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有意义的品德学习课堂的探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l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基于兴趣的自主学习、融于过程的渗透学习、服务生活的探究学习能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负责任地投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能力、生长经验、促进发展、获得学习和成长的意义。
  [关键词]有意义 自主学习 渗透学习 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2-002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意义学习的学习观。罗杰斯把学习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义音节学习,一类是意义学习。他认为对学习者有真正价值的是意义学习。它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乃至行为都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罗杰斯特别强调,学习时学习者整个人都参与并且左右脑共同发挥作用的学习才称为意义学习。作为一名品德教师,应该努力为儿童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儿童在学习活动中亲历体验、真切感悟,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让儿童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朝着课程目标的方向变化、发展。
  一、唤醒意义:基于兴趣基础的自主学习
  1.激发自主学习意识
  例,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我做志愿者》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不仅要了解一些国家的地理特点、风土人情,还得了解各个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你对各国风俗习惯的哪些话题感兴趣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完成下表:
  “兴趣就是人类的一种‘自主性’功能。”(奥尔波特)“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陶行知)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自我确定感兴趣的话题,在浓厚而持久的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就会主动搭建起学习的“脚手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自己的潜能,全身心地卷入其中,享受积极的、自主的、丰富的学习过程。
  2.锻造自主学习能力
  例,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我做志愿者》教学片段二。
  师:同学们,确定研究话题后,你们准备怎样研究呢?大家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教师到各研究小组巡视、了解、点拨、指导)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表格,出示在屏幕上)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师生有效对话,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启发和引导学生寻找课外资源,探索学习的方式和途径,同时利用学习小组讨论间隙,深入学生中间,参与讨论、点拨指导。研究小组成员的分工充分考虑到各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特长,让每个人都有所担当,在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的感召下,大家互帮互学,在共同的活动中实现了自身价值,获得了学习的意义。
  3.提升自主学习的品质
  例,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我做志愿者》教学片段三。
  师:现在请各研究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一小组:“奇特的风俗习惯”研究小组
  生1:欢迎大家收看“奇特的风俗习惯”奇闻播报!
  生2:请听详细内容。
  生3:比利时人过新年时,会走到猪呀、羊呀、猫呀、狗呀等牲畜的面前,对这些动物说:“新年快乐!”
  生4:如果你来到坦桑尼亚,走在大街上看到剃光头的人,那是一个——女人;如果看到一个人长发飘飘的,那是——男人。
  ……
  第二小组:“各国传统服饰”研究小组
  生:请大家看图片,猜猜是哪个国家的民族服饰,猜中了有奖呦!
  (小组其他成员出示图片,全班同学猜,猜中就奖励服装小图片)
  ……
  第三小组:“各国手势探秘”研究小组
  生:请大家看哑剧,看完后想一想,演员表演过程中用的手势是什么意思?
  ……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课堂上,学习小组成员的生动汇报得到了教师和同学们真诚的肯定和赞赏,学生从精神上和情感上所获得的成功感和自豪感为后面更深入地学习注入了奋进的因子,使他们获得了当下生命成长的意义。
  二、丰厚意义:融于过程的渗透学习
  1.以最亲近的方式贴近儿童
  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请大家看这张调查表,根据自己真实的情况填一填,填好后,请小组长统计一下。
  课堂教学的所有教学设计都指向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想达到目标,首先就要了解学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组织教学。本环节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调查表的形式,能够了解到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孩子的想法,存在分歧的比例及原因。这样,教师就能贴近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设计、调整后面的教学环节,学生也才能以轻松的姿态和心情,走进属于他们的教学情境,进入学习过程。
  2.以最真切的情感唤醒儿童
  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教学片段二。
  师:刚才听了大家的讨论发言,老师了解到我们班有近一半的同学,有了心事不想告诉爸爸妈妈,其中有部分同学不想告诉的原因是不想让爸妈替自己担心。我想请大家来听两段来自我们班同学家长的录音。
  家长1:儿子,昨天接到你的电话,爸爸心里真高兴!以后学校里有什么开心的事,就说给老爸听,也让爸爸乐一乐。如果有什么烦恼的事,你和同学闹别扭啦,学习上遇到困难啦,你也告诉爸爸听。你放心,爸爸点子多得很,爸爸永远是你的大朋友。
  家长2:孩子,这几天看到你愁眉苦脸的样子,妈妈很心疼。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问你,你又不肯说。还记得小时候,你整天像只小鸟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那段时光多么让人怀念啊!孩子,有什么烦恼说给妈妈听,好不好?别让妈妈干着急。
  师:看得出来,刚才大家听得特别认真、专心。想说些什么吗?我们大家来交流交流。   懵懂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想要挣脱父母亲情“绑架”的叛逆期,他们暂时体会不到父母陪伴、帮助的重要性,只是急于向所有人证明自己已经长大,能独立面对生活的考验。这时,教师不要直接教育他们,而是要像“吝啬鬼”葛朗台看护自己的财物一样,紧紧地“捂住”想要告诉学生的东西。教师把父母的录音带进课堂,让学生听一听父母的心声,在父母真情的倾诉中,学生与他者(父母的录音)和自身将进行深度对话,从而就能更加全面、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言行,为更完善的自己做出态度和行为上的自我修正,在精神成长中获得当下学习的意义。
  3.以最真实的态度启迪儿童
  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教学片段三。
  (教师播放一名黑龙江15岁少年,由于性格内向,因考试失利,害怕遭到母亲严厉的体罚,用菜刀弑母的真实案例)
  师:同学们能谈谈你此时的感受吗?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走上绝路?失去母亲的他在看守所里会想些什么呢?
  (思考良久,学生纷纷发言,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再次出示课始的表格)
  班级中,17名不想和父母沟通的学生中有15名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认为和爸爸妈妈主动交流,分享学校生活中的喜乐哀愁,共同商讨处理问题的办法,能及时释放心情,减少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儿童的人际交往首先是从父母开始的,学会与父母沟通、分享、表达自己的诉求,能帮助孩子走出成长的困境,形成活泼开朗、友善向上的良好个性,为将来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此时此刻在课堂中的感受,鼓励他们尽情倾诉、表达,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积极的发展状态中听到自己生命拔节的声响,体验到生命丰盈的舒适和快乐。这样的教育场会定格于学生脑海中,并化为他们内在而持久的力量,从而对自身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延展意义:服务生活的探究学习
  1.开启内需之“窗”
  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教学片断一。
  师:请大家来看一组拍摄于我们家乡的图片(课件播放:成堆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塑料袋满天飞……)看了这些,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内需是指学生发自内心的、真实的、迫切的内部需要。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如果缺乏内部动力的驱使,被动接受知识,有意义的学习就无法发生。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播放图片和音乐,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学生在瞬间产生了治理污染、改造环境、保护家乡的强烈需求,他们就会自觉、自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究,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搭建思维之“桥”
  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教学片断二。
  师:同学们,这让我们既爱又恨的塑料制品究竟是用还是不用呢?
  生1:坚决不用!用钢盆、木盆代替塑料盆,用布袋、篮子代替塑料袋。
  生2:也不行啊!做木盆又要砍伐森林,钢盆太贵,不划算,还是塑料盆价廉物美。
  生3:我们小组觉得塑料制品有些可以继续使用,有些可以不用。
  师:如果用,怎么用呢?
  生:(纷纷发言)废旧的塑料制品不随便丢弃,可以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把塑料瓶做成花瓶,美化生活;少用塑料餐盒,特别是不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思维作为一种内化的思想动力,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当学生处于问题情境的积极状态时,就会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尝试,在师生、生生的多元对话、智慧的碰撞中,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学习的意义。
  3.打开心智之“门”
  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教学片断三。
  师:我们作为城市的小主人,为改善家乡的环境,可以做哪些事?
  生1:我想写一封倡议书,向市长提建议,规定所有的盒饭都不许用塑料餐盒。
  生2:倡议书还可以放在我们的校园网上,刊登在学校报纸上,贴在学校大门处,让大家都能看到。
  生3:我们几个人想组成环保小分队,双休日去调查,发现有哪些问题,再想办法……
  纪伯伦在散文诗集《先知》中写道:“如果他确实智慧,他不仅邀请你进入他的智慧之屋,而且把你引向你自己的心智之门。”课堂的中心是学生,教师成全的对象是学生。教师要引领、驱动、鼓励学生走进学习的“快车道”,生长思维、涵育智慧,在学习中获得生命的充实,在个人成长的欲求中生长意义。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秋树湾铜钼矿的成矿母岩一秋树湾花岗斑岩具有高硅、高铝、高Ba、高Sr、富碱、富钾、低镁、贫钙、低稀土总量、铕异常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低Nb和Ti等特点,与苏格兰北部高
由《青年文学》杂志社、海南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海南岛诗歌双年奖”今起面向全球征集优秀作品,并将提供8万元人民币(税前)奖励优胜者.
期刊
2010年11月2日晚.“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在深圳音乐厅正式开幕。同时举行的还有“‘零点星——诗歌深圳’新诗朗诵会”。这是深圳首次举办诗歌节,由广东省作协
本文从交互设计心理学的本能、行为和反思这三个层级的理念为切入点,结合腾讯QQ在不同时期的版本,通过分析其版本的迭代优化背后的理念,浅析交互设计心理学在具体设计环节的运用
期刊
课堂教学中,教师从美术教学图片出发,通过对图片的欣赏、比较、分析,明晰教学目标指向,形成美术评价语言,体验美术的创作乐趣;通过对美术教学图片的梳理与整合,创新教学设计,
[摘 要]细节悄无声息地隐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随时随地在教学环节中产生与消失。关注课堂细节,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的体现,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细节 思品课堂 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65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对于一节教学设计亮眼的课,如果教师在细节处再考虑得周到一些,则会达
《十品诗选》是诗人十品诗歌创作的精华和代表。全集分上下两卷的8个专辑,共收诗人1993-2010年以来的短诗310首,充分地展示了诗人短诗方面的风格、性格、才华和语言特色,是诗人
乌克兰著名女诗人柳德米拉·斯吉尔达《中国的呼吸》诗集发行活动11月05日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平宫举行。《中国的呼吸》记录了作者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她以一个外国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