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对高校德育的负面影响与对策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x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具有自身的功能与特点。它具有全球性、时效性、开放性、交互性、分散性。网络的负面影响对高校德育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精神,寻求应对措施:树立网络德育的新理念,建立服务型网络德育教育与管理机制;加强大学生网络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健康的网络观念;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网站,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综合治理,优化网络环境等。
  关键词:网络 高校德育 对策
  
  近年来,网络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影响愈来越大,使高校德育工作受到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立足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高度正视网络的负面影响,加强网络的管理和教育,积极探索和创新开展网络德育工作的有效形式和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要任务。
  
  一、网络的功能与特点
  
  所谓网络是指集通讯、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常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它是一种以电子为介质的新型媒体,既便于大量储存,又便于迅速传播。借助于高科技手段还可以实现多媒体传播。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一部分,成为社会生活信息的主要来源和影响舆论的重要因素。网络就其意识形态功能而言,主要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全球性。网络具有传递知识信息的功能,人们可以同时以文字、声音、图像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知识信息,实现知识信息共享。过去的传媒工具受到地理和国界的严格限制,信息的流动主要是在疆界之内。计算机网络将全球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强化了各国之间的文化联系。网上无国界、无警察、无限制,全天候贯通,全世界漫游。因此,网络是全球的,不是民族和国家的。
  (二)时效性。巨大的速度优势,是网络的最重要的特征,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目前,网上媒体信息正以小时为周期乃至以分钟为周期更新信息。人们通过网络随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大事,真正做到“足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样极大地加快了社会生活节奏,实现了通信瞬间化、生产自动化、学习生活便捷化。
  (三)开放性。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各种思想观念与信息在网上传播。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交流思想,发表学术观点,网络提供了一个任意存取的环境。同时还可借助一些新的交流工具,如个人网站、网络论坛、博客,乃至一些即时通讯工具如QQ、MSN等,能够比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交互性。网络传播知识具有迅速交互的特点,同其他传播知识的信息工具不同,它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多、一对一的互动关系。从而使人们的人际互动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互动范围扩大了,主体性、互助性增强了。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丰富的想象力变成现实,从而产生一种沁人心脾的轻松和愉悦。
  (五)分散性。网络互动双方沟通渠道、交往情景的特殊性,使思想文化生产和传播模式,出现了新路径,从而也出现了思想意识的极大分散性,这样难以在源头进行控制,难以在中间进行过滤。并且上网是人机对话过程,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不受任何外来因素支配进行平等交流。利用网络散发污秽信息、虚假信息、传播黄色暴力信息,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危害社会和他人的身心健康,是当前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动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警觉。
  
  二、网络对高校德育的负面影响
  
  网络对高校德育带来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互联网的出现,造成了一个人人参加网络文化的空间,给高校校园文化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的正面效应是显而易见、有目共睹的。但是它对大学生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其突出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认知困惑,理想信仰迷惘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空前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对信息有很强的敏感性,而互联网以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的特点,满足了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是极其复杂的。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活动日趋激烈。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殖民扩张、消解我们的民族文化、意识形态成为可能。他们运用互联网全方位的优势,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互联网信息的内容、流动方向以及传输的速度。大部分信息传播服务于美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处处渗透着美国式的民主、文化和价值观。尤其是在各种涉及中国的重大和敏感问题发表大量的歪曲事实的攻击性言论,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造成了障碍。当今西方国家的文化侵蚀及其资产阶级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渗透,更具隐蔽性。在网络世界里,网络信息流速日新月异,信息量急剧上涨,造成大学生周围信息空间“过载”,超越了大学生个人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出现眼花潦乱、目不暇接和无从选择、束手无策的状态。在网络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下,一些大学生模糊了主流意识形态,理想信念趋于崇我性和多变性。相当部分大学生出现了认知困惑和信仰危机。
  (二)价值取向扭曲,自我人格塑造偏差
  网络是一种拟虚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文化。大学生在变幻莫测、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长期沉溺在五光十色的数字化迷宫和动感刺激的虚拟环境,其人格必将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一些网瘾者长期迷恋于数字化在线空间中,未能有效地实现客观现实间的角色转换,容易引发人格障碍,造成人格社会化的缺失,从而形成心理错位和行为失调。在社会转型期,集中表现在价值取向的“利己”性上,出现了个人与社会正常关系的扭曲、以个人否定社会、以社会取代人生理想的现象,导致人格塑造缺损。有的大学生因长时期与网络媒体打交道,失去了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和积极参与的意识,从而导致缄默、冷漠、紧张、攻击、欺诈和不信任心理。
  (三)人际交往冷漠,社会情感缺失
  一些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长期在人与机的交往中逐渐使自己变成情感冷漠的机器,这样以情感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依赖,就被人与电脑间的关系取代,淡化了个人与社会及他人的交流,使他们失去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使之趋向孤立和非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下降,形成畸形的人际社会化过程。在网络世界里,这种真真假假、半真半假、时真时假的交往,由于不清楚对方的年龄,交谈的表情等,更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交往中很容易上当。
  (四)诱发心理障碍,创新思维能力弱化
  网络性心理障碍是指个体经常无特定理由,没有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醉心于网上信息、网上游戏,造成对网络的过渡依赖,以致损害身心健康,并在生活上出现的各种人格障碍。一些大学生热衷在网上漫游,身陷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患了“网络综合症”,导致其生活学习规律被打乱,严重影响了学业。现实中大学生退学人数和比例正在大幅度上升。网络虽然有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开拓大学生视野,更多地了解新鲜事物。但是,上网时间过长会导致认知倦怠,思维能力弱化,认识事物肤浅化、感性化,难以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削弱了大学生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导致平面化、单向度的大学生群体的出现。据资料显示,近年来,因迷恋网络考试成绩不及格而退学的学生占总退学人数的百分之四十。
  (五)法律观念淡薄,道德意识严重缺陷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容易使大学生受到网络各种思潮的影响。互联网传播的信息良莠不分,导致信息污染,不利于大学生辩别是非,使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道德失落,政治鉴别能力相对减弱。网络上运行的信息是公开的、共享的,使人与人之间平等地交流,现实中一些约束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作用明显弱化;由于网络发言者身份隐蔽,缺少规则的限制和有效监督,一些大学生出于好奇、冲动等原因,时常在网上进行宣泄和寻找不良信息的剌激。有的热衷于砍杀、枪战的游戏;有的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不良挫折,在网上发表偏激言论和片面认识。有的通过网络故意传播病毒,散发有害的虚无信息,进行诈骗犯罪,危害社会和国家安全。
  
  三、加强新时期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对策
  
  互联网带来的一列系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对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努力创新和拓展德育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帮助大学生克服网络的一些负面影响,开创网络德育工作新局面。
  (一)树立网络德育新理念,构建服务型网络德育教育管理机制
  高校各级领导应树立网络德育新理念,加强对网络德育工作的领导,完善网络管理机制,构建全方位、多角度、一体化的德育工作体系。从校情出发,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划、协调和评估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教育重点,将教育、管理、服务三者融为一体并贯穿于教育的始终。通过网络全方位了解学生的需要,整合学校及社会相关的信息、资源,搭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创造有利于学生成才的文化氛围。要抓好“三支队伍”(即网络信息员队伍、网络评论员队伍、网络技术员队伍)的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努力宣传科学道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
  (二)加强网络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健康的网络观念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很强,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项长期复杂又而艰巨细致的工作。要重视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教育,并且通过这种培养形成正确的认知,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提高大学生识别信息、选择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坚持运用科学理论分清网络内容真善美和假恶丑,增强保护自己的健康意识,调整精神状态,坚持正常规律生活,做到上网有节有度;要指导大学生正确掌握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提高自律能力,学会克制自己,抵制各种诱惑。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注重现实生活,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提升自身人格品位。
  (三)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网站,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
  增强网络思想教育的服务性和有效性,关键在于有一个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功能齐全的网站。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联系与合作,整合各网站优势栏目,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网站,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要建立校内高品质的思想教育红色网络,开辟学生获取网络教育资源的便捷途径。要优化电子信箱交流系统,发挥高校校园BBC特殊功能。发挥专业人士的知识、管理特长,及时对学生在BBC中表现出来的疑惑、不满进行释疑、解惑和开导,纠正其中错误信息和错误舆论,把学生的讨论引导到学校建设、学生成才的方向上来。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打好网上主动仗。充分发挥网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滋润的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是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要进行人际关系指导,鼓励大学生重视现实生活,走出键盘世界,培育亲情、友情,享受自然生活;对不同个性的人的交往技巧进行指导,让每个大学生在交往中发现乐趣,提高自我,发展自我,不断丰富自己的个性,克服和消除人际交往障碍;要对学生进行自我心理修养指导。通过对网络时代社会发展的认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维护心理健康,自觉进行心理调适;在教育与引导大学生积极加强自我学习、自我锻炼、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增强他们战胜不良心理的能力。同时,要增强自信心,培养他们面对多种压力的心理应对技巧,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潜能开发,适应时代竞争的需要。要加强大学生健全性格的培养,克服和矫正消极性格特征。尤其要对一些“上网成瘾”者进行教育干预。创造性个性特征是网络时代最重要的个性品质,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要积极引导学生个性独立性的健康发展,努力促成不同个性的互补,弘扬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加强综合治理,优化学校及社会网络环境
  互联网环境需要系统、完善、统一的管理机制和行为规范。高校应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会同公安、文化部门加强学校周边网络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大监管力度。对于校外网吧包夜现象及传播反动、色情的有害信息行为,要依法查处,严厉打击。学校应加强对机房的监管,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查夜制度。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及时克服和纠正网络不良行为。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通过开展“网络宣传周”等教育活动,发动全社会关注青少年的健康问题。网络管理工作技术性强,牵涉面广,分散性很大。各级党组织要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坚持多方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崔景贵.网络心理教育争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1,(5)
  [3]陶文昭.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07,(4)
  [4]刘国永.面对数字化时代的德育和心理教育[J].现代教育论丛,1999,(3)
其他文献
摘 要:声乐教材是声乐教学所用的对本专业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技能训练用的乐谱、文字和音像资料,声乐教材的出版状况是一个国家声乐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本文就当前声乐教材出版市场的现状,谈谈声乐教材编写应该如何发展及教材研发模式。  关键词:声乐教学 教材 出版现状 研发模式    改革开放的春天使中国歌唱家走出国门在各类国内外比赛中屡获大奖,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中国声乐教材出版市场已进入到前所未有的发
摘 要:外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本文从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和学习成就三个方面阐述了男性和女性在外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并且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这三个角度分析了造成这些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旨在揭示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探讨基于性别差异的外语教学策略,以指导我们的外语教学实践。  关键词:外语学习 性别差异 外语教学策略    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有很多,仅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而言,就有年龄
摘 要:大众体育文化与竞技体育文化具有实质性的差异,本文从两者多层面文化结构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和考察,进而有效地指导两者的实践活动,促进体育事业协调地发展。  关键词:大众体育 竞技体育 文化 差异    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同属于社会文化活动的两个方面,是体育文化范畴的两个分支,从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文化活动。大众体育文化与竞技体育文化分别属于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一部分,并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和各自
《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11月1日刊登新华社哈尔滨电说,据《新晚报》报道,10月20日晚记者来到哈尔滨南岗区一家饭店,这里开办了“胎盘宴”,胎盘是花钱从医院买的。对此,一些
摘 要:数据库课程是经贸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分析了面向经贸类专业的数据库教学的特点,并基于这些分析,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电教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 教学 改革 经贸类专业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经贸工作与计算机及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贸工作者在工作中均不可避免地需要与大量数据打交道,采用计算机技术管理数据已经成为经
非常感谢中广协报纸委员会,电视委员会和《厂告人》,感谢《东方新报》和长沙女性频道,使我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向大家学习。现在的报业市场在每一个城市的表现形态是非
一、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高等院校的设计艺术学科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艺术设计学的广泛兴起,一方面促进了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艺术设计的队伍庞大,后备力量充实;另外一个方面,人数扩招,师资队伍缺乏、培养目标不明等问题相继显现,造成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人才规格难以得到保证。在平面设计、环艺设计、服装设计、雕塑设计、动画设计等艺术设计庞大的领域里,艺术设计正面临着一场教学改革的考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2004年11月15日晚19:45分,在安徽卫视的电视荧屏上出现了全新的音乐、全新的剧场栏头、《第一剧场》横空出世;而伴随着安徽卫视走过数十年风雨的《黄金剧场》已完成历史使命、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和特点,探讨了七种提高高职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方法: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因材施教,实施艺术专业学生独立教学;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总结教学心得,加强教后反思。教师只要努力了解和掌握艺术专业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对症下药,科学施教,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必将有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