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成效评价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476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通过实地调研朱瓦村,从空间规划、特色产业、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等方面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成效,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法,获悉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满意度,并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不足之处,旨在为提升村庄的宜居性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朱瓦村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6-0005-04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Ecological Livability Construction in Beautiful Countryside
  ——A Case Study of Zhuwa Village in Suqian City
  LI Lina et al.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Suqian College, Suqian 223800, China)
  Abstract: As the core cont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retaining homesickness". In this study, through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of Zhuwa Village, the achievements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spatial planning,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ural culture.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urvey,the satisfaction of villagers with the achievements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was obtained, and the shortcomings in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 which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livability of villages and reference for other ecological livability construction in beautiful countryside.
  Key words: Beautiful village; Construction effect; Zhuwa Village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名片,建设美丽中国须依托生态文明,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1]。乡村建设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即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2]。美丽乡村建设对村庄环境整治、乡村空间重构、人居环境改善、城乡差距缩小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3]。因此,为实现乡村振兴描绘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好蓝图,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去做、做得如何、村民是否满意以及还需从哪些方面提升就显得极为重要。本研究以获得第四届“江苏最美乡村”荣誉称号的宿迁市朱瓦村为案例,调查村民对村庄建设的满意度状況,分析建设中的不足之处,探讨其美丽乡村建设做法及成效,以期为其他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借鉴,为提升朱瓦村宜居性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朱瓦村概况 朱瓦村坐落于宿迁市宿豫区东部新庄镇,与陆庄、朱瓦庄、许圩、李庄等相邻,距离朱瓦庄约920m,距许圩与李庄约1.7km,南临宿穿线,北靠S324省道(图1)。朱瓦村距离宿豫区约9.7km,距离宿城区约17.7km,属于城郊融合类村庄。2017年3月,朱瓦村村民进行整体搬迁,入住农民集中居住区(图2)。村庄整体占地面积约3.1km2,耕地面积约305.3hm2,全村406户,常驻人口约1827人。政府将新房均以成本价提供给搬迁村民,并给予村民一定的住房补贴,再加上宅基地土地补偿款,解决了村民对搬入新房资金有限的问题。
  1.2 研究方法 为充分了解村民意愿,更准确地把握村庄现状,本研究采用实地勘察与调查。
  1.2.1 问卷调查法 调查拟定了2份问卷,分别是美丽乡村宜居评价表和村民满意度调查表,共发放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被调查者中男女比例约为3∶7,其中男性15人、女性35人,平均年龄40~50岁,主要围绕村庄规划、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乡村文化等5个方面展开调查。
  1.2.2 访谈调查法 为更深入了解村民对村庄建设的满意度以及建设发展方向,在问卷调查同时辅以访谈调查,主要围绕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以及村民满意度等方面展开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朱瓦村美丽乡村建设成效
  2.1.1 空间布局整齐划一 朱瓦村整体布局成团状,成排成行,空间秩序感较强,居住区的集中布置有利于各种配套设施使用便利。村庄南侧是幸福大道,是村民出行的主要道路。房屋由独栋连排式楼房组成,房屋色调以白灰为主,内部河流贯穿其中,形成一道清新典雅新中式民居亮丽的风景线(图3、4)。为配合旅游景区的打造,居住房屋被设计成徽派建筑风格,从而与杉荷园景区交相辉映。   2.1.2 农旅结合共同发展 朱瓦村农业的发展改善了以往农业方面的不足,努力挖掘出自身的农业特色,致力于将农业与生态旅游结合;发展农业的同时,建成总面积8km2的杉荷园景区,努力打造“由农业向农区转变、农区向园区转变、园区向景区转变”的新模式[4]。朱瓦村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充足的光照和水分为优势,打造约33.33hm2草莓大棚、133.33hm2莲藕基地,另外还种植黄桃等作物。目前,全村高效农业面积约233.33hm2,形成了“千亩”黄桃基地、台湾特色产业园、台湾九品香莲等基地,并成立了荷林莲藕专业合作社。同时,朱瓦村开展“家门口就业”工程,推荐农户到镇工业集中区及本村农业专业合作社务工,使朱瓦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长。
  2.1.3 村庄生态环境质量较高 得益于村庄的统一规划建设,村庄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村庄离工业区较远,空气环境质量较好,且距公路有一段距离,远离了车辆噪音对村民的干扰,村庄绿化率达到35%,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噪音污染。村庄内每户都配备垃圾桶,垃圾定点投放,并有专人进行清理,村庄内的公厕也会派人专门清扫,生活污水也得到妥善处理。
  2.1.4 村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由于朱瓦村为统一搬迁,因此村庄内部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停车位充足,网络通信、自来水、路灯、排水管道等配备齐全,且每家每户门口均有固定的垃圾桶,每隔2~3家还设有稍大一点的垃圾分类收集点。但村庄附近的公交站台偏少,进入城区只有1条路线,公交车班次间隔时间较长(图5、6、7)。
  2.1.5 乡村文化独具特色 朱瓦村内建有双拥文化广场,为村民跳广场舞等娱乐活动提供场所;建立了杉荷园社区红色物业广场,设有弘扬党的建设、红色物业以及乡村文化等宣传栏,展示了朱瓦村特色乡村文化;村内定期举行“五好家庭评选”“十星闻名户评比”“清洁文明户评定”等活动,营造爱国爱村、遵纪守法、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的文明乡风。
  2.1.6 区域内村庄联动发展 为了促进旅游业更好地发展,宿迁市政府将幸福大道上的林苗圃、王庄、双河、朱瓦、小河西5个村庄联系在一起,打造成旅游景观带,并因地制宜形成了“梨园人家”“香溢王庄”“水韵双河”“活力朱瓦”“田园河西”5个特色组团,实行错位發展,避免同质化竞争[5](图8)。
  2.2 美丽乡村建设满意度 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标准中提到要注重以人为本,标准中将编制规划村民参与性作为美丽乡村建设评价指标的一个加强项,规定群众满意度权重不低于10%[6]。为了解村民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成效,从空间规划、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与乡村文化5个方面选取指标进行满意测评(表1)。由表1可知,村民对村庄内的村庄规划、生态环境、乡村文化满意度很高,而对教育设施、路灯安装、超市诊所、收入状况和就业状况则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满意。
  2.2.1 空间规划仍需提升 住房质量是高质量生活的重要标志和体现[7]。朱瓦村虽然整体风貌统一,但约有20%的居民认为村庄内房屋质量一般,且村民认为院子太小,导致家里东西堆放不下而影响整体美观;约20%的村民对教育设施的满意度不高,村庄内虽设有幼儿园,但小学和中学距离村庄较远,孩子上学要坐1h左右的公交,非常不方便。
  2.2.2 生活设施仍需完善 约22%的村民对路灯安装情况不满意,认为路灯数量较少,约每6户人家才安装1个路灯,难以满足照明需要,并且到了夜里12时就会熄灯,村民出行不便。村内设有2个超市、1个社区诊所,村民表示超市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诊所也能医治普通疾病,但26%的村民认为超市不出售蔬菜和肉鱼等,每天要去较远的农贸市场买菜,极为不便。约10%的村民对绿化覆盖满意度一般,虽然每家宅旁均设有蔬菜园,但村内没有树木,失去了原来村庄绿树掩村的意境。
  2.2.3 生态环境一致认可 100%的村民对空气质量与噪声污染表示非常满意。村民对公共卫生基本满意,村内公厕定期有人清理。约98%的村民对垃圾清理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村民表示每家门口设有垃圾桶,有专人专车定时清运,并送到指定地点进行集中化处理。
  2.2.4 经济发展有待提高 朱瓦村以发展农业和旅游业结合为主,辅以农产品加工,建立了草莓园、杉荷园等大型农业基地。约60%的村民对农产品加工非常满意,认为本村的草莓产业发展较好,不仅设有草莓深加工食品,还开设了草莓自摘等旅游观光活动。约30%的村民对收入状况不满意,因为农田虽被大户承包,但村民所获回报少,大部分村民的收入仅能支撑基本生活开支。40%的村民对就业岗位表示一般或不满意,因为目前村庄内产业仍然匮乏,仅靠种植户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不够,因此村内青壮年劳动力仍旧大量流出,村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仍然较弱。
  2.2.5 乡土文化较为浓郁 几乎100%的村民对村民关系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村民表示村内很少发生纠纷,更多的是和谐共处、互相帮助。村民对于文化广场与活动基本表示满意,村内设有红白理事堂,可以满足村民需求,还设有文化广场,村民可以去进行跳舞等娱乐活动。
  3 结论与讨论
  朱瓦村自2017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来,致力于打造村庄特色,挖掘村庄底蕴,在经济上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和自然休闲生态旅游业,规划建设上整治村民生活环境、打造最美院落,同时还注重红色传统与历史文化宣传。虽然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完全整齐统一的住房难以满足每个家庭的具体需要、村内教育设施不足(仅有1所幼儿园)、商业服务设施服务力度不够、村民收入水平有待提高、就业岗位不足等。因此,朱瓦村还应结合村民的评价及意愿不断完善,尽可能提供多种选择性的住房方案,优化教育设施的空间布局,不断加强经济发展,深入开展农旅结合新模式,努力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美丽乡村建设最终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因此探索村民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不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我国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也是村民发展之大计,是提高村民满意度的关键。只有充分考虑到村民的需要,才能让美丽乡村建设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8]。
  参考文献
  [1]王晓广.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美丽中国建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9-25.
  [2]李书覃,王茂荣,杨苗苗,等.豫南大别山区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以郝堂村为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20(3):1-9.
  [3]袁飞.苏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4.
  [4]中国文明网(宿迁).宿豫区新庄镇朱瓦村[EB/OL].[2016-08-12].http://jssq.wenming.cn.
  [5]宿迁市人民政府.“五朵金花”铺就宿豫乡村振兴“幸福大道”[EB/OL].[2018-06-04]. www.suqian.gov.cn.
  [6]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GB/T 37072-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
  [7]褚家佳.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33-36.
  [8]张思雨.美丽乡村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20.
  (责编:徐世红)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农科”建设为地方高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该文针对当前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学生适应能力差、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不强、教学内容滞后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提出了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善师资队伍等改革措施,以期为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知农爱农”高素质复
期刊
摘 要:我国在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所以分析前期农业现代化水平,确定将来农业现代化如何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该研究使用TOPSIS模型分析了云南省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从物质资源、经济发展、科技支持和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进行了分项指标探讨。结果显示,2011—2019年期间,云南省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分项指标中除科技支持指标在近2年呈下降趋势外,其他指标均平
期刊
摘 要:从商河县花卉企业发展模式入手,研究其农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和现状,并提出了精准挖掘地方农业特色,打造特色农业龙头企业;连接龙头企业上下游开发与发展,实现社会分工优化;发展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形成龙头企业规模化生产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山东省农业经营模式选择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经营方式;选择;农业企业;商河县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住房闲置问题愈发突出,农村土地资源和住房资源浪费严重,已成为当前农村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城乡二元结构是现状,城乡融合发展是趋势,盘活农村闲置住房,实现农村土地资源要素的合理利用是逐步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内容。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该文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为例,分析了淄博市博山区农村地区住房闲置现状以及闲置原因,并提出了盘活农村地区闲置住房的对策建议。 
期刊
摘 要:水稻育种技术课程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学院的核心专业课程。该研究从组建课改团队、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考核机制与评价体系确定、跟踪数据调研分析、持续修正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水稻育种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水稻育种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4-0176-02  Practice
期刊
摘 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该文以河北农业大学“睿之莓”创新创业项目为例,总结了该创新创业项目在加深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业意识、提升语言表达与文笔撰写能力等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效果,并分析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偏低、青年教师创新创业经验匮乏、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了解不准确、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时间不充足等问题,旨在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以茶文化带动旅游经济的新型“茶旅融合”产业发展迅速,作为一种创新思维,其对于带动资源经济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六安市独山镇为例进行茶旅融合营销策略分析,以调查问卷方式了解游客特点和茶旅融合存在的问题,比较了茶旅融合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了当地茶产业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营销建议,以期拉动独山镇茶叶产品消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茶产业;茶旅融合;营销建议;独山镇
期刊
摘 要:优化村庄规划格局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着力解决的基本问题。该文以仪陇县观紫镇泉水村村庄规划为例,结合国家有关顶层设计方案,分析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旨在为探索农村高质量发展有效实现路径和后续乡村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三农;村庄规划;优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
期刊
摘 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必须做好脱贫攻坚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该文以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阳信县为例,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阐述了阳信县从省定贫困县到乡村振兴示范县的衔接途径。其途径依次是构建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完善脱贫攻坚人才帮扶的做法,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积极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加强和规范乡村治理。并从“差生”到“优等生”的衔接过程剖析了该县的具体做法,总结出了具体可行的措施
期刊
摘 要:为推动农药学基础实验课线上線下混合教学的开展,规范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和动植物检疫专业开展了基于微实验的农药学基础实验课教学实践探索。该文从规范化微实验教学视频录制、微实验在农药学基础实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微实验应用于农药学基础实验的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微实验应用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效果显著,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