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不仅要求其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也要具备必要的实践经验,这对于还没有迈出校门的中职生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校方要利用多种措施强化中职学生教育实习效果,但是,针对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合法权益的维护,也需要各方给予足够重视。本文针对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其权益维护的时代必要性以及具体保护措施展开了讨论,旨在为中职院校提供必要指导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生;顶岗实习;权益;法律保护
G922.5
一、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分析
(一)合同签订问题
在中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多数中职学生并没有树立良好的合同维权意识。由于社会对中职生存在一定的偏见,所以对于中职生来说,毕业后能有一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在毕业后和企业单位签订合同时,中职生对于合同的签订并没有特别关注,这就导致其自身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另外,根据相关规定,中职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企业要配合学校签订具有针对性的合同,而在中职生工作中遇到问题以及意外伤害的时候,都需要企业承担多数责任,这就导致企业不愿意和企业建立有效合同协议[1]。
(二)劳动报酬问题
目前,许多企业在聘用中职生过程中,打着实习的幌子,通常不发放补贴,这就导致中职生在实习顶岗过程中没有任何报酬,这对于实习单位来说,剩余劳动力价值达到了最高值,中职生为企业创收了利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甚至还会有一部分企业,向中职生收取一定的保证金,这对于中职生的自身利益影响就更大了[2]。
(三)劳动时间问题
在我国劳动就业市场中,一直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学生是最廉价的劳动力”,付出的劳动和所收获的薪资是不成正比例的,在国家要求的八小时工作时间内,中职生学生要完成制定的工作,甚至还有80%以上的中职生要面临加班的困扰,实习期间中职生做的通常都是公司内比较困难的工作,并且在加班过程中支付的也只是一般加班费用,甚至在法定节假日还有留守值班的情况出现。
(四)维权意识问题
在中职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前,学校对于学生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法律教育,对之后的工作情况也没有建立必要的监管措施。而中职生本身年龄比较小,对于法律的认知有限,就导致其对自身权益不能建立有效的认知,在自身权益受到伤害的时候,也并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正当权益,这或许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企业就是针对这一点逐渐忽视对于中职生的权益尊重。
二、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权益受损原因
在分析中职生顶岗实习现状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问题的出现,都是具有一定背景的,首先,是理论层面的困惑,这就要追溯到大众对于顶岗实习法律性质确定上存在的争议,有人认为实习过程是劳动关系,但是有些人则认为顶岗实习其实是教育管理关系,这就对其法律维权造成一定困难。其次,就是针对顶岗实习项目的立法缺失,并没有建立对应保障职能的法律条款,也就导致企业和学生双方不能建立平等协商的合作协议[3]。最后,是企业、学校以及中职生自身对实习顶岗认知缺失,企业并没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校方没有建立必要的指导和规定,而中职生自身,缺乏根本的自我维权意识。
三、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法律保护措施
(一)优化法律保护机制
对于中职生存在的问题,首先政府要从监管法规入手,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从根本上确保中职生得到最优化的保护,政府要将中职生受到的法律权益问题集中纳入劳动法中,确定明文规定,将学生劳动权益设立在法律保护范围内,并且强化其保障措施和力度[4]。不仅要标注意外事件的直接负责人,也要对报销费用等项目进行集中监管,对各项意外事件进行明确陈列,从而促进企业和社会对其产生足够的重视。
(二)优化权责归属机制
在中职生实习期间,权责归属问题是重中之重,不仅是企业一方,学校和学生自己也要建立优化的权责认知,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建立最优化处理机制,并且确保实际工作中对应问题能得到对应解决。在实习期这段时间,中职生要优化自身的维权意识,主动和学校、企业之间建立协议关系,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在实习期,企业-学校-中职生三者要建立协议书,充分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在确保中职生权益和利益得到维护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自身的安全问题,在合同中,企业能通过聘用中职生为企业创收更大的利益,而中职生在实习顶岗过程中不仅自身的权利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也能在工作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双方受益的同时,学校作为两者之间的中介,由于生源工作情况良好,对于学校的下一次招生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在签订必要合同前,双方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形成信息对称,确保合同中对权责项目标注清晰,才能推动整个顶岗实习工作顺利运行。
(三)优化校方法律意识
学校对于学生来说,是天然的保护所,特别是对中职生,由于中职生在教育过程中本来就是以实用型人才为培养基准的,因此,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都是以实践学习为主导,也就是说,学校就是推送学生到企业,和企业进行对接的第一责任人,这就需要学校建立优化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保护学生的基本权益。第一,强化法律教育。学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化技术、专业理论以及实践教学,也要对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课程,要针对学生可能面对的问题建立必要的法律指导,强化中职生的法律意识和法规认知,在自身权益受到破坏时,学生能主动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第二,强化目标企业意识。中职生也能利用自身认知和途径寻找适合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帮助,并且将就业指导目标作为行为基本,鼓励学生对自身职业行为建立最优化的规划,从而确保获取更好地工作机会。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保障中职生顶岗实习期间法律权益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企业的法律认知和责任意识,也要加大校方的监管力度,优化教育机制和教学结构,同时,中职生自己也要增强维权意识,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社会要给予其足够的关注,出台相应法律保护各方权益,从根本上保证实习项目的顺利运行,并且促进社会-学校-中职生之间建立三边优化和谐的人才输送结构。
参考文献:
[1] 薛凌.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是有效促进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C].2013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440-446.
[2] 王艳梅.试论劳动合同法在中职学生实习就业指导中的完善[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18(05):132-132.
[3] 许玲,俞方武,夏和先等.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文化相对接——对中职学生实习中出现问题的反思和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3,26(18):35-36.
[4] 何興国,赵志群,沈军等.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市25所学校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19(01):97-101.
关键词:中职生;顶岗实习;权益;法律保护
G922.5
一、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分析
(一)合同签订问题
在中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多数中职学生并没有树立良好的合同维权意识。由于社会对中职生存在一定的偏见,所以对于中职生来说,毕业后能有一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在毕业后和企业单位签订合同时,中职生对于合同的签订并没有特别关注,这就导致其自身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另外,根据相关规定,中职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企业要配合学校签订具有针对性的合同,而在中职生工作中遇到问题以及意外伤害的时候,都需要企业承担多数责任,这就导致企业不愿意和企业建立有效合同协议[1]。
(二)劳动报酬问题
目前,许多企业在聘用中职生过程中,打着实习的幌子,通常不发放补贴,这就导致中职生在实习顶岗过程中没有任何报酬,这对于实习单位来说,剩余劳动力价值达到了最高值,中职生为企业创收了利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甚至还会有一部分企业,向中职生收取一定的保证金,这对于中职生的自身利益影响就更大了[2]。
(三)劳动时间问题
在我国劳动就业市场中,一直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学生是最廉价的劳动力”,付出的劳动和所收获的薪资是不成正比例的,在国家要求的八小时工作时间内,中职生学生要完成制定的工作,甚至还有80%以上的中职生要面临加班的困扰,实习期间中职生做的通常都是公司内比较困难的工作,并且在加班过程中支付的也只是一般加班费用,甚至在法定节假日还有留守值班的情况出现。
(四)维权意识问题
在中职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前,学校对于学生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法律教育,对之后的工作情况也没有建立必要的监管措施。而中职生本身年龄比较小,对于法律的认知有限,就导致其对自身权益不能建立有效的认知,在自身权益受到伤害的时候,也并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正当权益,这或许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企业就是针对这一点逐渐忽视对于中职生的权益尊重。
二、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权益受损原因
在分析中职生顶岗实习现状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问题的出现,都是具有一定背景的,首先,是理论层面的困惑,这就要追溯到大众对于顶岗实习法律性质确定上存在的争议,有人认为实习过程是劳动关系,但是有些人则认为顶岗实习其实是教育管理关系,这就对其法律维权造成一定困难。其次,就是针对顶岗实习项目的立法缺失,并没有建立对应保障职能的法律条款,也就导致企业和学生双方不能建立平等协商的合作协议[3]。最后,是企业、学校以及中职生自身对实习顶岗认知缺失,企业并没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校方没有建立必要的指导和规定,而中职生自身,缺乏根本的自我维权意识。
三、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法律保护措施
(一)优化法律保护机制
对于中职生存在的问题,首先政府要从监管法规入手,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从根本上确保中职生得到最优化的保护,政府要将中职生受到的法律权益问题集中纳入劳动法中,确定明文规定,将学生劳动权益设立在法律保护范围内,并且强化其保障措施和力度[4]。不仅要标注意外事件的直接负责人,也要对报销费用等项目进行集中监管,对各项意外事件进行明确陈列,从而促进企业和社会对其产生足够的重视。
(二)优化权责归属机制
在中职生实习期间,权责归属问题是重中之重,不仅是企业一方,学校和学生自己也要建立优化的权责认知,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建立最优化处理机制,并且确保实际工作中对应问题能得到对应解决。在实习期这段时间,中职生要优化自身的维权意识,主动和学校、企业之间建立协议关系,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在实习期,企业-学校-中职生三者要建立协议书,充分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在确保中职生权益和利益得到维护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自身的安全问题,在合同中,企业能通过聘用中职生为企业创收更大的利益,而中职生在实习顶岗过程中不仅自身的权利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也能在工作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双方受益的同时,学校作为两者之间的中介,由于生源工作情况良好,对于学校的下一次招生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在签订必要合同前,双方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形成信息对称,确保合同中对权责项目标注清晰,才能推动整个顶岗实习工作顺利运行。
(三)优化校方法律意识
学校对于学生来说,是天然的保护所,特别是对中职生,由于中职生在教育过程中本来就是以实用型人才为培养基准的,因此,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都是以实践学习为主导,也就是说,学校就是推送学生到企业,和企业进行对接的第一责任人,这就需要学校建立优化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保护学生的基本权益。第一,强化法律教育。学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化技术、专业理论以及实践教学,也要对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课程,要针对学生可能面对的问题建立必要的法律指导,强化中职生的法律意识和法规认知,在自身权益受到破坏时,学生能主动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第二,强化目标企业意识。中职生也能利用自身认知和途径寻找适合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帮助,并且将就业指导目标作为行为基本,鼓励学生对自身职业行为建立最优化的规划,从而确保获取更好地工作机会。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保障中职生顶岗实习期间法律权益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企业的法律认知和责任意识,也要加大校方的监管力度,优化教育机制和教学结构,同时,中职生自己也要增强维权意识,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社会要给予其足够的关注,出台相应法律保护各方权益,从根本上保证实习项目的顺利运行,并且促进社会-学校-中职生之间建立三边优化和谐的人才输送结构。
参考文献:
[1] 薛凌.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是有效促进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C].2013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440-446.
[2] 王艳梅.试论劳动合同法在中职学生实习就业指导中的完善[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18(05):132-132.
[3] 许玲,俞方武,夏和先等.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文化相对接——对中职学生实习中出现问题的反思和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3,26(18):35-36.
[4] 何興国,赵志群,沈军等.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市25所学校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19(01):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