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中的茶文化美学分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fei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与社会文化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推动着社会文学的发展。尤其是在明清小说中,茶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这足以说明茶文化与明清小说文化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明清时期,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其内涵也逐步社会化和世俗化,这与明清小说文化的内容和价值观不谋而合,茶文化被明清小说家广泛运用到写作内容中。例如,施耐庵《水浒传》中有关茶文化的描写,占到整体篇幅的6.59%;《金瓶梅》有629处描写了与茶相关的内容;吴敬梓《儒林外史》共56回,其中有45回描写了茶事,尤其是对饮茶礼仪、茶具、卖茶场所有较多的描述;《红楼梦》有近300处描写饮茶,茶出现率占全文的17.82%。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看出,明清小说史就是茶文化的发展史,明清小说已经成为茶文化发展与延续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以往的研究分析,笔者发现关于《镜花缘》中茶文化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镜花缘》为例,对明清小说中的茶文化美学进行分析,为茶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镜花缘》作品介绍
  《镜花缘》是明清小说的重要代表,作者李汝珍,该作品的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科举落榜后游历海外遇到的逸闻趣事、风土人情。故事后半部分以武则天科举选才女为背景,讲述了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参与朝政的故事。在该作品中,有关茶文化的叙述大约有三十一章,描写了当时社会的饮茶风俗以及与饮茶相关的文化活动,将茶文化与当时的佛家文化相结合,突出了明清茶文化的特色。因此,有学者将《镜花缘》中的茶文化,称为市井阶层世俗文化与风雅茶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特有茶文化,而《镜花缘》也成为明清时期茶文化研究的重要载体。
  二、《镜花缘》中茶文化美学分析
  (一)《镜花缘》中的文人与茶
  茶与中国文人之间存在着难以割舍的联系,虽然《镜花缘》中对文人的描写并不是非常多,但是作品中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仍然展现出茶文化与文人的关系。例如,在第十一回中,吴之和邀请唐敖等人到府中喝茶聊天,小说对府中的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府中环境十分清静雅致,两扇柴扉,周围篱墙盘着、门前池塘、塘内菱莲、翠竹环绕敞厅”。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文人对饮茶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这就说明明清时期的文人阶层十分崇尚高雅的饮茶文化。此外,从古文献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明代文人对饮茶已经十分重视,追求意境美与人文美的和谐统一。在《镜花缘》第四回中,吕氏对唐敖说:“你们读书人,茶水是不离的。”从这里的描写就可以看出,文人墨客对茶文化的热爱与追求,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都寄托于茶文化中,展现出自己独特的审美。
  (二)《镜花缘》中的市井文化与茶
  在与文人墨客相联系时,茶也展现了一定的交友与待客的美学文化。古代的文人都十分热情,爱好与朋友共同品茶论道,畅谈彼此的人生志向和追求。因此,在中国传统的古代文化中,文人相聚、客人拜访,饮茶畅谈乃是最平常之事。而到了明清时期,文人相会品茶的这种文化已经慢慢延伸至普通的市井文化,使得茶文化多了几分生活的气息。例如,在《镜花缘》第十六回中,唐敖到前盘古存案处,官吏“当即请进献茶”;其在黑齿国女学塾前,老者邀请唐敖等人:“若不嫌草野,何不请进献茶?”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茶文化已经走入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是文人会友的专利,也成为百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就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市井文化不断发展,普通老百姓对茶文化的追求远远不及文人墨客,但是仍然体现出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镜花缘》中的佛教文化与茶
  在《镜花缘》这部作品中,对茶文化的描写不仅体现在对日常茶文化的描写,还表现在对佛教中茶事活动的描写。例如,第十四回中,唐敖路过茅庵,僧人邀请其喝茶;第五十五回中,唐闺臣等人到尼庵至禅,“一齐归坐,道婆献茶”等。由此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茶文化与佛教文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茶文化主要体现出人们对平淡以及豁达的生活追求,而佛教文化追求的是平和、淡然的人生态度,这与茶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人生追求是相同的。佛教最早提出了茶道之说,这就说明茶文化与佛教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明清时期虽然佛教已不及唐宋兴盛,但茶道自成体系在贵族及百姓间流传开来,民间佛教大多以茶为媒介展开佛事活动。茶道的传播,成为佛教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佛教文化与茶文化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体会明清时期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镜花缘》中的茶馆美学文化
  在研究茶文化的时候,人们就不得不提与之相联系的茶馆文化。茶馆作为茶文化傳播的重要场所之一,在明清时期已经广泛存在,这主要得益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背景下,市民文化逐渐兴起,人们饮茶的场所也从传统的茶坊、茶肆演变成明清时期的茶馆,这也说明茶馆在明清时期的繁荣发展,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镜花缘》也对茶馆文化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例如,第二十四回,在淑士国,唐敖与徐承志在茶肆叙旧,茶博士端上茶;第三十四回,在女儿国唐敖一行人在路边茶坊喝茶休息。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清代不仅饮茶之风盛行,还出现了独具时代特色的饮茶场所——茶馆,而且当时的茶馆文化十分繁荣。在明清社会生活中,有供赶路人歇脚解渴的路边茶摊,有供文人雅士品茗吟诵的茶馆,有供市民百姓喝茶聊天的休闲场所,这样各式各样的茶馆文化,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将各个阶层的人通过茶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构成了独特的茶馆美学文化。
  (五)《镜花缘》中的茶与养生文化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养生文化十分重视。各个朝代的帝王都追求长生不老,平民百姓也希望长命百岁,追求美好的事物。古人认为,饮茶是一种独特的养生方式。例如,典籍《本草》言:常食去人脂,令人瘦。倘嗜茶太过,莫不百病丛生。”从这些文字记载中就可以看出,古代人已经发现茶有明目、消脂的作用,对于人体养生有着很好的作用。在《镜花缘》中,作者也对茶与养生的关系进行了介绍,围绕饮茶而展开六十一回的内容,介绍丰富多彩的茶知识,宣传茶文化的内涵。例如,文中写道:“既有明目益气、补脑延年、黑发等功效,又可以浸酒辟邪。”所以,作者认为茶与养生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在作品中对茶字的起源、出处、考证、转化、饮茶好处与坏处、假茶制作方式以及对身体的害处,婚礼茶俗缘由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因此有人将《镜花缘》称为一部简单的“茶经”文献。   三、明清小说中的茶文化美学对今天文化发展的启示
  (一)文化发展需要具备包容性的特点
  《镜花缘》对茶文化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并且将饮茶与其他文化进行密切的结合,展现了中國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茶文化与其他文化相融合,在促进其他文化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发展。在分析明清小说中的茶文化美学后,人们要懂得借鉴茶文化这种兼容并包的文化思想和内涵,将其运用到当今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推动当今文化的发展。人们要从《镜花缘》中叙述的茶文化的发展以及内涵中得到启示,不仅要学会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还要发展和改革自己的文化,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文化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和融合的过程,在保持自己文化本色的同时,还要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推进现代文化体系的科学发展。
  (二)文化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文化体系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饮茶文化之所以得到了良好的传承,除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一定联系之外,还与茶文化自身的价值与精神内涵有必然的联系。尤其是茶文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茶文化以及衍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通过对《镜花缘》的分析,人们可以看出,茶文化是不断发展的,茶的种类不断丰富、饮茶场所持续扩大以及茶文化内涵日益丰富,茶文化体系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能否坚守自己的价值体系以及核心内容,是人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明清小说中茶文化美学内涵,对今天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人们需要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中国文化体系,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繁荣。
  (三)文化发展需要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任何文化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在不断的积累和沉淀中发展起来的。文化在传承和创新中才能不断发展,人们必须传承优秀文化的精髓,创新文化的内容,使文化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明清茶文化丰富的、具有特色的内涵,也展现了这一时期茶文化的审美价值。通过分析明清小说中茶文化美学内涵可知,茶文化也是在不断的传承和创新中发展起来的,并且与其他文化形成了良好的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体系。所以,今天人们同样需要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坚持自身根本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和融合,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
  四、结语
  小说《镜花缘》描写了明清时期的饮茶风俗以及与饮茶相关的文化活动,将茶文化与当时的佛家文化相结合,突出了明清茶文化的特色,它成为明清时期茶文化研究的重要载体。笔者主要分析了《镜花缘》中的茶文化美学内容以及明清小说中的茶文化美学对今天文化发展的启示,探究明清时期茶文化的独特魅力。明清小说中茶文化美学内涵,对今天文化的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人们在保持自己文化特色的同时,要借鉴其他优秀文化,进一步完善文化体系,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繁荣。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2月1日,由中国为主宾国的第27届古巴国际书展在俯瞰哈瓦那港的圣卡洛斯城堡开幕。中国此次派出阵容强大的出版代表团,60多家出版社前来寻找合作契机。阿来、刘震云等11名当代中国作家也将携作品参加书展,与读者进行交流。  古巴图书委员会主席胡安·罗德里格斯在开幕式上说,古巴国际书展是本地区最重要的文学文化活动。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周慧琳在发言中说,中国应邀作为主宾国参加哈瓦那国际书展,这是近
期刊
2月2日下午,2018年中国作家协会迎春茶话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茶话会并致辞。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主持茶话会。400余位老作家老同志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共话新春。  铁凝在致辞时说,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文学界高举旗帜、砥砺前行。过去的一年,中國作家协会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周密的文学
期刊
一、“套盒”内外:城乡与罪罚  《黑镜分身术》五篇小说似乎都嵌套着另外一些内层故事。在破爷带着他的魂机进村之前,即在《离魂术》的故事开始前,他曾给半步村带来色情电影、木材厂、造纸厂、美丽湾等事物,后在一把大火中逃离;《分身术》经由金满楼回忆并讲述了且帮主曾带领水手出海捕鱼,试图征服海洋的往事;《停顿客栈》由老魔术师余大乐的笔记簿牵引出他的儿子与半步村的过去纠葛;同题小说《黑镜分身术》里“我”的爷爷
期刊
1月23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國作家协会在北京联合发布2017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名单,《复兴之路》《岐黄》《草根石布衣》《全职妈妈向前冲》《诡局》《恩将求抱》《别怕我真心》等24部作品入选。  此次活动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11个省(区、市)的41家网站、机构报送的380部作品,申报数量创三年新高。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在发布仪式上指出,此次推介活动旨在贯彻
期刊
作为洛阳的“老牌”诗人,赵克红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歌,先后出版了《燃烧的情愫》《心的祈祷》《美丽的忧郁》《五弦琴音》等诗集,颇有建树。近年来他的文学视野有所转移,专注于散文写作,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原本让人以为他已与诗歌渐行渐远,然而最近读到他的一组诗歌新作《陌生人望我的眼神》,让人惊讶不已。组诗中每一首诗歌所呈现的思想和美学的价值重构与开阔的艺术张力,都显示出难得的敏锐与深厚的内功
期刊
2017年,中原作家群硕果累累。1月23日下午,以“零奖金,全透明”的评奖风格在文坛独树一帜的第十四届《当代》长篇小说年度论坛在京举行。经投票,张翎《劳燕》、严歌苓《芳华》、李佩甫《平原客》、梁鸿《梁光正的光》、范稳《重庆之眼》,成为2017年度五佳作品。五佳作品中,中原作家群占去兩席,李佩甫是河南省内作家,梁鸿是在京的豫籍作家。  本届论坛的另一部分主要内容是为第十九届《当代》文学拉力赛年度总冠
期刊
摄影是追求纪实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的一门艺术,在现代摄影艺术的发展中,某些特立独行的艺术家试图突破传统美学的审美,如以“私摄影”成名的荒木经惟探索了摄影艺术创作中虚构与真实之间的联系。“私摄影”掀起了现代摄影的风暴,其美学价值不仅在于发现了新的艺术表达手法和观看方式,还在于给人提供了一种对传统与现代恰当结合的优秀范例。  摄影术发明至今已有170余年,纪实摄影的发展更是一脉相承。所谓纪实,也就是以照
期刊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主要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追溯起来,田园诗的创作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以东晋陶渊明和谢灵运为先驱和奠基人,到唐代又涌现出王维、孟浩然等杰出代表。因此,后人将田园诗人分为东晋田园诗派和盛唐田园诗派。  由于田园诗人的灵感来源于大自然的山河景色以及生活在其间的朴实劳动人民,所以这类体裁的诗歌
期刊
当前,学界围绕狐这一主题已着墨甚多,狐作为文学上的一种独特意象,是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审美意识等的一种文学意象。本文将通过分析《搜神记》和《今昔物语集》本朝部中的狐意象,探求中日两国狐意象的异同及其原因,剖析中日两国民众所具有的深层文化心理,使人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再认识和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在中国,被誉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集大成之作的《搜神记》中有十几篇关于狐的故事,呈现出狐意象的
期刊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孝”字,上为老、下为子,意思即为子女能够承其亲,并且能够顺从其意。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孝的思想也刻印在人们心中。王永彬的《围炉夜话》更是提到“百善孝为先”,反映出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有着两千多年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中韩两国共同重视的孝思想,对两国人民来说,更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及价值。  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