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运动的价值和意义探究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min6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文运动是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反佛振儒,宗王攘夷,反对外来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侵蚀。
  关键词:古文运动 价值和意义 探究
  一、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发起人和忠诚的实践者
  古文运动的发展由来已久,自六朝以后散文骈俪化成为文坛的主流。历代都有恢复“两汉三代”散文的要求和呐喊,但收乎甚微,未从根本上改变文风。直到天宝年间,复古思潮才进一步高涨起来,提倡复古思想的人们通过研习儒家经典,以儒家思想为依托,真正成为韩柳古文运动的先行者。他们提出的文章去骈俪化,必须宗法经典、承载道德、取法三代两汉的思想,为韩柳古文运动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此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提出“载道”“明道”的口号,以此作为古文运动的基本理论。韩愈、柳宗元一方面亲自实践,他们关于文体改革的理论是古文理论的精华。强调人们应注重人格的修养,重视在继承传统散文的基础上有所革新和创造,并对模拟抄袭的不良文风要坚决反对。柳宗元提倡文以载道反对奢靡文风时,又肯定了文学作品的价值,强调文学作品应该具有“褒贬”和“讽喻”社会的功能;他们一方面又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使古文运动的声势日渐壮大。
  古文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韩愈。他把学习古文和学習儒家的古道联系在一起。《答李翊书》可看作是他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阐述了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张。他提出注重基础的作用,不期望速成,也不被功名利禄所诱惑;同时专注于从古文中汲取营养,以吾手写吾心,“惟陈言之务去”。在《原道》中,他认为老子所谓的“道”是一家之言,没有社会意义;佛家的“道”不是像杨朱学派就像墨家,不是老子的道家就是佛家,都没有把握“道”的内涵和真谛。他认为真正的“道”,就是自尧舜禹以来,传到周文王武王和周公,再传到孔子,一直到孟子的仁义道德。
  二、古文运动实际价值和意义是振兴儒学,反对佛、老
  韩愈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思想家。在宋代儒学理学眼中,除孔、孟之外,就是韩愈。他在儒学衰微,释、道盛行的时候,力辟佛、老,并致力于复兴儒学,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事实上就是复兴儒学的重要手段。学习古文和创作古文,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推行古道,振兴儒学,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才是韩愈真正想做的事。
  古文运动之所以在韩愈的倡导下取得蓬勃发展,这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在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依然严峻。同时社会上佛道思想盛行,僧尼成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加大了社会矛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更清楚地认识到,人们对儒家所谓“君臣之大义”“夷夏之大防”发生了动摇,就意味着封建统治阶级制度的破坏,就意味着统一帝国的封建统治走向衰落和崩溃。因此为了加强和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韩愈打着复古的旗帜,主张恢复孔孟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佛道二教,整饬社会风尚;他着重地提出并论述与佛、老思想尖锐对立的儒家之“道”,是有悠久的传统的是以孔孟儒家为正宗的封建正统思想。
  《进学解》中对摈弃佛老思想、弘扬儒家道德就有相应的表达。在《论佛骨表》中,先说五帝和夏商周圣贤先王的统治和佛法没有关系,接着论述从东汉明帝以后止五代十国佛法东传,也未给国家和君王带来什么好的运气,得出了佛不足事的结论。他对佛法进行了决绝的否定,充分表明了反佛振儒的坚定立场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就有这个惨痛代价的描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三、古文运动在当今仍然有其价值和作用
  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并不是只停留在文章形式上的,革除骈体文,提倡散体文,真正的目的在于提倡“载道”“明道”的思想。为了宣扬自己所崇尚的道统和儒家思想,他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如《原道》《原人》等,全都有着载道、明道的风格。此外,如《马说》里对知人识人的“伯乐”的呼喊与期盼;《师说》对教师职责的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以及“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和“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文章,或反映现实,或批评时政,或提出自己对于事物的新观点等,显得不拘一格,别有趣味。
  在当今世界上,提倡文学百花齐放,形式不拘一格,鼓励文章写作要有正确充实的内容之余,还需附之以完美的形式。与此同时,文学社会批评的职能也不可偏废。师古而不拘泥于古,推陈出新,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样式,则是古文运动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02).
  [2]民国国学文库:韩愈文[M].湖北:长江传媒数字出版有限公司,2014(09).
  作者单位: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儿童音乐教学的必备手段之一。它尊重儿童的心理和成长规律,并进行有效的教学。本文是从奥尔夫音乐教育中节奏元素来论述。从奥尔夫本人的音乐经历开始,介绍节奏和声势的能力,并通过节奏的功能和特点为儿童服务,让儿童感受节奏带来的愉悦。  关键字:奥尔夫音乐 节奏 作用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出生在一个有很多艺术家出生的国家——德国。家庭的艺术氛围,影响了他的一生。喜欢戏剧音乐的
期刊
摘要:平川区教研室于2018年3月制定了《平川区农村学校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编印了以《弟子规》《三字经》和新课程小学阶段必背古诗词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并迅速在全区农村学校启动了以诵读经典为主要内容的“经典诵读”活动。与此同时,各学校筹备成立了经典诵读研究小组,在全区农村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关键词:农村学校 国学经典 实践研究  “宁静致远”“和为贵”“天人合一”是经典国学中的三对关
期刊
201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妙语连珠:“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歡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涵丰富,立意高远,就像“定海神针”,给广大的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工作的方向。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金句频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于人才综合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小学教育作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高素质的中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已经成为了当前中学教育的目标。合唱由于其独特的演唱形式在初中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初中合唱教学训练的有效性,对于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于提高初中合唱教学训练效率的策略展开研
期刊
摘要:在文学作品中,意境是一种用于表现情感的方式,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现实景物的融合统一,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特点,能够形成一种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在文学创作,意境是一种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意境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能够陶冶读者的情操,让读者沉浸于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身临其境地体会作品中的意境之美,感受作者寄托于作品之中的思想感情。本文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对文学创作中的意境进行分析。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文学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阅读与写作是最为主要的两个途径。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是一种“鱼与水”的关系。阅读能够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而写作则能够使我们对文章理解得更加深入,融入自己的主观想法,从而将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内化为自身所具有的品质,真正实现文学素养的提升。现在不少人都将阅读与写作分割开来,以至于读了很多书,但感觉并没有实质性的收获,或者忽略了阅读积累,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期刊
都城问题是古代中国的重要问题,在古代,建都地点是重要的论证内容,有多样的原因。周振鹤先生在《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一文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政治地理这一分析视角,认为都城建设有存在稳固政权根据地的因素,以此来解释在短暂的时期内,某一政权往往出现建都地点在两地间徘徊转移的情况。这是政治观念对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投射,无论对于历史研究抑或当代规划,都应当予以重视。  周振
期刊
安子君高考落榜了。  直到她得知自己没有收到那所三本院校录取通知书的一刹那,子君才明白什么叫人生真正的痛苦。这滋味儿远比被父母冤枉、跟朋友吵架、被同学嘲笑要来得猛烈得多!眼下,不知如何是好的她正在房间里——思考人生。  “你打算怎么办啊?”周婷拍了拍安子君正支着脑袋发愣的胳膊问道。周婷,是子君的发小,从穿开裆裤光着小屁股时认识起一直到现在,已有十五年浑厚的“革命友谊”了。想当初,周婷和安子君一起上
期刊
墨蓝色的天幕一点点向后撤去,晨曦温柔地唤醒了崭新的一天。两行铁轨反射着阳光,锃亮而刺眼。铁轨向远方延伸,连着滇越,也连着过去与未来……  初见铁路,是刚进初中之时。  来自不知名小学的我,面对众多优秀的同学,不免横生自卑。那时的我,如同被自己的丝裹住的蚕,蜷着身子窝在自己的小世界,与外界隔绝。丝,一丝一丝地吐,一圈一圈地绕,一层一层地裹……蒙上了我的双眼,裹着我的手脚,我甚至忘记要呼吸新鲜的空气,
期刊
提要: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文学自觉的时代”,曹丕的《典论·论文》是这个时期文学批评的重要作品,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专论,文中探讨了作家气质与文体风格的关系,对文学和文学批评地位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这篇文章入手,可以窥视魏晋时期文学批评的现状,并以此对其未来的发展动向进行探讨。  关键字:曹丕《典论·论文》文学批评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由人才性向艺术性过渡  对于“才性”的关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