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头也不回地疾行,而身后的脚印、村庄、影子,早已无踪。
——王开岭《古典之殇》
当城市化消磨了城乡的界限,当雾霾吹散了炊烟的形状,当老屋被碾为脚下的泥土,人们匆匆归去,却发现故乡正一点点消逝,自己已无家可归。
当地理意义上的故乡的轮廓逐渐模糊,我们唯有用回归心灵的安静与平和来代替现实的归去,才能真正完成对世俗生活的超越。正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归去的传统。归去,就是将心灵从世俗纷扰中抽离出来,并把它安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精神格局中。但是,一个人如果无法摒弃心头的杂念,达到一种安宁淡然的心灵状态,那么他即使跳出了城市的名利场,也会迷失在乡村的圍城中。
倘若一个人内心足够平静与淡然,那么回归城市还是回归乡村便只是一种形式。拥有一颗平和的内心,即使是身处繁华的楼宇之间,人们依旧可以漫步街道,感受赏花望云的惬意,过着“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悠闲生活。正如维也纳的居民,他们将工业的喧嚣固定在城市的边缘,而在城市的中心,人们依旧能够平静地享受生活,可以看到夜空中闪烁的明星,可以听到教堂日暮时分的钟声。归去,是要回归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与其说我们怀念的是故乡,不如说我们怀念的是那种与人心灵相通、安静而热闹的生活状态。在安静的角落里独自欣赏世界的热闹,这是一种智慧。懂得了这一点,城市和乡村都可以成为人们的归宿。
生活,需要温柔的凝望;凝望,需要最虔诚的热爱。荷尔德林曾说过:“人充满劳绩,但仍然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诗意地栖居,不正是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吗?归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回归生活的本身,更真切地拥抱生命中的喜怒哀乐。身逢战乱,丰子恺被迫携家四处流亡。他在流亡的途中写道:“低下身去触摸泥土,她在哭泣,我却没有什么法可想”,“孩子和小鸡一起哭泣”。只有直面时代的风雨、抓住生活本身的人,才能把流亡所至的每一寸土地都当作自己的故乡;也只有这样一个回归心灵的丰子恺,才能留有那份平和与淡然,在现实的悲欢离合面前卓然独立。
木心把流浪当作他的美学。从绍兴到上海,再到纽约和欧洲,何处是木心的故乡?他一生流浪,却又一生安守心灵的家园。于是,当流浪成为一种归去,当心灵摆脱了世俗的喧嚣,一个人也就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回归。
正如白居易所言:“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王开岭《古典之殇》
当城市化消磨了城乡的界限,当雾霾吹散了炊烟的形状,当老屋被碾为脚下的泥土,人们匆匆归去,却发现故乡正一点点消逝,自己已无家可归。
当地理意义上的故乡的轮廓逐渐模糊,我们唯有用回归心灵的安静与平和来代替现实的归去,才能真正完成对世俗生活的超越。正所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归去的传统。归去,就是将心灵从世俗纷扰中抽离出来,并把它安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精神格局中。但是,一个人如果无法摒弃心头的杂念,达到一种安宁淡然的心灵状态,那么他即使跳出了城市的名利场,也会迷失在乡村的圍城中。
倘若一个人内心足够平静与淡然,那么回归城市还是回归乡村便只是一种形式。拥有一颗平和的内心,即使是身处繁华的楼宇之间,人们依旧可以漫步街道,感受赏花望云的惬意,过着“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悠闲生活。正如维也纳的居民,他们将工业的喧嚣固定在城市的边缘,而在城市的中心,人们依旧能够平静地享受生活,可以看到夜空中闪烁的明星,可以听到教堂日暮时分的钟声。归去,是要回归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与其说我们怀念的是故乡,不如说我们怀念的是那种与人心灵相通、安静而热闹的生活状态。在安静的角落里独自欣赏世界的热闹,这是一种智慧。懂得了这一点,城市和乡村都可以成为人们的归宿。
生活,需要温柔的凝望;凝望,需要最虔诚的热爱。荷尔德林曾说过:“人充满劳绩,但仍然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诗意地栖居,不正是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吗?归去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回归生活的本身,更真切地拥抱生命中的喜怒哀乐。身逢战乱,丰子恺被迫携家四处流亡。他在流亡的途中写道:“低下身去触摸泥土,她在哭泣,我却没有什么法可想”,“孩子和小鸡一起哭泣”。只有直面时代的风雨、抓住生活本身的人,才能把流亡所至的每一寸土地都当作自己的故乡;也只有这样一个回归心灵的丰子恺,才能留有那份平和与淡然,在现实的悲欢离合面前卓然独立。
木心把流浪当作他的美学。从绍兴到上海,再到纽约和欧洲,何处是木心的故乡?他一生流浪,却又一生安守心灵的家园。于是,当流浪成为一种归去,当心灵摆脱了世俗的喧嚣,一个人也就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回归。
正如白居易所言:“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