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付搅局的大牌经销商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地方龙头经销商的谈判陷入僵局后,厂家将省独家总代给了后起之秀。老大见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便放出话来要将市场搅成“夹生饭”,逼厂家重回谈判桌。厂家还真是有所忌惮,不知该何去何从?
  
  龙头老大挑三拣四
  
  A公司大区经理李东接到福建市场经销商永连公司的要货电话,说要定一大批货。如果是平时,李东肯定是迫不及待地告诉对方账号和定货方式,但这次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A公司专做汽车防盗产品,今年的首要任务是拿下福建市场。而永连公司是大区经理李东在福建市场拜见的第一个客户。
  永连公司的林老板在福建市场是老大,靠着近两年的渠道深耕和上游产品优化,生意越做越红火。
  老林和李东是老熟人。听完产品、市场策略和支持的介绍后,老林有强烈的合作意愿,并做东请客。李东本以为老林会乖乖掏钱,没想到最后得到的话却是:“我这里品牌多,他们对我的支持也很大,我不想得罪。与他们冲突的产品我不做,你手头上的Ul和U2这两款产品很有特色,我就只做这两款吧。”
  李东知道,老林在这个市场一支独大,产品交给他能很快起量。但这两年老林被厂家宠得有点骄横,要费用和支持的胃口越来越大,克扣厂家广告费等小动作更是家常便饭。好多厂家都抱怨老林是越来越不讲道理了,不过看他销量有保证,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李东推测:老林是在试探我的底线!
  既然这样,就开门见山:“林总,我们也是多年朋友,我也不想绕弯子了,你也看到了产品的特点,你还想让我们怎么来配合你?”
  一番博弈之后,老林亮出了自己的底牌:两款特色产品现金拿货,其余产品铺货月结。
  这要求依然相当苛刻。李东不敢做主,马上电话请示了销售总监。销售总监提出两点意见:一,老林肯定有合作意愿,所以我们必须坚守“要做就必须全做”的底线;二,再去联系一下福州和闽南地区的代理商,名为给老林一点考虑时问,实为施加压力,以防万一。
  
  退而求其次
  
  经过一再筛选,福州没有合适的候选,于是李东将目光聚焦在了闽南,因为:
  尽管闽北的福州一直是汽车用品的批发集散地,当地的商家能辐射整个福建,但近几年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为主)的经济发展迅速,车辆保有量明显增大,那里的零售市场欣欣向荣,有三四家公司在闽南市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而且,随着规模扩大,闽南的商家早已不满足于受批发商制约的零售角色,渴望单飞,直接与厂家合作。
  李东找到厦、漳、泉最大的商家精诚公司。精诚在闽南开有六家大型汽车用品连锁店,还向十多家汽车4S店供应着大半产品。
  谈判非常顺利,精诚签下A公司全线产品在全省的代理权。
  李东分析:老林是大批发,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能很快流进渠道并出货,但是,没有产品力的品种就会半死不活,所以,他只主推那两款优势产品,销售量肯定受限。
  而精诚公司代理全线产品,对终端精耕细作,前期销售量不会比老林差。
  于是,李东根据市场状况和精诚的短板,制定了三大步跨越计划:
  第一步,精诚公司在自己的终端中迅速全面铺开产品;
  第二步,加速批发业务团队建设,用两款绝对优势产品,带动其余产品,快速渗透闽南市场;
  第三步,在福州建立办事处推广产品,进而辐射整个福建市场。
  这一设想大受精诚老板的赞许。他以前就是福州的一个小批发商,受到当地大批发(包括老林)的排挤和竞争,才来到泉州“卧薪尝胆”,自建零售店。如今翅膀硬了,刚好可以借A产品了却“杀回福州老家”的心愿。
  
  老大杀了个网马枪
  
  精诚公司集中了大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短短三个月,闽南市场就做得红红火火。老林坐不住了。
  第一次接到老林电话,李东很开心——福建的龙头老大终于低下了高贵的头。李东盘算着:老林想重新合作,就让他从精诚公司拿货,而且只做闽北市场。只要控制好批发和零售价格,就会加速启动整个福建市场,这要比帮助精诚公司重新攻打福州容易得多。到时候,总代与二批之间也能相互牵制,相互推动。
  于是李东明确告诉老林,精诚公司已经签订了福建省的独家总代理,你要想代理,就只能从精诚公司拿货。
  可老林根本就不吃这一套。他认为:各有各的网络,互不干涉,也不会扰乱市场秩序。所以,他坚决要从公司出货,还扬言,如果不给,他照样能从其他渠道拿到。
  老林“说到做到”在当地是出了名的。他曾为了与一个经销商抢代理权,倚仗人脉广,从不同地方窜货,搭配捆绑,不赚钱就出货,把市场做乱,逼厂家找上门来。
  一旦老林采取窜货方式做市场,市场被做乱,产品没利润,到时候不但精诚公司不再主推A产品,而且就算老林接手,已成夹生饭的市场也很难恢复了。
  可是,撕毁与精诚的合同,注定要结束合作。李东实在合不得这么有潜力的客户,更重要的是,老林不一定能做得更好一一死在他手里的产品也不在少数啊。
  李东该怎么办?
  渠道规划要留后招
  陆和平
  发展经销商的初期,轻易承诺,或所遇非人,造成局面错综复杂,市场成了夹生饭,花几年时间都无法恢复市场信心,最终要花费十倍的努力来弥补早期的冒失。
  出现此类市场困境,说明A公司在进入福建之前,有件重要的事没做——渠道规划。A公司今天不思考这个问题,明天在其他地区还会发生同样的问题。
  李东联系闽南的精诚,给闽北的老林施加压力,这个想法没有错。但没有通盘考虑和事先规划整个福建省的渠道布局,答应了精诚省级总代理的要求,却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回旋的余地。
  
  渠道规划的三项铁律
  
  首先,考虑厂家在该地区最经济的送货方式(零担、汽车、火车、船运)。
  原则上,零担、汽运适合区域性多家经销,而火车、船运适合独家经销商。前者可以将货物经济地配送至县镇,是实际上的总分销;后者则需要有资金实力(有一定吃货能力)和货物配送能力,作为厂家服务的中转和延伸,以发展下线客户。
  其次,考虑你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对手的强弱。
  如果你是市场的新进入者,比较适合选择独家经销商,让他通过独家分销权控制价格,求得利润。如果你是市场的领导品牌,更宜选择多家经销商,尽管可能带来价格透明,商家怨言颇多,但每天的出货量足以带动他们其他产品的销售。
  最后,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也是决定独家还是多家经销商的因素之一。发达地区市场潜力大,适合多家分销,利于广泛覆盖,做深做透。本案例中的福建市场,毕竟不是欠发达地区,只设一个总代理有点欠妥。
  其实,李东完全可以将整个福建 市场分为闽南和闽北,为将来与闽北老林的合作埋下伏笔。
  
  独家经销要有后招
  
  第一,选择地区总代理一定要非常谨慎,尤其是省级总代理。很少有经销商有能力覆盖这么大的区域,并把市场做深做透。他可能声称在多少市县有多少客户跟他拿货,但十有八九是夸大其词。
  第二,与地区总代理的销售合同中,必须明确销售目标,而且要落实到每个月每个季度,如果达不到要求,公司有权力选择新的经销商。丑话说在前头,到时对方也无话可说。其实这也是将客户一军:你想做总代理?可以,必须做多少量。大部分客户往往会知难而退而求其次,选择较小的区域。
  第三,以不同产品系列来区隔经销商。比如,闽北的经销商是甲系列产品的省级代理商,而闽南的经销商是B系列产品的省级代理商,双方互相调货,前提是甲、乙系列各有特色,同样好销。这要求厂家一碗水端平,取得两个经销商的信任,同时做大量的协调工作。合作双方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何乐而不为?
  第四,如果事先没有规划好,还有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即建立起双向生意往来的关系。比如,精诚公司是A品牌的一级经销商,而永连公司也许是B品牌的一级代理商。如果两个品牌互不冲突,完全可以成为对方的下线客户,销售对方的产品,也没有赊账的风险。当然,这需要厂家穿针引线,一旦成功,终成三赢。
  
  业务高手的“骑墙”基本功
  杜 江
  业务人员经常要在多个经销商之间进行痛苦的选择,还要兼顾每个经销商的利益。既要拉拢,又不能纵容;既要交朋友,还不能得罪。
  李东就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精诚公司以终端操作见长,能快速启动市场,缺点是批发渠道匮乏。
  而永连公司在批发界一支独大,拥有健全的网络和批发优势,能迅速实现最大范围的产品覆盖。缺点是难于管理,而且要实现销售,厂家肯定还要投入不少推广支持。
  厂家前期选择从终端做起是最好的,当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须切入批发渠道,以扩大覆盖面,尽快突破销量。业务人员面对两个甚至多个都可以胜任的经销商时,该如何平衡呢?
  
  1.所有的经销商都是朋友。
  
  一个产品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经销商的支持和互补。老朋友不能丢,新朋友还得交。所以要始终为自己交新朋友留有余地,将所有经销商都看作是随时可以合作的伙伴,不简单地拒绝和敷衍任何一个经销商。
  
  2.不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一只新品在一个市场初来乍到,不能轻易将公司所有产品或一个比较大的区域交给一个经销商操作,而应给潜在经销商留有一定机会,留出一些市场空间,形成鲶鱼效应或竞合关系。即便你对目前的经销商非常满意,也应分步授权。
  
  3.掌握主动,严格管理。
  
  优秀的经销商,如精诚和永连,通常都有自我意识强、难于管理的特点,要对付他们,建议李东:
  有言在先,先立君子协定,最好用保证金的形式来约束经销商的行为,因为对他们而言,任何协议都不如经济利益更有保证。
  言而有信,不轻易承诺,但有诺必践。
  不轻信、不偏听、遇事先谋,掌握谈判和交流的主动性。
  
  4.因势利导,说服教育。
  
  既然永连非常愿意加入,那就要讲清厉害关系:
  如果精诚同意,可以分渠道经营;
  如果不同意,则要求精诚弥补自己在渠道方面的欠缺;
  如果精诚既不同意让永连加入,也没有能力弥补渠道不足,则分析利弊:不让永连加入,他就要窜货,损失最大的还是精诚;如果同意永连加入,作为补偿,公司可以适当给予精诚一些短期补助。
  
  5.不用权力砸人。赛跑定输赢。
  
  面对两个强势经销商,不必急于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可以按照统一的标准,给每方制定考核目标,谁达到要求,谁就留下来。如此来完善渠道,比直接动用权力压制更容易被经销商接受,对市场也更有利。
  但要注意,业务人员只是裁判和教练,不是球员,要始终保持法官身份,不要参与到任何一方的竞争中去。同时,把握好竞争节奏,控制考核目标和时间要有度,不能过急或过缓。
  有时难免要“动刀”,必然得罪朋友。这时你要学会叫苦:既不说经销商有什么缺点,更不是有意对立,一切后果都是制度害死人,因为制度要求我选择合适的经销商(当然不是择优选择)。既保留了经销商面子,又不伤和气,为渠道顺利交接铺平道路。
  
  6.借刀杀人。
  
  自己直接动手调整,有时容易引起后期管理矛盾或人身冲突。万不得已时,可以临时借调外区域业务员到本区域当短期负责人,主要目的是按要求宣布制度、调整渠道,一旦引发渠道抵触,再以新人不合适为由将原负责人调回,此时木已成舟,原负责人自然游刃有余。
  一短一长化解渠道矛盾
  戴 克
  用暗返缓解矛盾
  
  老林从“其他渠道拿货”的威胁,令李东忌惮三分。他实在不愿意福建市场被这种恶意的搅局做成“夹生饭”。但无论是直接向老林妥协,还是全力支持精诚,似乎都不是两全之策。
  笔者认为,李东转移渠道焦点,缓解渠道矛盾是当务之急!而老林是解开这个局的关键人物。
  老林是强势经销商,硬碰硬只会“两败惧伤”。李东对老林的首要任务是安抚。这是机会成本最小的上上策,避免渠道硬伤,尽快实现冲突的软着陆。
  建议李东答应老林从总部直接拿货,但价格要略高于省级代理底价(真实的省级代理底价应该是高度保密的),一级分销(省级代理至地级代理)价差的部分作为返利,暗返给精诚公司,面子给老林留足,但保证精诚的应得利益。
  这就在无形中以最小的代价,迅速打开了精诚公司最为薄弱的闽北市场。相较于精诚今后在福州设立办事处,从零开始慢慢开拓市场,这无疑是速度最快、代价最小的方法。当然,这无形中也给了精诚一定的压力。
  暗返,一般事前无约定的执行标准,事后视经销商的表现再予以公示。这是诺基亚、可口可乐等强势厂家控制商家、控制渠道冲突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只要把“量”与“利”设置得比例合理,就能充分挖掘这把双刃剑的有利一面。
  在本案例中,“暗返”有两层意思:一是给精诚的返利是暗中返还的,不能让老林知道;二是给精诚的返利执行标准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视精诚的合作态度,由厂家控制。虽然这样做确实不够“光明磊落”,但如兵家所言,在特殊战况下要“兵不厌诈”,毕竟,度过这个关键的矛盾爆发期至关重要!
  
  找准时机重新分配资源
  
  暗返毕竟是一种短期的“战术性”行为,并非“长治久安”的良策,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的加剧,无论老林还是精诚,都不会满足于这种相互妥协的利益分配方式。而且,独家代理单一渠道,适合于产品起步阶段,最终一定要向多渠道分销靠拢,多渠道互补合作,才能提高分销效率和分销成功的机会。
  因此,暗返只是给李东争取时间去寻找一个合适的契机重新分配资源!
  新品上市,区域负责人更换,合约到期,都是重新划分、整合渠道的好时机。借新品上市调整,适合产品力强、处于上升阶段的企业;借后者调整,则比较适合处于市场弱势的企业。
  本案例中,A公司在福建市场处于扩张时期,在渠道中影响力逐渐增强。因此,建议李东在公司新品上市时,在老林和精诚中采用招标或其他方式,选择最优条件的合作伙伴,逐步以产品系列为界,划分二者的代理产品线,促成良性竞争,逐步提升A产品在福建的覆盖面和市场占有率。
  像做人一样,企业也是“人抬人高,人踩人低”。A公司正处于被众人关注的上升时期,如能在这种转折期中,慎重处理,借势而上,完成从渠道突破到渠道系统化管理与维护的转换,形成相对稳定的销售体系和品牌势能,相信在短期内必能开拓一个新的局面!
  
  编辑:范超伟 jamesfan@vip.sohu.net
其他文献
这是个战略问题    激烈的市场竞争,逼迫啤酒行业逐渐引入深度分销理念,抢占终端已成为啤酒厂家的共识。  在城市市场,与中高档啤酒抢占大型餐饮宾馆、酒吧夜场、连锁商超不同,适合家庭消费的中低档啤酒的渠道出口,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两类:  一类是即饮场所,如中小型饭店、大排档、快餐店,以及火锅店、小吃店、茶室、面馆、小饭店、烧烤店等;  另一类是非即饮场所,即顾客在售点买酒带回家消费,这样的终端主要包括
期刊
除了采购和课长,你还认识谁?在大卖场的运作链条里,还有其他角色你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打交道,不能不打好交道。这对二线品牌的业务人员来说尤其重要。    卖场总经理    卖场总经理就是店长,他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他关心卖场的总体业绩以及各品牌的营业数据,并以此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一般不讲人情。在家乐福系,店长还对你的进场/淘汰出场握有相当的决定权。  所以在拜访店长之前,一定要在卖场内部人员的协助下,
期刊
制造商的零售化生存,并非源自大型零售商的强买强卖。纵然没有零售寡头,制造商的零售化生存也会以散落各地的专卖店或经销店的形态出现。    拥挤的零售空间    你需要购买一台空调,于是,你走近家门口附近的一家电器连锁店。从店员与你搭话的那一刻算起,到最终空调安装到位,能让你舒服地躺在沙发上看NBA总决赛的那一天为止,我可以告诉你:你已经经历了一场独具中国特色的购物体验。而且,这个过程远比你想象得复杂
期刊
“横柴入灶”是一句闽南语谚语。早年尚未发明瓦斯炉之前,人们需在灶中生火方能烹调,燃料则为木柴。因为灶门小、内炉大,放柴入灶必须直入,横放肯定进不了灶。此谚用来形容“明知行不通却蛮干”,或是引申为“强词夺理”的情境,十分精妙。  “灶”跟“柴”都是具体可见的事物,再怎么不知变通的人,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将横柴硬挤入灶。然而,在工作领域上,面临的问题(灶)有时较为复杂,不易一次就用对方法(柴)。如果
期刊
合同成了纸上谈兵    与大卖场谈判,供应商往往非常关注合同基本面的条款,却忽略了合同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执行问题。  事实证明,合同条款的增加是有限的,通常不同品牌、不同品类的产品年度谈判增加的比例为0~2%,而这些比例折算成金额也非常有限。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无效条款和执行消耗,以及由此给供应商带来的巨大隐性损失,却无人关注。  谈判的条款为何到了门店里,就很难落到实处?  深入调查后,我们发现
期刊
有的乡镇终端总是说没有现金。没问题。我买你一箱方便面。现在有钱进我的货了吧?店老板多会笑骂着将你的货摆上货架。    想跳得高,就得先蹲下    “乡下老汉不识货,只捡大的摸”。乡镇市场和城市市场有着截然不同的消费特性。某厂家曾千方百计将城市消费群普遍认可的浓缩洗衣粉铺货到乡镇终端,却卖不动,终端怨声载道,分销商叫苦连天,最后将主推产品调整为膨化洗衣粉,大量投入后才逐步稳定。  运作类似洗化产品这
期刊
厂家组织经销商坐在一起开会表决厂家的渠道政策,有人觉得这是负面的,但我觉得是正面的。大家都不签字同意的方案,即使强制推行,大家都不进货怎么办?还不如一开始就中止呢。  许多企业都觉得,自己的渠道管理似乎永远存在问题。创业时,成天为找到合适的经销商绞尽脑汁,使尽浑身解数;企业做起来了,却又开始为了渠道忠诚度伤脑筋。  政策、回款、返利、结算,已成了厂商关系永远的主题词。经销商都在害怕,厂家是不是又在
期刊
做了几年物流的人,都认为第三方物流太虚,转手太多,因此想釜底抽薪,花更少的钱。给真正干活的人。物流分包链确实很长,但存在就有其合理性。  在选择物流供应商之前,有两点你必须要明白:  1.成本始终是第一位的。你没有压力就另当别论。  2.服务仍然是关键。如果没有服务,也没必要讨论价格了。  本文要探讨的是:假如公平竞争,择优录取,那么如何才能找到最便宜、最合适的物流供应商呢?    一、舍远求近 
期刊
春节刚过,很多商场专柜、专卖店要转手,这也给许多人创造了创业的机会。“拿下一个柜台做一年,赚它一笔”,是很多营销人的想法。但柜台位置好跟销售好是两码事,管理业务员和管理柜台销售员也是两码事。  就卖场零售管理而言,可以看看一些销售类的文章。但是,对于初入行的人来说,很容易被华丽的语言修辞看了花眼,弄晕了头,反而迷失了方向。结合个人从业经验(从一个大区销售人员到自己创业),总结如下,只求简洁有效。 
期刊
你想知道司机在玩什么猫腻?那你最好亲自跟车,把公司所有的配送路线走一遍。  经销商靠什么挣钱?靠把货一件件卖出去挣钱!然而,在这个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型行业里,生意是那样脆弱:司机的一次怠工,就会造成不少终端断货,仓库工人一次野蛮操作,十件货的利润可能就砸了,财务监控不到位,就可能导致业务款被挪用,甚至被卷跑  安徽益力商贸公司总经理刘积芬先生对此深有感触,在他的公司里, “警惕细节中的魔鬼”是最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