是目前难以受青睐,是因为“好处”没有兑现为现实。
对这个句子从前至后逐一检查,无论是从语法还是从逻辑上看,前面几个分句均无问题,可以排除,而句末“‘好处’没有兑现成为现实”,“兑现”与“现实”重复了。再如:
几天前,美国人用一种平静的、带着些许不服气的眼光目送刘翔夺得冠军而去。
“几天前”这是句首的时间状语,没问题,“美国人” “带着” “眼光” “目送”也没有问题,而排查到“目送刘翔夺得冠军而去”,问题就出现了。“目送”的宾语中有两个动作,“夺得冠军”和“而去”。目送冠军刘翔离去说得通,“目送” “刘翔夺得冠军”就说不通了,显然,其病因是动宾搭配不当,“目送”的宾语可改为“夺得冠军的刘翔离去”。
采用这种方法辨析病句,要十分注意一个成分与它前后成分的配合关系,如果某一成分与其前后的成分都有搭配关系,要分别把这个成分与前后的成分连在一起考察,然后再做出正误判断。
五、逻辑分析法
有些病句,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时,问题往往出在逻辑事理上。例如:
日前,长沙市两游客在烈士公园玩“蹦极”摔裂颅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设备的质量问题正在调查之中。
这个句子,语法上似乎“无懈可击”,但是只要从逻辑事理上一推敲,问题就不难看出了,“事故发生的原因”与“设备的质量问题”有交叉,而交叉概念是不能并列的。再如:
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十分重要,因此,建筑物的设计要从内部的通道、设施和外部的交通等诸方面因素考虑。
这个例句的“通道” “设施”从逻辑上看存在着包含关系,二者当然也不能并列。
逻辑意义的分析要多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的运用是否符合逻辑规律,语句的前后顺序、语句间的关系是否合适等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六、规律标志法
有些句子本身具有一定的标志性,其语病往往就出现在那些有标志的部位。例如肯定、否定词同时出现,要判断可能有一面对两面的错误。例如:
中国能否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关键是要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能否”是两面,后面的“提高”一面,不合逻辑。宜将“能否”改成“欲”。
多个否定词出现,可能会有否定失当的错误或造成表意与本意相反的毛病。例如:
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多重否定以后,与本意相反了,去掉最后一个“不”字即可。
句中含有联合(并列)短语,可能会有语序不当的错误。例如:
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卓越的学者。
本句的句间顺序混乱,应将其重新调整为“是卓越的学者,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联合(并列)短语作成分,可能会有与之搭配的词语不能完全配搭得上的问题。例如:
数码媒体艺术,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陌生的,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正日益受到关注和发展。
这个句子可以简缩成“新的艺术形式正受到关注和发展”,“受到”和“发展”显然搭配不当,应该删去“和发展”。
句首或句中有介词,可能会造成介词掩盖主语。例如:
由于一至六号“神州”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这个句子的主语残缺,可删掉句首的介词“由于”或删掉“使”。
句中含有介词“对”可能会有主客颠倒的问题。例如:
这片神奇的土地对我曾经是很陌生的。
本句应改成“我对这片神奇的土地曾经是很陌生的。”
句中有关联词,可能会有滥用关联词语、错用关联词语的毛病。例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句中的“不管”应改成“尽管”,“不管”表条件,后面带任指性的疑问代词或者选择性的词语,“尽管”表转折,后面连接表确定的词语。
(责任编辑:谢先国)
一、语感质疑法
语感质疑就是充分调动平时阅读的经验,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当一个句子我们在审读时感觉到别扭时,这个句子往往有毛病。我们着重在别扭处仔细比较、分析则可以快速地推测其语病。例如:
铜、铅、锌被禁锢在火山岩凝固成的石头里,所以一般要发现它们是比较困难的。
这个句子我们从语感上便可以感觉到它的不通顺,细究其原因是它违背了现代汉语的一般语序规律。“一般”应放在“是”前,而且“它们”指代不明,应更改为“它们的矿石”。
语法规则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定型,便要求大家共同遵守。因此,一个句子违背了语法规则,也就偏移了人们正常的思维习惯,只要我们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当然可以比较快地从语感上察觉出来。但应注意的是这种方法是感性的,要确定是否真是病句,尚需对其进一步分析比较,从理性上明辨原因。
二、简缩分析法
对较长较复杂的句子作语病辨析修改时,可以借助语法分析的手段去查主干,查枝叶。其步骤是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例如:
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岖的山道,那熟悉的乡音,那大别山里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
这个长句子,只要一简缩,很快就可以找出毛病:“我” 可以“看到” “乡亲”、“房子”、“山道”,却不能“看到” “乡音”、“笑声”。这个例句属于典型的动宾搭配不当。只有在“那熟悉”前加上“听到了”才能使句子前后呼应周延。
运用简缩分析法来辨析修改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的病句是最便捷有效的。主干、枝叶一理清,毛病就容易显露,修改也就能对症下药了。
三、造句类比法
有些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初看很难发现毛病,甚至压缩简化后还是难以确定病症所在,这时,不妨尝试造句类比的方法。先将句子压缩简化,再比照它的结构造一个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对,问题就容易找出了。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卫生工作者尤其是基层医生的重视。
对这个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先压缩简化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然后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骄傲”,“这值得我们的效仿”。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都多了一个“的”字,因此,原句是个病句,要将“医生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造句类比法最适用于对那些似是而非、正误不易分辨的病句作辨析修改。值得注意的是仿造出来的句子在结构上要与原句一致,句子的各构成成分的词性也要相同,甚至一些关键的语词(含虚词)都应该相同,这样才能保证类比检查得出的结论正确。例如:
虚假广告称“胡师傅”不粘锅用的是锰钛合金制造的。
对这个句子我们可以仿造一组句子来类比:
家具用的是红木做的。
文章用的是英语写的。
长城用的是长城砖砌的。
这一组仿造出来的句子都很别扭,都不能成立。这说明原句是病句,而一般的说法是“家具是用红木做的”,“文章是用英语写的”,“长城是用长城砖砌的”,所以原句应改为“不粘锅是用锰钛合金制造的”。
四、排除检查法
这是一种对句子从前往后逐一排除检查的方法。在检查中逐步排除那些没有语病的成分,然后针对剩下的有问题的部分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进行修改。例如:
电视购物,好处很多,但是目前难以受青睐,是因为“好处”没有兑现为现实。
对这个句子从前至后逐一检查,无论是从语法还是从逻辑上看,前面几个分句均无问题,可以排除,而句末“‘好处’没有兑现成为现实”,“兑现”与“现实”重复了。再如:
几天前,美国人用一种平静的、带着些许不服气的眼光目送刘翔夺得冠军而去。
“几天前”这是句首的时间状语,没问题,“美国人” “带着” “眼光” “目送”也没有问题,而排查到“目送刘翔夺得冠军而去”,问题就出现了。“目送”的宾语中有两个动作,“夺得冠军”和“而去”。目送冠军刘翔离去说得通,“目送” “刘翔夺得冠军”就说不通了,显然,其病因是动宾搭配不当,“目送”的宾语可改为“夺得冠军的刘翔离去”。
采用这种方法辨析病句,要十分注意一个成分与它前后成分的配合关系,如果某一成分与其前后的成分都有搭配关系,要分别把这个成分与前后的成分连在一起考察,然后再做出正误判断。
五、逻辑分析法
有些病句,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时,问题往往出在逻辑事理上。例如:
日前,长沙市两游客在烈士公园玩“蹦极”摔裂颅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设备的质量问题正在调查之中。
这个句子,语法上似乎“无懈可击”,但是只要从逻辑事理上一推敲,问题就不难看出了,“事故发生的原因”与“设备的质量问题”有交叉,而交叉概念是不能并列的。再如:
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十分重要,因此,建筑物的设计要从内部的通道、设施和外部的交通等诸方面因素考虑。
这个例句的“通道” “设施”从逻辑上看存在着包含关系,二者当然也不能并列。
逻辑意义的分析要多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的运用是否符合逻辑规律,语句的前后顺序、语句间的关系是否合适等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六、规律标志法
有些句子本身具有一定的标志性,其语病往往就出现在那些有标志的部位。例如肯定、否定词同时出现,要判断可能有一面对两面的错误。例如:
中国能否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关键是要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能否”是两面,后面的“提高”一面,不合逻辑。宜将“能否”改成“欲”。
多个否定词出现,可能会有否定失当的错误或造成表意与本意相反的毛病。例如:
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多重否定以后,与本意相反了,去掉最后一个“不”字即可。
句中含有联合(并列)短语,可能会有语序不当的错误。例如:
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卓越的学者。
本句的句间顺序混乱,应将其重新调整为“是卓越的学者,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联合(并列)短语作成分,可能会有与之搭配的词语不能完全配搭得上的问题。例如:
数码媒体艺术,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陌生的,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正日益受到关注和发展。
这个句子可以简缩成“新的艺术形式正受到关注和发展”,“受到”和“发展”显然搭配不当,应该删去“和发展”。
句首或句中有介词,可能会造成介词掩盖主语。例如:
由于一至六号“神州”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这个句子的主语残缺,可删掉句首的介词“由于”或删掉“使”。
句中含有介词“对”可能会有主客颠倒的问题。例如:
这片神奇的土地对我曾经是很陌生的。
本句应改成“我对这片神奇的土地曾经是很陌生的。”
句中有关联词,可能会有滥用关联词语、错用关联词语的毛病。例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句中的“不管”应改成“尽管”,“不管”表条件,后面带任指性的疑问代词或者选择性的词语,“尽管”表转折,后面连接表确定的词语。
(责任编辑:谢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