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无为也是一种节操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tag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声赋》是宋朝文坛领袖欧阳修的一篇文赋,作者由秋声及草木,由草木及人生,联想到人生之秋,联想到生命受到的摧残,感叹为追逐一时的功名,而落得心力交瘁,华发早生。可贵的是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悲哀的层面上,而是顿悟出淡泊无为的人生态度。
  淡泊无为也是一种节操。金钱、名利、地位……一切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们又何必刻意为之忙碌一生,到头来一无所获呢?
  【由《秋声赋》引出观点,分析透彻,丰富了文章内容。】
  陶渊明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得到一份恬淡自然;王维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领悟一种空灵纯真;苏轼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体会到了豪放和洒脱;徐志摩于“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中得到心灵的宁静与安适。
  【用排比句式列举大量的事例,材料丰富,富有气势。】
  德谟克利特说过这样一句话:“动物如果需要某样东西,它知道自己需要的程度和数量,而人类则不然。”熊猫一直都是适度消费,它从不固守一地,而是边走边吃,在运动中采食,有节制地利用植物资源,不等把一片竹林吃完就又迁向新的采食地。它们用实际行动教育人类,索取要适当,牢记“休养生息”。
  【引用德谟克利特的话,并以熊猫适度消费相佐证,内容丰富。】
  如今不少贪官污吏因为禁不住金钱的诱惑而坠入罪恶的深渊,罪恶的欲望吞噬了他们的灵魂。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难逃法律和正义的制裁。
  【与熊猫适度消费事例形成鲜明对比。】
  鲁迅先生曾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安逸的生活所累。”也是在告诫我们不应过分看重外物,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把精力过多地放在那无关紧要的外物上面,那么我们便没有精力去体会生活。
  【引用鲁迅的话,并加以分析,丰富了内容。】
  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是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和“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他有一句名言令人深思:“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而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材料典型而生动,颇具说服力。】
  马旭是中国首位女空降兵,搏击长空二十余载,被称为“軍中居里”。她潜心科研,填补多项空白。晚年,她将毕生积蓄1000万捐给家乡,自己最好的鞋却只有15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马旭这一生,成就颇多,但始终默默无闻,不争名利,淡泊无为,用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无疆。
  【马旭老人将毕生积蓄捐给家乡的事例,更是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丰富了文章内容。】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因此,我们只有在心理上真正地看轻外物,看轻高官厚禄、金钱荣华,才能用心地去体味生活,找到真正的自我,理解生活的真谛。【再次引用欧阳修《秋声赋》的话,论证观点,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立意更加高远。】
  淡泊无为也是一种节操。【最后重申观点,照应开头和题目。】
其他文献
曾有人称中国人缺少一种版权意识,一种廉耻心,以致一段时间内各种各样的山寨产品充斥着市场。而如今,随着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公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态度也愈加自觉。  然而,时时还会有各种“抄袭”的负面新闻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究其原因,是因为一部分人还抱着一种侥幸心理,以“借鉴”之名掩盖抄袭之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劳动成果与知识产权的神圣性。往小了说,这是一种侵害他人利益而使自己获利
期刊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近年来,电视节目、高校论文、热播剧本频繁被爆抄袭,或全盘搬用,或改头换面。抄袭者被发现前大多已名利双收,全国上下一片哗然。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他们心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他们纷纷表示,“新四大发明”是他们最想带回祖国的生活方式。  多年来华为一直被批评抄袭苹果手机设计,然而当美国全面封杀华為,华为宣布启用多年前便
期刊
还记得遥远的那片湛蓝的天空下,我曾在风中放风筝。风筝像在白云间翱翔的鸟儿,鸟翼下流动的是碧玉似的河流。不知道,现在我们居住的这座城市里,刮过的那阵风,会不会经过那样一条河流,河水从城北流向城南,河两边也有像山峦一样的河堤和树木在逶迤着。  如今,我在一个慵懒的午后,伏在被尘土晦暗的玻璃窗前,想着遥远的那片湛蓝的天空下安静的小城,然后无奈地笑笑,抬起不再清澈的倦眼,望一望久不注意的天空……  还记得
期刊
这是一首格调沉郁的边塞诗。诗人透过军中饮宴一个镜头,跌宕起伏地表现出当时边塞军士枯燥乏味的生活和苦闷无聊的思想。  前两句叙事,描写军中饮宴,引发军士的愁情。琵琶不断奏出新的曲调,随着旋律的变化,人们翩翩起舞。琵琶是富于边地色彩的乐器,而军中作乐,离不开胡琴、羌笛和琵琶的伴奏,这些乐器,对戍边者来说,带有异域的情调和征战的音律,易唤起战士们强烈的感触。既然是“换新声”,应该给人以新的感受,带来新的
期刊
当今社会有一种不知是可笑还是可悲的现象,那就是人们会因为某些个体,给一个大群体贴上标签,然后引来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的指指点点。  重庆公交车坠桥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可怕的事故发生后,相比公交车上人们的安危,掀起更大反响的竟然是网络上的各种谣言。因为有过公交车司机的不良报道,就造谣此次事件是司机不守职业道德熬夜疲劳驾驶导致的;因为“女司机开车”这一“经典”话题就认定女司机逆行……明明已经有许多可怜的
期刊
这是一首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的诗作。  首句“抽弦促柱听秦筝”,“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那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音乐声,就从这“抽弦促柱”变化巧妙的手指尖端飞出来,传入诗人之耳。诗人凝神地听着,听之于耳,会之于心。  诗人听筝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无限秦人悲怨声”。诗人由秦筝联想到秦人之声。据《秦州记》:“陇山东
期刊
优秀作文的结尾大都不拘一格,因为好的文章结尾,犹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无穷。其实,“画龙”既毕,“点睛”尤为重要。作文的结尾犹如“撞钟”,其声是否嘹亮,是否震撼,是否令人咀嚼回味,是否余音绕梁,只在于收尾之艺术与技巧。下面结合一些优秀作文之结尾,来窥探优秀作文的结尾艺术。  一、戛然而止,表现余味无穷之魅力  这种结尾方法的要义是:作文收尾时,不写对文章所叙事件的评论或抒情,结尾自然简洁,
期刊
夕阳西下,晚风渐起。乌蟒河缓缓而流。  河对岸静泊着水泥船,岸上还是底矮的小茅棚,它们的主人还是艄公何大伯吗?  何大伯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当年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搭的就是他的船。我和同在船帮上玩闹的孩子都落水了。何大伯跳下水,救起了我,另一个孩子却让急流永远地卷走了。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小驹儿呀……  何大伯,今天我看你来了。  可是,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  一个老者走出了小茅棚,望望对岸。船过
期刊
美国作家海明威从小就展现出了写作方面的天赋,初中时,就为学校的两个文学报撰写文章,升上高中后,成为了学报的编辑。18岁时,海明威到美国举足轻重的《堪城星报》当记者,正式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很快就在当地小有名气。  有一次,海明威的朋友因为需要求证一项资料,邀请海明威同他一起驱车到一所艺术博物馆参观。可是,当他们到达这所博物馆时,却被拦在了门外,工作人员称因某些特殊的原因,博物馆暂不接待游客。朋友原
期刊
青春是用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灭的希望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年应学习“匡衡凿壁偷光”,也应懂得“车胤囊萤照读”,只有奋勇拼搏的青春才能绘就多姿多彩的画卷。无论什么年代,最美的青春都属于奋勇拼搏。  青年的奋勇精神从来不缺。  看当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不断拼搏,敢想敢做,早已成为中国发展潮流的中流砥柱。正是凭着这股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抓时间,求效率,才创造了中国经济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