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一个人失败以后不善于反思,不去总结经验教训,那么等待他的必将仍然是失败。因此,笔者认为,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反思才是成功之母。
一、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1.写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教学反思是思想品德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核心元素。每次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把教学感受提炼记于教案后非常有必要。这个环节,既能通过反思探索、延伸知识,把实践经验理念化,又能对教学不足进行及时“诊断”,以利于今后矫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對于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学生,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计划,同时不断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为实践而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这样,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在行为上就表现为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发展,从自在的人转变为自为的人。当然,这种专业自觉又能使教师主动应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工作绩效。
二、思想品德教师写教学反思的途径
1.自省、自察、自悟
思想品德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事后要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可以运用评课的相关理论和要求,经常性地对自己的课进行分析和评价。如果有条件能对课堂教学进行录音或录像,课后回放推敲反思,效果更好。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思想品德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心灵对话的舞台、舒展灵性的空间、创造奇迹的窗口、点燃智慧的火把。它透过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思维和生动的教学环节,无处不见鲜活的生命在律动、在交融、在成长,无时不见活跃灵动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
2.收集反馈信息
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通过收集教学反馈表、走访学生、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听取学生意见,也可以邀请领导、专家或同行教师听课,主动听取他们的指点。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1.教学设计后的反思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外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要注重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重点难点,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使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生根发芽。
2.课后的反思
(1)写自己成功的经验
我们可以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如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内容时,课前笔者在校园内拍了一些学生们没有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的相片。在课堂上播放和展示后,笔者让学生交流观看这些画面的感受。紧接着笔者组织学生们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浪费资源的危害”的探讨活动。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笔者又趁热打铁,发动学生们一起为怎样杜绝这一校园不良现象出谋划策。学生们都积极参加到活动中,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建议。此设计环节引起了教学的共振效应。
(2)写自己的教学缺憾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我们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我们要收集各种教学“病历”,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如在笔者教授“灿烂的中华文化”,特别是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和影响时,发觉自己讲得多,引导得多,确实把教学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体现了自己的“主导”地位,但是却没有放开手脚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课后经过冷静反思,笔者觉得这一部分内容,如果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是完全能够自己概括出来的,让学生自主完成比教师强硬灌输效果要好得多。而且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偏少,可以联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灿烂文化,也可以联系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盛况。
(3)写学生的智慧火花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我们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如在讲授《做诚信的人》一课时,笔者选用了《皇帝的新装》这个案例,让学生们讨论最喜欢哪一个人物,并说明理由。学生大多是喜欢案例中的小孩:在大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敢说真话的情况下,他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当笔者正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的讨论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最喜欢的人是两个骗子。”笔者大吃一惊,按一般人的理解,那两个骗子应该是大家批评的对象。不过,笔者还是很有耐心地追问:“为什么?你喜欢他们什么呢?”这个学生回答:“我认为骗子只是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而设下骗局,以毒攻毒,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他们的目的是好的。”对此学生们议论纷纷,笔者很高兴,借机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课堂效果很好。
课后,笔者进行了反思并把学生的新想法、新见解做了记录,更深刻地认识到:思想品德课堂要充分尊重所有人的意见很不容易。作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代替学生,不能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考后反思
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是思想品德中考命题一贯奉行的指导思想,也是实施开卷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而以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命题以知识覆盖面为主导,对能力的考查则带有随意性。其命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考虑要考哪些知识点;其次,为了要考这些知识点,考虑应提出什么问题;再次,为了提出这些问题,考虑应选择什么材料。简而言之,就是“知识—问题—材料”。所以在平时上课时应注重能力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阶段性小结后,教师可以反思平时的教学是否是学生自主构建、自主生成的学习过程。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因此,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原有的知识。让他们在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自我构建知识,体现出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学习过程。
总之,我们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要把“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并对自己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整理。长期坚持有针对性的反思,就会避免人云亦云,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会得到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更加生动、精彩。
参考文献
[1]彭兴顺.做卓越的教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2]方国才.怎样教得精彩——100个优秀教师教学心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1.写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教学反思是思想品德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核心元素。每次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把教学感受提炼记于教案后非常有必要。这个环节,既能通过反思探索、延伸知识,把实践经验理念化,又能对教学不足进行及时“诊断”,以利于今后矫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對于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学生,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计划,同时不断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为实践而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这样,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在行为上就表现为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发展,从自在的人转变为自为的人。当然,这种专业自觉又能使教师主动应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工作绩效。
二、思想品德教师写教学反思的途径
1.自省、自察、自悟
思想品德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事后要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可以运用评课的相关理论和要求,经常性地对自己的课进行分析和评价。如果有条件能对课堂教学进行录音或录像,课后回放推敲反思,效果更好。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思想品德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心灵对话的舞台、舒展灵性的空间、创造奇迹的窗口、点燃智慧的火把。它透过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思维和生动的教学环节,无处不见鲜活的生命在律动、在交融、在成长,无时不见活跃灵动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
2.收集反馈信息
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通过收集教学反馈表、走访学生、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听取学生意见,也可以邀请领导、专家或同行教师听课,主动听取他们的指点。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1.教学设计后的反思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外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要注重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重点难点,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使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生根发芽。
2.课后的反思
(1)写自己成功的经验
我们可以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如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内容时,课前笔者在校园内拍了一些学生们没有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的相片。在课堂上播放和展示后,笔者让学生交流观看这些画面的感受。紧接着笔者组织学生们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浪费资源的危害”的探讨活动。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笔者又趁热打铁,发动学生们一起为怎样杜绝这一校园不良现象出谋划策。学生们都积极参加到活动中,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建议。此设计环节引起了教学的共振效应。
(2)写自己的教学缺憾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我们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我们要收集各种教学“病历”,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如在笔者教授“灿烂的中华文化”,特别是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和影响时,发觉自己讲得多,引导得多,确实把教学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体现了自己的“主导”地位,但是却没有放开手脚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课后经过冷静反思,笔者觉得这一部分内容,如果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是完全能够自己概括出来的,让学生自主完成比教师强硬灌输效果要好得多。而且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偏少,可以联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灿烂文化,也可以联系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盛况。
(3)写学生的智慧火花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我们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如在讲授《做诚信的人》一课时,笔者选用了《皇帝的新装》这个案例,让学生们讨论最喜欢哪一个人物,并说明理由。学生大多是喜欢案例中的小孩:在大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敢说真话的情况下,他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当笔者正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的讨论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最喜欢的人是两个骗子。”笔者大吃一惊,按一般人的理解,那两个骗子应该是大家批评的对象。不过,笔者还是很有耐心地追问:“为什么?你喜欢他们什么呢?”这个学生回答:“我认为骗子只是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而设下骗局,以毒攻毒,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他们的目的是好的。”对此学生们议论纷纷,笔者很高兴,借机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课堂效果很好。
课后,笔者进行了反思并把学生的新想法、新见解做了记录,更深刻地认识到:思想品德课堂要充分尊重所有人的意见很不容易。作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代替学生,不能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考后反思
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是思想品德中考命题一贯奉行的指导思想,也是实施开卷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而以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命题以知识覆盖面为主导,对能力的考查则带有随意性。其命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考虑要考哪些知识点;其次,为了要考这些知识点,考虑应提出什么问题;再次,为了提出这些问题,考虑应选择什么材料。简而言之,就是“知识—问题—材料”。所以在平时上课时应注重能力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阶段性小结后,教师可以反思平时的教学是否是学生自主构建、自主生成的学习过程。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因此,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原有的知识。让他们在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自我构建知识,体现出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学习过程。
总之,我们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要把“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并对自己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整理。长期坚持有针对性的反思,就会避免人云亦云,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会得到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更加生动、精彩。
参考文献
[1]彭兴顺.做卓越的教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2]方国才.怎样教得精彩——100个优秀教师教学心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