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档案图片资料的数字化编辑

来源 :敦煌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c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敦煌研究院历史档案图片资料数字化,表明了数字化编辑的目的、意义,阐述数字化编辑在历史档案图片资料数字化中所起到重要作用,还介绍了数字化编辑过程中的技术环节、方法以及目前所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莫高窟;图片档案;编辑;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J429.9 文獻标识码:A 文献标编号:1000-4106(2009)06-0112-03
  
  一 概述
  
  敦煌研究院是敦煌石窟遗址的管理、保护和研究单位,自1944年建立以来,不断地对莫高窟及其周边分布的石窟文物采集了大量的影像记录,这些历史影像资料目前保存在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其内容包括: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拍摄的各类型黑白底片42000余张、大量的彩色底片以及近年来使用数码设备拍摄的数码照片等。这些历史影像资料为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弘扬等提供了时间维度比较系统的影像资料。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后,计算机的使用率日益普遍,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存储、发布信息资源已成为一种普通手段。计算机数字化编辑对图片档案原件数字化、提高画面质量、使用和传播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和提高的作用。
  数字化编辑就是指通过扫描与数码摄影等手段,把各种形态的图像资源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数据库技术以数字的形式存储,进而编辑。敦煌研究院历史档案图片资料的数字化,就是将那些承载敦煌文物信息的传统影像、系统记录敦煌文物基本信息及历史事件等具有保存价值的图片进行数字化编辑的过程。
  
  二 敦煌研究院历史档案图片资料数字化编辑的意义
  
  敦煌研究院保存的历史图像资料所传达的具象信息可以为莫高窟保护、研究等提供生动形象的资料,将其进行数字化编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的、长远的意义。
  
  2.1 可以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
  数字化可以减少对档案原件的磨损,有利于永久保护原始档案。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档案字迹的模糊褪变,修复污损残缺的图片。
  
  2.2 改善档案利用方式
  不再受“孤本”的使用限制,同一份文件可以共享,数字影像可以通过局域网、广域网进行异地传输。
  
  2.3 数据库检索
  数字档案为研究者提供了可以检索的图像数据库,并可通过数字技术整合散藏于世界各地博物馆、图书馆和私人收藏中的敦煌绘画、写本等,可以将保存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图像与收藏在全球博物馆、图书馆的约五万件敦煌流失文物通过互联网缀合起来,在网络上实现敦煌的数字再现。如大英博物馆联合相关单位开展的国际敦煌项目(IDP)等。
  
  2.4 图像对比
  可以将拍摄于不同时期、相同位置的图像进行对比,为文物保护工作者监测环境的变化对文物本体的影响提供依据,便于研究洞窟病害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
  
  2.5 提供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也趋于多元化。数字图像信息可以为人们提供网页、电子书等多种阅读方式,通过这些方式,既能够满足游客欣赏精美壁画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减少游客在真实洞窟的滞留时间,从而减少因游客参观对洞窟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 数字化编辑的具体实现
  
  数字化编辑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前期准备工作:搜集、选择、整理,后期处理:采集、编辑处理等。
  
  3.1 前期准备工作
  是对图片资料进行搜集、选择、整理的一个过程,对不同价值的图片分类存储。获取不同形态的档案图片资料(传统照片、数码照片等),存入影像数据库,架构合理的数据库,可以提高图像的存储和使用效率。
  3.1.1 搜集
  搜集是图片档案数字化编辑的基础工作,要注重寻找具有历史意义的图片资料,尤其是散存在其他机构和个人手中的相关资料。
  3.1.2 选择
  选择是对现实工作中产生的具有档案价值的图片进行选取。因为现在多采用数码相机拍摄,产生的图片数量巨大,但良莠不齐,有信息的重复性,必须从中选取更具代表性的图片。选取时要遵循的原则是:侧重信息涵盖量大、画面形式富有感染力的图片,相同时间及构图的图片,选择焦点清晰、影调层次丰富者,社会文献图片还应注意事件发生的环境及人物的神情。
  3.1.3 整理
  敦煌研究院现存的图片,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长。按内容可大致分类为:敦煌艺术照片——对石窟建筑、壁画、塑像的记录拍摄照片,艺术加工后使拍摄对象更富有艺术性美感和视觉感染力的照片;社会文献照片——记录和反映自然现象的过程、某个事物或某种现象以及科技、生产活动的某个侧面,是反映社会和科技发展及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也包括工作活动和生活场景的照片。
  
  3.2 后期处理
  3.2.1 采集转取
  (1)载体为传统底片。目前采用的硬件是虚拟滚筒式底片扫描仪,我们使用的是Imacon-Flextight 848和X5。它的性能优势:
  最大光学分辨率达8000dpi;
  标准5000K光源系统造就完美的光源平衡;
  无玻璃技术确保画面更清洁、图像更完美,避免了牛顿环的产生;
  最高扫描速度达100Mb/分钟;
  色彩模式是真实的16位RGB,支持AdobeRGB、CMYK色彩空间,可扫描24×36mm至12×17cm的各种规格透射稿及A4幅面的反射稿;
  8.3F扫描功能,完整保全底片所有数据。
  (2)载体只保存照片而无底片。采用平板扫描仪进行扫描。我们使用的是EPSON PER 4870 PHOTO,其最大光学分辨率达2440dpi,可以用于扫描A4幅面的平面反射稿,如照片、线描稿、出版物等。获得一张高品质的扫描图像是所有编辑工作的基础。虽然可以通过Photoshop软件对有缺陷的图像进行调整,但是如果扫描时没有获得足够的细节信息,那么在图像软件处理中就会导致更多细节丢失。
  (3)图像来自数码相机。通常我们使用数码相机的RAW格式存贮照片。RAW是数码相机原始数据的一种格式,相当于传统相机的菲林底片,它拥有广阔的色域和层次宽容度,记录了原始的CCD数据信息。
  本文以CamerRaw为例,来说明一下Raw转换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放大镜”将照片放大到100%查看照片的质量,进行择优选取。通过高光和阴影,查看照片是否存在高光部分和暗影部分的溢出。通过Camer-Raw中提供的自动调整方案与手动调整结合,获得尽可能多的影调细节。任何过度的调整都会毁掉一张照片。建议在CamerRaw中影调充分表现出来之后,直接选择TIFF格式来保存照片。
  3.2.2 文件命名
  为了便于数字文件日后的使用,文件名称必须 用规范的关键词编写。以某敦煌艺术照片为例:
  底片序号(001326)—类别(彩塑)—洞窟序号(莫高窟第45窟)—方位(西龛内北侧)—名称(迦叶)—时代(盛唐)—摄影师(李贞伯)—拍摄时间(1957年5月6日)—底片规格(6cm×9cm)—画幅(横)—底片色别(黑白)—文件格式(TIFF)。
  规范和准确的命名,将是日后影像数据库的建设和高效检索影像等的基础。
  3.2.3 编辑处理
  图像编辑处理,是将数字化信息从无序到有序、从不确定到确定、从不规范到规范的整理过程。在处理时,图片编辑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主动性
  指定拍摄专题。指定拍摄专题可以提高历史档案资料的纵向对比,更整体地去说明因时间所带来的发展和变化。寻找图片信息的代表性。建立常用档案库,將那些有可能重复使用的照片归类收藏。
  (2)坚持图片原始性原则
  存储原始图片,以便为不同需求留有编辑空间。
  
  3.3 黑白与彩色图片的处理
  针对不同问题的图片要采用适合的处理手法。对我们在处理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时常遇到的问题分别说明如下。
  3.3.1 黑白图片的处理
  处理黑白图片时,最重要的是保留亮部和暗部的细节层次。
  (1)使用直方图均衡化
  直方图均衡化是图像处理领域中利用图像直方图对对比度进行调整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曝光过度或者曝光不足的照片中,呈现出更好的细节。拍摄或扫描的照片,往往会由于光线太强或太弱,使图像对比度减弱,细节分辨不清。这样的图像直方图灰度往往都集中在某一色阶范围之内,我们需要将这些灰度拉伸到整个灰度级上,并使它们在直方图中均匀地分布,以达到增强图像清晰的目的。
  (2)阴影/高光的调整
  对于反差过大的图像,采用阴影/高光调整是非常有效的。通过对阴影/高光的数量、宽容度和长度等数值的调整,可以获得影调层次较为理想的图像。
  3.3.2 彩色图片
  对图像做色彩调整时,应避免反复转换色彩模式。不同的色彩模式有不同的色域范围,在模式互换时,会丢失很多的色彩信息。色彩的调节可分为以下几步:
  (1)校正系统
  对屏幕色彩进行校正。
  (2)检查扫描图像的质量和色调范围
  主要是判断图像是否有足够的细节和色彩信息,可满足高质量的输出和存储价值。通常情况下,像素值在10-240之间,说明已获得了足够的信息。
  (3)确定高光和暗调
  也就是黑场和白场的设定。首先判断图像的高光和暗调部分,然后进行黑场和白场的设定。对于一个平均值的图像,可尝试采用5-3-3-0的CMYK数值设定黑场,以此来获得较好的高光和暗调效果。
  (4)调节色调
  调节中间调,并通过精细的色调调节,可通过Levels的命令进行中间调的调节,可通过Curves命令进行细致的色彩调节。
  (5)调节色彩平衡
  这一步主要调节图像的偏色和不饱和、过饱和的色彩。与单纯的灰度图像相比,彩色图像对设备和加工处理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色彩的准确性方面,现在已经形成了专门的色彩管理和校正学科。为了补偿各种设备本身对图像色彩造成的影响和图像文件在设备传递过程中的偏差和损失,可以通过两种办法进行补偿:第一,由图像处理人员反复手工调整色彩,第二,利用色彩管理系统对整个流程进行控制。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敦煌研究》杂志于1981—1982年出试刊两期,1983年正式创刊,至今已整整三十年。回忆《敦煌研究》从试刊到创刊的过程,是敦煌研究院七十年奋斗里程中的一段插曲,是敦煌精神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敦煌研究;试刊;创刊;敦煌精神  中图分类号:G256.1;G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3)03-0010-05  A Difficult Start-M
期刊
内容摘要:北魏都平城期间的乐舞文化,主体是以鲜卑为代表的北方各少数民族以及中亚一带的胡风乐舞。《旧唐书·音乐志》所载《真人代歌》“名目可解者六章”在《乐府诗集》中的对应辞篇,不是代歌原貌。公元5世纪中叶,来自龟兹、疏勒、西凉、安国、高丽、悦般等地域的各族乐舞流派与乐工流布平城,形成平城乐舞文化胡汉杂糅、多元荟萃的局面。北魏平城时代乐舞文化体系的构建过程,就是将聚集在平城地区庞杂的乐舞文化支系进行异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数字敦煌”的实施和推进,图像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洞窟图像数字信息完整性进一步拓展。第254窟的狭小空间制约了立体面摄影采集,依据摄影数字技术和积累的经验,采用焦点堆栈技术有效解决了部分立体面摄影采集景深问题。焦点堆栈所采集的图像数据拼接完成后,需结合定位测量技术进行定位与纠正,最终实现符合数字敦煌档案的高品质数字图像。  关键词:敦煌石窟;数字化;立体面;摄影采集;焦点堆栈  中图分
期刊
内容摘要:这一篇短文是记述20世纪40年代在莫高窟敦煌艺术研究所人们的生活状况,当时研究所是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的直属单位,小小的单位只有不到三十人,似乎是一支快要断线的风筝,孤悬塞外,飘摇不定。以常书鸿先生为首的一批工作人员在这个小天地里艰难度日,终于坚持到解放。在本文中除了述说当时社会混乱一群生活在莫高窟的人们艰难度日的情况外,另外还写到一只狗和几只黄鸭,似乎有点不伦不类。但是在这个小天地里,人们
期刊
内容摘要:在中世纪的中国,西北方言是汉语重要的一支。它在广大的西北地区使用,在中国与中亚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敦煌、吐鲁番及中亚各地发现的古藏语、粟特语、于阗语和回鹘语等古语中所包含的大量汉语词汇,无一例外地表现出西北方言的特点。但是如果考虑该方言分布之广,就可以想象其中产生了较多的变体。关于西北方言的下位变体,由于缺乏可靠的音韵材料,向来没有受到足够关注。藏文对音、回鹘字音、
期刊
内容摘要:Ⅱx,6133残卷包含了《乌鸣占》和《祭乌法》两方面的内容,对探讨吐蕃鸟占卜的来源及归义军时期的鸟形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尽管在文本传抄和推占方式上,此件与其他写本略有不同,这表明诸如《乌鸣占》之类鸟占著作的编纂和传抄,在中晚唐社会中曾经十分流行,由此也引导了唐人奉乌祈福风气的盛行。  关键词:俄藏敦煌文献;乌鸣占;祭乌法;鸟形押  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内容摘要:敦煌莫高窟第61窟西壁《五台山图》中绘有新罗王塔、新罗送供使、高丽王使及菩提之庵等图像,是敦煌莫高窟所保存的古代朝鲜半岛的文化遗珍。新罗王塔的建造者为统一新罗国高僧慈藏,建造年代在贞观十二年至贞观十七年(638—643)之间;新罗送供使及高丽王使图中出现的不同身份的人物,反映出的当是统一新罗国末期和高丽国建国初期的人物及其冠帽服饰;菩提之庵推测是在新罗高僧慧超大师出家、修行、译经的菩提寺
期刊
内容摘要:上世纪初敦煌藏经洞流失英国、法国、俄国等的古藏文文献,总量将近一万件。这些材料大多是吐蕃时期的历史、社会、宗教文献,极其珍贵。本文揭示了这些藏文文献的获取与收藏、分布及研究整理等,阐述了这些流失海外珍贵藏文文献的多元文化内涵和史学价值及现实意义,提出了法藏、英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献的研究出版规划。搜寻、整理、研究这些文献,对于研究唐代的西藏历史文化和汉藏民族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或缺的历史意义;对
期刊
中图分类号:K828;K8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7)04-0005-03    段文杰同志是一位优秀的画家和敦煌学专家,他是敦煌研究院中把青春和全部心力奉献给敦煌研究事业的这一光辉群体中的代表。  段文杰是一位杰出的国画家,而由于特殊的处境,他的绘画成就集中呈现在敦煌壁画临摹上。他的敦煌摹本不仅保存了原画的真实面貌,而且摹本自身就是独立的艺术品,它显示了画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甘肃敦煌文学研究的成就及其贡献,并以编辑《关陇文学论丛》、主办第一次“敦煌文学研究座谈会”、创办《敦煌文学研究通讯》、筹备成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主编《敦煌文学》和《敦煌文学概论》等为例,说明甘肃敦煌文学研究,从一开始就有全国胸怀和开放的态度。甘肃学者并不保守,而是以开放的心态,欢迎并积极邀请全国的学者参与这些学术活动。  关键词:20世纪80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