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内和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97760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后内和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疗效、适应证及术中要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4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7例;年龄23~ 63岁,平均39.2岁.根据骨折类型选用相应体位和入路;单纯后内髁劈裂骨折2例,取仰卧位,行后内侧入路;单纯后外髁骨折11例,取侧卧或俯卧位,行后外侧入路;后内髁劈裂合并后外髁塌陷11例,取俯卧位,行后内、后外双侧入路.20例合并髁间前嵴撕脱骨折患者中有4例加用前侧髌腱旁入路进行处理.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3.6h,平均2.3h.术后1例患者出现腓总神经麻痹,1例患者后内侧切口浅层感染.24例患者术后获10 ~63个月(平均28.9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3~5个月,平均3.8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为110°~ 150°,平均142.2°.末次随访时HSS评分为86~100分,平均94.3分.5例患者发生膝关节伸直受限,无明显膝关节不稳定患者. 结论 后内及后外侧入路可直视下完成骨折的复位、固定,安全性良好,对膝关节稳定性亦无明显影响.采用后外侧入路须注意其解剖下限,即腘动脉分叉,术后应特别强调膝关节伸直功能练习。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小切口结合手法整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Sanders1V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SandersIV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小切口组和常规切口组,每组各抽取30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予以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小切口组采用外侧小切口结合“正骨十四法”手法整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常规切口组采用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
期刊
目的 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足舟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成人足舟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AO分型及骨折类型.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成人足舟骨骨
目的 探讨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移植修复四肢肌腱、韧带缺损和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重建的疗效. 方法 1998年4月至2010年3月对106例患者行人发角蛋白人工肌腱移植修复四肢肌腱、韧带缺损和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重建术,男81例,女25例;年龄16 ~ 62岁,平均36岁.术后从切口愈合标准及分级、切口局部反应、患肢功能恢复时间分级、患肢肌力功能测定、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评价疗效.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随访2~
目的 利用有限元法分析枢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方法 选择1名35岁男性健康志愿者枕骨底C0-3椎体的CT扫描图像,利用Mimics10.01、HypermeshV10.0及ABAQUS 6.11软件初步建立正常颈椎C0-3节段三维六面体网格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基于已验证的C0-3节段六面体有限元模型,采用弱化网格单元强度的方法分别建立枢椎体横行骨折合并Han
目的 通过对锁骨及喙突相关解剖学特征进行数字化研究,探讨喙锁韧带重建术中骨道的安全位置. 方法 使用Mimics13.0软件对30例无肩锁关节及喙锁结构损伤的单侧肩部薄层螺旋CT扫描数据进行喙锁结构三维重建,男、女各15例;年龄20 ~ 71岁,平均49.3岁;左、右侧肩各15例.对喙突及锁骨进行解剖学测量,参照锥状韧带的解剖位置在模型上建立虚拟骨道,评估该骨道的安全性及相关参数. 结果 男性锁骨
目的 探讨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的稳定性重建方法与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0例复杂肘关节脱位患者资料,男14例,女6例;年龄17 ~75岁,平均45.2岁.其中16例冠状突骨折根据Regan-Morrey分型:Ⅰ型7例,Ⅱ型5例,Ⅲ型4例.所有患者均首先恢复骨性结构的稳定性,再采用钢板、克氏针、空心钉、锚钉及套线缝合等方法固定骨折、鹰嘴、冠状突和桡骨小头或桡骨颈等
目的 探讨影响单侧颈椎关节突骨折保守治疗成败的CT参数.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7例均采用保守治疗的单侧颈椎关节突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5例,女22例;年龄19~ 77岁,平均43.6岁.均采用保守治疗,根据保守治疗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治疗成功组和失败组(最后进行手术治疗),采用CT扫描测量两组患者的关节突骨折块移位距离、正常侧关节突高度和宽度,并计算骨折块高度和宽
目的 系统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安全性与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Ovid等数据库,以及所有关于PFNA(PFNA组)与InterTan髓内钉(InterTan髓内钉组)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 比较桡骨远端T形锁定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1例,女15例;年龄20~57岁,平均40.3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锁定钢板组20例(采用桡骨远端T形锁定钢板治疗),锁骨钩钢板组26例(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术后1年左右取出内固定物.术后3、6个月采用Con
目的 自行设计并研制辅助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及髓内钉进针的器械,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收治且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44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33.1±8.0)岁;术中使用自行设计并研制的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器及髓内钉进针瞄准器.对照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34.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