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年应试教育下的语文课堂,只重视教师如何传授课本的基础知识给学生,课堂气氛沉闷,缺少生机、活力;近些年素质教育下的新课堂,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活动,课堂上的声音是大了许多,多了许多。但作为最具人文性的学科,到底怎样教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才能体现语文科的“情味”?才能陶冶学生的性情,从而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对此,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就需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字:情感 自主 互动
现代科技高度发达,学生们每天接触各种形式活泼有趣、对他们来说很有吸引力的事物,比如电脑游戏、QQ聊天、电视电影、MP3、MP4等等,相形之下平面的书本就黯淡了许多。如何贯彻自主互动的教学理念,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能够进入到理想的学习状态中来?这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同行们为此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有的侧重启发性的课堂导入,有的巧于精彩的发问,有的擅长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本人从中也学到了一些可贵的东西,并逐渐有了一点自己的做法:那就是充分发挥语文科人文性的特点,注重情感教育,把课文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言传身教,寓教于情,触摸学生的心灵,用真情去真正地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这样就比较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促进自主互动,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记得我教《背影》那篇课文时,因为感情的率真流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节课上,本想先让孩子们先谈一谈令他们感动的亲情故事,可孩子们却不屑一顾,说没什么让他们感动的。面对孩子对亲情的麻木,我很震惊:这样缺乏爱的感悟的一代,即便以后考上什么名牌大学,也很难成为一个有健康心理的人。于是那节课,我就先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来感染学生,在这过程中,我想到了很疼爱自己的年迈而又不在身边的父亲,止不住哭了,直到配乐朗读结束了,我还是止不住眼泪,教室里鸦雀无声,班上一个最调皮男孩子给我递上了纸巾。接下来我没有讲授事先准备的内容,而是跟孩子们讲起了令自己感动的亲情往事。讲到一些特别感人的地方,我更是泣不成声,孩子们也哭成一片……这些刚上这节课时对亲情如此麻木认为无话可说的孩子,受到了我的感染后,到了下课还在为班上发言同学的讲述而掉眼泪,而且也渐渐想起了父母对自己的种种好并开始在小组里讲述起来……下课了,孩子们懂事地围着我,纷纷说这节课太感人了,有的孩子激动地说:“我们还从没上过这样感人的课”,有的说:“只可惜没有把这节课拍摄下来,这可真比电影还精彩!”。一个学生在毕业以后给我邮件中还提到这节课,说这节课曾给他带来多少的感动,又给他留下多么深刻的记忆!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真的应多些感性,把课文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言传身教,寓教于情,用真情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这样才容易触摸到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跟着你走入课文,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而这对教会他们懂感情、拥有健康心理是不言而喻的!
语文教材中类似《背影》这样具有情感教育作用的文章比比皆是,就拿这学期学的第一篇课文《藤野先生》来说,文章一方面赞扬藤野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也暗含着鲁迅的爱国感情,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学生们去学习的。但这篇散文篇幅很长,距离今天的时代也较远,以往教学经历告诉我,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分小组讨论,进行所谓的合作探究,也无非是找到一些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事例,以及从中表现出的人物的品质。而最终为了达到经典篇目的重要问题,要明确的传统教学目标,作为教师的我总要为他们小结一番,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学得东西较死,情感教育也基本流于形式。前几天在上这篇课文前我颇动了一番心思,究竟如何做才能拨动孩子们的心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呢?后来寻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鲁迅是一位同学们都很熟悉的爱国作家,令他感恩不忘的老师不是中国人,却是一位日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情感的熏陶,把中国与日本两国大至近代战争,小到现代两国的一些游客在旅途中的表现(我国游客的不礼貌、不讲卫生等行为与日本游客很文明的举止)进行对比,并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有些人对中国未来的担忧,担心我们的下一代会输给日本的孩子。这样不仅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激起了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好地体会了在当时历史背景下藤野的品质如何的难能可贵,鲁迅为何会对藤野如此的感念难忘,而且唤醒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在谈感受时,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自主互动的效果,而在要求他们课后写的随感中,也表现出这节课对他们的情感教育是可喜的。
以上所列举的一些课堂实例,让我在促进学生的自主互动的课堂教学方面获得了一点启发和收获,使我认识到情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法宝,教师在课堂上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能忽略师生情感的交流。正是由于长期注重这方面的教育,我所带的班级学生不仅懂事善良,而且积极上进。今后我将更加注重结合教材所进行的情感教育,挖掘与课文相关的生动感人的事例,从而使孩子们乐意走进文本,乐于学语文,并因此而感悟到更多的真、善、美的生活真谛。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岗厦中学
关键字:情感 自主 互动
现代科技高度发达,学生们每天接触各种形式活泼有趣、对他们来说很有吸引力的事物,比如电脑游戏、QQ聊天、电视电影、MP3、MP4等等,相形之下平面的书本就黯淡了许多。如何贯彻自主互动的教学理念,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能够进入到理想的学习状态中来?这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同行们为此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有的侧重启发性的课堂导入,有的巧于精彩的发问,有的擅长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本人从中也学到了一些可贵的东西,并逐渐有了一点自己的做法:那就是充分发挥语文科人文性的特点,注重情感教育,把课文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言传身教,寓教于情,触摸学生的心灵,用真情去真正地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这样就比较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促进自主互动,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记得我教《背影》那篇课文时,因为感情的率真流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节课上,本想先让孩子们先谈一谈令他们感动的亲情故事,可孩子们却不屑一顾,说没什么让他们感动的。面对孩子对亲情的麻木,我很震惊:这样缺乏爱的感悟的一代,即便以后考上什么名牌大学,也很难成为一个有健康心理的人。于是那节课,我就先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来感染学生,在这过程中,我想到了很疼爱自己的年迈而又不在身边的父亲,止不住哭了,直到配乐朗读结束了,我还是止不住眼泪,教室里鸦雀无声,班上一个最调皮男孩子给我递上了纸巾。接下来我没有讲授事先准备的内容,而是跟孩子们讲起了令自己感动的亲情往事。讲到一些特别感人的地方,我更是泣不成声,孩子们也哭成一片……这些刚上这节课时对亲情如此麻木认为无话可说的孩子,受到了我的感染后,到了下课还在为班上发言同学的讲述而掉眼泪,而且也渐渐想起了父母对自己的种种好并开始在小组里讲述起来……下课了,孩子们懂事地围着我,纷纷说这节课太感人了,有的孩子激动地说:“我们还从没上过这样感人的课”,有的说:“只可惜没有把这节课拍摄下来,这可真比电影还精彩!”。一个学生在毕业以后给我邮件中还提到这节课,说这节课曾给他带来多少的感动,又给他留下多么深刻的记忆!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真的应多些感性,把课文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言传身教,寓教于情,用真情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这样才容易触摸到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跟着你走入课文,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而这对教会他们懂感情、拥有健康心理是不言而喻的!
语文教材中类似《背影》这样具有情感教育作用的文章比比皆是,就拿这学期学的第一篇课文《藤野先生》来说,文章一方面赞扬藤野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也暗含着鲁迅的爱国感情,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学生们去学习的。但这篇散文篇幅很长,距离今天的时代也较远,以往教学经历告诉我,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分小组讨论,进行所谓的合作探究,也无非是找到一些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事例,以及从中表现出的人物的品质。而最终为了达到经典篇目的重要问题,要明确的传统教学目标,作为教师的我总要为他们小结一番,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学得东西较死,情感教育也基本流于形式。前几天在上这篇课文前我颇动了一番心思,究竟如何做才能拨动孩子们的心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呢?后来寻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鲁迅是一位同学们都很熟悉的爱国作家,令他感恩不忘的老师不是中国人,却是一位日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情感的熏陶,把中国与日本两国大至近代战争,小到现代两国的一些游客在旅途中的表现(我国游客的不礼貌、不讲卫生等行为与日本游客很文明的举止)进行对比,并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有些人对中国未来的担忧,担心我们的下一代会输给日本的孩子。这样不仅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激起了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好地体会了在当时历史背景下藤野的品质如何的难能可贵,鲁迅为何会对藤野如此的感念难忘,而且唤醒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在谈感受时,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自主互动的效果,而在要求他们课后写的随感中,也表现出这节课对他们的情感教育是可喜的。
以上所列举的一些课堂实例,让我在促进学生的自主互动的课堂教学方面获得了一点启发和收获,使我认识到情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法宝,教师在课堂上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能忽略师生情感的交流。正是由于长期注重这方面的教育,我所带的班级学生不仅懂事善良,而且积极上进。今后我将更加注重结合教材所进行的情感教育,挖掘与课文相关的生动感人的事例,从而使孩子们乐意走进文本,乐于学语文,并因此而感悟到更多的真、善、美的生活真谛。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岗厦中学